图书介绍
水质物理与化学分析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水质物理与化学分析法](https://www.shukui.net/cover/21/30823781.jpg)
- 中国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环境卫生营养卫生研究所环境卫生学系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14048·0430
- 出版时间:1965
- 标注页数:370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8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水质物理与化学分析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水质理化分析的基本技术1
目录1
二、分析结果的表示与数据的处理7
三、分析数据的核对和评定11
第一部分 饮用水15
一、水样的采集与保存15
二、分析项目的确定18
三、现场及实验室测定的步骤19
四、温度19
五、臭20
甲、臭的检验21
乙、嗅阈法22
六、味25
七、色26
甲、铂钴比色法27
八、透明度30
乙、铬钴比色法30
甲、铅字法31
乙、十字法32
九、混浊度33
十、总固体37
十一、总固体灼烧减重及总固体的固定残渣39
十二、溶解性固体40
十三、溶解性固体灼烧减重及溶解性固体的固定残渣41
十四、悬浮性固体42
十五、悬浮性固体灼烧减重及悬浮性固体的固定残渣44
十六、电导率44
十七、氢离子浓度(pH值)46
甲、pH电位计法48
乙、标准缓冲溶液比色法49
丙、吉氏比色法55
丁、混合指示剂略测法57
十八、酸度58
十九、硷度60
二十、游离二氧化碳64
二十一、侵蚀性二氧化碳67
甲、容量法68
乙、计算法71
二十二、重碳酸盐二氧化碳及重碳酸盐71
甲、重碳酸盐二氧化碳72
乙、与碳酸盐共存的重碳酸盐二氧化碳73
二十三、硬度74
甲、计算法77
乙、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容量法78
丙、软脂酸钾法80
丁、碳酸盐硬度82
二十四、钙84
戊、非碳酸盐硬度84
甲、重量法85
乙、高锰酸钾容量法87
丙、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容量法88
二十五、镁90
甲、重量法90
乙、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容量法92
丙、8-羟基喹啉容量法93
甲、硫酸钡重量法95
二十六、硫酸盐95
乙、硫酸钡比浊法97
丙、铬酸钡容量法98
丁、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容量法100
二十七、氯化物103
甲、铝酸钾指示剂容量法104
乙、硝酸汞容量法106
二十八、二氧化硅108
二十九、亚硫酸盐109
甲、醋酸铅定性法111
三十、硫化氢及硫化物111
乙、碘量法112
丙、二甲氨基苯胺硫酸盐比色法114
三十一、磷酸盐117
甲、钒酸铵比色法117
乙、磷钼酸铵比色法118
三十二、铁120
甲、硫氰酸钾比色法121
乙、磺基水杨酸比色法123
丙、联吡啶比色法124
丁、邻菲绕啉比色法126
三十三、锰128
三十四、铝129
甲、铝试剂比色法130
三十五、锌132
乙、8-羟基喹啉比色法132
三十六、铜133
三十七、钠135
三十八、钾136
甲、亚硝酸钴钠比色法137
乙、亚硝酸钴钠比浊法139
三十九、氨氮140
甲、直接纳氏比色法141
乙、蒸馏纳氏比色法144
四十、蛋白性氮146
四十一、有机氮148
四十二、亚硝酸盐氮149
四十三、硝酸盐氮152
甲、二磺酸酚比色法153
乙、马钱子硷比色法158
四十四、耗氧量159
甲、酸性高锰酸钾容量法160
乙、硷性高锰酸钾容量法163
四十五、溶解氧164
甲、碘量法165
乙、高锰酸钾碘量法169
丙、叠氮化钠碘量法171
四十六、铅171
甲、双硫腙比色法172
乙、硫化铅比色法174
四十七、铬175
四十八、锶177
甲、重量法177
乙、紫脲酸铵比色法179
四十九、钡181
五十、砷183
甲、古氏法183
乙、钼蓝比色法185
五十一、硒187
五十二、氰化物189
甲、硝酸银容量法189
乙、吡啶联苯胺比色法190
五十三、氟化物192
甲、茜素磺酸锆比色法192
乙、对磺基苯偶氮变色酸锆比色法(SPADNS法)193
五十四、碘化物195
五十五、硼198
甲、姜黄素比色法198
乙、胭脂红酸比色法200
五十六、酚类201
甲、4-氨基安替比林比色法202
乙、氯亚氨二溴醌比色法205
丙、对-氨基苯磺酸比色法206
五十七、油208
五十八、丹宁与木质素209
五十九、合成洗涤剂(烷基苯磺酸钠)211
六十、需氯量214
六十一、余氯216
甲、碘量法216
乙、联邻甲苯胺比色法218
丙、联邻甲苯胺亚砷酸盐比色法222
六十二、次氯酸盐(漂白粉或漂粉精等)中的“有效氯”224
第二部分 生活污水227
一、水样的采集与保存227
二、分析项目的确定228
三、温度229
四、臭229
五、色229
六、混浊度229
七、总固体、总固体灼烧减重及总固体的固定残渣229
十、沉降物230
八、溶解性固体、溶解性固体灼烧减重及溶解性固体的固定残渣230
九、悬浮性固体、悬浮性固体灼烧减重及悬浮性固体的固定残渣230
十一、氢离子浓度(pH值)231
十二、酸度231
十三、硷度232
十四、硫酸盐232
十五、氯化物232
甲、铬酸钾指示剂容量法233
乙、硫氰酸盐容量法233
丙、电位滴定法234
十六、硫化氢及硫化物237
十七、总磷237
十八、钾239
甲、四苯硼酸钠比浊法239
乙、亚硝酸钴钠比浊法240
十九、氨氮241
二十一、有机氮243
甲、容量法243
二十、蛋白性氮243
乙、纳氏比色法245
二十二、亚硝酸盐氮246
二十三、硝酸盐氮246
二十四、总氮248
二十五、有机碳251
二十六、耗氧量254
二十七、生物化学需氧量254
二十八、污水的相对稳定性257
二十九、油258
三十、合成洗涤剂(烷基苯磺酸钠)258
三十一、需氯量258
三十二、余氯258
二、温度259
第三部分 工业废水259
一、水样的采集与保存259
三、臭260
四、色260
五、混浊度260
六、总固体、总固体灼烧减重及总固体的固定残渣260
七、溶解性固体、溶解性固体灼烧减重及溶解性固体的固定残渣261
八、悬浮性固体、悬浮性固体灼烧减重及悬浮性固体的固定残渣261
九、沉降物261
十、氢离子浓度(pH值)261
十一、酸度261
十二、硷度262
十三、硫酸盐262
十四、氯化物263
十五、硫化氢及硫化物甲、碘量法263
十六、总磷265
十七、铁265
乙、二甲氨基苯胺硫酸盐比色法265
十八、锰267
十九、铝269
二十、锌271
甲、双硫腙比色法271
乙、若丹明比色法273
丙、亚铁氰化钾容量法274
二十一、铜277
二十二、钠279
二十三、镍279
甲、丁二酮肟重量法279
乙、丁二酮肟比色法281
二十四、钴282
二十八、亚硝酸盐氮284
三十、总氮284
二十九、硝酸盐氮284
二十七、有机氮284
二十六、蛋白性氮284
二十五、氨氮284
三十一、耗氧量285
三十二、生物化学需氧量287
三十三、铅287
三十四、铬289
甲、二苯卡巴氮比色法290
乙、高锰酸钾容量法293
三十五、汞295
三十六、镉297
三十七、砷299
三十八、硒300
三十九、氰化物302
四十、硫氰化物302
四十一、氟化物303
四十二、酚类304
甲、4-氨基安替比林比色法305
乙、溴化容量法305
丙、不挥发酚类307
四十三、油307
四十四、木质素309
四十五、甲醛310
甲、盐酸苯肼比色法310
乙、变色酸比色法313
丙、盐酸羟胺容量法314
四十六、吡啶碱316
四十七、合成洗涤剂(烷基苯磺酸钠)318
四十八、氯苯318
四十九、硝基苯320
五十、芳香伯胺322
五十一、需氯量324
五十二、余氯326
一、生活饮用水卫生规程(摘录水质标准和水源选择部分)327
附录327
二、几个国家的饮用水水质标准329
三、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摘录)331
四、苏联地面水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333
五、实验室的一般规则336
六、水质分析室所需仪器设备表338
七、水质分析室所需试剂表343
八、原子量表(1961年)347
九、主要试剂分子量及当量表349
十、毫克/升与毫克当量/升互换表352
十一、盐酸、硝酸、硫酸溶液的比重(15℃)353
十二、氢氧化钠溶液的比重(20℃)355
十三、氢氧化铵溶液的比重(15℃)356
十四、乙醇-水溶液比重与容量百分率(15℃)356
十五、单位换算表357
十六、对数表及反对数表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