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栽培草地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436498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569页
- 文件大小:282MB
- 文件页数:587页
- 主题词:草地-栽培技术-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栽培草地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栽培草地理论与技术3
第一章 栽培草地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作用3
第一节 栽培草地的意义与作用3
一、意义与特性3
二、对畜牧业的影响5
三、对种植业的影响8
四、对资源的整合效应11
第二节 栽培草地的生态经济特性13
一、生态经济属性13
二、生态经济发展对栽培草地的需求15
第三节 栽培草地的风险管理19
一、饲草产业投资机遇及其风险19
二、栽培草地生产成本管理22
三、饲草产业化发展中的风险种类22
四、饲草产业中的主要风险危害及其管控24
五、饲草产业中风险防范途径29
参考文献30
第二章 草地主要栽培牧草分布与区划33
第一节 中国区划概论33
一、中国自然区划33
二、中国植被区划34
三、中国农业气候区划34
四、中国土壤区划35
五、中国草地类型36
六、中国土地适宜性评价36
第二节 中国生态和产业区划37
一、全国生态及生态功能区划37
二、北方草地及农牧交错区生态-生产功能分区37
三、中国综合农业区划38
四、中国畜牧业综合区划40
五、中国饲料区划41
六、中国多年生栽培草种区划42
第三节 主要栽培牧草适宜性区划方法44
一、主要栽培牧草适宜性区划指导思想44
二、主要栽培牧草适宜性区划原则44
三、主要栽培牧草适宜性区划方案45
四、主要栽培牧草适宜性评价方法45
第四节 主要栽培牧草区划48
一、主要栽培豆科牧草区划48
二、主要栽培禾本科牧草区划60
三、主要栽培其他科牧草区划74
参考文献78
第三章 牧草轮作制度演变与发展趋势79
第一节 中国牧草轮作制度的研究历史79
一、中国古代牧草轮作制度的出现及其演变80
二、中国当代牧草轮作制度的发展历程83
三、中国牧草轮作的进展86
四、中国牧草轮作的研究现状88
五、中国牧草轮作的主要模式94
第二节 中国牧草轮作的发展趋势97
一、中国牧草轮作制存在的问题97
二、中国北方地区苜蓿轮作制的发展建议98
三、中国南方地区黑麦草轮作制的发展建议100
四、中国牧草轮作制的发展趋势101
参考文献105
第四章 牧草营养物质形成与质量评价110
第一节 牧草碳水化合物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110
植物碳水化合物110
第二节 牧草蛋白质的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120
一、牧草蛋白质的形成过程120
二、影响牧草蛋白质含量的因素121
三、研究的优先领域125
第三节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在草食动物生产中的应用126
一、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种类及功能126
二、植物次生代谢物对草食家畜营养和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127
三、植物次生代谢物在草食动物营养中研究与应用展望132
第四节 天然草原植物饲料添加剂研发与运用133
一、天然草原植物饲料添加剂研究概况133
二、天然草原植物饲料添加剂功能及其应用134
三、影响天然草原植物饲料添加剂研发的主要因素137
四、天然草原植物饲料添加剂研发的优先领域138
第五节 牧草质量评价140
一、苜蓿干草质量评价140
二、燕麦干草质量评价144
参考文献147
第五章 栽培草地建植技术150
第一节 国内外栽培草地发展150
一、国外栽培草地发展现状150
二、中国栽培草地发展158
第二节 国内外苜蓿草地发展现状168
一、国外苜蓿草地发展现状168
二、中国苜蓿草地发展现状172
第三节 栽培草地建植支撑技术174
一、北方农牧交错区栽培草地建植及持续利用技术174
二、干旱农区退耕地栽培草地建植技术178
三、不同土壤条件下苜蓿栽培管理技术180
四、盐碱地苜蓿保苗增产栽培管理技术186
五、寒旱区苜蓿栽培管理技术190
六、果园苜蓿栽培管理技术194
第四节 中国栽培草地发展路径选择195
一、合理开发饲草料资源195
二、推进现代饲草产业体系建设196
三、建立栽培草地现代节水灌溉体系196
四、构建旱区饲草现代栽培技术体系197
五、积极扶持饲草龙头企业198
参考文献198
第六章 栽培草地杂草防控技术201
第一节 发达国家栽培草地杂草防控技术发展现状201
一、杂草的入侵201
二、杂草的发生201
三、杂草的防除202
第二节 中国栽培草地杂草防控技术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205
一、杂草的分类205
二、杂草的特点207
三、杂草的危害207
四、中国栽培草地的重要杂草208
五、杂草的防治210
第三节 牧草产业发展对杂草防控技术的需求215
一、牧草产业发展现状215
二、现代畜牧业发展对牧草生产的要求217
三、种植牧草在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中具有重要作用217
四、杂草成为限制牧草产业发展的限制因素218
第四节 栽培草地杂草防控技术优先发展领域和重点218
一、杂草群落特性的研究218
二、杂草与其他生物间的相互作用219
三、栽培草地的农作措施220
四、杂草抗药性研究221
五、抗和耐除草剂种质资源及其抗除草剂育种的研究221
六、开发牧草药害防控技术223
七、杂草的生物防除223
八、进行综合生态途径的杂草持续管理225
参考文献225
第七章 栽培草地水分利用与管理技术227
第一节 发达国家栽培草地水分利用与管理技术发展现状227
一、水分利用与管理概述227
二、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现状229
三、苜蓿栽培草地水分利用与管理技术230
四、节水灌溉发展趋势231
第二节 中国栽培草地水分利用与管理技术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231
一、水分利用概况232
二、水分利用管理技术236
三、水分利用及管理技术存在的问题237
第三节 牧草产业发展对草地水分利用与管理技术的需求237
一、水分供需平衡分析技术238
二、水分有效利用技术239
三、水分管理系统技术241
四、研发水分利用与管理的高新技术243
第四节 栽培草地水分利用与管理技术优先发展领域和重点243
一、灌溉技术研究244
二、滴灌施肥技术248
三、微咸水滴灌技术249
四、磁化水滴灌技术250
五、滴灌纳米气灌气技术250
六、滴灌结合土壤保水剂和其他化学应用技术251
参考文献251
第八章 栽培草地营养调控技术255
第一节 发达国家栽培草地营养调控技术发展现状255
一、北美洲地区255
二、新西兰和澳大利亚263
三、西欧与其他地区264
第二节 中国栽培草地营养调控技术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266
一、土壤营养状况267
二、营养调控技术使用现状268
三、存在的问题272
第三节 中国牧草产业发展对草地营养调控技术的需求274
一、草业产业发展趋势274
二、牧草产量与营养调控275
第四节 栽培草地营养调控技术优先发展领域和重点277
一、营养诊断与推荐施肥278
二、豆科牧草根瘤菌接种与固氮增强278
三、新型肥料278
四、施肥机械和施肥技术281
五、精准施肥技术281
参考文献282
第九章 栽培草地衰退机理与恢复技术284
第一节 发达国家衰退栽培草地恢复技术发展现状285
一、发达国家栽培草地衰退机理研究285
二、发达国家衰退栽培草地恢复技术发展现状287
第二节 中国衰退栽培草地恢复技术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290
一、中国栽培草地衰退机理研究现状290
二、中国衰退栽培草地恢复技术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295
第三节 牧草产业发展对栽培草地衰退的影响与恢复技术297
一、中国牧草产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297
二、中国牧草产业发展对衰退栽培草地恢复技术的需求297
第四节 栽培草地衰退与恢复技术的研究299
一、栽培草地衰退机理与发展重点299
二、衰退栽培草地恢复技术重点领域300
参考文献304
下篇 栽培草地区域发展309
第十章 东北湿润半湿润区栽培草地309
第一节 区域生态与牧草资源特征309
一、长白山区区域生态与牧草资源特征309
二、松嫩平原区域生态与牧草资源特征310
三、三江平原区域生态与牧草资源特征311
四、大小兴安岭区域生态与牧草资源特征313
第二节 栽培草地发展现状与存在主要问题316
一、发展现状316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318
第三节 栽培草地发展优势与障碍因素319
一、发展优势320
二、发展障碍因素320
第四节 栽培草地发展模式与关键技术321
一、类型与模式321
二、关键技术321
第五节 栽培草地发展对策与措施322
一、转变发展草地农业的观念322
二、栽培草地建设与草田轮作改良土壤相结合322
三、加强优质高产栽培草地建设322
四、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323
五、建立健全信息网络体系323
六、健全牧草产业的社会服务体系323
参考文献324
第十一章 华北温暖半湿润区栽培草地325
第一节 区域生态与牧草资源特征325
一、区域生态条件325
二、牧草资源特征328
第二节 栽培草地发展现状与存在主要问题329
一、发展现状329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331
第三节 栽培草地发展优势与障碍因素333
一、优势因素333
二、障碍因素335
第四节 栽培草地发展模式与关键技术337
一、发展模式337
二、关键技术339
第五节 栽培草地发展对策与措施344
一、构建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344
二、制订栽培草地发展规划345
三、创建栽培草地规模化基地345
四、依靠科技进步促进栽培草地的大发展346
五、强化草畜结合346
六、加快发展草业合作经济组织346
七、培育草业龙头企业347
八、制定和实施牧草生产优惠政策347
九、加强对栽培草地的组织管理348
参考文献348
第十二章 内蒙古干旱半干旱区栽培草地349
第一节 区域生态与牧草资源特征349
一、区域生态349
二、牧草资源特征351
第二节 栽培草地发展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352
一、发展现状352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354
第三节 栽培草地发展优势与障碍因素356
一、发展优势356
二、发展障碍因素358
第四节 栽培草地发展模式与关键技术359
一、类型与模式359
二、关键技术360
第五节 栽培草地发展对策与措施366
一、政策措施366
二、产业布局措施367
三、技术措施368
参考文献369
第十三章 黄土高原半干旱半湿润区栽培草地371
第一节 区域生态特点与牧草资源371
一、区域生态371
二、牧草资源376
三、栽培草地377
第二节 栽培草地发展现状与存在主要问题378
一、牧草生产机械化发展滞后378
二、农户牧草种植技术落后、管理粗放378
三、牧草企业生产能力低379
四、草牧业发展不协调379
第三节 栽培草地发展优势与限制因素379
一、发展优势379
二、限制因素381
第四节 栽培草地发展模式与关键技术381
一、类型与模式381
二、调控技术384
三、关键技术384
四、牧草利用388
第五节 农区果草立体型栽培技术388
一、农区果草立体型栽培应注意的问题389
二、农区果草配置模式390
第六节 栽培草地发展前景与趋势395
一、实行牧草连片种植395
二、推广种植优良牧草提高技术水平395
三、是解决草畜矛盾的最佳途径395
四、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396
五、发展潜力大396
六、效益显著396
七、前景展望396
八、是生态环境恢复的重要措施397
参考文献397
第十四章 西北干旱区栽培草地399
第一节 区域生态与牧草资源特征399
一、新疆区域生态特征399
二、新疆区域牧草资源特征401
第二节 栽培草地发展现状与存在主要问题402
一、发展现状402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403
第三节 栽培草地发展优势403
一、新疆光热资源丰富403
二、牧民定居工程的实施为栽培草地发展提供了空间404
三、产业化雏形形成404
四、科技支撑发挥了重要的作用404
五、政策上给予扶持404
第四节 栽培草地发展模式与关键技术405
一、新疆栽培草地类型与模式405
二、草种/品种的选择416
第五节 栽培草地发展对策与措施427
一、新疆栽培草地发展的总体思路427
二、新疆栽培草地发展的主要对策与措施427
参考文献429
第十五章 西北干旱绿洲区栽培草地430
第一节 区域绿洲主要类型与分布430
一、绿洲的特点430
二、绿洲的分布431
三、区域生态资源及牧草资源特征433
第二节 栽培草地发展现状与存在主要问题439
一、发展现状439
二、存在主要问题441
三、牧草产品在家畜生产应用中亟须突破的关键技术442
第三节 栽培草地发展优势与障碍因素442
一、发展优势442
二、障碍因素443
第四节 栽培草地发展模式与关键技术445
一、类型与模式445
二、关键技术448
第五节 栽培草地发展对策与措施450
一、牧草在发展节粮型畜牧业中的潜力分析452
二、推动牧草在发展节粮型畜牧业中应用的对策建议453
参考文献454
第十六章 青藏高寒区栽培草地455
第一节 区域生态与牧草资源特征455
一、青藏高原区自然区域特征455
二、饲草资源特征456
三、栽培饲草的生长发育与环境关系456
四、栽培饲草与土壤的关系457
第二节 栽培草地发展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457
一、青藏高原栽培草地发展战略地位457
二、青藏高原栽培草地发展现状459
三、青藏高原栽培草地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461
第三节 栽培草地发展优势与障碍因素463
一、牧区发展栽培草地的重要性463
二、牧区发展栽培草地的有利条件465
第四节 栽培草地管理466
一、土壤耕作466
二、种子处理467
三、播种与施肥470
四、田间管理474
第五节 栽培草地发展模式与关键技术475
一、类型与模式475
二、关键技术476
第六节 栽培草地发展对策与措施489
一、发展的意义与任务489
二、退化的原因与防止措施490
第十七章 西南亚热带湿润区栽培草地493
第一节 区域生态与牧草资源特征493
一、贵州地区493
二、云南地区493
三、川东、陇南、陕南地区494
四、桂西地区494
五、湘西地区494
六、鄂西地区495
七、豫西南地区495
第二节 栽培草地发展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496
一、贵州地区496
二、云南地区497
三、川东、陇南、陕南地区498
四、桂西地区498
五、湘西地区499
六、鄂西地区500
七、豫西南地区500
第三节 栽培草地发展优势与障碍因素501
一、贵州地区501
二、云南地区502
三、川东、陇南、陕南地区503
四、桂西地区503
五、湘西地区503
六、鄂西地区504
七、豫西南地区504
第四节 栽培草地发展模式与关键技术505
一、类型与模式505
二、关键技术506
三、优势利用技术与发展模式508
第五节 栽培草地发展对策与措施513
一、贵州地区513
二、云南地区513
三、川东、陇南、陕南地区514
四、桂西地区515
五、湘西地区516
六、鄂西地区517
七、豫西南地区517
参考文献518
第十八章 华东亚热带湿润区栽培草地520
第一节 区域生态与牧草资源特征520
一、区域生态特征520
二、牧草资源特征523
第二节 栽培草地发展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524
一、发展现状524
二、存在的问题525
第三节 栽培草地发展优势与障碍因素526
一、发展优势526
二、障碍因素526
第四节 栽培草地发展模式与关键技术528
一、类型与模式528
二、关键技术529
三、优质栽培与管理技术539
四、牧草利用技术545
第五节 栽培草地发展对策与措施548
参考文献549
第十九章 华中亚热带湿润区栽培草地551
第一节 区域生态与牧草资源特征551
第二节 栽培草地发展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552
一、发展历史552
二、发展现状553
三、发展中存在的问题554
第三节 栽培草地发展优势与障碍因素556
一、发展优势556
二、发展障碍因素557
第四节 栽培草地发展模式与关键技术558
一、类型与模式558
二、关键技术559
第五节 栽培草地发展对策与措施565
参考文献567
后记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