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政府选译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政府选译](https://www.shukui.net/cover/49/30834377.jpg)
- 周振华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7208053685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455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71页
- 主题词:政府经济学-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政府选译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前言1
0 导论:经济发展中的政府选择1
0.1 问题的提出:经济不稳定性、结构性矛盾与政府选择1
0.1.1 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遭遇严重的不稳定性2
0.1.2 政府主导的城市化投资推动带动新工业化4
0.1.3 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累积与政府选择11
0.2 政府选择:理论要点与中国实证13
0.2.1 政府选择的理论构架:基本要点及内容13
0.2.2 当前我国经济活动中政府选择的实证分析21
0.2.3 权力软约束下的政府选择及其后果28
0.3 改进政府选择: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31
0.3.1 科学发展观对政府选择的矫正32
0.3.2 建立政府选择的有效约束机制33
1 扩大就业与政府选择36
1.1 导言36
1.2 有关文献的简要回顾39
1.3 改革开放以来的我国就业状况演变41
1.3.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人口状况41
1.3.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就业状况45
1.3.3 我国就业结构演变的进一步考察48
1.3.4 改革开放以来的就业弹性分析53
1.4 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不一致性的解释56
1.4.1 已有文献对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不一致性的解释57
1.4.2 对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不一致性再探讨:基于政府选择的分析60
1.5.1 我国政府扩大就业的实践67
1.5 政府在扩大就业中的作用——我国实践与国外经验67
1.5.2 政府促进就业的国际经验73
1.6 未来一段时期中国就业状况演变趋势判断76
1.6.1 总人口的计量模型76
1.6.2 就业人员总量的计量模型77
1.6.3 第一产业就业人员的计量模型77
1.6.4 第二产业就业人员的计量模型77
1.7 扩大就业对策与建议——基于政府选择的分析80
1.8 结语84
2 收入分配变迁与政府选择86
2.1 导言及相关研究文献分析86
2.2 中国收入分配关系演变:实证分析与描述88
2.2.1 中国城乡居民个人收入差距变迁与实证分析90
2.2.2 转型时期全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变迁与实证分析93
2.2.3 转型以来中国地区收入差距实证分析96
2.2.4 转型时期不同行业收入分配变化的显著特点100
2.2.5 转型时期全国整体收入分配差距及其国际比较102
2.3 转型时期收入分配变迁:一种新的解释104
2.3.1 经济学假设与理论研究:收入分配理论的一般分析104
2.3.2 收入分配变迁与政府过度干预假说110
2.4 中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后果与影响分析121
2.4.1 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对有效需求和经济增长的抑制效应121
2.4.2 城乡收入差距与城乡公共服务方面的巨大差异122
2.4.3 地区差距阻碍区域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123
2.4.4 地区差距的扩大已经引起了中国社会公众对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强烈反应,正在成为非常重要而又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124
2.4.5 收入分配不平等与贫困化127
2.5 政府选择:收入分配领域中的政府退位与归位128
2.5.2 完善再分配手段,强化政府再分配功能并同时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建立完善的税收体系与社会转移支付制度129
2.5.1 完善市场机制在分配中的作用129
2.5.3 强化和健全法制,营造形成规范化收入分配制度的法制环境131
2.6 简要的结论132
3 社会保障制度完善与政府选择134
3.1 导言134
3.2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背景介绍136
3.3 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变革的基本轨迹和模式141
3.3.1 养老金制度改革现状和问题141
3.3.2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轨迹及问题149
3.4 现有制度模式选择中政府的作用问题156
3.4.1 行政性利益集团阻碍和扭曲了改革156
3.4.2 政府决策人治主导,缺乏科学论证、分析和评估156
3.5 医疗保险:对个人账户模式的硬性推动162
3.6 政府权力滥用和地方利益、部门利益问题168
3.7 社会保障项目设计中的政绩观和形象工程172
3.8 社会保障的完善与政府选择:以人为本的理性选择和决策173
3.8.1 科学决策的理论依据173
3.8.2 现实中的政府缺位、越位和错位175
3.8.3 政府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和法制性176
3.9 简要的结论178
4 区域经济发展与政府选择179
4.1 导言179
4.2 区域差异的理论分析180
4.2.1 新古典经济学区域均衡增长理论180
4.2.2 发展经济学对区域非均衡发展的分析181
4.2.3 一价定律与区域差异185
4.3.1 区域差异的衡量188
4.3 区域差异的衡量及其对我国区域差异的基本判断188
4.3.2 对我国区域差异的基本判断191
4.4 90年代中期前后政府的区域发展政策200
4.4.1 90年代中期前政府的区域发展政策200
4.4.2 90年代中末期政府选择与区域发展政策202
4.5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效果与政府的政策选择203
4.5.1 西部大开发的意义203
4.5.2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效果的评价204
4.5.3 西部大开发的基本思路和今后时期的政策选择205
4.6 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振兴209
4.6.1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提出209
4.6.2 制度创新,重构东北经济的微观基础211
4.6.3 振兴装备工业,优化资源配置212
4.6.4 振兴东北的具体战略措施和建议213
4.7 结论214
5 土地流转制度创新与政府选择216
5.1 导言216
5.2 新中国土地制度变迁及政府在其中充当的角色219
5.2.1 我国土地制度的历史沿革及基本特点219
5.2.2 各阶段土地改革的成效与局限223
5.2.3 政府在历次土地改革中充当的角色及其作用225
5.2.4 几点启示226
5.3 现行土地流转制度的内容及实践效果227
5.3.1 现行土地流转制度实施的背景分析227
5.3.2 现行土地流转制度的基本内容与特点230
5.3.3 现行土地流转制度的实施效果分析234
5.4.1 市场化进程中土地制度改革的滞后235
5.4 现行土地流转制度的缺陷及其隐患235
5.4.2 土地相关主体的利益分配与保障机制残缺243
5.4.3 给国民经济与社会稳定带来的隐患245
5.5 政策建议:制度创新与政府选择247
5.5.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与土地使用权的法律保护247
5.5.2 加强土地监管与创新监管体系248
5.5.3 构建与完善全国土地要素市场体系249
5.5.4 探索土地流转的新机制、新办法249
5.5.5 保障土地流转中相关利益主体的权益250
5.6 简要的结论251
6 中国工业化进程与政府选择253
6.1 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历史回顾253
6.2.1 英国的工业化进程与政府作用262
6.2 发达国家和地区工业化进程的经验及其政府的作用262
6.2.2 美国的工业化进程与政府作用265
6.2.3 日本的工业化进程与政府作用268
6.2.4 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道路与政府作用273
6.3 工业化标准理论以及我国所处工业化阶段的基本判断277
6.4 中国正进入重工业带动经济增长的时代286
6.5 加快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政策建议:基于政府选择的思考289
6.6 简要的结论293
7 中国城市化的都市圈化模式与政府选择295
7.1 导言与相关文献研究295
7.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的特点与问题298
7.2.1 以小城镇为重点的城市化战略298
7.2.2 城市的粗放性扩张302
7.2.3 城市化的质量问题304
7.3.1 城市发展战略的问题307
7.3 影响中国都市圈化发展的体制性障碍307
7.3.2 传统计划型的城市职能发展战略308
7.3.3 均匀、分散的城市布局发展战略308
7.3.4 城市户籍政策的问题309
7.3.5 城市土地政策的问题311
7.3.6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模式瓶颈312
7.4 大都市圈化发展的世界经验315
7.4.1 世界主要大都市带的形成316
7.4.2 北美大都市圈发展的案例——纽约大都市连绵带317
7.4.3 欧洲大都市圈发展的案例——伦敦大都市连绵带318
7.4.4 日本大都市圈发展的案例——东京大都市连绵带319
7.4.5 大都市连绵带的世界经验对我国的借鉴意义320
7.5.1 以大城市为主的城市化发展道路323
7.5 中国未来以都市圈为特征的城市化模式323
7.5.2 聚焦东部地区325
7.5.3 强化中心城市功能328
7.6 都市圈发展的体制条件和政策建议333
7.6.1 审视城市化发展战略333
7.6.2 加快淡化户籍制度的步伐335
7.6.3 完善城市土地市场337
7.6.4 制度创新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339
7.7 结论342
8 经济发展中的外商直接投资与政府选择345
8.1 导言:问题的提出345
8.2 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发展:相关研究文献348
8.2.1 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348
8.2.2 外商直接投资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350
8.2.3 关于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政策选择353
8.3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355
8.3.1 政策演变与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355
8.3.2 我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基本特征358
8.3.3 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361
8.4 正视经济增长对外商直接投资的依赖365
8.4.1 经济增长已存在对外商直接投资的依赖365
8.4.2 依赖外商直接投资的潜在危害367
8.4.3 政府行为导致对外商直接投资的依赖369
8.5 调整优化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政策371
8.5.1 当前应当对引资政策作出适时调整371
8.5.2 努力构造外资与内资的良好互动关系373
8.5.3 近期调整外商直接投资鼓励政策的选择374
8.6 简要的结论376
9 中国证券市场制度变迁与政府选择378
9.1 导论及相关文献研究378
9.2 证券市场制度建设的重要性380
9.2.1 国民经济建设者的精英集中地380
9.2.2 国民金融财产的核心资产池381
9.2.3 推进国民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和龙头地带382
9.2.4 推进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催化床382
9.3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制度变迁383
9.3.1 证券市场管理体制变迁及对证券市场的影响383
9.3.2 证券市场从制度的框架外到框架内的历史阶段384
9.3.3 “整顿、规范、完善”对证券市场的有力推动385
9.3.4 实行中央统一管理体制386
9.3.5 政府在转轨中逐步淡出直接管理市场387
9.4 证券市场发行制度变迁及对证券市场的影响388
9.5 政府股市政策的变化对股票二级市场走势影响390
9.6 中国证券市场制度缺陷遗留下的问题392
9.6.1 证券市场建设的初始条件缺陷393
9.6.2 证券市场建设的主体缺陷393
9.6.3 证券市场制度供给内容及方式缺陷395
9.6.4 证券市场的资源有效配置功能缺陷396
9.7 中国证券市场进一步发展与政府选择397
9.7.1 证券市场制度设计的总体思路397
9.7.2 证券市场制度设计的具体策略399
9.7.3 重新定位政府对新制度供给的方向和力度403
9.8 简要的结论411
10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协调发展与政府选择412
10.1 导论412
10.2.1 资源与决策权的分散与集中413
10.2 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协调发展413
10.2.2 鼓励民众创业的政策加快推出417
10.2.3 社会转型时期公民道德素质与诚信体系的检讨419
10.3 政府选择与改革政治体制420
10.3.1 坚定不移地走以发展促民主的道路421
10.3.2 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改革和完善423
10.3.3 必须充分认识发展党内民主对在共产党执政条件下的意义和作用,正确贯彻和实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425
10.3.4 改革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选举制度427
10.3.5 必须在强化权力制约机制的基础上真正实施对权力的有效监督429
10.4 简要的结论434
主要参考文献436
作者简介449
后记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