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艾滋病防治新进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王月英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8803777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214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23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艾滋病防治新进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艾滋病的起源1
第二节 艾滋病对人类的危害2
第三节 世界性抗艾滋病运动3
第二章 艾滋病病原体5
第一节 艾滋病病毒及相关病毒的发现5
一、成年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的发现5
二、艾滋病病原的发现6
三、艾滋病病毒的命名7
四、人免疫缺陷病毒是艾滋病的病原体8
第二节 艾滋病病原体特性9
一、人免疫缺陷病毒形态9
二、人免疫缺陷病毒的生物学特征10
三、人免疫缺陷病毒核酸11
四、人免疫缺陷病毒蛋白11
五、人免疫缺陷病毒的抵抗力13
六、逆转录酶活性13
第三节 人免疫缺陷病毒的动物实验14
第四节 人免疫缺陷病毒与其他逆转录病毒的关系15
第五节 病毒复制与致病性15
第三章 艾滋病的发病机理18
第一节 免疫系统损伤的发病机理18
第二节 胃肠道感染与艾滋病发病过程的关系21
第三节 淋巴系统病理改变22
第四节 脑组织病理学改变25
第五节 肝脏病理改变28
第六节 艾滋病骨髓与胸腺病理改变29
第四章 艾滋病临床表现30
第一节 艾滋病各期临床表现30
一、潜伏期30
二、前躯期31
三、活动期32
第二节 艾滋病临床分型34
一、肺型35
二、中枢神经型35
三、胃肠型35
四、原因不明的发热型35
五、肿瘤型36
第五章 艾滋病的合并症37
第一节 艾滋病患者的真菌感染37
一、念珠菌感染38
二、新型隐球菌感染39
三、曲霉菌感染41
四、荚膜组织胞浆菌病42
第二节 艾滋病患者的肺机会性感染42
一、卡氏肺囊虫肺炎43
二、卡波济氏肉瘤44
三、刚地氏弓形体病45
四、鸟结核分枝杆菌感染45
第三节 艾滋病患者的病毒感染47
一、单纯疱疹病毒感染47
二、带状疱疹病毒感染48
三、巨细胞病毒感染49
四、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50
第四节 艾滋病的胃肠道机会性感染50
一、白色念珠菌感染50
二、隐孢子球虫感染50
三、鸟型分枝杆菌感染51
四、巨细胞病毒(CMV)感染51
五、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52
六、其他感染52
第五节 艾滋病与结核52
第六节 艾滋病与乙型肝炎54
第七节 艾滋病人的肾脏并发症55
一、肾小球病变55
二、急性肾功能不全56
三、水电解质平衡失调56
第八节 艾滋病眼部并发症57
第九节 艾滋病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58
一、中枢神经系统感染58
二、脑脓肿60
三、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淋巴瘤60
四、空泡性脊髓病60
五、系统性新生物伴中枢神经系统受累61
六、脑卡波济氏肿瘤61
七、周围神经病61
第六章 临床诊断与艾滋病定义62
第一节 包括诊断技术的定义62
第二节 不包括诊断技术的定义66
第三节 儿童感染人免疫缺陷病毒的定义68
第四节 临床分类法69
第五节 口腔症状有助于诊断艾滋病70
第六节 鉴别诊断71
一、小儿艾滋病鉴别诊断71
二、成人艾滋病临床鉴别诊断72
第七章 艾滋病实验室检测75
第一节 抗体检测技术75
一、间接免疫荧光法(IF)76
二、放射免疫法(RIA)76
三、酶免疫法(EIA)78
四、蛋白印迹实验(Western blot)80
五、中和抗体测定法80
六、乳蛋白抗体测定法81
七、包膜基因重组肽法82
八、微粒子吸附法82
九、干血检测法83
十、蛋白印迹改良新技术83
第二节 艾滋病的病原体检测84
一、电镜观察(EM)84
二、核酸印染杂交术85
三、淋巴细胞逆转录酶活性检测86
四、末梢血检测86
五、病毒分离87
第三节 艾滋病的其他实验室诊断87
第八章 艾滋病的治疗90
第一节 药物治疗90
一、免疫重建疗法90
二、抗病毒疗法97
三、临床药物开发100
第二节 祖国医学治疗艾滋病102
一、中医中药治疗艾滋病102
二、针剌疗法治疗艾滋病104
第三节 艾滋病合并症的治疗105
一、念珠菌感染105
二、隐球菌感染106
三、播散性组织胞浆菌感染106
四、弓浆虫感染(兔弓浆虫病)106
五、卡氏肺囊虫感染107
六、卡波济氏肉瘤(Kaposis sarcoma KS)109
七、细胞内分枝杆菌感染111
八、巨细胞病毒感染111
九、单纯疱疹病毒感染111
第四节 艾滋病综合治疗设想113
第九章 艾滋病流行过程116
第一节 传染源116
一、动物作为传染源116
二、人作为传染源117
第二节 传播途径118
一、同性恋和双性恋者的悲剧119
二、异性恋传播方式——妓女的传播作用122
三、输血与血制品相关性艾滋病123
四、静脉滥用药物传播129
五、艾滋病的垂直传播131
六、医务工作者的感染机会133
七、艾滋病的水平传播136
八、艾滋病的媒介昆虫传播138
九、艾滋病与水的传播关系138
第三节 人群易感性139
一、同性恋男性的易感性139
二、药瘾者的易感性140
三、血友病患者的易感性141
四、人对艾滋病病毒感受性的差别141
五、新病毒亚型与艾滋病第二次流行143
第十章 艾滋病流行特征145
第一节 艾滋病在全世界的广泛流行145
第二节 艾滋病的性别分布152
第三节 艾滋病的年龄分布152
第四节 艾滋病的高危人群154
第五节 艾滋病的病死率155
第六节 艾滋病的地区分布156
一、艾滋病在欧洲地区的流行状况158
二、艾滋病在非洲地区的流行状况158
三、艾滋病在美洲地区的流行状况161
四、艾滋病在亚洲地区的流行状况161
第七节 艾滋病的季节分布163
第八节 小儿艾滋病的流行特征164
第十一章 艾滋病的预防165
第一节 世界卫生组织的措施165
第二节 非洲、欧洲控制艾滋病的措施171
一、非洲地区171
二、欧洲地区172
第三节 针对传染病三环节的综合性措施172
一、针对传染源的措施172
二、针对传播途径的措施177
三、针对易感人群的措施180
第四节 防止艾滋病传播的法律问题182
第五节 我国的防治对策184
一、建立艾滋病监测网184
二、建立艾滋病监测管理法185
三、预防艾滋病措施186
第十二章 艾滋病疫苗189
第一节 疫苗研制动态189
一、胸腺素为基础的疫苗研制189
二、基因序列疫苗的研制190
三、人免疫缺陷病毒亚单位疫苗190
第二节 动物疫苗研制191
第三节 艾滋病疫苗研制展望192
第四节 艾滋病疫苗的人体试验193
一、疫苗的实际试验设计193
二、实验室和临床评价193
三、靶组的确定及其临床实验内容193
四、疫苗试验的伦理、法律和社会政治问题194
五、艾滋病疫苗用于人体试验195
六、“HIV ACILE”疫苗的临床试验197
七、世界卫生组织的疫苗试验198
第十三章 艾滋病发展预测与展望199
第一节 对艾滋病患者的预测199
一、传播途径的转化趋势199
二、全球艾滋病患者人数200
三、美国艾滋病发展预测201
四、今后5至7年艾滋病将在亚洲流行202
第二节 艾滋病展望204
主要参考资料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