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走向绿色文明 文明的变革与创新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走向绿色文明 文明的变革与创新](https://www.shukui.net/cover/41/30887524.jpg)
- 郭艳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00445849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82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02页
- 主题词:可持续发展-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走向绿色文明 文明的变革与创新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绿色文明的理论3
第一章 绿野的呼唤3
一、从原野中来4
(一)自然孕育了人类4
(二)自然推动文明发展6
二、农业文明的衰落7
(一)两河流域文明8
(二)印度文明10
(三)玛雅文明12
(四)楼兰古城14
(五)文明何以消失15
三、工业文明的双重性17
(一)文明的延承18
(二)工业文明的辉煌19
(三)“灰色”蔓延症20
(四)文明危机的根源26
(五)工业文明何去何从27
四、奏响绿色文明畅想曲29
(一)风起云涌的绿色浪潮30
(二)绿色运动的先驱36
(三)绿色里程碑44
(四)中国绿色宣言52
(五)绿色冲击波的震慑53
五、回到原野55
(一)文明的原野指向56
(二)文明的归宿57
第二章 绿色文明的世界图景59
一、现行文明框架中的冲突60
(一)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60
(二)当代与后代61
(三)索取与付出62
(四)贫困与发展63
二、可持续发展探源64
(一)解读可持续发展64
(二)可持续发展的界定65
三、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69
(一)生态科学70
(二)环境科学73
(三)发展理论75
(四)环境伦理学77
四、可持续发展的全频透视79
(一)公平性80
(二)共同性82
(三)协调性85
(四)持续性88
五、可持续发展的人文视野91
(一)重新认识人类自身91
(二)为什么要遵循自然94
(三)可持续发展的社会97
第三章 绿色文明的经济透视101
一、现有经济增长范式的缺陷102
(一)把经济置身于自然生态系统之外102
(二)追求指数增长104
(三)公地的悲剧107
(四)“牧童经济”109
二、理论的思考111
(一)关于稳态经济112
(二)关于“宇宙飞船经济”115
(三)关于资源节约型经济116
(四)重发展而不仅仅是增长120
三、推广循环经济122
(一)清洁生产123
(二)重建企业125
(三)最小排放社区127
四、政策的建议130
(一)确认自然资源有价130
(二)绿色GDP133
(三)绿色税收137
(四)鼓励发展绿色产品140
第四章 绿色文明的社会范式143
一、人口是负担还是动力?143
(一)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143
(二)人口问题的实质146
(三)人口的规模以多大为宜148
二、还生活于俭朴151
(一)过一种适度的生活151
(二)崇尚自然154
(三)追求精神生活的满足157
(四)绿色消费158
三、如何对待动物?161
(一)由SARS病毒想起的162
(二)尊重动物的生存发展权164
(三)人与动物和谐相处166
四、诗意地栖居169
(一)何谓人居环境?170
(二)绿色设计172
(三)绿色建筑175
第五章 绿色文明的城市建设181
一、生态城市释义182
(一)生态城市产生的背景182
(二)生态城市的概念185
(三)生态城市的基本特点190
(四)生态城市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关系192
二、生态城市建设要义195
(一)生态城市建设原理195
(二)生态城市建设原则197
(三)生态城市建设实质与目标201
三、建立循环型社会203
(一)循环型社会的内涵203
(二)建设一个循环型的社会206
四、生态城市建设实例209
(一)巴西库里蒂巴市210
(二)广东省广州市212
附:国际生态城市会议简介223
第六章 绿色文明的能力建设226
一、能力建设227
(一)可持续发展能力与能力建设227
(二)能力建设永无止境230
(三)能力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232
二、绿色科学技术234
(一)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235
(二)科学技术伦理239
(三)科学技术的绿色导向242
三、环境法制建设245
(一)现行环境法律的缺陷246
(二)环境发展权248
(三)推进环境法制建设251
四、教育和培训254
(一)提升人力资本255
(二)观念的转变258
(三)绿色教育的理念261
下篇 绿色文明的实践267
第七章 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回顾与展望267
一、绿色实践:可持续发展实验区268
(一)播撒绿色种子268
(二)来自绿色原野的收获275
(三)实验区存在的主要问题278
二、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展望282
(一)实验区如何与时俱进282
(二)让“绿”染遍原野287
(三)构筑绿色大地的亮丽风景线289
三、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特色探寻293
(一)实验区的引擎效应294
(二)深化绿色认识296
(三)站在思考的前沿299
第八章 广东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战略研究303
一、广东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概况304
(一)基本情况304
(二)建设历程304
二、广东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总体战略310
(一)指导思想310
(二)战略目标314
(三)战略重点314
(四)发展阶段317
三、实验区重点示范领域318
(一)可持续的工业发展示范318
(二)可持续的农业发展示范320
(三)可持续的自然生态系统示范322
(四)可持续的生态住区示范323
(五)可持续的精神文明示范324
(六)可持续的生活与消费模式示范326
四、实施保障措施328
(一)加强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宣传328
(二)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329
(三)逐步解决思想认识上的偏差330
(四)建立专家智力支持系统330
(五)建立资金筹集机制331
(六)加强政策设计332
第九章 绿色丰碑纪实:实验区个案研究333
一、经济巨人: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办事处333
(一)改革与创新335
(二)实践之树常青341
二、环境优先:东莞市清溪镇343
(一)先规划后发展345
(二)全方位的绿色探索348
三、能力建设谱新章:广州市天河区353
(一)一路三区353
(二)绿色文化的诠释358
四、后发绿叶竞风流:中山市三角镇362
(一)重在发展特色362
(二)恢弘的构想366
(三)绿色行动368
(四)两点启示372
参考文献374
后记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