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城市“十一五”核心问题研究报告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城市“十一五”核心问题研究报告 上](https://www.shukui.net/cover/34/30898559.jpg)
- 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 ISBN:7801696077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16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368页
- 主题词:城市规划-研究报告-中国-2001~2005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城市“十一五”核心问题研究报告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总论2
1 “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情况2
1.1 “十一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2
1.2 “十一五”规划课题公开招标情况4
1.3 目前学术界关于“十一五”规划的主要观点6
2 “十一五”规划课题分省区比较9
2.1 国家“十一五”规划公开招标56个课题的特点分析9
2.2 地方“十一五”规划公开招标课题的主要特征10
3 城市“十一五”规划研究中需要把握的若干问题30
3.1 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及对策思路30
3.2 东部城市的领先发展31
3.3 中部城市的快速崛起32
3.4 西部城市的发展战略33
3.5 老工业基地的城市再造34
3.6 城市经济发展的资源约束和环境承载34
3.7 科教兴国战略与城市创新体系建设35
3.8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发展循环经济35
3.9 人才强市战略与人力资源建设36
3.10 产业竞争力与现代制造业36
3.11 加快发展现代城市服务业37
3.12 城市国资、外资和民间资本37
3.13 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38
3.14 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目标模式38
3.15 文化立市及文化产业发展38
3.16 以城市化推进郊区快速跟进39
3.17 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能力39
3.18 城市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发展39
3.19 城市率先实现现代化40
3.20 社区建设和社区自治40
3.21 城市安全及综合减灾应急体系41
3.22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41
3.23 城市中小企业及民营经济发展41
3.24 社会信用体系及市场环境建设42
3.25 非政府组织及社会中介组织42
附件一 “十一五”规划研究中标课题确定56个课题入选46
附件二 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前期研究课题50
附件三 上海市“十一五”规划重大研究课题招标指南52
附件四 江苏省“十一五”规划前期研究社会招标课题58
附件五 浙江省“十一五”规划前期研究课题招标公告64
附件六 成都市“十一五”规划重大问题研究指南66
附件七 广东省“十一五”规划研究招标课题指南72
附件八 青岛市“十一五”规划研究课题中标公告74
第二部分 科学的发展观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78
1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城市可持续发展78
1.1 “十一五”时期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78
1.2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城市“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88
2 科学发展观与科学的城市发展指标体系93
2.1 建立科学的城市现代化指标体系93
2.2 建立科学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估体系95
3 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应着重解决的问题97
3.1 推进城镇化进程,实现城乡统筹发展99
3.2 推进生态城市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102
3.3 推进城市综合体系建设,实现经济社会的统筹发展103
3.4 推进城市一体化战略,实现城市区域统筹发展109
3.5 推进城市形态创新,实现城市发展与城市开放统筹发展113
附件一 树立新的发展观,做好“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117
附件二 江西发改委主任洪礼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126
附件三 部分省市发改委的同志谈科学发展观与“十一五”规划127
附件四 重庆市发改委举办科学发展观与重庆市“十一五”规划研讨班129
第三部分 城市“十一五”规划总体思路与战略重点132
1 “十一五”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国际国内环境分析132
1.1 “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内外环境132
1.2 制约城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因素138
2 “十一五”时期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方针、目标和战略选择140
2.1 确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目标及阶段性目标140
2.2 协调发展是城市“十一五”乃至更长时期的总方针142
2.3 率先实现现代化是领先城市“十一五”发展的总战略144
2.4 实施知识创新工程是转型城市“十一五”发展的核心战略145
2.5 “十一五”城市软实力竞争的三大核心战略150
3 在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中优先推进社会事业发展153
3.1 社会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总体思路153
3.2 关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任务154
3.3 关于科技改革与发展的主要任务155
3.4 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主要任务156
3.5 关于文化改革与发展的主要任务157
3.6 关于体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任务158
3.7 确保完成社会事业改革与发展任务的政策措施159
4 城市“十一五”规划研究的几个核心战略问题160
4.1 全方位谋划城市功能定位实现城市领先发展160
4.2 全面构筑城市竞争优势推动城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162
4.3 全面启动城市再造工程架构大市场格局166
4.4 全面推进产业布局调整优化大产业格局168
5 “十一五”城市规划体制创新和城市规划功能再造172
5.1 新体制下规划的三大基本功能173
5.2 关于规划体制改革方向的问题175
5.3 城市规划功能的整合再造176
附件一 中国10个五年计划回顾180
第四部分 都市圈战略与城市产业集群192
1 城市“十一五”规划应树立大城市区概念192
1.1 行政区经济阻碍城市快速高效发展192
1.2 把区域规划放在城市“十一五”规划突出位置194
1.3 核心城市的“有机疏散”与区域范围的“重新集中”197
1.4 大城市区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199
1.5 城市组团式板块化发展模式203
2 以中心城市为核心推进区域发展211
2.1 中心城市的极化效应211
2.2 中心城市的滴流效应213
3 城市群、城市圈、城市带发展的战略着眼点214
3.1 夯实城市群基础,让大城市真正大起来217
3.2 以城市圈为着力点,让中城市真正强起来219
3.3 挖掘城市带潜力,让小城市真正特起来222
4 促进城市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思路232
4.1 实施都市圈战略与构筑城市产业集群232
4.2 推进产业集群战略与城市功能定位236
第五部分 循环经济与城市新型工业化240
1 “十五”期间城市工业化的基本现状和存在问题240
1.1 城市工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241
1.2 快速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发展243
1.3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工业化发展的必然选择245
2 “十一五”时期城市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政策重点249
2.1 推进城市新型工业化的阶段性目标249
2.2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应遵循的基本原则250
2.3 推进城市新型工业化的政策选择256
2.4 建立城市新型工业化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267
3 发展循环经济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重点272
3.1 发展循环经济应遵循的基本规律与原则273
3.2 城市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276
3.3 加快城市工业体系改组改造的路径选择278
3.4 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指标体系283
4 “十一五”时期生态城市建设的可能性分析283
4.1 生态城市建设的一般阶段287
4.2 以循环经济模式建设生态城市288
附件一 《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节选)290
附件二 贵阳市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条例(草案)293
附件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98
附件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303
附件五 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决定309
第六部分 国有经济控制方式与国有资产战略性重组318
1 “十一五”期间国有经济发展与国企改革面临的问题318
1.1 国有企业改革目前的进展情况318
1.2 国有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变化320
1.3 国有经济发展和国企改革存在的突出问题324
2 “十一五”期间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思路325
2.1 全力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326
2.2 加快推进地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330
2.3 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331
2.4 引入竞争机制推进垄断行业改革335
3 “十一五”期间国有企业改革的几个核心问题336
3.1 关于国企改制的政策规范问题336
3.2 创新国企经营者绩效考核机制338
3.3 国有资产战略性重组的“航母战略”与“旗舰战略”341
3.4 管理层收购(MBO)的制度设计问题344
3.5 激活存量资产平衡改革成本349
4 地方国企改革的几种主要模式352
4.1 以进退有序、破立结合为特点的上海模式352
4.2 以“窗口”为依托、试验为基础的深圳模式357
4.3 多元化整合推进结构调整的京津模式360
4.4 以购债式重组推进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长春、山东模式361
附件一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364
附件二 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367
第七部分 高新技术产业与城市创新体系建设374
1 加快园区经济转型是“十一五”时期提升城市能级的战略着眼点374
1.1 城市园区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374
1.2 园区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导向378
1.3 园区经济发展的战略着眼点382
1.4 加快制度创新推进园区经济转型384
2 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城市“十一五”规划研究的重点课题391
2.1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392
2.2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对高技术产业发展提出新要求399
3 导入城市创新理念,建设城市创新体系406
3.1 组织编制好城市“十一五”科技创新规划406
3.2 转变政府职能优化科技创新环境407
3.3 重视推进以企业为中心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409
3.4 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合作联盟机制409
3.5 构筑多元化技术创新服务体系412
附件一 关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的若干意见413
第八部分 城市空间布局及其创新模式比较418
1 以区域的理念做好城市空间布局中长期战略规划418
1.1 当前城市空间布局规划面临的主要矛盾418
1.2 分层、组团、板块式发展是城市空间布局的战略选择418
2 城市空间结构开发原则与科学界定城市功能分区421
2.1 城市空间结构面临的问题421
2.2 优化城市内外部空间结构423
2.3 科学界定城市功能分区424
3 核心城市空间优化及区域协调合作机制的建立427
3.1 核心城市空间优化427
3.2 建立区域合作机制430
3.3 城乡一体化空间战略432
4 城市区域空间布局的战略架构435
4.1 城市区域空间布局的主要任务435
4.2 城市区域空间布局的基本原则435
4.3 城市区域空间布局的实现途径436
5 城市空间整合七大示范模型437
5.1 示范模型一:以城市功能整合为内容的西安咸阳空间模型437
5.2 示范模型二:以城市要素整合为特点的杭州湾空间模型439
5.3 示范模型三:“不以省会城市为龙头”的山东半岛城市群空间模型440
5.4 示范模型四:“突破行政区划”的南京都市圈空间模型443
5.5 示范模型五:“三城融一”的长株潭一体化空间模型454
5.6 示范模型六:“中心城市带动县域经济”的中原城市群空间模型457
5.7 示范模型七:“政策分区空间管治”的珠三角城镇群空间模型463
附件一 西安·咸阳实施经济一体化战略规划纲要(草案)摘要469
附件二 浙江省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规划(摘要)481
第九部分 城市公共安全与综合减灾应急机制492
1 “十一五”时期我国城市公共安全面临严峻挑战492
1.1 危机事件呈现高频次、多领域发生的态势493
1.2 非传统安全问题成为现代城市安全的主要威胁494
1.3 突发性灾害事件极易被放大为社会危机496
1.4 危机事件国际化程度加大497
2 “十一五”乃至更长时期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主要问题499
2.1 城市综合减灾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499
2.2 城市公共安全应急联动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503
3 “十一五”时期加强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政策建议508
3.1 树立“大安全观”强化城市综合减灾508
3.2 重视城市综合减灾应急系统化建设518
3.3 推进城市信息应急联动系统建设522
4 “十一五”城市公共安全与新型公共治理体系建设527
4.1 城市转型与新型公共治理理念528
4.2 公共财政体制与公共服务职能完善529
4.3 现代城市治理中非政府组织的作用531
附件一 北京市西城区公共安全管理与城市危机快速反应联动机制研究报告(目录)534
附件二 北京市西城区公共安全管理与城市危机快速反应联动机制研究报告537
第十部分 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与建设服务型政府546
1 “十一五”时期政府改革的目标:公共服务型政府546
1.1 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政治文明的总要求546
1.2 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关键554
1.3 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原则和思路556
2 “十一五”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突破口:政府能力建设561
2.1 政府效能低下是服务型政府建设面临的最突出问题561
2.2 政府效能的内涵与建设目标563
2.3 建立提高政府效能的长效机制563
2.4 “十一五”时期加强政府能力建设的重点问题565
3 电子政务是构建政府公共服务管理平台的制高点566
4 “十一五”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五大系统工程566
4.1 建立和培育城市治理创新机制566
4.2 以创新城市理念推进政府治理570
4.3 创新城市管理方式全面推进“城市-区域”协作574
4.4 社会资本与城市治理575
4.5 在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中转变政府职能576
附件一 深圳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方案实施意见578
附件二 重庆市政府部门行政首长问责暂行办法584
附件三 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机关效能建设的决定588
附件四 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指南591
附件五 温州市委书记李强在温州市开展“效能革命”动员大会上的讲话594
第十一部分 公用事业民营化与城市政府转型598
1 城市公用事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598
1.1 公用事业民营化是由经营城市到城市经营的一个转折599
1.2 公共事业民营化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推进器601
1.3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已进入资本拉动时代604
1.4 公用事业民营化需要加强法制和监管612
2 “十一五”期间城市公用事业改革思路与对策措施613
2.1 城市公用事业改革的总体思路613
2.2 城市公用事业改革的对策措施619
3 城市公用事业改革模式及案例624
3.1 四川瑞云集团的BOT和TOT模式624
3.2 威望迪水务集团的合资合作模式628
3.3 深圳国企出让股权的直接购并模式630
3.4 香港亚太环保公司的独资经营模式631
附件一 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633
附件二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意见637
附件三 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642
第十二部分 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管理与评价648
1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现状分析648
1.1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648
1.2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化是一种必然趋势650
2 “十一五”时期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建议651
2.1 正确理解新时期城市基础设施的性质652
2.2 重新构建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动力机制658
2.3 深化城市基础设施经营管理体制改革663
3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化创新城市经营新模式678
3.1 特许经营是破除垄断的突破口678
3.2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化路径选择679
3.3 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改革模式比较685
4 构建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提升管理绩效686
4.1 城市基础设施资本运营的三大平台686
4.2 构建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绩效评价体系688
附件一 北京市城市基础设施特许经营办法690
附件二 《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全文)694
附件三 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04年本)699
第十三部分 城市税源建设与公共财政体系706
1 “十一五”城市公共财政体系建设面临的挑战706
1.1 公共财政体制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706
1.2 城市化和城市公共财政体系建设711
2 完善税收征管机制增加城市政府可持续收入716
2.1 以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地方财源建设716
2.2 建立健全公共财政框架下的地方税体系719
2.3 加强税收信息化建设推动新一轮征管体制改革723
3 整合与重构公共财政支出管理框架729
3.1 创新财政支出管理理念729
3.2 明确公共财政支出管理目标729
3.3 健全预算管理与考核体系731
3.4 强化技术基础对公共财政支出体系的支持741
3.5 以财政体制创新推动区域协调发展742
4 “十一五”建立新型公共财政体系的对策思路746
4.1 强化城市本级税源建设747
4.2 从体制入手化解县乡财政危机750
4.3 创新社区自治财政制度755
第十四部分 数字城市与城市信息产业工程760
1 信息化是推进城市现代化的核心动力760
1.1 城市信息化是城市实施后发优势战略的必然选择760
1.2 中国城市信息化的发展现状与各地实践762
1.3 城市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关注的六个战略要点767
2 加快政务信息化是“十一五”城市信息化规划的核心内容773
2.1 电子政务是现代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实现途径774
2.2 “十五”以来电子政务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780
2.3 “十一五”时期建设电子政务应着力解决的难题790
2.4 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对策建议797
3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城市数字化的必然选择805
3.1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我国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805
3.2 城市信息产业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807
3.3 城市信息产业发展的基本原则和目标810
3.4 实施城市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工程的重点内容812
3.5 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重点816
3.6 实施信息化及信息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819
第十五部分 城市交通体系建设与交通拥堵治理824
1 城市交通问题的现状及原因分析824
1.1 目前城市交通问题的主要表现824
1.2 “十一五”时期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思路和对策830
1.3 “十一五”时期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措施建议836
2 “十一五”时期交通行业管理体制改革844
2.1 城市交通行业管理存在的问题844
2.2 城市交通行业管理体制改革思路846
3 “十一五”时期实施公交优先战略与城市交通科学规划848
3.1 实施公交优先战略需突破五大瓶颈848
3.2 实施公交优先战略的基本原则850
3.3 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应打造四个系统852
3.4 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应做好六项工作853
附件一 关于积极推进中心城市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857
附件二 美国智能交通10年发展规划(摘要)858
附件三 上海到2010年城市交通总体目标确定861
附件四 国外道路交通管理体制扫描863
第十六部分 人力资源开发与城市人才战略868
1 “十一五”时期实施城市人才战略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868
1.1 “十一五”时期人力资源的开发问题868
1.2 “十一五”时期人力资源的流失问题869
1.3 “十一五”时期人力资源的结构问题872
1.4 “十一五”时期人力资源的体制问题873
2 “十一五”时期实施城市人才战略的对策与思路874
2.1 实施城市人才战略的基本原则和工作重点877
2.2 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推进城市人才战略882
2.3 优化创业环境是城市人才战略的重要内容885
附件一 玉溪市1998~2010年人才资源开发战略规划(节选)894
第十七部分 街道社区综合体制改革与城市现代化管理900
1 深化街道、社区综合体制改革,建设现代化社区长效治理机制900
1.1 街道、社区管理体制目前的现状及主要问题901
1.2 街道、社区综合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903
1.3 新型街道、社区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907
2 加强社区党建工作,实现基层政权建设重心的转移911
2.1 社区党建是执政党能力建设的重大战略工程913
2.2 进一步明确“十一五”时期社区党建工作的目标和任务918
2.3 做好社区党建工作必须处理好四个关系921
3 社区事务社区化,社区服务社会化923
3.1 社区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923
3.2 构建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的重点内容928
4 推进基层民主管理和社区自治的基本对策思路931
4.1 实施社区功能整合再造工程,夯实社区自治基础933
4.2 实施社区法人推进工程,完善社区自治组织保障体系935
4.3 实施社区自治法律推进工程,提高社区管理的法制水平937
5 建设学习型社区,构筑社区综合教育体系939
5.1 创建学习型社区的工作构架940
5.2 构筑社区教育体系的基本思路945
附件一 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IUD)关于学习型社会的理论创新与实践954
附件二 三大模式各显特色,学习型城市创建实践成效明显957
附件三 推进街道和社区体制综合改革 全面提升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959
第十八部分 教育综合改革与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966
1 全面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966
1.1 教育综合改革需要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967
1.2 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的主要任务及对策972
1.3 着力推进高等教育制度创新975
2 “十一五”时期教育综合改革的几个工作着眼点980
2.1 加快教育发展的目标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980
2.2 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基础教育的普遍性984
2.3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提升职业教育的技能性987
2.4 坚持教育资源统筹加强高等教育的公平性995
3 建立农村劳动力培训教育体系1001
3.1 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教育体系1001
3.2 加强政府对农村劳动力教育的扶持和引导1004
4 探索考试制度改革和教育评价新机制1007
4.1 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必须适应大众化需要1007
4.2 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和评价方式1009
5 创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1011
附件一 广州大学城总体规划概念1016
附件二 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025
第十九部分 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事业体制改革1040
1 发展文化产业是提升城市竞争软实力的制高点1040
1.1 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1041
1.2 “十一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矛盾1045
2 “十一五”加快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内容与战略取向1052
2.1 加速文化产业结构升级推进文化产业战略性调整1053
2.2 推进文化产业资本融合打造文化产业集团1053
2.3 拓展文化市场内涵实现城市文化产业集中1055
2.4 促进文化消费结构升级推动新兴文化产业发展1056
2.5 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速存量文化资源释放1057
2.6 依托城市特色发展特色城市文化1059
2.7 以产业关联运动为导向推进新兴文化产业发展1063
3 城市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事业体制改革的对策思路1064
3.1 发展文化产业的四个重点工作1065
3.2 制定文化产业政策推进文化事业体制改革1066
3.3 建立积极有效的文化产业市场管理体制1067
3.4 积极推进文化投融资体制改革1068
3.5 将民营文化企业纳入城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1074
3.6 打造文化产业集团是城市文化产业发展主战略1075
4 城市“十一五”文化战略可资借鉴的两大模式1078
4.1 以国际化城市为核心实现“文化立市”的深圳模式1078
4.2 以城市转型为特征建设中西部文化强市的太原模式1082
第二十部分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与卫生资源整合1086
1 加强城市公共卫生服务构筑城市健康事业体系1086
1.1 城市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1086
1.2 城市公共卫生服务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1088
1.3 “十一五”城市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和目标1089
1.4 建立城市健康事业体系的基本着眼点1090
2 建立公共卫生与城市应急相统一的大卫生格局1092
2.1 加强法制建设建立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制度1092
2.2 公共卫生危机管理机构的职责1093
2.3 公共卫生危机处理运行机制1093
2.4 有效整合医疗卫生资源构筑健康事业体系1096
3 “十一五”时期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对策1098
3.1 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公共卫生服务的指导思想1098
3.2 深化国有医疗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1102
3.3 构建与公共卫生体系相匹配的公共财政体制1104
4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应注意把握的关键问题1107
4.1 全面加强社区卫生服务1109
4.2 积极推进医疗保障制度改革1110
4.3 深化医疗机构内部运行机制改革1111
4.4 医疗体制改革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112
5 农村公共卫生及新型合作医疗体制建设1114
5.1 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面临的问题1115
5.2 建设农村公共卫生及新型合作医疗体制的思路1116
附件一 劳动保障部医疗保险司乌日图司长关于医改工作的讲话1120
附件二 关于推进混合所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参加医疗保险的意见1121
附件三 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1123
第二十一部分 城市旅游产业发展与旅游资源整合保护1128
1 “十一五”城市旅游业发展进入重要战略机遇期1128
1.1 “十一五”时期城市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有利因素1128
1.2 “十一五”时期城市旅游业发展应解决的突出问题1130
1.3 “十一五”是中国旅游产业素质全面提升的关键时期1132
2 加强旅游产业规划研究打造城市旅游增长极1133
2.1 旅游产业规划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1135
2.2 城市“十一五”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1136
3 跨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及跨区域文化旅游市场建设1137
3.1 城市旅游业跨区域联动发展的战略构想1138
3.2 如何实现城市文化旅游资源跨区域开发与整合1140
3.3 城市文化旅游资源跨区域优势整合的制度建设1145
4 旅游业管理体制创新及市场开发模式1146
4.1 城市旅游业管理体制的创新1147
4.2 创新城市旅游业市场开发模式1149
附件一 中国大城市文化产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1151
附件二 城市休闲产业的市场格局和发展趋向1157
附件三 河南省“十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1161
第二十二部分 城乡统筹与社会事业优先发展战略1174
1 城乡差别的现状以及“十一五”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174
1.1 城乡差别的基本现状和城乡统筹发展面临的问题1174
1.2 制约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因素1176
1.3 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1180
2 科学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现代城镇体系1184
2.1 建设现代化城镇体系的基本原则1184
2.2 遵循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完善现代城镇体系1185
3 强县扩权是实现城乡统筹的突破口1187
3.1 强县扩权是实现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1187
3.2 强县扩权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问题1189
3.3 强县扩权的主要方向是形成地区性中心城市1190
4 推动六个“解放”构筑社会事业优先发展的核心战略体系1192
4.1 创新机制让一切创造城市价值的源泉充分涌流1192
4.2 构筑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新机制1201
4.3 构建城乡统一的就业制度1210
4.4 建立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1213
4.5 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1218
4.6 农村税费改革期待更大突破1221
附件一 浙江省城乡统筹就业试点工作标准(试行)1225
附件二 关于做好2004~2010年北京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意见1228
附件三 广州市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意见1233
附件四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财政厅关于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具体实施意见的通知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