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交通工程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交通工程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17/30901375.jpg)
- (日)佐佐木纲主审;饭田恭敬编著;邵春福,杨海,史其信等译;赵恩棠审校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 ISBN:7114018665
- 出版时间:1994
- 标注页数:360页
- 文件大小:46MB
- 文件页数:38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交通工程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 论1
1.1 交通的作用1
1.2 交通工程学的研究范围3
1.3 交通工程学与交通规划的发展背景4
第2章 道路交通规划7
2.1 道路交通的现状7
2.1.1 道路建设的沿革7
2.1.2 道路建设的现状9
2.1.3 汽车交通的现状14
2.2 道路交通的问题与对策18
2.2.1 交通问题的定义18
2.2.2 可行性对策与方法18
2.3 道路交通的规划程序20
2.3.1 系统分析的必要性20
2.3.2 系统分析的概念21
2.3.3 交通现象的模型23
第3章 交通调查25
3.1 交通调查的目的25
3.2 道路交通流调查25
3.2.1 道路交通流评价指标25
3.2.2 调查方法28
3.2.3 车辆感知器30
3.3 道路交通特性30
3.3.1 交通量变化特性30
3.3.2 车速分布34
3.3.3 交通密度、交通量、平均车速35
3.4 个人出行调查36
3.4.1 借助于出行的交通计量36
3.4.2 个人出行调查概要39
3.5 个人出行的交通生成特性44
3.5.1 出行产生44
3.5.2 出行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特点44
第4章 交通需求量预测51
4.1 预测交通量的观点51
4.2 阶段预测法55
4.2.1 出行产生量55
4.2.2 发生与集中交通量60
4.2.3 OD交通量62
4.2.4 交通量分配73
4.2.5 各种交通工具交通量86
4.3 由路段交通量预测起讫点交通量法91
4.3.1 无已往OD交通量的情况92
4.3.2 使用已往OD交通量的情况96
4.3.3 模型的特征与问题99
4.4 利用非集结模型推算交通量100
4.4.1 集结模型与非集结模型101
4.4.2 概率单位模型102
4.4.3 逻辑模型105
4.4.4 概率单位模型与逻辑模型的差异106
4.4.5 建立模型107
4.4.6 模型的集结法109
第5章 道路交通流理论113
5.1 交通流特性和指标113
5.1.1 交通量113
5.1.2 密度113
5.1.3 平均车速114
5.1.4 交通量、车速、密度间的关系116
5.1.5 车头间隔120
5.1.6 占有率120
5.2 交通流模型121
5.2.1 概率统计模型121
5.2.2 排队论模型124
5.2.3 流体模型130
5.2.4 跟驰模型136
5.3 道路通行能力141
5.3.1 通行能力的概念141
5.3.2 无平交路段通行能力143
5.3.3 规划、设计通行能力147
5.3.4 路段交通状态评价151
5.3.5 高速公路匝道通行能力152
5.3.6 交织区间通行能力157
第6章 道路网络理论165
6.1 道路网通行能力165
6.1.1 道路网最大通行能力165
6.1.2 非连结性判断方法167
6.1.3 基于道路网通行能力的交通规划169
6.2 道路网可靠性171
6.2.1 图解法及其在道路网中的应用172
6.2.2 结构函数172
6.2.3 结构函数表示法173
6.2.4 结构函数与可靠度175
6.2.5 结点间可靠度近似解法176
6.2.6 可靠性交通规划180
6.3 道路网的最优构成180
6.3.1 最优构成问题的背景及其内容180
6.3.2 离散变量问题最优化法181
6.3.3 连续变量问题最优化法186
第7章 道路设计与规划192
7.1 道路的种类及功能192
7.2 道路设计标准193
7.3 道路断面组成197
7.4 道路线形204
7.4.1 线形设计的基本概念204
7.4.2 平面线形205
7.4.3 曲率半径206
7.4.4 缓和段209
7.4.5 视距212
7.4.6 纵断线形215
7.5 线路规划217
7.5.1 线路规划程序217
7.5.2 控制点219
第8章 交叉路口222
8.1 交叉路口的种类及其形状222
8.2 平面交叉路口通行能力223
8.2.1 通行能力的基础223
8.2.2 饱和交通流率的计算225
8.2.3 信号交叉路口交通状态评价232
8.3 交叉路口交通管理233
8.3.1 交叉路口形状的合理化233
8.3.2 确保通行能力235
8.3.3 导流化236
8.3.4 行人对策237
8.4 交通信号控制239
8.4.1 交通信号控制的基本事项239
8.4.2 点控制240
8.4.3 系统控制245
8.4.4 面控制247
第9章 高速公路251
9.1 高速公路的类别251
9.2 高速公路规划252
9.2.1 收费道路制度252
9.2.2 通行费决定方法253
9.3 互通式立体交叉及匝道254
9.3.1 匝道的类型255
9.3.2 互通式立体交叉255
9.4 高速公路的交通管理258
9.4.1 交通管理控制的方法259
9.4.2 交通管理控制系统与信息提供260
第10章 停车场265
10.1 停车特性265
10.1.1 停车特性评价指标265
10.1.2 停车特性实态266
10.2 停车需求量调查268
10.3 路外停车场270
10.3.1 停车场的种类270
10.3.2 停车场的修建制度273
10.3.3 停车场的设施规划273
10.3.4 货物装卸空间273
10.4 路上停车设施278
10.5 停车需求量预测及设施规划279
10.5.1 停车需求量预测279
10.5.2 停车需求量与所需停车容量280
10.5.3 停车场的设置281
10.5.4 停车场选择模型282
10.6 停车场交通管理282
10.6.1 地区特性与停车问题282
10.6.2 停车管理282
10.6.3 停车场向导系统283
10.6.4 停车费285
10.6.5 路上停车空间285
第11章 交通规则287
11.1 交通规则的目的287
11.2 交通规则的主要内容288
11.2.1 禁止右转弯288
11.2.2 限制车速289
11.2.3 停车规则290
11.2.4 单向通行系统291
11.2.5 变动中央分离线293
11.2.6 公共汽车专用车道294
11.3 汽车交通控制方案296
11.3.1 交通控制目的与分类296
11.3.2 特定区内交通规则296
11.3.3 拥挤通行费299
第12章 交通安全302
12.1 交通事故的分类302
12.2 交通事故的动向与现状305
12.3 交通事故影响因素分析307
12.4 交通安全措施315
12.4.1 交通安全设施315
12.4.2 交通安全措施的效果评价318
第13章 道路环境321
13.1 道路环境问题321
13.2 道路交通噪声322
13.2.1 道路交通噪声特征322
13.2.2 环境标准与要求限度323
13.2.3 噪声预测325
13.2.4 降低噪声的措施326
13.3 汽车排气326
13.3.1 汽车排气特征326
13.3.2 环境标准与要求限度327
13.3.3 浓度预测328
13.3.4 减少汽车排出有害气体的措施330
13.4 道路交通振动330
13.4.1 道路交通振动特征330
13.4.2 要求限度331
13.4.3 道路交通振动的预测331
13.4.4 减少道路交通振动的措施332
13.5 道路建设的环境评价332
13.6 道路环境与住宅区交通控制334
第14章 道路的景观设计335
14.1 道路景观335
14.2 景观设计的观点336
14.2.1 景观的规格336
14.2.2 景观设计程序337
14.3 基本结构的景观设计337
14.3.1 道路线形337
14.3.2 立体构造340
14.4 要点设计341
14.4.1 交叉路口设计341
14.4.2 桥梁、人行天桥的设计341
14.5 细部设计343
14.5.1 绿化设计343
14.5.2 路面设计345
14.5.3 道路附属设施的设计345
第15章 道路交通系统展望349
15.1 道路建设与社会变化相适应349
15.1.1 系统性道路349
15.1.2 保护地球环境的交通政策350
15.1.3 对道路的新期待350
15.2 道路交通管理的新方法352
15.2.1 道路通行费353
15.2.2 路车信息系统354
15.3 交通模型的新发展356
15.3.1 交通流数据收集的新方法356
15.3.2 交通行为的动态分析357
15.3.3 活动范围研究357
15.3.4 交通需求模型的意识数据应用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