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移动通信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移动通信技术](https://www.shukui.net/cover/36/30901725.jpg)
- 余晓玫,高飞编著 著
- 出版社: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0637075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190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199页
- 主题词:移动通信-通信技术-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移动通信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移动通信概述1
1.1 移动通信的概念及特点1
1.1.1 移动通信的概念1
1.1.2 移动通信的特点1
1.2 移动通信发展概况2
1.3 移动通信的分类及工作方式5
1.3.1 移动通信的分类5
1.3.2 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5
1.4 移动通信采用的基本技术7
1.4.1 调制技术7
1.4.2 移动信道中电波传播特性的研究7
1.4.3 多址方式8
1.4.4 抗干扰措施8
1.4.5 组网技术8
1.5 移动通信的应用系统10
习题112
第2章 移动信道电波传播理论13
2.1 无线电波传播的基本特性13
2.1.1 概况13
2.1.2 电波传播方式14
2.1.3 直射波传播14
2.1.4 反射波传播15
2.1.5 大气折射16
2.1.6 障碍物的影响及绕射损耗18
2.2 移动无线信道的多径传播衰落特性20
2.2.1 移动信道的时变特性20
2.2.2 移动环境的多径传播21
2.2.3 多普勒频移22
2.3 描述多径信道的主要参数22
2.3.1 时延扩展22
2.3.2 相关带宽23
2.4 多径信道电波传播损耗模型24
2.4.1 奥村模型24
2.4.2 imt-2000模型27
2.4.3 hata模型28
2.4.4 hata模型的扩展28
习题228
第3章 编码及调制技术30
3.1 信源编码概述30
3.1.1 语音编码31
3.1.2 语音编码技术的应用及发展32
3.1.3 脉冲编码调制(pcm)32
3.1.4 线性预测编码(lpc)33
3.1.5 is-95语音编码(celp)34
3.2 信道编码概述34
3.2.1 分组码35
3.2.2 卷积码36
3.2.3 交织编码37
3.2.4 turbo码38
3.3 调制技术概述40
3.3.1 移动通信对数字调制的要求40
3.3.2 移动通信实用的调制技术41
3.4 线性调制技术41
3.4.1 四相相移键控(qpsk)41
3.4.2 交错四相相移键控(oqpsk)43
3.4.3 π/4-qpsk44
3.5 恒定包络调制技术47
3.5.1 最小频移键控(msk)47
3.5.2 高斯滤波最小频移键控(gmsk)49
3.6 扩频调制技术51
3.6.1 扩频调制技术概述51
3.6.2 pn码序列52
3.6.3 直接序列扩频(ds-ss)52
3.6.4 跳频扩频(fh-ss)53
习题354
第4章 组网技术56
4.1 移动通信网的基本概念56
4.2 移动通信环境下的干扰57
4.2.1 邻道干扰57
4.2.2 同频干扰57
4.2.3 互调干扰59
4.2.4 阻塞干扰60
4.2.5 近端对远端的干扰60
4.3 区域覆盖与信道配置60
4.3.1 区域覆盖60
4.3.2 信道配置67
4.4 多址接入技术70
4.4.1 频分多址(fdma)70
4.4.2 时分多址(tdma)72
4.4.3 码分多址(cdma)75
4.4.4 空分多址(sdma)77
4.5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容量分析78
4.5.1 fdma和tdma蜂窝系统容量79
4.5.2 cdma蜂窝系统容量80
4.6 系统移动性管理81
4.6.1 位置登记82
4.6.2 越区切换84
习题486
第5章 抗信道衰落技术87
5.1 抗衰落技术概况87
5.2 分集技术87
5.2.1 分集的概念87
5.2.2 分集的分类88
5.2.3 分集的合并方式及性能89
5.2.4 rake接收机92
5.3 均衡技术及应用93
5.3.1 均衡原理93
5.3.2 均衡分类94
5.3.3 线性均衡技术95
5.3.4 非线性均衡技术96
5.3.5 自适应均衡技术97
5.3.6 均衡技术的应用98
5.4 智能天线技术99
5.4.1 智能天线技术概况99
5.4.2 智能天线原理100
5.4.3 移动通信中的智能天线102
习题5103
第6章 第二代(2g)移动通信技术104
6.1 gsm概述104
6.1.1 gsm的特点105
6.1.2 gsm的网络结构105
6.2 gsm移动通信网络接口109
6.2.1 gsm的主要接口109
6.2.2 gsm与其他公用电信网的接口111
6.3 无线接口112
6.3.1 信道的定义112
6.3.2 逻辑信道的分类112
6.3.3 突发脉冲序列113
6.3.4 逻辑信道到物理信道的映射115
6.4 gsm的主要业务118
6.4.1 gsm的基本业务118
6.4.2 gsm的补充业务119
6.5 gsm无线网络规划120
6.6 窄带cdma移动通信系统122
6.6.1 is-95 cdma简介123
6.6.2 cdma系统的无线传输方式124
6.6.3 cdma正向传输信道124
6.6.4 cdma反向传输信道130
6.6.5 呼叫处理132
习题6134
第7章 第三代(3g)移动通信技术135
7.1 概述135
7.2 实现3g的关键技术137
7.3 wcdma移动通信系统138
7.3.1 wcdma技术概述138
7.3.2 无线接口的分层138
7.3.3 信道结构140
7.3.4 信道编码和复用141
7.3.5 随机接入与同步142
7.3.6 功率控制144
7.3.7 切换146
7.4 cdma2000移动通信系统146
7.4.1 cdma2000的演进146
7.4.2 cdma2000的信道结构148
7.4.3 cdma2000的基本工作过程151
7.5 td-scdma移动通信系统152
7.5.1 采用的多址方式152
7.5.2 时隙帧结构153
7.5.3 物理层程序154
习题7157
第8章 第四代(4g)移动通信技术158
8.1 4g概况158
8.1.1 4g的两种制式158
8.1.2 lte-tdd与lte-fdd设计中的不同159
8.1.3 4g的优势160
8.2 lte-tdd和lte-fdd的关键过程差异160
8.2.1 harq过程160
8.2.2 半持续调度过程163
8.2.3 随机接入与寻呼过程163
8.3 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164
8.3.1 ofdm技术的原理165
8.3.2 ofdm技术的优缺点165
8.4 ofdm关键技术166
8.4.1 保护间隔和循环前缀166
8.4.2 同步技术167
8.4.3 信道估计169
8.4.4 降峰均比技术170
8.5 mimo与智能天线171
8.5.1 mimo的原理171
8.5.2 mimo的核心技术171
8.5.3 智能天线173
8.6 软件无线电技术174
8.7 4g的无线网络规划175
8.7.1 lte无线网络规划要点176
8.7.2 lte无线网络优化要点177
习题8179
第9章 移动通信发展展望180
9.1 5g概况180
9.2 5g关键技术182
9.2.1 无线传输技术183
9.2.2 无线网络技术185
9.3 我国5g移动通信推进及研发进程188
习题9189
参考文献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