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地方融资平台债务管理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地方融资平台债务管理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35/30924266.jpg)
- 宋军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 ISBN:9787504980557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73页
- 文件大小:42MB
- 文件页数:285页
- 主题词:地方财政-融资-债务管理-风险管理-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地方融资平台债务管理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绪论1
1.1 问题的提出1
1.1.1 研究背景1
1.1.2 研究目的3
1.1.3 研究意义4
1.2 地方政府举债文献综述4
1.2.1 地方政府债务的界定4
1.2.2 政府债务问题研究现状5
1.2.3 地方政府举债理论5
1.2.4 发达经济体国有资本现状及作用10
1.3 我国地方融资平台债务管理现状12
1.3.1 地方政府举债的积极作用12
1.3.2 地方融资平台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14
2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国际比较16
2.1 国外地方政府债务资金来源16
2.1.1 发行市政债16
2.1.2 银行贷款17
2.1.3 政府公共资金贷款18
2.1.4 设立专项基金18
2.1.5 向国外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借款18
2.2 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国别差异19
2.2.1 美国19
2.2.2 英国20
2.2.3 法国21
2.2.4 日本22
2.2.5 其他23
2.3 国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架构24
2.3.1 国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目标24
2.3.2 国外政府债务管理机构25
2.3.3 国外政府偿债资金来源26
2.4 国外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控制27
2.4.1 预算硬约束27
2.4.2 审慎的预算管理28
2.4.3 债务规模控制28
2.4.4 风险预警体系30
2.4.5 政府担保管理33
2.4.6 透明度要求33
2.5 国外地方政府债务危机治理37
2.5.1 坚持不救助原则37
2.5.2 实行有条件救助38
3 地方融资平台发展模式43
3.1 历史回顾43
3.1.1 发展背景43
3.1.2 地方融资平台演进过程45
3.2 地方融资平台模式及特征47
3.2.1 按行政级别划分47
3.2.2 按照股权结构划分49
3.2.3 按照组建模式划分49
3.2.4 其他划分方式50
3.3 不同类型地方融资平台的比较51
3.3.1 省级平台与省级以下平台比较51
3.3.2 综合类平台与专业类平台55
3.4 地方融资平台案例分析55
3.4.1 省级大型综合性地方融资平台55
3.4.2 东部发达区域地方融资平台57
3.4.3 地方融资平台“1+N”经营模式59
3.4.4 地方融资平台运行机制60
4 地方融资平台对金融杠杆的运用62
4.1 金融杠杆对地方融资平台的意义62
4.2 地方融资平台运用金融杠杆的方式63
4.2.1 资产注入是基础63
4.2.2 实现金融杠杆效应65
4.2.3 总体与分类杠杆比率67
4.3 影响金融杠杆运用的因素分析69
4.3.1 法律法规对资本金的规定69
4.3.2 信贷管理和债券市场政策70
4.3.3 资产负债率72
4.3.4 抵贷比72
4.3.5 政府债务和政府信用73
4.3.6 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与排列组合73
4.4 地方融资平台运用金融杠杆的优势74
4.4.1 投融资机制的持续放大作用75
4.4.2 与国有银行和金融市场能有效对接76
4.4.3 土地注入形成金融杠杆和抵押双重效应77
4.4.4 分散财政资金归集注入后金融杠杆效应80
4.4.5 提供资本运用平台83
4.5 金融杠杆运用效率的DEA-Tobit两阶段模型84
4.5.1 DEA模型方法简介85
4.5.2 DEA模型样本、指标选择与模型构建86
4.5.3 DEA模型结果89
4.5.4 融资效率影响因素的Tobit模型分析91
4.5.5 两阶段模型小结93
4.6 地方融资平台金融杠杆运用的规范性94
4.6.1 金融杠杆总体比率的最优性94
4.6.2 金融杠杆运用的充分性95
4.6.3 金融杠杆运用的合理性96
5 地方融资平台投资效率98
5.1 地方融资平台投资效率度量98
5.1.1 投资效率衡量标准98
5.1.2 投资效率理论模型98
5.2 投资效率实证分析100
5.2.1 模型分析101
5.2.2 ICOR指标分析105
5.3 分析地方融资平台投资效率的几个视角105
5.3.1 经济人视角105
5.3.2 委托代理视角106
5.3.3 市场约束机制视角106
5.3.4 经营管理视角107
5.3.5 风险控制视角107
6 地方融资平台债务与经济波动109
6.1 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109
6.2 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影响经济波动的渠道112
6.3 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对经济波动影响的实证分析113
6.3.1 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对投资波动的影响113
6.3.2 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对信贷波动的影响116
6.3.3 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对经济波动的关系120
6.4 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对宏观调控的影响121
6.4.1 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具有顺周期性121
6.4.2 优化地方融资平台债务规模调控124
7 地方融资平台债务稳健性125
7.1 债务稳健性度量125
7.1.1 债务管理风险125
7.1.2 地方财政风险126
7.1.3 金融风险129
7.1.4 偿债能力分析131
7.2 债务管控能力133
7.2.1 再融资能力不足133
7.2.2 融资渠道单一133
7.2.3 地市、区县级平台融资成本偏高136
7.3 债务管理机制建设137
7.3.1 中央政府角度137
7.3.2 地方政府角度138
7.3.3 市场监管角度139
7.3.4 金融机构角度139
7.3.5 地方融资平台自身角度141
7.4 地方债新政对地方融资平台债务管理的影响142
7.4.1 地方政府融资管理的新机制142
7.4.2 地方债新政对地方融资平台债务管理的影响143
7.4.3 形成地方融资平台债务管理新机制144
8 地方政府债券与地方融资平台债务管理146
8.1 市政债概述146
8.2 市政债券机制设计147
8.2.1 发行市政债的总体原则147
8.2.2 市政债与地方融资平台举债的关系148
8.2.3 推进市政债发行的阶段性考虑149
8.2.4 偿债保障机制151
8.3 市政债发行配套机制155
8.3.1 坚持立法先行155
8.3.2 建立市场化评级机制156
8.3.3 提升金融市场约束的有效性158
8.3.4 建立自律性管理组织160
9 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评估与预警163
9.1 风险预警指标体系163
9.2 地方融资平台风险评估多维评价框架167
9.2.1 风险评估模型167
9.2.2 将土地融资与地方融资平台债务统筹管理172
9.3 地方融资平台债务的信用评级174
9.4 信用风险全过程管理180
9.4.1 事前管理180
9.4.2 事中管理181
9.4.3 事后管理182
9.4.4 风险损失准备金规则182
10 地方融资平台风险防范机制185
10.1 风险防范机制设计的基本目标185
10.2 债务应急重整机制设计186
10.2.1 地方债务重整应把握的原则186
10.2.2 债务重整机制:存量法与流量法189
10.2.3 地方融资平台重整机制:多方参与视角192
10.3 提升债务融资的透明度195
10.3.1 地方融资平台透明度现状195
10.3.2 提升地方融资平台透明度的中期举措196
10.3.3 遵守地方融资平台中期举债规划197
10.4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约束199
10.4.1 我国地方债务规模偏高199
10.4.2 我国地方债务最优规模200
11 地方融资平台融资方式创新203
11.1 地方融资平台资产证券化203
11.1.1 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实践203
11.1.2 地方融资平台开展资产证券化具备有利条件204
11.1.3 资产证券化机制设计207
11.2 地方融资平台公私合作(PPP)212
11.2.1 公私合作基本模式212
11.2.2 公私合作的融资模式213
11.3 地方融资平台信托融资216
11.3.1 利用信托融资现状216
11.3.2 信托支持地方融资平台存在的问题217
11.3.3 完善地方融资平台信托融资方式218
11.4 地方融资平台股权(产业)投资基金合作218
11.4.1 与投资基金合作实践219
11.4.2 与股权(产业)投资基金合作形式220
11.4.3 与股权(产业)投资基金合作利弊221
11.5 其他股权直接融资模式222
11.5.1 上市融资222
11.5.2 与外资合作224
11.5.3 与民间资金合作224
11.5.4 与中央企业合作225
11.6 各种融资方式利弊比较226
12 完善地方融资平台债务管理的保障措施229
12.1 中央政府调控与监管角度229
12.1.1 加强对地方政府举债的制度规范230
12.1.2 对地方融资平台债务管理模式232
12.1.3 对地方融资平台债务管理的原则235
12.1.4 对地方融资平台的激励机制237
12.2 地方政府管理角度238
12.2.1 构建对地方融资平台的综合评价激励机制239
12.2.2 对地方融资平台债务监管规则242
12.2.3 建立地方融资平台市场化退出机制242
12.3 金融市场规范发展角度244
12.3.1 建立充分竞争的信贷市场245
12.3.2 大力发展市政债券市场247
12.3.3 培育多样性的市政债投资者248
12.3.4 构建更趋完善的金融市场监管体系249
12.4 地方融资平台内部治理角度251
12.4.1 发挥董事会的治理核心作用252
12.4.2 建立科学高效的薪酬制度254
12.4.3 构建审慎的财务系统255
12.4.4 严格遵守中期财务预算256
12.4.5 保持与债权人、投资者的友好沟通257
12.5 规范地方融资平台对金融杠杆的运用259
12.5.1 优化融资结构259
12.5.2 提升融资效率260
参考文献262
后记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