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沉思与奋起 国情教育读本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沉思与奋起 国情教育读本](https://www.shukui.net/cover/23/30925990.jpg)
- 王淑玲,剧乂文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海洋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468页
- 文件大小:116MB
- 文件页数:48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沉思与奋起 国情教育读本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与社会人口1
第一节 自然资源1
一、自然资源概述1
二、土地资源3
三、水资源7
四、矿产资源10
五、生物资源15
六、海洋资源18
第二节 社会人口21
一、人口发展概述21
二、人口分布22
三、年龄结构23
四、婚姻状况和家庭规模23
五、人口素质24
第三节 自然资源与社会人口的关系26
一、自然资源与社会人口的协调发展26
二、社会人口与自然资源的现实矛盾27
三、协调社会人口与自然资源关系的对策30
第二章 光辉灿烂的古代中国36
第一节 悠久的历史36
一、中华民族的起源36
二、历史发展的轨迹38
三、世界古代史上的中国44
第二节 先进的科学技术47
一、医学47
二、天文49
三、历法50
四、造纸52
五、火药53
六、指南针54
七、印刷术55
八、数学57
九、建筑59
第三节 灿烂的古代文化62
一、哲学62
二、儒学65
三、史学67
四、宗教69
五、书法71
六、绘画73
七、文学75
第三章 灾难深重的近代中国78
第一节 近代社会的沉沦78
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78
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和基本矛盾83
三、近代中国社会沉沦的原因85
第二节 人民的英勇抗争88
一、反对列强侵略的斗争88
二、反对封建统治的斗争91
三、人民抗争的历史地位99
第三节 救国方案的初步探求及其破灭101
一、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救国方案101
二、农民阶级的救国方案106
三、资产阶级的救国方案109
四、各种救国方案破灭的历史思考117
第四章 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与实践120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20
一、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必然120
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130
三、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135
第二节 社会主义道路的最终选择136
一、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和革命问题的探讨136
二、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139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45
四、社会主义建国方案的确立148
第三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52
一、国民经济的恢复152
二、革命和建设同时并举的过渡时期总路线156
三、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157
四、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提前完成161
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总结163
第四节 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164
一、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的十年164
二、“文化大革命”的严酷教训170
第五节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确立175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175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确立178
三、稳定大局,开拓前进184
第五章 当代中国的政治188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结构188
一、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188
二、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193
三、社会主义的民族与宗教政策202
四、“一国两制”是统一祖国的基本构想207
第二节 民主与法制建设211
一、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意义和成就211
二、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实施215
三、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意义和成就218
四、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辩证关系224
第三节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225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意义225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228
三、当前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及其措施231
第四节 人民的武装力量233
一、我国武装力量的构成及职能233
二、国防建设的意义及其内容235
三、国防建设的巨大成就238
四、中国人民解放军对世界和平的贡献242
第五节 外交政策与对外关系244
一、外交政策的演变与对外关系的发展244
二、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248
三、当前我国的外交路线251
第六章 当代中国的经济252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结构252
一、经济结构的内涵和外延252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产业结构253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257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结构264
五、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267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271
一、经济建设的光辉历程271
二、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275
第三节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279
一、我国传统经济体制的沿革279
二、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与发展281
第四节 社会主义经济的对外开放297
一、对外开放的历史必然性297
二、对外开放的伟大实践298
三、对外开放的巨大成就301
第五节 走向二十一世纪的经济发展战略307
一、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布署307
二、实现2000年战略目标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308
三、实现战略目标必须采取的战略措施311
第七章 当代中国的文教、科技与社会事业319
第一节 文化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319
一、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319
二、建设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型文化325
三、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327
四、中国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332
第二节 体育、卫生事业的光辉成就334
一、体育事业举世瞩目334
二、中国体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340
三、卫生事业生机勃勃342
四、我国2000年的主要卫生目标348
第三节 科技事业的突飞猛进350
一、科技力量和科研机构350
二、科技管理353
三、科学技术的丰硕成果356
四、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与对策359
第四节 社会保障事业的日益完善362
一、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362
二、社会福利机构和社会保障制度366
三、劳动保险制度的改革368
第五节 计划生育政策的施行370
一、计划生育的战略意义370
二、计划生育工作的成就372
三、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377
第八章 当代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382
第一节 当代世界格局382
一、“冷战”时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382
二、“冷战”结束后世界局势的基本特征385
第二节 当代世界的两个根本问题394
一、和平问题394
二、发展问题401
第三节 世界历史发展的总趋势408
一、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世界历史发展的总趋势408
二、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不能改变其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412
三、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长期性和曲折性422
第四节 “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426
一、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战略426
二、“和平演变”的严重危险性431
三、坚持反“和平演变”的斗争434
附表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情况438
附表二:农业、工业主要产品产量与交通运输量446
附表三: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居世界位次448
附表四:中国的民主党派450
附表五:中国的主要宗教团体450
附表六:人口451
附表七:同中国建交国家概况一览表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