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影像史 第6卷 1927-1937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影像史 第6卷 1927-1937](https://www.shukui.net/cover/8/30949260.jpg)
- 韩丛耀,赵迎新主编;周振华,罗智子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
- ISBN:9787517901532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80页
- 文件大小:100MB
- 文件页数:391页
- 主题词:摄影史-中国-1927~1937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影像史 第6卷 1927-1937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3
主编的话7
导论19
一、影像产制的历史文化背景19
二、影像产制场域分析25
三、影像传播场域分析27
四、影像构成场域分析29
第一章 1927-1937年社会文化背景31
第一节 中国大陆的社会生态32
一、政治方面32
二、军事方面33
三、经济方面36
四、开发西北37
第二节 国共两党关系38
一、武装斗争与红色苏区的建立39
二、国民党政府的“围剿”与中央苏区的反“围剿”40
三、西安事变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43
第三节 1927-1937年的国际关系44
一、苏联对华政策44
二、德国对华政策46
三、美国对华政策47
四、中日关系48
第四节 三十年代社会文化现状59
一、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传播与革命文学的倡导60
二、革命文学的论争61
三、“左联”的成立及其活动62
小结64
第二章 1927-1937年影像文化总貌65
第一节 都市文化的兴起66
一、城市知识阶层的产生66
二、影像器材的繁荣与推广67
三、都市文化的影响69
第二节 摄影思潮的影响70
一、西方摄影思潮的影响70
二、评论界的推波助澜71
第三节 文人影像文化的形成74
一、来自文人结社的推广传播74
二、报纸副刊、画报等媒体的传播支持77
三、一批学者型摄影家的涌现78
四、摄影文化的交流79
五、摄影界与商界的良性互动81
第四节 电影文化的传播82
一、电影的放映82
二、苏联电影文化的影响83
三、影评对电影文化的推动86
第五节 20世纪30年代影像文化的传播88
小结90
第三章 1927-1937年影像产制环境91
第一节 影像产制的物质基础92
一、国内照相器材总体概况92
二、国人自主研发及照相器材使用概况101
三、国人摄影技法的开拓106
第二节 摄影技术的普及107
一、专业书籍107
二、专业杂志111
三、民间社团的技术传播117
第三节 影像出版技术120
一、多种印刷方式并举120
二、出版机构成为印刷技术的领跑者121
三、民族印刷业与国外依然有差距123
四、共产党在根据地的印刷厂124
第四节 影像创作的基本队伍126
一、照相馆126
二、民间摄影团体129
三、专业摄影机构134
四、红色根据地的影像创作队伍136
小结137
第四章 1927-1937年影像构成性特点139
第一节 人像摄影140
一、合影140
二、标准照142
三、结婚照144
四、自拍像147
第二节 艺术影像150
一、美术摄影150
二、人体摄影152
第三节 科学影像158
一、人类学影像159
二、教育影像164
第四节 政治影像167
一、苏区影像167
二、长征影像169
三、陕北影像173
小结175
第五章 1927-1937年影像传播形态177
第一节 影像印刷出版178
一、红色报刊与画报178
二、国统区的摄影副刊与画报183
第二节 艺术性展示203
一、摄影团体的展览203
二、个人摄影展览205
第三节 摄影作品集210
一、年鉴210
二、团体摄影集211
三、个人或多人摄影集213
第四节 影像研究与教育215
一、新闻摄影研究215
二、摄影教育220
小结223
第六章 1927-1937年影像人物225
第一节 影像出版人物226
戈公振226
邹韬奋229
梁得所232
第二节 沙龙摄影作者235
陈传霖235
蔡俊三237
舒新城238
郎静山239
张印泉241
金石声242
卢施福243
郑景康245
第三节 科学影像作者246
庄学本246
孙明经251
第四节 新闻摄影记者254
王小亭254
方大曾257
沙飞259
第五节 红色影像作者264
苏静264
童小鹏267
耿飚270
埃德加·斯诺271
海伦·福斯特273
艾格尼丝·史沫特莱274
小结277
第七章 1927-1937年电影概述279
第一节 本时期电影的影像特色280
一、“左”翼主题的电影影像(1932-1936)280
二、新市民电影影像281
三、国防电影影像283
第二节 本时期电影的生产特点285
一、影像技术活动285
二、电影录音设备的研制与发展286
三、彩色影片的配制287
四、电影洗印工二艺287
五、电影照明工艺288
六、电影剪辑技术288
第三节 本时期电影的总体风貌290
一、“左”翼电影运动及其影像风格290
二、在泥泞中作战,在荆棘里潜行297
三、国防电影运动的新阶段301
第四节 电影传播的场域305
一、电影传播的制度305
二、电影传播的出版物308
第五节 本时期电影的样态313
一、代表性影片313
二、主要影像创造者320
小结323
第八章 1927-1937年影像选萃325
第九章 结束语351
第一节 影像创作理念352
一、为艺术的艺术352
二、为人生的艺术353
三、为科学的艺术354
四、民族化创作的主体态度355
第二节 影像的创作类型358
一、照相馆影像358
二、美术影像359
三、科学影像361
第三节 影像创作风格363
“画”与“影”:唯美与纪实363
二、“清”与“糊”:写真与写意365
三、柔和刚:时代与风格366
第四节 影像构成风格368
一、画意摄影风格368
二、纪实摄影风格369
参考文献373
一、著作374
二、论文378
后记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