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越剧文化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蒋中崎编著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8133999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711页
- 文件大小:117MB
- 文件页数:727页
- 主题词:越剧-文化史-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越剧文化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越剧的形成(1851—1938)3
第一章 “落地唱书”时期(1851—1906)3
第一节 自娱自乐的“田头唱书”3
第二节 谋求生机的“沿门唱书”6
第三节 商业演出的“落地唱书”8
第四节 丰富与提高的“走台书”19
第二章 “小歌班”时期(1906—1922)28
第一节 越剧诞生的三次演出28
一、浙江於潜县乐平乡外伍村的演出28
二、浙江余杭县陈家庄的演出30
三、浙江嵊县东王村的演出32
第二节 “小歌班”从自娱自乐向商业化的发展34
第三节 “小歌班”由农村市场向都市娱乐业的探索41
一、“小歌班”进入杭州的四次演出42
二、“小歌班”进入上海的六次演出44
第四节 “小歌班”沪上演出三足鼎立的形成64
第五节 “绍兴文戏”的出现67
第三章 “绍兴文戏”时期(1922—1938)70
第一节 绍兴文戏男班在上海的演出70
一、演出场所71
二、演出剧目73
三、演出班社75
四、演出活动77
五、演出名伶81
六、舞台艺术的发展82
第二节 绍兴文戏男班在浙江的演出84
第三节 绍兴文戏女班在浙江的兴起85
一、绍兴文戏女班兴起的原因86
二、“上碧溪村”女子科班的出现89
三、“施家岙”第一副女子科班的建立91
四、“施家岙”第一副女子科班的演出94
五、“施家岙”第一副女子科班的影响101
第四节 绍兴文戏女班在浙江的演出103
一、嵊县其他女子小科班的演出103
二、嵊县农村女子小科班形成的原因127
三、女子小科班在浙江其他城乡的演出128
第二篇 越剧的兴盛(1938—1949)149
第四章 “改良文戏”时期(1938—1942)149
第一节 女子越剧在上海剧坛的确立149
一、女子绍兴文戏在上海的兴起150
二、浙江女子越剧戏班蜂拥入上海158
三、上海本地女子越剧戏班的建立162
四、上海本地女子越剧科班的建立166
第二节 “孤岛”时期上海越剧创作演出的繁荣169
一、越剧编剧“四金刚”的出现169
二、大批新剧目的产生170
三、越剧演出市场的兴旺171
四、越剧女班的社会活动187
第三节 越剧四大名旦与四大小生的出现190
一、“孤岛”时期上海越剧的四大名旦190
二、“孤岛”时期上海越剧的四大小生191
第四节 “孤岛”时期上海越剧创作演出繁荣的原因191
一、外部因素192
二、内部因素195
三、姚水娟的越剧改革199
第五章 “新越剧”时期(1942—1949)210
第一节 越剧现代舞台综合艺术体制的初步建立210
一、“新越剧”的出现210
二、袁雪芬的“新越剧”改革实践213
三、尹桂芳的越剧改革227
四、其他越剧艺术家的改革实践235
五、“新越剧”时期上海主要越剧团239
第二节 《祥林嫂》的创作演出247
第三节 越剧十姐妹义演《山河恋》250
第四节 “新越剧”的艺术成就253
一、艺术品位的提升254
二、剧场数量的增加254
三、剧场规模的扩大261
四、剧团数量的增加269
五、剧团体制的变化269
六、剧团规模的扩大270
七、优秀演员的涌现271
八、艺术水平的提高274
第五节 浙江各地的女子越剧演出278
一、嵊县的越剧戏班278
二、宁波的女子越剧演出活动282
三、杭嘉湖地区的女子越剧演出285
第六节 浙东抗日根据地的越剧演出活动289
第三篇 越剧的改革(1949—1976)299
第六章 “改人改戏”时期(1949—1956)299
第一节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的提出299
第二节 越剧界“三改”工作的开展304
一、“改戏”工作305
二、“改人”工作332
三、“改制”工作336
第三节 上海民营越剧团的建立341
第四节 “戏改”成果的大检阅350
第七章 “男女合演”时期(1956—1966)363
第一节 民间职业剧团的登记与整顿363
一、上海越剧团体的登记与整顿364
二、浙江越剧团体的登记与整顿372
三、其他省市越剧团体的登记与整顿377
第二节 各地越剧团布局的调整380
第三节 越剧创作演出的繁荣397
一、“三并举”剧目政策的确立397
二、越剧创作的繁荣405
三、优秀剧目的涌现406
四、越剧演出的繁荣411
五、创作方向的偏离459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后前十七年越剧发展的原因461
第八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468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给越剧队伍带来的破坏468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越剧创作演出470
第四篇 越剧的创新(1976—2006)479
第九章 “创演繁荣”时期(1976—1982)479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后各地越剧团的恢复479
一、戏曲领域的拨乱反正479
二、戏曲队伍的重建482
三、艺术教育与艺术研究的恢复498
第二节 各类创作会议的召开503
第三节 上演剧目的丰富505
一、优秀保留剧目和传统剧目的恢复505
二、创作剧目的涌现509
第四节 各种会演、调演的举行521
第十章 “改革创新”时期(1982—2006)525
第一节 浙江小百花现象的出现525
一、“戏曲危机”的产生526
二、“戏曲危机”的原因529
三、浙江小百花现象的出现530
第二节 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创作演出537
一、从《五女拜寿》《陆游与唐琬》到《西厢记》——越剧艺术的日臻完善537
二、从《寒情》《孔乙己》到《藏书之家》——越剧观念的更新与艺术创新的探索551
三、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成功经验557
四、茅威涛的越剧艺术成就与创新558
第三节 浙江省其他越剧团的主要创作与演出561
一、古装戏创作与演出562
二、现代戏创作与演出599
第四节 上海越剧院的创作与演出607
一、1982年至1996年主要创作演出608
二、1997年至2006年主要创作演出616
第五节 上海其他越剧团的创作与演出624
一、虹口越剧团的创作与演出624
二、卢湾越剧团的创作与演出627
三、静安越剧团的创作与演出629
第六节 南京市越剧团与福建省芳华越剧团的创作演出630
一、南京市越剧团的创作与演出630
二、福建省芳华越剧团的创作与演出634
第七节 沪浙两地越剧会演与中国越剧节的举办637
一、上海、浙江越剧大赛及会演的举行637
二、中国小百花越剧节的举办641
三、中国越剧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642
四、中国越剧艺术节的举办644
五、历年获梅花奖、白玉兰奖等的越剧青年演员645
六、浙江省历届戏剧节越剧获奖主要剧目649
第八节 新时期越剧艺术的特点652
一、剧本创作的特点652
二、舞台艺术的特点653
附录659
1.上海越剧演出场所(1917—1949)659
2.越剧主要演出剧目(1906—2007)661
3.越剧专业表演团体(1906—2006)681
4.越剧主要演员名录(1906—1949)686
参考文献691
索引695
后记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