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古典建筑形制源流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古典建筑形制源流
  • 郭华瑜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35188823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66页
  • 文件大小:177MB
  • 文件页数:296页
  • 主题词:古建筑-建筑艺术-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古典建筑形制源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中国古典建筑形制研究的主要内容1

一、何谓建筑形制?2

二、研究的地域与时间范畴3

三、“主流形制”概念的界定4

上篇 追本溯源——中国古典建筑形制的起源与发展7

第一章 最初的建筑形制8

一、满天星斗式的起源9

二、建筑形制的两大源头11

1.构木为巢与干阑住屋——长江流域的构屋之始11

2.黄土小穴与木骨泥屋——黄河流域的建屋之源15

第二章 土木建筑形制的高潮与式微19

一、夏、商、周——土木建筑的兴起20

1.夯土筑台——夏都的土台院落20

2.商朝——文字与信史相印证的建筑22

3.西周、春秋、战国高台宫室的兴起26

二、“飞阁神行,莫我能形”——秦汉之际的高台建筑30

1.臻于鼎盛的秦代高台建筑30

2.汉代高台建筑与多样的形制选择33

三、两晋、南北朝——建筑形制选择的悄然变化40

第三章 木构建筑主流形制的确立与传播47

一、隋唐渐起——土木建筑式微与木构建筑主流地位的确立48

二、唐末五代——木构建筑新传统在南方的形成53

三、宋代——木作标准确立的理性年代55

四、北宋木作建筑对辽、金及南宋的影响61

第四章 中国古典建筑形制的最后成熟期69

一、元代——正统迷失、异族兴起的多元建筑发展70

二、明代——建筑范式的重新确立与成熟76

三、清代——建筑形制的最后成熟与定型化84

下篇 条分缕析——中国古典建筑各部分形制的演变91

第一章 屋顶的形与制95

一、屋顶的起源与最初形态96

二、凹曲屋面的源起与生成机制100

三、多种因素推进下凹曲屋面的形成与普及102

四、凹曲屋面的结构选择106

1.唐梓人“画宫于堵”和宋《营造法式》的举折之制106

2.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的举架之法108

五、主要屋顶类型形制特征109

1.庑殿顶109

(1)庑殿顶的名称由来109

(2)庑殿顶是最高等级的屋顶吗?111

(3)庑殿顶的独特构架特征112

2.歇山顶114

(1)歇山的起源与演变115

(2)歇山顶立面的演变117

3.攒尖顶118

4.悬山顶122

5.硬山顶127

(1)硬山屋顶起源二说128

(2)南方起源说理由分析129

(3)北京紫禁城部分硬山屋顶标示的历史信息131

6.盝顶135

7.十字脊与卷棚顶137

8.屋顶的组合140

(1)纵向组合140

(2)水平组合142

第二章 屋脊与瓦147

一、屋脊的名称与来历148

1.正脊148

2.从鸱尾到龙吻151

3.龙口155

4.垂脊与戗脊157

5.角脊上的仙人走兽158

6.搏脊与过垄脊161

二、瓦的形制沿革162

1.瓦的沿革与种类162

2.琉璃瓦的出现与定型166

3.其他种类的瓦169

第三章 屋身的形制173

一、柱与柱框层174

1.柱脚的安置174

2.柱身的侧脚与生起178

(1)什么是侧脚、生起179

(2)早期建筑采用侧脚、生起做法的原因179

(3)明清建筑侧脚、生起的减弱与消失181

二、墙的类型及功能转换184

1.从承重到围护——墙的功能角色的转换185

2.从土墙到砖券——砖材的普及带来的新形制187

3.其他的墙190

三、门、窗、隔断的种类与演变191

第四章 台基与平面的形制197

一、台基形制的演变198

1.台与基的分与合198

2.台基的范式与等级200

二、平面“间”之概念的形成203

三、定“地盘”之制206

1.以营造丈、尺定“地盘”的方法207

2.以斗科间距为模数定面阔、进深的方法208

四、开间数及其象征意义211

1.偶数开间的高潮与式微211

2.空间的穿越——奇数开间的确立214

3.以“九”为尊、九五至尊观念在平面中的运用217

第五章 斗栱形制及其源流223

一、斗栱的起源与演变224

二、斗栱的种类与组成228

1.单头只替229

2.把头绞项作229

3.斗口跳与一斗三升230

4.三踩斗科230

(1)三踩单昂后尾溜金(清)/单昂(单翘)四铺作(宋)231

(2)三踩单昂后尾平置(清)/单昂四铺作231

(3)三踩单翘后尾平置231

5.五踩斗科或五铺作231

(1)五踩重昂后尾溜金斗科/重昂五铺作232

(2)五踩单翘单昂后尾溜金(清)/五铺作重昂(宋)232

(3)五踩重昂平置后尾233

(4)五踩单翘单昂平置后尾233

(5)五踩重翘平置后尾(清)/双抄五铺作(宋)233

6.七踩斗科(清)/六铺作(宋)233

(1)七踩单翘重昂后尾溜金(清)/六铺作单抄下昂(宋)233

(2)七踩单翘重昂后尾起秤杆233

(3)七踩单翘重昂后尾平置234

7.九踩斗科(清)/七铺作(宋)234

三、斗栱形态演变的原因分析235

结语239

主要参考文献245

主要参考期刊论文248

图版目录249

后记26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