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公2015综合应用能力 E类 医疗卫生类(E类)专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公2015综合应用能力 E类 医疗卫生类(E类)专用
  • 李永新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 ISBN:9787511532015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508页
  • 文件大小:92MB
  • 文件页数:522页
  • 主题词:行政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国-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公2015综合应用能力 E类 医疗卫生类(E类)专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考情综述2

第一章 考情分析2

第二章 题型解读4

第二篇 基础医学知识12

第一部分细胞生物学12

第一章 生命的物质基础12

第二章 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13

第三章 生命的延续16

第二部分人体解剖学17

第一章 生命的物质基础17

第二章 运动系统18

第三章 消化系统21

第四章 呼吸系统22

第五章 泌尿系统23

第六章 生殖系统24

第七章 腹膜25

第八章 内分泌系统26

第九章 脉管系统27

第十章 感觉器30

第十一章 神经系统32

第三部分 组织胚胎学34

第一章 绪论34

第二章 细胞35

第三章 基本组织36

第四章 消化系统39

第五章 呼吸系统40

第六章 泌尿系统41

第七章 生殖系统42

第八章 循环系统43

第九章 免疫系统45

第十章 内分泌系统46

第十一章 感觉器官48

第十二章 人体胚胎发育概要49

第四部分 生理学51

第一章 绪论51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52

第三章 血液54

第四章 血液循环56

第五章 呼吸63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66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68

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70

第九章 感觉器官71

第十章 神经系统功能73

第十一章 内分泌76

第五部分病理学79

第一章 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79

第二章 再生与修复80

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82

第四章 炎症84

第五章 肿瘤85

第六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88

第七章 呼吸系统疾病91

第八章 消化系统疾病93

第九章 泌尿系统疾病97

第十章 神经系统疾病99

第六部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100

第一章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100

第二章 物质代谢及其调节104

第三章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111

第四章 器官和组织生物化学115

第七部分微生物学与免疫学117

第一章 微生物学117

第二章 免疫学124

第八部分药理学与药剂学132

第一章 药理学132

第二章 药剂学159

第三篇 临床医学知识170

第一部分诊断学170

第一章 临床常见症状170

第二章 体格检查175

第三章 实验室诊断184

第四章 器械检查192

第二部分 内科学198

第一章 呼吸系统疾病198

第二章 循环系统疾病201

第三章 消化系统疾病204

第四章 泌尿系统疾病207

第五章 血液系统疾病208

第六章 内分泌及代谢系统疾病209

第七章 风湿及中毒211

第三部分外科学213

第一章 无菌术213

第二章 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213

第三章 外科休克214

第四章 麻醉215

第五章 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216

第六章 外科感染216

第七章 创伤217

第八章 烧伤218

第九章 颅内压增高219

第十章 颅脑损伤220

第十一章 颈部疾病221

第十二章 乳房疾病221

第十三章 胸部损伤222

第十四章 腹部损伤223

第十五章 食管、胃、十二指肠疾病223

第十六章 小肠疾病224

第十七章 阑尾疾病225

第十八章 结肠、直肠与肛管疾病225

第十九章 肝疾病226

第二十章 胆道疾病227

第二十一章 消化道大出血的鉴别诊断和处理原则227

第二十二章 胰腺疾病228

第二十三章 泌尿系统梗阻229

第二十四章 骨折概论229

第二十五章 骨与关节感染230

第四部分儿科学231

第一章 生长发育231

第二章 儿童保健原则231

第三章 儿科疾病诊治原则232

第四章 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232

第五章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234

第六章 遗传代谢性疾病235

第七章 免疫性疾病236

第八章 感染性疾病236

第九章 消化系统疾病237

第十章 呼吸系统疾病238

第十一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238

第十二章 泌尿系统疾病239

第十三章 造血系统疾病240

第十四章 神经系统疾病240

第十五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241

第十六章 儿科急救242

第五部分妇产科学243

第一章 妊娠的诊断243

第二章 孕期监护与孕期保健243

第三章 正常分娩244

第四章 正常产褥245

第五章 病理妊娠245

第六章 妊娠合并症246

第七章 异常分娩248

第八章 分娩期并发症248

第九章 女性生殖系统炎症249

第十章 女性生殖器官肿瘤250

第十一章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250

第十二章 生殖内分泌疾病251

第十三章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腺肌症252

第十四章 女性生殖器损伤性疾病252

第十五章 计划生育252

第六部分 中医学254

第一章 中医基础理论254

第二章 中医诊断学266

第三章 中药学268

第四章 方剂学269

第七部分传染病学270

第一章总论270

第二章 常见疾病272

第三章 性传播疾病282

第八部分皮肤病学285

第一章 总论285

第二章 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286

第三章 皮肤性病的预防和治疗287

第四章 病毒性皮肤病289

第五章 细菌性皮肤病291

第六章 真菌性皮肤病292

第七章 皮炎和湿疹293

第八章 药疹294

第九章 瘙痒性皮肤病295

第十章 红斑及红斑鳞屑性皮肤病296

第十一章 结缔组织病297

第九部分 口腔及眼耳鼻喉科学298

第一章 口腔学298

第二章 眼耳鼻喉学304

第十部分医学影像学309

第十一部分基础护理学322

第四篇 公共卫生知识344

第一部分预防医学344

第一章 绪论344

第二章 医学统计学方法345

第三章 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347

第四章 临床预防服务349

第五章 卫生服务体系与卫生管理351

第二部分流行病学353

第一章 绪论353

第二章 疾病的分布354

第三章 描述性研究356

第四章 队列研究358

第五章 病例对照研究363

第六章 流行病学实验366

第七章 筛检367

第八章 病因与因果推断369

第九章 偏倚及其控制370

第十章 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371

第十一章 传染病流行病学372

第十二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374

第十三章 分子流行病学375

第十四章 遗传流行病学377

第十五章 病毒性肝炎378

第十六章 艾滋病380

第三部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382

第一章 营养学基础382

第二章 植物化学物393

第三章 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395

第四章 特殊人群的营养397

第五章 营养与营养相关疾病399

第六章 社区营养401

第七章 食品污染及其预防402

第八章 食品添加剂405

第九章 各类食品卫生及其管理405

第十章 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406

第十一章 食品卫生监督管理409

第四部分卫生监督学410

第一章 卫生监督法律关系410

第二章 卫生监督主体411

第三章 卫生监督依据412

第四章 卫生监督手段413

第五章 卫生监督程序414

第六章 卫生监督责任415

第七章 医疗机构的监督416

第八章 卫生技术人员的监督417

第九章 传染病防治监督418

第十章 职业病卫生监督418

第十一章 健康相关产品卫生监督419

第十二章 特定场所卫生监督420

第十三章 卫生行政执法文书421

第五部分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422

第一章 绪论422

第二章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424

第三章 生产因素外职业有害因素与健康损害431

第四章 职业损害预防措施436

第六部分卫生微生物学438

第一章 绪论438

第二章 微生物生态438

第三章 环境中微生物的主要类群439

第四章 卫生微生物学研究和检测的方法440

第五章 卫生消毒441

第六章 生物危害与生物损害的防护442

第七章 水微生物443

第八章 土壤微生物445

第九章 空气微生物447

第十章 特殊环境中的微生物448

第十一章 食品微生物450

第十二章 化妆品微生物450

第十三章 药品微生物451

第十四章 医疗与卫生用品微生物451

第七部分社会医学452

第一章 医学模式452

第二章 社会因素与健康452

第三章 社会医学研究方法453

第四章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454

第五章 卫生服务研究455

第六章 社会卫生状况与卫生策略455

第七章 社区卫生服务456

第八章 社会病防治457

第九章 慢性病的社会医学防治457

第五篇 医学相关知识460

第一部分医学心理学460

第一章 医学心理学概论460

第二章 医学心理学基础461

第三章 心理卫生463

第四章 心身疾病464

第五章 心理评估465

第六章 心理治疗466

第七章 医患关系467

第八章 患者心理问题468

第二部分医学伦理学469

第一章 医学伦理学概论469

第二章 医学伦理学的形成与发展470

第三章 医学伦理学的基本理论471

第四章 医学伦理学的规范体系472

第五章 医学关系伦理474

第六章 临床诊疗工作中的道德478

第七章 医学科研工作的道德480

第八章 医学道德的评价、教育和修养481

第九章 生命伦理学482

第三部分卫生政策及法律法规484

第一章 卫生法概述484

第二章 医疗机构管理法律制度487

第三章 执业医师管理法律制度488

第四章 乡村医生490

第五章 执业药师管理法律制度490

第六章 医疗事故处理法律制度491

第七章 药品管理法律制度495

第八章 处方管理办法497

第九章 疾病预防与控制499

第十章 母婴保健501

第十一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502

第十二章 职业病防治法503

2015版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辅导课程体系(统考版)——医疗卫生类(E类)506

中公教育·全国分校一览表50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