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执两用中 三生万物 中国思想流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执两用中 三生万物 中国思想流
  • 陈珂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7117822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11页
  • 文件大小:55MB
  • 文件页数:322页
  • 主题词:思想史-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执两用中 三生万物 中国思想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传统”的思路是什么?——“一分为三”;“执两用中”1

一、“物物有一太极,人人有一太极”3

二、“一分为三”;“三生万物”;“执两用中”5

三、“立天之道,阴与阳;立地之道,柔与刚;立人之道,仁与义”14

四、抓住中国传统思想的“七寸”29

第二章 中国人是怎么活过来的?——中国古代农耕生产及社会机制背景31

一、地大物博:土地,农民命根子32

二、黄土是什么?“逐鹿中原”在哪里?中国各地主要农作物是什么?34

三、“民以食为天”;“称斤约两”;以粮为本;“三熟”和“三饥”35

四、“十室九空”的历代人口悲剧值得推敲37

五、黄淮地区为什么长期有流浪乞讨之风?“温饱知足”的“小康”心态为什么长存?38

六、“愚公移山”和“奇思淫巧”:单一的农耕生产结构成为体制单一化的基础40

七、“农民起义”从历史总进程上并不构成对农耕王朝的致命威胁41

八、“十恶不赦”罪中的“谋反”、“谋大逆”45

九、当官的“正途”和“旁门”;“吏风日下”和“忠”的转化48

第三章 中国人都想过些什么?——“天地而知人事”、从自然到人文的大背景51

一、“西方”化的中国人和“中国化”的西方人52

二、沉着冷静地看待东西方发展的“两条腿”56

三、为什么近代科技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59

第四章 “天时、地利、人和”——包容涵盖了全宇宙的“三才”、“三元”体系94

一、“天、地、君、亲、师”;天;天道;中国人“天人合一”的世界96

二、地和土;治与法;地;地道;“俯察地法”;《尚书·禹贡》;“五服”;“帝在中央”;“中央五土”;“九五至尊”;“知雄守雌”115

三、“礼”:《周礼》对中国思想文化的作用和影响119

四、人居中央:《周易》的立论中心146

第五章 “精、气、神”——人身小宇宙的“三元”理论154

一、精157

二、气158

三、神160

第六章 自然、社会和人:中国思想流的中心课题164

一、“人道”与“王道”的矛盾;传统“人道”学说的总体特点165

二、传统人道论的基础学说:“诚”与“中庸之道”172

三、“人之初,性本善”:“本性”、“习性”和“性善性恶”179

四、“夫子乱人之性也!”庄子清心寡欲、朴素自然的超然人性论188

五、传统人性论从汉魏以来的简单化倾向;清代戴震结合传统医学理论的新学说194

第七章 “天人”和“知行”——传统认识一行为论中的矛盾202

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人”思想202

二、“行为知之母,知为行之师”:“知行”学说206

三、“存天理,灭人欲”?清代戴震“理存于欲”的革命性命题和现代理论214

第八章 传统神秘主义、神秘学及其特点218

一、神秘主义的综合性特征:人神合一219

二、神秘的修行:东方神秘主义修行的基本特点220

三、巫:中国古代神秘主义的首领224

四、“天地人”、“精气神”:三值思维的支撑体230

五、“数术”或“术数”:传统行为神秘学的核心233

六、诸葛亮的“掐指一算”迷倒多少英雄好汉239

七、另外几门重要的传统行为神秘学说246

八、人类亘古以来的最大课题:人的身体和生命的奥秘254

第九章 中国传统时间观及其影响263

一、古今与日月;“久”与“时”264

二、中国古代世界观中的时间观念268

三、古代时间观的历史影响及其同世界文化的比较271

第十章 16、17世纪之交中国面临“新的实验性科学”的挑战;“竟无一人敢于反对”的悲剧276

一、徐光启和利玛窦277

二、20、21世纪之交的中国三个重要的亚文化圈及其基本特点280

三、中国文化的传统及其在现代的变异285

附录:我们真的是龙的传人吗?293

后记30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