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中的乡镇经济发展研究 以湖北省大冶市为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李福安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63511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12页
- 文件大小:43MB
- 文件页数:230页
- 主题词:乡镇经济-经济发展-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中的乡镇经济发展研究 以湖北省大冶市为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乡镇经济发展与大冶市资源枯竭城市转型1
第一节 引言1
一 研究背景与目的1
二 文献综述2
第二节 相关理论概述5
一 产业转型理论5
二 竞争优势理论5
三 可持续发展理论6
第三节 乡镇经济发展对大冶市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的积极作用6
一 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7
二 增加就业渠道促进就业转型9
三 增加经济总量促进财政转型11
四 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模式转型14
第四节 促进大冶市乡镇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有利条件15
一 发展机遇15
二 自然资源16
三 产业基础17
四 区位优势17
五 政策支持18
第五节 大冶市发展乡镇经济的制约因素18
一 农业现代化发展相对滞后18
二 工业结构有待优化,企业竞争力不强20
三 服务业发展缓慢20
四 乡镇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21
第六节 发展乡镇经济,促进大冶市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的对策思考23
一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23
二 完善工业结构,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24
三 大力发展服务业25
四 促进乡镇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27
第二章 大冶市陈贵镇经济发展研究29
第一节 引言29
第二节 相关理论概述30
一 经济优势理论30
二 产业结构协调理论31
三 可持续发展理论31
第三节 陈贵镇进一步发展的有利条件32
一 自然资源32
二 经济实力33
三 区位优势33
四 政策支持34
第四节 陈贵镇经济发展成效34
一 经济总量不断扩大34
二 产业园区经济快速发展35
三 人均收入大幅上升37
四 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37
第五节 陈贵镇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38
一 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不高38
二 现代农业组织程度不高38
三 地区发展不平衡39
四 工业污染严重39
第六节 陈贵镇经济发展的对策思考40
一 提高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40
二 提高现代农业的组织程度41
三 协调地区经济发展41
四 治理工业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42
第三章 大冶市殷祖镇经济发展研究43
第一节 引言43
第二节 相关理论概述44
一 农业现代化理论44
二 不平衡增长理论45
三 城乡一体化理论45
四 产业结构理论46
第三节 殷祖镇经济发展潜力与现状46
一 经济发展潜力47
二 经济发展基本情况48
第四节 殷祖镇经济发展的问题分析49
一 农业现代化程度偏低49
二 居民人均收入偏低50
三 城乡一体化程度低51
第五节 相关经验借鉴52
一 陈贵镇的经验52
二 灵乡镇的经验54
第六节 促进殷祖镇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55
一 发展园区经济,优化产业结构55
二 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56
三 多样化措施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57
四 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57
第四章 大冶市茗山乡经济发展研究59
第一节 引言59
第二节 相关理论概述60
一 现代农业理论60
二 现代工业理论61
第三节 茗山乡经济发展的潜力与现状62
一 茗山乡经济发展潜力62
二 经济发展现状64
第四节 茗山乡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67
一 现代农业发展缓慢67
二 产业结构不合理68
三 劳动力素质不高69
四 基础设施落后,投资环境较差69
第五节 国内乡级经济发展的经验借鉴70
一 湖北天宝乡的发展经验70
二 湖南大瑶镇的发展经验71
第六节 茗山乡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72
一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持续增收72
二 完善花炮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73
三 加大教育培训投入,提高劳动力素质74
四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投资环境74
第五章 大冶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研究75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75
第二节 分析大冶市乡镇集体经济发展的理论概述77
一 农村集体经济的含义77
二 农村集体经济的特征78
三 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78
第三节 大冶市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必要性79
一 发展集体经济是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措施79
二 发展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79
三 发展集体经济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80
第四节 大冶市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有利条件80
一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为国家宪法所规定80
二 广大农民具有发展集体经济的强烈愿望81
三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组织基础依然存在82
四 工业化发展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提供了条件82
第五节 大冶市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存在的问题82
一 农业集体双层经营体制运行不完善82
二 集体企业大量破产和改制83
三 农村合作社发展缓慢84
第六节 大冶市农村集体经济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85
一 政策导向不利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85
二 农村党的基层组织战斗力不强85
三 集体主义观念弱化86
四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缺乏资金86
第七节 国内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经验借鉴87
一 南街村的经验借鉴87
二 古树于农民合作社的经验借鉴87
第八节 大冶市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对策思考88
一 加强政府支持力度88
二 加强对集体主义的教育与宣传88
三 完善农村领导与基础组织建设89
四 大力发展合作社,完善农业集体双层经营体制89
五 大力发展村级集体企业90
第六章 现代农业发展与大冶市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92
第一节 引言92
一 研究背景与目的92
二 文献综述93
第二节 相关理论概述96
一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理论96
二 现代农业发展理论98
第三节 现代农业发展对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的积极作用100
一 有利于促进资源枯竭城市产业转型100
二 有利于促进资源枯竭城市就业转型100
三 有利于促进资源枯竭城市财政转型101
四 有利于实现资源枯竭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02
五 有利于实现资源枯竭城市城乡一体化102
第四节 资源枯竭城市转型中发展现代农业的有利条件103
一 资源条件103
二 市场需求104
三 区位优势104
四 政策支持105
第五节 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中发展现代农业的成效106
一 农业生产总值稳步增长106
二 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度提高107
三 农业产业化竞争优势明显107
四 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108
第六节 资源枯竭城市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分析109
一 农业基础相对薄弱109
二 农业组织化程度不高109
三 农民职业化水平有待提升110
四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111
五 农业生态环境脆弱112
第七节 发展现代农业,促进资源枯竭经济转型的对策思考112
一 加大政府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112
二 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113
三 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育造就职业化农民113
四 多元化发展,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114
五 加强污染治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115
第七章 大冶市还地桥镇现代农业发展研究118
第一节 引言118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118
二 文献综述119
第二节 现代农业相关理论概述122
一 现代农业的内涵122
二 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125
第三节 还地桥镇现代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126
一 资源条件126
二 市场需求127
三 区位优势127
四 政策支持128
第四节 还地桥镇现代农业发展的成效128
一 农业生产能力不断提升128
二 产业化发展成效显著130
三 农业社会化服务初见雏形130
四 形成了一批龙头企业131
五 生态农业开始起步131
第五节 还地桥镇现代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132
一 农业基础相对薄弱132
二 农业组织化程度不高133
三 龙头企业规模偏小134
四 农业生态环境恶化135
五 农民职业化程度偏低135
第六节 国内外的经验借鉴137
一 江苏省海安县的经验借鉴137
二 日本的经验借鉴140
第七节 还地桥镇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建议141
一 加大政府投入,加强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141
二 加快发展农民合作组织,提高现代农业组织化程度142
三 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化143
四 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143
五 建立现代农业职业教育系统,培育现代新型农民144
第八章 大冶市保安镇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47
第一节 引言147
第二节 现代农业理论概述148
一 农业产业化148
二 农业组织化149
三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149
四 农民职业化150
第三节 保安镇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50
一 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151
二 农村种植业组织化程度低152
三 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153
四 现代职业农民缺乏154
第四节 国内现代农业发展的经验借鉴155
一 大冶市灵乡镇的经验155
二 河南省太康县的经验156
三 安徽省安庆市的经验158
四 山东省寿光市的经验159
第五节 促进保安镇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159
一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159
二 大力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161
三 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163
四 大力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164
第九章 大冶市大箕铺镇生态农业发展研究——以鑫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为例167
第一节 引言167
一 研究背景和目的167
二 文献综述168
第二节 生态农业发展的理论概述170
一 生态农业的内涵170
二 生态农业的积极作用171
三 生态农业发展的基本原则172
第三节 大箕铺镇发展生态农业的积极作用173
一 分散经济风险,提高经济效益173
二 解决就业问题,提高社会效益175
三 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生态效益176
四 营造生态花园,提供精神享受176
第四节 大箕铺镇发展生态农业的有利条件177
一 有效的市场需求177
二 良好的生产要素条件178
三 优越的自然条件179
四 良好的交通条件180
五 积极的政策支持181
六 一定的生态农业发展经验182
第五节 大箕铺镇发展生态农业的制约因素182
一 政府支持力度不够182
二 组织化程度低183
三 技术体系不完善184
四 品牌建设滞后184
第六节 国内外经验借鉴185
一 菲律宾玛雅农场生态模式经验借鉴185
二 国内的经验借鉴186
第七节 大箕铺镇发展生态农业的政策建议188
一 完善生态农业发展规划188
二 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188
三 完善生态农业技术推广与社会化服务体系189
四 重视品牌建设190
第十章 大冶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192
第一节 引言192
第二节 农业产业化相关理论概述193
一 农业产业化的内涵193
二 农业产业化的意义194
三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模式195
第三节 大冶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有利条件198
一 市场需求优势198
二 生产要素优势198
三 政策优势199
四 经验优势200
第四节 大冶市农业产业化取得的成效200
一 农业产业化发展较快200
二 建成了一批农业生产基地201
三 形成了一批龙头企业202
四 产生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品牌202
第五节 大冶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203
一 农户分散生产经营模式仍占主体203
二 龙头企业与农户联系不紧密204
三 农业产业化缺乏专门人才205
四 农业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206
第六节 相关经验借鉴206
一 潍坊市的经验借鉴206
二 湖南省的经验借鉴207
三 寿光市的经验借鉴208
第七节 政策建议209
一 加大土地流转,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209
二 完善利益共享机制210
三 加强农业产业化人才的培训210
四 加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