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中地理基础知识全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高中地理基础知识全表
  • 夏陶缘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海豚出版社
  • ISBN:9787801388568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183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193页
  • 主题词:地理课-高中-教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高中地理基础知识全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地球、地球仪、地图基础知识2

第一章 地球、地球仪、地图基础知识2

1地球、地球仪常用数据3

2经线与纬线的区别3

3经度和纬度的比较4

4经纬图方向的判定4

5地图上的比例尺5

6地图上的方向5

7等高线图与地貌类型6

8利用等高线计算高度7

9据等高线图绘制地形剖面图7

10据等高线识别地形8

第二部分 地理必修知识10

第二章 行星地球10

1宇宙基本知识11

2天体系统11

3地球出现生命的条件11

4太阳系八大行星12

5太阳辐射13

6太阳活动13

7地球的运动及其地理意义13

8黄赤交角、四季与五带14

9黄赤交角14

10黄赤交角对地球的影响15

11地球公转和自转的比较16

12地方时、时区、区时及其计算17

13日期变更线与日期18

14昼夜更替与晨昏线(圈)18

15晨昏线的画法及示意图19

16利用晨昏线图判断19

17地球表面物体水平运动偏向20

18正午太阳高度20

19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比较21

20太阳直射点与昼夜长短关系(以北半球为例)22

21昼夜长短的计算23

22正午太阳高度与五带23

23二十四节 气24

24节 气与四季24

25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的应用25

26正午太阳高度与生产、生活案例25

27地球的圈层结构26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27

1大气受热28

2大气受热相关结论28

3太阳辐射波谱28

4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29

5大气热力环流形成图29

6大气热力作用30

7大气热力环流分析30

8常见的局部热力环流形式31

9影响风向、风速的因素31

10大气三圈环流32

11三圈环流的范围及性质32

12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33

1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33

14气压中心的形成及比较34

15季风环流的形成及东亚、南亚季风的比较35

16冷锋、暖锋的比较36

17准静止锋37

18气旋与反气旋37

19锋面气旋及天气38

20气压的分布及等压线特征38

21等压线图的判读分析39

22气温水平分布规律及等温线特征39

23天气和气候的比较40

24各因素对气候形成的影响40

25世界主要气候类型41

26世界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42

27气候类型的判断42

28依据成因判断气候类型43

29全球气候变化44

30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44

31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44

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45

1地球水体类型46

2陆地水体的补给方式47

3水循环的类型48

4水循环的地理意义49

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治理49

6洋流的分类50

7洋流的分布规律50

8寒暖流的判断方法52

9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52

10世界四大渔场53

11全球水资源分布地区差异53

12我国的水资源分布53

13水资源持续利用措施53

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54

1地质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55

2地壳运动及其对岩层和地表形态的影响55

3外力作用的形式56

4外力作用与地貌56

5岩石、矿物、矿产和矿床58

6三大类岩石的特征比较58

7地壳物质循环59

8板块构造学说59

9地质构造与地貌60

10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61

11河流的侵蚀作用61

12河流发育地貌上、中、下游的差异61

13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61

第六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62

1生物循环63

2黄土高原景观变化63

3地理环境地域差异规律64

第七章 人口的变化65

1人口再生产类型66

2世界及各大洲的人口再生产(1997年数据)67

3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67

4我国人口迁移68

5现代人口迁移68

6环境人口容量69

7人口合理容量69

第八章 城市与城市化70

1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71

2城市的地域形态71

3经济因素对城市多功能分区的影响71

4城市主要功能区72

5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72

6城市地域结构模式73

7城市地域结构的发展73

8城市的合理规划74

9城市等级划分75

10上海市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的变化原因75

11德国南部城市体系75

12荷兰圩田居民点的设置76

1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76

14世界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77

15城市化问题及解决途径77

16城市的环境污染78

第九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79

1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80

2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80

3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区位因素的影响81

4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81

5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特点82

6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83

7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分析83

8阿根廷大牧场的区位优势84

9西欧的乳畜业84

10乳畜业和大牧场放牧业的区别84

第十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85

1三次技术革命对工业发展的影响86

2工业投入和产出86

3工业生产类型87

4工业区位选择因素88

5从经济角度考虑工业区位的选择90

6从环境效益考虑工业区位的选择90

7鞍钢和宝钢的区位选择91

8钢铁工业区位的变化91

9工业联系的基本类型92

10工业联系的方式92

11工业地域的形成93

12工业地域差异93

13德国鲁尔区的区位特点94

14鲁尔区传统工业的整治及效果94

15鲁尔区衰落的主要原因95

16意大利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的比较95

17美国“硅谷”崛起的区位优势96

18美国“硅谷”高技术工业与传统工业的区别96

19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分布97

20美国“硅谷”与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新工业区对比97

第十一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98

1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99

2主要运输方式的优选99

3亚欧大陆桥100

4交通运输点的区位因素和选址原则100

5世界主要航线和著名港口101

6我国主要的交通运输线、点102

7商业街和商业小区的差异103

8商业网点103

第十二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104

1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的演变105

2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差异105

3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106

4城市和乡村地区的环境问题107

5可持续发展的原则107

6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108

7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108

8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09

9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109

第十三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110

1区域的概念111

2区域的特点111

3区域的分类111

4区域差异比较——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112

5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113

6 RS、GPS、GIS的应用113

第十四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14

1荒漠化的概念115

2荒漠化的成因分析115

3荒漠化的类型116

4我国西部地区的范围116

5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116

6荒漠化防治的措施117

7荒漠化的人为因素117

8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118

9雨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118

10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118

第十五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119

1山西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评价120

2山西能源基地的建设120

3能源的综合利用与保护121

4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122

5流域早期开发的后果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122

6流域的综合开发123

第十六章 区域经济发展124

1东北商品农业基地的区位分析125

2东北三大农业生产区126

3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126

4珠江三角洲工业化的两个阶段127

5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区和城市化中出现的主要问题128

第十七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129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130

2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30

3产业转移的概念及类型131

4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131

5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32

第三部分区域地理134

第十八章 世界地理134

1大陆、岛屿、半岛、大洋、海、海峡135

2大洲、大洋的界线135

3各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136

4世界人口分布136

5世界人口与分布趋向图137

6世界人种的分布138

7六种联合国工作语言139

8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比139

9世界三大宗教及分布140

10东亚范围及特点140

11东亚东部沿海与西部内陆比较140

12日本经济特征141

13东南亚的位置及地形141

14东南亚主要物产141

15东南亚气候142

16东南亚的经济发展142

17中南半岛主要河流142

18南亚的区域特征143

19印度农作物143

20印度的主要工业部门及分布144

21中亚的区域特征144

22中亚地区经济特征图解144

23西亚、北非、撒哈拉以南非洲比较145

24西亚、北非石油输出状况146

25非洲人口粮食环境问题图解146

26西欧的区域特征147

27德国的经济特征147

28欧洲东部和北亚的区域特征148

29俄罗斯的工业区148

30俄罗斯与法国粮食生产比较149

31北美的区域特征149

32美国三大工业区的特点150

33美国农业的带状分布150

34拉丁美洲的区域特征151

35拉丁美洲与非洲居民经济的对比151

36大洋洲的区域特征152

37南极洲的区域特征152

第十九章 中国地理153

1我国的位置及疆域154

2我国主要岛屿、半岛、濒临的海及海峡154

3我国的邻国155

4我国省区之最155

5重要沿线的省级行政区156

6我国人口的基本情况157

7我国人口分布157

8我国地势概况158

9我国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158

10我国三大平原的特征159

11我国主要地形剖面图160

12我国冬夏气温变化特点及成因161

13我国五个温度带162

14我国四大干湿地区162

15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163

16我国湖泊分类163

17我国的气候特征164

18黄河危害及治理措施165

19我国主要河流及水文特征165

20长江与黄河166

21我国主要煤矿167

22我国主要油田167

23我国主要铁矿167

24我国主要自然资源168

25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169

26我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169

27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170

28我国的三大工业地带171

29我国主要工业部门的工业基地171

30我国主要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172

31我国主要钢铁工业基地173

32我国主要运输方式174

33我国主要的海港174

34我国主要铁路干线175

35我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比较176

36我国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比较177

37我国的典型土壤179

38东部季风区主要环境问题及治理179

39台湾的地形、气候资源及经济180

40香港、澳门的经济特征181

41我国自然地理界线18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