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H3C路由器配置与管理完全手册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H3C路由器配置与管理完全手册 第2版
  • 王达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ISBN:9787517009580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882页
  • 文件大小:261MB
  • 文件页数:898页
  • 主题词:计算机网络-路由选择-手册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H3C路由器配置与管理完全手册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H3C主要系列路由器安装、选型和应用1

1.1 H3C路由器产品系列综述2

1.1.1 H3C路由器系列分类2

1.1.2 H3C ER系列路由器2

1.1.3 H3C MSR系列路由器3

1.1.4 H3C MSR系列路由器的接口卡和接口模块4

1.1.5 H3C SR系列路由器10

1.2 MSR 900系列11

1.2.1 MSR 900系列路由器基本配置和主要功能特性11

1.2.2 MSR 900系列路由器的主要应用12

1.3 H3C MSR 20系列路由器14

1.3.1 H3C MSR 20系列路由器基本配置和主要功能特性14

1.3.2 H3C MS 20系列路由器的主要应用15

1.4 H3C MSR 30系列路由器17

1.4.1 H3C MSR 30系列路由器简介17

1.4.2 H3C MSR 30系列路由器基本配置和主要特性比较18

1.5 H3C MSR 50系列路由器19

1.5.1 H3C MSR 50系列路由器基本配置和主要特性19

1.5.2 H3C MSR 50系列路由器的主要应用20

1.6 H3C MSR系列路由器接口及指示灯22

1.6.1 MSR 20系列路由器接口及指示灯说明22

1.6.2 MSR30系列路由器接口及指示灯说明29

1.6.3 MSR 50系列路由器接口及指示灯说明36

第2章Comware 5基本使用与管理41

2.1 Comware 5基础42

2.1.1 Comware 5体系架构及主要优势42

2.1.2 Comware CLI视图43

2.2 Comware 5下载、安装和备份45

2.2.1 MSR Comware版本45

2.2.2通过FTP方式进行Comware软件的下载与升级安装46

2.2.3通过FTP方式进行Comware软件的备份48

2.2.4通过BootROM设置启动文件49

2.3 Comware 5命令行接口50

2.3.1 Comware 5命令行接口简介50

2.3.2命令行在线帮助的使用方法51

2.3.3命令行同步信息输出功能的启用52

2.3.4命令行的undo格式52

2.3.5命令行的编辑功能52

2.3.6命令行的显示控制54

2.3.7命令行的历史命令记录55

2.3.8命令行常见错误信息56

2.4 Comware 5的基本使用与配置56

2.4.1 Comware 5的基本使用方法56

2.4.2系统时间的配置步骤及示例57

2.4.3用户级别和命令级别的配置步骤及示例60

2.4.4用户级别切换的配置步骤及示例62

2.4.5命令级别的修改方法64

2.5 Comware 5文件系统管理65

2.5.1存储设备的命名65

2.5.2文件名参数输入规则66

2.5.3文件操作66

2.5.4目录操作70

2.5.5 Comware 5存储设备操作71

2.6 Comware 5配置文件管理73

2.6.1 Comware 5配置文件简介73

2.6.2多配置文件73

2.6.3保存当前配置的方法74

2.6.4配置回滚的方法75

2.6.5设置下次启动配置文件78

2.6.6备份下次启动配置文件78

2.6.7删除设备中的下次启动配置文件79

2.6.8恢复下次启动配置文件80

2.6.9设备配置文件的查看方法80

2.7 MSR系列路由器的Web配置方法83

2.7.1登录Web方法84

2.7.2 Web网管页面布局介绍84

2.7.3 Web网管用户级别85

2.7.4通过命令行管理Web网管85

第3章 接口配置与管理86

3.1以太网接口/子接口基本配置87

3.1.1以太网接口类型87

3.1.2以太网接口的基本配置87

3.1.3以太网子接口的基本配置89

3.1.4配置以太网接口的流量控制功能90

3.1.5配置以太网接口物理连接状态抑制功能91

3.1.6启用以太网接口环回测试功能91

3.1.7配置以太网接口工作模式92

3.1.8配置Combo接口93

3.2二层以太网接口/子接口的高级配置94

3.2.1配置以太网端口组94

3.2.2配置以太网接口自协商速率95

3.2.3配置以太网接口/子接口风暴抑制比96

3.2.4配置以太网接口环回监测功能101

3.2.5配置以太网接口的MDI模式104

3.2.6配置检测以太网接口的连接电缆105

3.2.7配置以太网接口流量阈值控制功能106

3.3三层以太网接口/子接口配置108

3.3.1配置以太网接口/子接口的MTU108

3.3.2配置以太网接口/子接口的MAC地址109

3.3.3配置以太网接口为混杂模式109

3.4以太网接口管理110

3.5异步串口和AUX接口配置121

3.5.1配置异步串口121

3.5.2配置AUX接口125

3.6 Loopback/NULL接口配置126

3.6.1配置Loopback接口126

3.6.2配置Null接口126

3.7 CE 1/PRI接口配置与管理127

3.7.1 CE1/PRI接口简介127

3.7.2配置CE 1/PRI接口工作在E1方式128

3.7.3配置CE1/PRI接口工作在CE1方式129

3.7.4配置CE1 /PRI接口工作在PRI方式130

3.7.5配置CE1/PRI接口其他参数131

3.7.6 CE1/PRI接口管理135

3.8 CT1/PRI接口配置与管理139

3.8.1配置CT1/PRI接口作为CT 1接口139

3.8.2配置CT1/PRI接口作为PRI接口140

3.8.3配置CT 1 /PRI接口其他参数141

3.8.4 CT1/PRI接口管理148

3.9 E1-F/T1-F接口配置150

3.9.1配置E1-F接口工作在成帧方式151

3.9.2配置E1-F接口工作在非成帧方式152

3.9.3配置E1-F接口的其他参数152

3.9.4配置T1-F接口参数156

3.10路由器接口IP地址配置161

3.10.1配置接口IP地址162

3.10.2接口IP地址的配置示例162

3.10.3配置接口借用IP地址164

3.10.4接口借用IP地址的配置示例164

3.10.5以太网子接口配置示例165

第4章 WAN接入配置与管理167

4.1 PPP协议基础168

4.1.1 PPP协议体系结构168

4.1.2 PPP会话身份认证原理169

4.2 PPP协议配置170

4.2.1 PPP协议配置基本思路170

4.2.2配置PAP认证171

4.2.3认证方配置了用户名情形下的CHAP认证配置174

4.2.4认证方没有配置用户名情形下的CHAP认证配置176

4.2.5 PPP PAP单向认证配置示例177

4.2.6 PPP PAP双向认证配置示例179

4.2.7 PPP CHAP认证配置示例180

4.3 PPP协商参数配置181

4.3.1配置协商超时时间间隔181

4.3.2配置协商IP地址182

4.3.3配置协商DNS服务器地址185

4.3.4 PPP协商IP地址配置示例186

4.4 MP配置187

4.4.1 M P的实现方式和协商过程187

4.4.2通过虚拟模板接口配置MP188

4.4.3通过MP-group方式配置M P190

4.4.4 MP配置示例192

4.5 Modem拨号配置194

4.6 PPPoE ADSL配置197

4.6.1配置PPPoE服务器198

4.6.2配置PPPoE客户端的拨号接口200

4.6.3配置PPPoE会话202

4.6.4 PPPoE服务器配置示例203

4.6.5 PPPoE服务器和客户端配置示例204

4.6.6利用ADSL Modem将局域网接入 Internet的配置示例206

第5章DHCP/DNS服务配置与管理208

5.1 DHCP服务器地址池配置与管理209

5.1.1 H3C设备上DHCP服务器地址池基础209

5.1.2创建DHCP服务器地址池211

5.1.3配置普通模式地址池的静态绑定地址分配方式211

5.1.4配置普通模式地址池的动态分配地址方式213

5.1.5配置扩展模式地址池的动态地址分配方式215

5.1.6配置DHCP客户端域名后缀217

5.1.7配置DHCP客户端DNS服务器地址218

5.1.8配置DHCP客户端WINS服务器和NetBIOS节点类型219

5.1.9配置DHCP客户端网关地址220

5.1.10配置DHCP服务器自动配置221

5.1.11配置DHCP服务器Option 82处理方式222

5.1.12 DHCP服务器管理223

5.2启动DHCP服务229

5.3在H3C设备接口上应用DHCP服务器配置230

5.3.1配置接口工作在DHCP服务器模式230

5.3.2引用扩展模式DHCP服务器地址池231

5.4 H3C设备基本DHCP服务器配置示例231

5.4.1静态绑定普通模式DHCP服务器地址池配置示例231

5.4.2动态分配方式普通模式DHCP服务器地址池配置示例232

5.4.3扩展模式DHCP服务器地址池配置示例234

5.5 DHCP服务器的安全功能配置235

5.5.1配置伪DHCP服务器检测功能235

5.5.2配置IP地址重复分配检测功能236

5.5.3配置授权ARP功能237

5.6 DHCP中继配置与管理238

5.6.1 DHCP中继简介及配置任务238

5.6.2配置接口的DHCP中继工作模式239

5.6.3配置DHCP服务器组240

5.6.4配置DHCP中继的地址匹配检查241

5.6.5配置DHCP中继动态用户地址表项定时刷新243

5.6.6配置DHCP中继支持授权ARP244

5.6.7配置DHCP中继的伪DHCP服务器检测244

5.6.8通过DHCP中继释放客户端IP地址245

5.6.9配置DHCP中继支持Option 82功能245

5.6.10 DHCP中继管理249

5.6.11伪DHCP服务器检测示例255

5.6.12 DHCP中继配置示例257

5.7 DHCP Snooping配置与管理258

5.7.1 DHCP Snooping的两个主要功能258

5.7.2配置DHCP Snooping基本功能260

5.7.3配置DHCP Snooping支持Option 82功能261

5.7.4配置DHCP Snooping表项备份功能265

5.7.5配置防止DHCP饿死攻击266

5.7.6配置防止伪造DHCP续约报文攻击267

5.7.7 DHCP Snooping管理267

5.7.8 DHCP Snooping配置示例271

5.7.9 DHCP Snooping支持Option 82配置示例272

5.8 DHCP客户端配置与管理272

5.8.1配置作为DHCP客户端272

5.8.2 DHCP客户端管理273

5.9 DNS服务配置与管理273

5.9.1 DNS域名解析功能的配置步骤及示例273

5.9.2配置DNS代理275

5.9.3配置DNS spoofing275

5.9.4静态域名解析配置示例276

5.9.5 DNS代理配置示例276

第6章ARP配置与管理278

6.1 ARP协议基础279

6.1.1 ARP缓存表项279

6.1.2 ARP协议报文格式280

6.1.3 ARP地址解析原理281

6.2 ARP配置与管理282

6.2.1添加静态ARP表项282

6.2.2配置支持的ARP表项最大数目283

6.2.3配置接口动态学习ARP表项的最大数目284

6.2.4配置动态ARP表项的老化时间284

6.2.5启用动态ARP表项检查功能284

6.2.6配置授权ARP285

6.2.7 ARP管理285

6.2.8 ARP配置示例288

6.2.9 DHCP中继上的授权ARP功能配置示例289

6.3免费ARP配置与管理291

6.3.1免费ARP报文的主要功能291

6.3.2免费ARP的主要应用291

6.3.3配置免费ARP292

6.4代理ARP配置与管理293

6.4.1两种代理ARP应用293

6.4.2配置代理ARP功能294

6.4.3代理ARP管理295

6.4.4普通代理ARP配置示例295

6.4.5本地代理ARP配置示例296

6.5 ARP Snooping配置与管理297

6.6 ARP攻击防御配置与管理298

6.6.1 ARP攻击类型和原理299

6.6.2接入设备ARP攻击解决方案301

6.6.3网关设备攻击解决方案及配置任务302

6.6.4 ARP防止IP报文攻击功能配置与管理303

6.6.5源MAC地址固定的ARP攻击检测功能配置与管理305

6.6.6 ARP报文源MAC地址一致性检查功能配置与管理306

6.6.7 ARP主动确认功能配置与管理306

6.6.8配置ARP自动扫描、固化功能307

第7章NAT配置与管理309

7.1 H3C路由器主要NAT类型310

7.1.1静态NAT地址转换310

7.1.2动态NAT地址转换311

7.2配置静态NAT地址转换313

7.2.1配置一对一静态NAT地址转换313

7.2.2配置网段对网段静态NAT地址转换315

7.2.3一对一静态地址转换配置示例316

7.3配置动态NAT地址转换316

7.3.1配置NOPAT317

7.3.2配置NAPT319

7.3.3配置Easy IP320

7.3.4 NOPAT配置示例321

7.3.5 NAPT配置示例321

7.4内部服务器配置322

7.4.1配置普通内部服务器322

7.4.2配置内部服务器负载均衡325

7.4.3普通内部服务器配置示例327

7.4.4内部服务器负载均衡访问配置示例328

7.5 DNS Mapping配置328

7.5.1配置DNS Mapping329

7.5.2 DNS Mapping配置示例329

7.6 NAT访问连接限制配置与管理330

7.6.1配置NAT访问连接限制331

7.6.2 NAT连接限制管理333

7.7 NAT日志配置与管理336

7.7.1启用NAT日志功能336

7.7.2配置NAT日志的输出337

7.7.3 NAT日志输出至信息中心配置示例339

7.7.4 NAT日志输出至日志服务器配置示例340

7.8 NAT管理340

第8章 静态/RIP路由配置与管理351

8.1静态路由配置352

8.1.1默认路由及其产生方式352

8.1.2配置静态路由352

8.1.3静态路由管理355

8.1.4静态路由典型配置示例356

8.2静态路由快速重路由功能357

8.2.1配置静态路由快速重路由功能358

8.2.2静态路由快速重路由功能配置示例359

8.3静态路由与BFD联动361

8.3.1 BFD简介361

8.3.2启用静态路由与BFD联动363

8.3.3配置BFD会话参数365

8.3.4静态路由与BFD联动配置示例368

8.4 RIP路由基本功能配置370

8.4.1 H3C路由器RIP路由协议功能特性370

8.4.2 RIP报文格式372

8.4.3 RIP触发更新报文及重传机制373

8.4.4 RIP路由配置任务374

8.4.5启用RIP路由进程并通告直连网络375

8.4.6配置全局和接口运行的RIP协议版本376

8.4.7配置RIP路由器接口工作状态377

8.5 RIP路由特性配置379

8.5.1配置接口RIP路由附加度量值379

8.5.2配置RIP发布默认路由381

8.5.3配置RIP路由过滤382

8.5.4禁止RIP接收主机路由384

8.5.5配置RIP路由优先级385

8.5.6 RIP接口附加度量值配置示例386

8.6 RIPv2路由聚合配置387

8.6.1 H3C RIP路由聚合简介387

8.6.2配置RIPv2自动路由聚合388

8.6.3配置RIPv2手工路由聚合389

8.6.4 RIPv2手动路由聚合配置示例390

8.7不连续子网RIP自动路由聚合存在的问题分析392

8.7.1不连续子网与连续子网392

8.7.2 RIP发送和接收路由更新规则392

8.7.3连续/不连续子网RIP路由发送和接收示例分析394

8.8 RIP引入外部路由395

8.8.1配置RIP引|入外部路由395

8.8.2 RIP引入路由配置示例397

8.9 RIP网络调整和优化配置399

8.9.1配置RIP定时器399

8.9.2配置RIP报文发送速率400

8.9.3配置水平分割和毒性逆转400

8.9.4配置最大等价路由条数401

8.9.5配置RIP路由源IP地址检查402

8.9.6配置RIPv2报文认证方式402

8.9.7配置非直连RIP邻居403

8.9.8配置TRIP404

8.10 RIP快速重路由和BFD联动404

8.10.1配置RIP快速重路由功能405

8.10.2配置RIP与BFD联动功能406

8.10.3 RIP快速重路由配置示例407

8.10.4 echo报文单跳检测配置示例409

8.10.5到指定目的地址的echo报文单跳检测配置示例412

8.10.6 control报文双向检测配置示例414

8.11 RIP路由管理417

第9章OSPF路由配置与管理423

9.1 OSPFv3基础424

9.1.1 OSPFv2与OSPFv3的相同点424

9.1.2 OSPFv3与OSPFv2的不同点424

9.1.3 OSPFv3与OSPFv2报头格式的比较426

9.1.4 OSPFv3与OSPFv2报文格式的比较427

9.1.5 OSPFv3与OSPFv2 LSA类型比较429

9.1.6 OSPFv3与OSPFv2 LSA报头格式的比较430

9.1.7 OSPFv3与OSPFv2定时器的比较431

9.2 H3C路由器OSPF基础432

9.2.1 OSPF路由器类型432

9.2.2 OSPF路由类型434

9.2.3 OSPF网络类型434

9.3 OSPF路由基本功能配置与管理434

9.3.1启用OSPF路由功能435

9.3.2启用OSPF路由功能配置示例438

9.4 OSPF Stub/NSSA区域和虚连接配置440

9.4.1配置Stub或Totally Stub区域441

9.4.2配置NSSA区域442

9.4.3配置虚拟链接443

9.4.4 OSPF Stub/Totally Stub区域配置示例445

9.4.5 OSPF NSSA区域配置示例447

9.4.6 OSPF虚连接配置示例449

9.5 OSPF网络类型配置450

9.5.1配置广播类型网络OSPF接口451

9.5.2配置NBMA类型网络OSPF接口452

9.5.3配置P2MP类型网络OSPF接口453

9.5.4配置P2P类型网络OSPF接口454

9.6 OSPF路由聚合配置454

9.6.1在ABR上配置路由聚合454

9.6.2在ASBR上聚合外部引入路由455

9.6.3 OSPF聚合路由配置示例456

9.7 OSPF外部路由引入配置458

9.7.1配置OSPF外部路由引入459

9.7.2配置OSPF引入默认路由461

9.7.3配置OSPF引入外部路由的相关参数461

9.7.4配置OSPF发布主机路由462

9.8 OSPF路由信息过滤463

9.8.1配置OSPF对通过接收到的LSA计算出来的路由信息进行过滤463

9.8.2配置OSPF Type-3 LSA过滤464

9.8.3 OSPF路由过滤配置示例465

9.9 OSPF路由其他特性配置467

9.9.1配置OSPF路由优先级467

9.9.2配置OSPF接口开销468

9.9.3配置OSPF支持的最大路由数的步骤及示例469

9.9.4 OSPF最大等价路由条数配置步骤及示例470

9.10 OSPF网络调整/优化配置470

9.10.1配置OSPF报文定时器470

9.10.2配置接口传送LSA的延迟时间472

9.10.3配置SPF计算时间间隔473

9.10.4配置LSA重复到达的最小时间间隔473

9.10.5配置LSA重新生成的时间间隔474

9.10.6配置禁止接口发送OSPF报文474

9.10.7配置Stub OSPF路由器475

9.10.8配置OSPF邻居认证475

9.10.9启用OSPF日志功能478

9.10.10配置OSPF邻接状态输出478

9.11 OSPF快速重路由功能配置478

9.11.1配置OSPF快速重路由功能479

9.11.2 OSPF快速重路由配置示例481

9.12 OSPF GR配置482

9.12.1 OSPF GR实现机制482

9.12.2配置GR Restarter485

9.12.3配置GR Helper487

9.12.4以GR方式重启OSPF进程488

9.12.5 OSPF GR配置示例489

9.13 OSPF与BFD联动配置490

9.13.1配置OSPF与BFD联动490

9.13.2 OSPF与BFD联动配置示例491

9.14 OSPF管理494

第10章IS-IS路由配置与管理514

10.1 IS-IS基本功能配置515

10.1.1启用IS-IS功能516

10.1.2配置路由类型517

10.1.3配置接口网络类型519

10.1.4 IS-IS基本功能配置示例520

10.2配置IS-IS链路开销值524

10.2.1 IS-IS链路开销类型525

10.2.2配置基于接口的IS-IS链路开销值525

10.2.3配置全局IS-IS链路开销值527

10.2.4配置IS-IS自动计算链路开销值528

10.3 IS-IS默认路由发布和外部路由引入配置529

10.3.1配置IS-IS默认路由发布529

10.3.2配置IS-IS引入外部路由530

10.3.3 IS-IS引入外部路由配置示例532

10.4 IS-IS路由其他属性配置535

10.4.1配置IS-IS路由优先级535

10.4.2配置IS-IS最大等价路由条数536

10.4.3配置IS-IS路由过滤536

10.4.4配置IS-IS路由聚合539

10.4.5配置IS-IS路由渗透540

10.5 IS-IS网络调整和优化配置541

10.5.1配置LSP最大生存时间541

10.5.2配置LSP生成时间间隔541

10.5.3配置LSP发送和重传时间间隔543

10.5.4禁止接口发送和接收IS-IS报文544

10.5.5配置LSP报文长度544

10.5.6启用LSP快速扩散功能545

10.5.7限制LSP泛洪546

10.5.8取消邻接PPP接口必须在同一网段的限制547

10.5.9配置Hello/CSNP报文发送时间间隔548

10.5.10配置Hello报文最大失效数目549

10.5.11配置SPF参数550

10.5.12配置DIS选举优先级551

10.5.13 DIS选举配置示例552

10.6 IS-IS路由认证配置554

10.6.1配置IS-IS邻居关系建立认证555

10.6.2配置IS-IS区域认证556

10.6.3配置路由域认证556

10.6.4 IS-IS认证配置示例557

10.7 IS-IS GR配置559

10.7.1 IS-IS GR配置步骤及示例560

10.7.2 IS-IS GR配置示例561

10.8 IS-IS快速重路由配置562

10.8.1通过自动计算备份下一跳使IS-IS支持快速重路由功能563

10.8.2通过路由策略指定备份下一跳使IS-IS支持快速重路由功能563

10.8.3 IS-IS快速重路由配置示例564

10.9 IS-IS管理566

第11章BGP路由配置与管理584

11.1 H3C路由器BGP路由基础585

11.1.1 BGP协议简介585

11.1.2 BGP的几种主要路由属性586

11.1.3 BGP协议的选路规则590

11.1.4 BGP负载分担591

11.1.5主要BGP路由技术592

11.1.6 MP-BGP595

11.1.7 H3C路由器BGP路由主要配置任务595

11.2 BGP路由基本功能配置596

11.2.1启用BGP功能597

11.2.2配置BGP对等体598

11.2.3配置建立TCP连接使用的源接口600

11.2.4 BGP基本功能配置示例602

11.3大型BGP网络配置605

11.3.1配置iBGP对等体组605

11.3.2配置eBGP对等体组607

11.3.3创建BGP团体609

11.3.4配置BGP路由反射器611

11.3.5配置BGP联盟613

11.3.6 BGP团体配置示例614

11.3.7 BGP路由反射器配置示例617

11.3.8 BGP联盟配置示例619

11.4 BGP路由引入配置621

11.4.1配置BGP引入本地路由622

11.4.2配置BGP引入其他路由623

11.4.3配置BGP引入其他协议默认路由624

11.4.4配置允许与非直连邻居建立eBGP连接624

11.4.5配置向对等体/对等体组发送默认路由625

11.4.6 BGP外部路由引入配置示例626

11.5 BGP路由聚合和路由信息控制策略配置629

11.5.1启用路由自动聚合功能629

11.5.2配置BGP路由手动聚合629

11.5.3配置BGP路由信息的发布/接收策略631

11.5.4启用BGP与IGP路由同步635

11.5.5配置BGP路由衰减636

11.6 BGP路由各种优先级属性配置637

11.6.1为接收路由分配优先级637

11.6.2配置BGP路由优先级638

11.6.3配置本地优先级默认值639

11.7下一跳属性配置640

11.8 MED属性配置641

11.8.1配置MED属性默认值642

11.8.2启用比较来自不同AS邻居的路由MED属性值642

11.8.3对来自同一AS的路由进行MED排序优选643

11.9 AS PATH属性配置645

11.9.1配置允许本地AS号重复出现的次数645

11.9.2禁止路由器将AS PATH当作选路算法中的一个因素645

11.9.3为对等体/对等体组定制一个虚拟的AS号646

11.9.4配置发送BGP更新报文时AS PATH属性中不携带私有AS号646

11.9.5配置不检测eBGP路由的第一个AS号647

11.9.6 BGP选路策略配置示例647

11.10 BGP网络的调整和优化配置650

11.10.1配置BGP存活时间间隔与保持时间650

11.10.2配置发布同一路由更新的时间间隔652

11.10.3配置BGP软复位653

11.10.4启用eBGP连接快速复位功能655

11.10.5配置BGP TCP连接MD5认证656

11.10.6配置BGP负载分担657

11.10.7 BGP负载分担配置示例658

11.11 BGP管理660

第12章 路由策略和策略路由配置与管理676

12.1路由策略及过滤列表配置677

12.1.1路由策略实现原理及可用过滤器677

12.1.2配置地址前缀列表过滤678

12.1.3配置AS路径过滤列表680

12.1.4配置团体属性列表681

12.1.5配置扩展团体属性列表683

12.2路由策略配置683

12.2.1创建路由策略684

12.2.2配置if-match子句684

12.2.3配置apply子句690

12.2.4配置 continue子句696

12.2.5路由策略管理696

12.2.6通过路由策略修改引入路由的属性值700

12.2.7通过路由策略过滤接收的BGP路由703

12.3策略路由及其配置与管理704

12.3.1策略路由的构成705

12.3.2配置策略路由706

12.3.3策略路由管理711

12.3.4基于报文类型的本地策略路由配置示例714

12.3.5基于报文类型的转发策略路由配置示例715

12.3.6基于报文长度的转发策略路由配置示例717

12.3.7指定出接口和下一跳的本地策略路由配置示例719

第13章L2TP VPN配置与管理721

13.1 VPN基础722

13.1.1 VPN基本工作原理722

13.1.2 VPN隧道分类723

13.1.3 VPN的业务类型分类724

13.1.4 VPDN简介724

13.1.5 L2TP VPN的两种隧道模式725

13.1.6 L2TP消息类型及封装结构727

13.1.7 L2TP隧道的建立过程728

13.2 L2TP VPN配置731

13.2.1 L2TP基本功能配置732

13.2.2 LAC端配置733

13.2.3 LNS端配置739

13.3 L2TP VPN连接参数配置744

13.3.1 L2TP隧道验证配置744

13.3.2 L2TP隧道Hello报文发送时间间隔配置745

13.3.3开启L2TP隧道流控功能746

13.3.4强制断开指定的隧道连接746

13.4 L2TP VPN管理747

13.5 L2TP VPN配置示例748

13.5.1 NAS-Initiated模式L2TP VPN配置示例748

13.5.2 Client-Initiated模式L2TP VPN配置示例750

13.5.3 LAC-Auto-Initiated模式L2TP VPN配置示例752

13.5.4 L2TP多域组网应用配置示例754

第14章IPSec VPN配置与管理757

14.1 IPSec基础758

14.1.1 IPSec的两种安全机制758

14.1.2几个重要的知识点759

14.1.3建立1PSec隧道的3种方式及虚拟隧道接口760

14.2基于ACL建立IPSec安全隧道762

14.2.1创建IPSec安全隧道ACL763

14.2.2创建IPSec安全提议764

14.2.3手工创建IPSec安全策略767

14.2.4使用IKE协商方式配置IPSec安全策略773

14.2.5引用安全策略模板配置IKE协商方式的IPSec安全策略776

14.2.6在接口上应用IPSec安全策略组777

14.2.7在加密卡接口上绑定IPSec安全策略(组)或IPSec安全框架778

14.2.8启用加密引擎功能780

14.2.9配置会话空闲超时时间780

14.2.10启用解封装后IPSec报文的ACL检查功能781

14.2.11配置IPSec抗重放功能781

14.2.12配置共享源接口安全策略组782

14.2.13配置报文信息预提取功能783

14.2.14配置IPSec无效SPI恢复功能784

14.2.15 配置IPSec反向路由注入功能784

14.2.16启用NAT业务报文透传给IPSec业务处理789

14.2.17采用手工方式建立IPSec安全隧道配置示例789

14.2.18采用IKE协商方式建立IPSec安全隧道配置示例790

14.2.19使用加密卡进行加/解密和认证配置示例792

14.3基于IPSec虚拟隧道接口建立IPSec安全隧道792

14.3.1配置IPSec安全框架793

14.3.2配置IPSec虚拟隧道接口794

14.3.3在IPSec虚拟隧道接口上配置报文信息预提取功能797

14.3.4在IPSec虚拟隧道接口上应用QoS策略797

14.3.5使用IPSec虚拟隧道接口建立IPSec安全隧道配置示例798

14.4 IPSec管理800

14.5 IKE密钥交换原理及配置与管理812

14.5.1 IKE的密钥交换过程812

14.5.2 IKE配置任务814

14.5.3配置本端安全网关的名字815

14.5.4配置IKE安全提议815

14.5.5 IKE对等体的配置步骤及示例818

14.5.6配置Keepalive定时器822

14.5.7配置NAT Keepalive定时器823

14.5.8配置对等体存活检测824

14.5.9 IKE管理825

14.5.10 IKE主模式及预共享密钥认证配置示例830

14.5.11 IKE野蛮模式及NAT穿越应用配置示例833

14.5.12 ADSL与IPSec/IKE相结合应用配置示例835

第15章DVPN配置与管理838

15.1 DVPN基础839

15.1.1 DVPN的基本概念839

15.1.2 DVPN的基本网络结构840

15.1.3 DVPN的主要特性841

15.1.4 DVPN工作原理842

15.2 DVPN配置与管理844

15.2.1 AAA的基本配置思路844

15.2.2配置VAM服务器845

15.2.3配置VAM客户端850

15.2.4配置IPSec安全框架853

15.2.5配置DVPN虚拟隧道接口及属性853

15.2.6 DVPN设备上的路由配置857

15.2.7 DVPN管理857

15.3 DVPN配置示例864

15.3.1全互联结构DVPN配置示例864

15.3.2 Hub-Spoke结构DVPN配置示例87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