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人的美德塑造 意志伦理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人的美德塑造 意志伦理论
  • 罗利建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ISBN:7513639385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61页
  • 文件大小:67MB
  • 文件页数:38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人的美德塑造 意志伦理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

导论3

第1节 以道德教育代替宗教的中国3

第2节 孔子是构建完整的道德体系的第一大家4

第3节 无神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6

第4节 中国的道德重建之路该怎么走7

第5节 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人不仅有理论自信,更应有道德自信11

第6节 孔子的儒学不是宗教12

第7节 “道德滑坡”现象既是挑战又是机遇13

第8节 道德形成时的心理结构14

上篇 道德本质及中外主要道德遗产分析19

第一章 道德本质分析19

第1节 道德的本质是道德意志19

第2节 意志与本能质的区别20

第3节 对意志的分析不能离开“意二端论”21

第4节 意志是道德的支点22

第5节 从道德发生学来观察道德意志的结构23

第6节 道德意志之结构23

第7节 蔡元培解析道德结构的敏锐和不足26

第二章 道德善恶分析28

第1节 善为道德之本28

第2节 “扬善惩恶”是道德的基本诉求30

第3节 应强化后天对人“向善”的培养31

第三章 道德起源分析32

第1节 道德起源三要素32

第2节 用道德起源三要素考察道德的起源33

第3节 道德起源于原始婚姻家庭34

第四章 孔子对伦理学的伟大贡献和不足37

第1节 时代的机遇选择了有德治体系准备的孔子37

第2节 孔子创立的儒学为什么在中国能成大气候39

第3节 孔子的儒学以仁、礼、乐三维形成完整的德治体系39

第4节 儒学到清代衰竭是因为自己打败了自己41

第5节 为什么不批判地“全民读经”是历史的倒退43

第6节 中国道德重建应去传统的“泛道德化”47

第7节 孔孟确立的道德意志被西汉的董仲舒毁了49

第五章 斯密和康德对伦理学的伟大贡献和不足52

第1节 “神”的介入使西方伦理学发育不全52

第2节 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具有里程碑意义54

第3节 亚当·斯密把同情和怜悯作为道德元点的局限性55

第4节 亚当·斯密关于美德产生理论的独到和不足56

第5节 康德运用意志研究伦理学具有里程碑意义58

第6节 康德强调理性对意志的作用但仍错认“三张皮”59

第7节 康德的“善是愉快,而恶是不愉快”的看法是不全面的61

第8节 康德把“上帝”套在自由的脖子上从而陷入二律背反62

第六章 叔本华、尼采的唯意志论的道德评价63

第1节 “生存意志”是理性主义到非理性主义的转折点63

第2节 “人生就是痛苦”辨析64

第3节 叔本华的“生存意志”的理论漏洞66

第4节 尼采发现了什么67

第5节 一位充满反叛精神的哲学家69

第6节 尼采病态的道德善恶观70

第七章 从伦理视角解读中国、美国的国民性73

第1节 用“仁”和“道通为一”伦理观看中国的国民性73

第2节 中国人的行为特征75

第3节 用“自由主义”和“实用主义”伦理观看美国的国民性81

第4节 美国人的行为特征82

第八章 道德热点辨析92

第1节 “义利之辨”的辨析92

第2节 “亚当·斯密问题”辨析93

第3节 茅于轼“雷锋精神过时说”的思辨漏洞94

中篇 中国人的美德塑造——三风十德101

第九章 家风三德:大孝、向善、自强101

第十章 论大孝104

第1节 百善孝为先104

第2节 为什么不扬弃地继承《孝经》会造成历史的倒退105

第3节 扬弃孝道遗产必先对传统孝道心理进行改造107

第4节 平等是大孝美德的思辨观的核心108

第5节 博爱是大孝美德情感的核心110

第6节 树立好大孝中的意志支点113

第7节 用法律来推动大孝美德家风建设114

第8节 从《孝经》的基础观点佐证爱国是大孝的核心价值观115

第9节 实行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大孝家风刻不容缓117

第十一章 论向善120

第1节 向善家风为什么要从娃娃抓起120

第2节 “向善”的善的内涵是什么121

第3节 爱国是向善行为,向善必然爱国122

第4节 “上善若水”是向善家风思辨观的核心123

第5节 宽容是向善道德感的核心124

第6节 向善美德的形成是向善意志力不断增强的结果125

第十二章 论自强127

第1节 自强不息是中国自远古以来的传家宝127

第2节 呼唤强者精神128

第3节 请家长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129

第4节 自强而得鲁迅130

第5节 “自胜者强”是自强思辨观的核心131

第6节 杜绝嫉妒是自强道德感的核心133

第7节 克服众多欲望和嫉妒心才能增强自强意志力134

第十三章 君子十德——仁爱、正义、崇高、宽容、诚信、友善、尚武、勤劳、智慧、礼仪136

第十四章 论仁爱140

第1节 仁爱是君子之第一美德140

第2节 仁爱是教育的第一要义142

第3节 仁爱主张博爱,却高于博爱143

第4节 仁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之一,它的核心是爱国主义144

第5节 “忠恕”是仁爱美德思辨观的核心145

第6节 “发自内心的尊重和关切感情”是仁爱道德感的核心146

第7节 采用作为仁的中庸方法论推动仁爱意志力的形成146

第十五章 论正义149

第1节 正义为美德之本149

第2节 实现正义应以“忠恕”之道为先导151

第3节 财富公正原则是正义的第一需要152

第4节 公平是正义意志的思辨观的核心154

第5节 “疾恶好善”是正义意志道德感的核心156

第6节 正义意志力之形成157

第十六章 论崇高159

第1节 崇高具有伦理价值159

第2节 伦理崇高价值观的确立应消除两个误区160

第3节 伦理的崇高与美的崇高的异同163

第4节 神农赞163

第5节 天下为公是崇高意志思辨观的核心164

第6节 助人为乐是崇高意志道德感的核心165

第7节 树立崇高美德需要坚强的意志力166

第十七章 论宽容169

第1节 宽容是制胜的法宝169

第2节 家庭和睦和科学发展最需要宽容170

第3节 讲宽容就意味着存在着不能宽容171

第4节 欣赏和学习他人的长处是宽容的最高境界172

第5节 仁者乐山而厚德载物173

第6节 尊重差异是宽容思辨观的核心173

第7节 同甘共苦是宽容情感的核心174

第8节 排除单边主义以增强意志力175

第十八章 论诚信177

第1节 诚信为做人之本177

第2节 诚实守信是诚信的基本原则178

第3节 忠诚是君子不可推卸的责任179

第4节 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180

第5节 实事求是是诚信意志思辨观的核心180

第6节 真诚是诚信意志道德感的核心182

第7节 强调实事求是和真诚使诚信意志力形成182

第十九章 论友善184

第1节 友善者,温、良、恭、俭、让也184

第2节 友善者,决不势利185

第3节 谦虚是友善之母187

第4节 良心是友善思辨观的核心188

第5节 谦虚是友爱道德感之核心189

第6节 用良心和谦虚强化友善意志力189

第二十章 论尚武191

第1节 道义是中国君子尚武之精髓191

第2节 中国君子的尚武与日本武士的武士道本质不同192

第3节 勇敢是尚武意志思辨观的核心193

第4节 气节是尚武意志的道德感的核心194

第5节 用勇敢和气节铸造尚武意志力195

第二十一章 论勤劳197

第1节 勤劳是文明之本197

第2节 用勤劳美德去取代歧视工匠劳动的风气198

第3节 树立“劳动光荣”的勤劳意志思辨观200

第4节 “热爱劳动”是勤劳意志道德感的核心201

第5节 运用劳动光荣和热爱劳动强化勤劳意志力202

第二十二章 论智慧204

第1节 智慧与仁爱同等重要204

第2节 智慧的首要标准是能辨别是非善恶206

第3节 善于思考是智慧意志思辨观的核心207

第4节 爱问是智慧意志道德感的核心208

第5节 用善于思考和爱问强化智慧意志力209

第二十三章 论礼仪210

第1节 “礼”应建立在理性自觉的基础上210

第2节 礼仪是人的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211

第3节 尊重是礼仪意志思辨观的核心212

第4节 庄重和善是礼仪意志道德感的核心213

第5节 用尊重与庄重和善强化礼仪意志力214

附:中华传统礼仪常用敬语与谦语215

下篇 心灵慧语和道德箴言217

心灵慧语(309则)219

道德箴言(1099条)320

参考文献357

跋:点燃命运之灯35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