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政府信息公开 价值、公平与满意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政府信息公开 价值、公平与满意度](https://www.shukui.net/cover/46/31022317.jpg)
- 段尧清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26424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75页
- 文件大小:111MB
- 文件页数:292页
- 主题词:国家行政机关-信息管理-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政府信息公开 价值、公平与满意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绪论1
一 选题背景1
二 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综述2
(一)政府信息公开基本理论研究3
(二)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研究13
(三)政府信息公开的现状分析19
三 研究内容与方法23
(一)研究内容23
(二)研究方法27
四 主要特点28
(一)三类理论观点的提出与阐释28
(二)四个基本模型的构建29
第二章 政府信息公开价值分析31
一 政府信息公开与政府信息公开价值31
(一)政府信息公开含义31
(二)价值与信息价值35
(三)政府信息公开价值定义40
二 政府信息公开的价值取向42
(一)价值取向的含义42
(二)价值取向与政府信息公开42
三 政府信息公开权利主体的价值取向46
(一)中国政府信息公开权利主体的界定46
(二)政府信息公开权利主体的分类47
(三)政府信息公开权利主体的价值取向模型48
(四)政府信息公开权利主体的价值取向模型分析57
四 政府信息公开义务主体的价值取向61
(一)中国政府信息公开义务主体的界定61
(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主体的层次61
(三)政府信息公开义务主体的价值取向模型62
(四)政府信息公开主体的价值取向之间的关系68
五 政府信息公开的价值链74
(一)价值链理论74
(二)政府信息公开的价值链模型75
六 本章小结78
第三章 政府信息公开公平分析79
一 政府信息公开公平的理论基础79
(一)公平理论与公平观79
(二)知情权理论82
(三)数字鸿沟85
(四)政府信息公开公平的含义87
(五)政府信息公开公平的作用87
二 政府信息公开公平表现89
(一)政府信息公开公平的表现形式及关系89
(二)政府信息公开不公平的另一类原因——知识歧视90
(三)政府信息公开中知识歧视的影响93
三 政府信息公开公平的实现策略95
(一)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法95
(二)信息服务均等化95
(三)完善有利于规则公平实现的制度环境97
(四)优化配置政府信息资源97
(五)消除知识歧视98
四 本章小结99
第四章 政府信息公开公平评价100
一 评价视角分析100
(一)政府信息公开公平的影响因素100
(二)评价原则102
二 政府信息公开公平的多维评价视角102
(一)基于公平表现形式的评价视角102
(二)基于公众的评价视角105
(三)基于政府的评价视角106
三 不同视角的评价内容106
(一)基于公平表现形式的评价内容106
(二)基于公众的评价内容110
(三)基于政府的评价内容111
四 本章小结113
第五章 政府信息公开的满意度115
一 政府信息公开满意度评价方法选择115
(一)政府信息公开满意度定义115
(二)公众的价值取向与满意度的相互关系116
(三)满意度的研究方法116
(四)基于结构方程的满意度指标体系121
(五)结构方程模型及变化123
二 政府信息公开的公众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125
(一)公众满意度影响因素125
(二)影响因素形成机理131
(三)公众满意程度对其行为取向的影响133
三 基于结构方程的研究假设与理论模型构建134
(一)方法的选择135
(二)研究假设与满意度指数测评模型139
(三)满意度结构方程理论完整模型141
(四)基于结构方程的模型校验143
四 基于结构方程的公众满意度模型解释153
(一)结构方程公众满意度模型分析153
(二)潜变量指标的选择与解释157
(三)观测变量指标的选择与解释159
(四)模型修正的解释161
(五)模型的局限性162
五 本章小节162
第六章 政府信息公开的控制163
一 政府信息公开控制的依据163
(一)基于满意度的控制维度163
(二)基于国家法律结构的规定164
(三)基于公众需求的满足164
二 政府信息公开控制存在的问题165
(一)机构设置不明确,控制缺乏机构保障165
(二)政策法规不健全,控制无法可依166
三 政府信息公开的控制评价167
(一)政府信息公开前评估及预测167
(二)政府信息公开过程中的渠道选择168
四 政府信息公开渠道评价分析——以政府网站中政府信息公开栏目为例172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172
(二)实证分析179
(三)政府信息公开栏目的问题194
(四)政府信息公开栏目的对策197
五 政府信息公开后的服务补救201
(一)政府信息公开服务失误201
(二)政府信息公开服务补救策略203
(三)政府信息公开服务补救效益评价模型205
六 本章小结208
第七章 公众满意度实证分析209
一 职能部门的比较分析——以深圳市为例209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209
(二)调查结果分析211
(三)问题与对策分析230
二 主要城市比较分析236
(一)被试样本的特征结构分析236
(二)样本分析239
(三)模型校验240
(四)公众信息需求分析243
(五)各城市信息公开公众满意度比较244
三 本章小结245
第八章 结论与不足247
一 成果基本认识框架247
二 提出了三类理论观点248
三 构建了四个基本模型248
四 具体结论249
五 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以及社会影响和效益251
六 存在的不足,尚需深入研究的问题252
参考文献253
附录1专家访谈表268
附录2问卷调查表271
后记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