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玄学与魏晋南朝诗学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玄学与魏晋南朝诗学研究
  • 蔡彦峰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 ISBN:7020098053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03页
  • 文件大小:49MB
  • 文件页数:334页
  • 主题词:玄学-研究;诗学-诗歌研究-中国-魏晋南北朝时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玄学与魏晋南朝诗学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1

第一章 玄学“言意之辨”的诗学意义1

第一节 玄学“言意之辨”与《文赋》的理论建构1

一、“言意之辨”的思想渊源及其与文学理论的关系2

二、“意”的基本内涵及其在文学理论建构上的意义7

三、“意”作为文学表现范畴与《文赋》古典主义文学理论的建构10

第二节 玄学与魏晋南朝诗歌的古典主义转向17

一、玄学与古典主义文学本质观的确立17

二、玄学“言意之辨”与古典主义文学语言观19

三、玄学“言意之辨”与“立意造辞”的古典主义写作策略27

第三节 玄学“言意之辨”的发展及其诗史意义32

一、从“得意忘言”到“言尽意”——玄学“言意之辨”的发展33

二、“言尽意”与两晋语言观的转变及其诗学意义45

三、“言尽意”与晋宋的诗歌变革及其诗史意义54

第二章 玄学“自然”观与诗学63

第一节 从“感物”到“体物”——玄学与晋宋诗学的发展63

一、“感物”向“体物”的发展64

二、“体物”诗学的思想基础68

三、东晋玄、佛自然观对“体物”的影响72

四、“物”作为表现范畴的确立与“体物”诗学的成熟77

第二节 “自然”与《文心雕龙》的“自然”文学论81

一、“自然”的两种涵义及其作为文学批评范畴的确立82

二、本源与艺术:《文心雕龙》的理论结构与“自然”的涵义86

三、“自然之道”与“自然雕饰”:《文心雕龙》“自然”文学理论的建构90

第三章 玄学与魏晋南朝诗学的发展97

第一节 魏晋玄学与叙事诗学的衰落97

一、情、事结合的诗歌艺术观与传统叙事诗学的发展98

二、玄学与魏晋诗歌艺术观的转变102

三、从“缘事而发”到“课虚无以责有”:玄学与叙事诗学的衰落105

第二节 玄学与陆机《文赋》“感物缘情”论111

一、“缘情”与“感物”的内在关系及其性质112

二、玄学与陆机《文赋》“感物缘情”论的建构116

三、理思与辞藻:陆机“感物缘情”论的诗学意义120

第三节 玄学与魏晋南朝诗歌的语言转向和发展126

一、玄学与魏晋文学的自觉及诗歌的语言转向126

二、玄学“言意之辨”的语言本体论与“巧构”的诗学131

三、玄学自然观与诗学从“巧构”到“自然”的发展137

第四节 玄学与两晋玄言诗学的发展和流变142

一、玄学与玄言诗的诗学渊源142

二、魏晋以玄理入诗的两种基本类型及其诗学流变145

三、东晋玄言诗学的确立及其发展流变152

第四章 正始玄学与嵇、阮的诗歌162

第一节 玄学与阮籍《咏怀诗》162

一、阮籍《咏怀诗》的主题类型及其逻辑发展163

二、《咏怀诗》主题的内在矛盾167

三、阮籍后期的思想特点与《咏怀诗》的组诗性质和创作时间172

第二节 “自然”思想与嵇康的诗歌176

一、嵇康的“自然”思想与诗歌的隐逸主题176

二、“自然”与嵇康诗歌的游仙主题180

三、“自然”与嵇康“清峻”的诗风183

第五章 玄学与魏晋南朝诗歌艺术考论189

第一节 玄学与陆机天道思想的变化及其对诗歌创作的影响189

一、入洛之前:神学性质的天道思想190

二、入洛之后:天道思想的玄学化192

三、陆机天道思想的玄学化转变及其对诗歌创作的影响196

第二节 玄言诗山水赏悟与山水诗的兴寄艺术202

一、山水景物与兴寄艺术的内在关联203

二、东晋玄言诗山水赏悟的兴寄法205

三、元嘉山水诗对山水赏悟的兴寄艺术的继承和发展209

第三节 玄学与陶渊明诗歌考论215

一、玄学与陶渊明的“自然”思想216

二、玄学与陶渊明诗歌的“自然”219

三、玄学与陶渊明诗歌的“怀古”227

第四节 玄学与谢灵运诗歌考论233

一、玄学与谢灵运前后期诗歌主题的发展变化234

二、玄学“言尽意”论与谢灵运山水诗及其“玄言尾巴”240

三、玄学自然观与谢灵运诗歌之“自然”247

第六章 东晋玄佛合流及其诗学意义252

第一节 慧远“形象本体”之学与晋宋山水诗学252

一、慧远“形象本体”之学的思想渊源252

二、慧远“形象本体”之学的建构及其美学内涵257

三、慧远“形象本体”之学与晋宋山水诗的形成和发展261

第二节 慧远“形象本体”之学与宗炳《画山水序》268

一、宗炳与慧远的学术渊源及其对“形象本体”之学的接受269

二、“形象本体”之学与山水作为审美客体的确立及宗炳的《画山水序》273

附录 郭象《庄子注》与庄学实践性问题279

主要参考文献295

后记30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