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百期优秀论文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百期优秀论文集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编辑部印编 著
  • 出版社: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编辑部
  • ISBN:9771008967046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422页
  • 文件大小:113MB
  • 文件页数:43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百期优秀论文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高等美术教育理论研究〕1

二十年代围绕着模特儿问题的一场斗争(1978年第2期)&刘海粟1

关于“学分制”的发言(2001年第1期)&冯健亲9

先“学”后“术”——综合性大学艺术学专业办学新思路(2004年第1期)&陈振濂13

“只要能培一朵,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1979年第1期)&奚传绩19

走向研究型课程——以设计基础教学为例(2004年第2期)&邬烈炎23

美国高等教育中的艺术史课程和教学(1997年第1期)&常宁生28

丰子恺早年的“艺术教育思想”与蔡元培美育观之比较(2002年第3期)&邱春林32

谈“重建图案学”(1991年第2期)&胡国瑞36

设计“设计学”——“人为事物”的科学(2000年第1期)&柳冠中38

浅议全球化后现代语境下我国高等教育美术学科面临的挑战与对策(2004年第1期)&张小鹭44

关于书法学科建设的初步研究(2004年第1期)&丁正47

学分制:艺术院校的实践与探索(2004年第2期)&董峰54

〔艺术史研究〕57

陈之佛的生平及花鸟画艺术(1979年第2期)&谢海燕57

论张彦远及其《历代名画记》(1987年第3期)&温肇桐62

林风眠的绘画艺术(1983年第4期)&苏天赐65

石涛与戴本孝(1989年第四期、1990年第1期)&薛永年68

孔望山佛教造像时代考辩(1984年第4期)&阮荣春75

传陈闳《八公图》研究(1992年第4期)&林树中82

倪瓒绘画美学思想(1994年第2期)&周积寅87

明代云间书派与董其昌(2001年第2期)&黄惇90

论汉初帛画的人首蛇身像及天界图(1980年第2期)&马鸿增95

两个世界的神仙系与汉画像石的宗教品质(2004年第1期)&汪小洋99

粉本(2004年第1期)&李清泉105

宏约深美至人之境(2004年第2期)&陈世强110

南唐画院初探(1993年第2期)&李澜116

论沂南古画像石墓的文化氛围(1997年第4期)&张适118

中国古代画论中的两大派系(1986年第2期)&杨身源122

宋末元初的画风取向与文化背景(1998年第3期)&杨振国128

《溪岸图》考辩(2003年第2期)&方元130

谈清初山水画论的“返祖”(1986年第4期)&陈传席135

王概生卒、生平及其他(1983年第4期)&胡艺139

论罗马帝国时期建筑艺术风格的形成(1983年第2期)&张少侠142

唐人山水画新考(1979年第1期)&徐书城153

略论汉代山东嘉祥画像石中的西王母图像(1999年第4期)&李凇157

一种新技术的发明(2002年第4期)&漠及163

论八大山人花鸟画的艺术风格(1990年第4期)&胡光华166

论美术史中工艺美术和绘画的关系(1990年第2期)&刘道广171

书体演变的规律和特点(1987年第1期)&徐利明177

论欧洲古代美术史的断层现象(1988年第3期)&何琦180

论“褒衣博带式”佛像的产生(1992年第3期)&阮荣春187

近代西洋绘画的输入与中国早期的美术留学生(1981年第1期)&林树中189

曾鲸和波臣派(1979年第2期)&周积寅194

试论嘉峪关魏晋墓画像砖的艺术风格(1989年第2期)&周京新198

唐代绮罗人物画浅探(1999年第4期)&吕少卿201

作为艺术保护人的清代扬州盐商(1990年第1期)&薛翔204

南方早期佛教造像与神仙方术(1992年第2期)&张怡208

理学的兴起与“树”的图像研究(2003年第3期)&刘亚璋211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美术赞助人的作用(1996年第1期)&袁熙旸216

人性、自然、画家(1998年第4期)&漠及220

南宋院体山水画风格成因之本体研究(2002年第4期)&顾平225

试论唐代的水墨山水画(1980年第1期)&杨大年231

惠山泥人的艺术特点及其传统技法(1978年第1期)&柳家奎235

唐代绘画消费的特点及影响(2000年第3期)&李万康240

〔理论与批判〕245

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1979年第1期)&刘海粟245

南北宗绘画的美学对立(1982年第4期)&刘汝醴251

中国画批评二题(2004年第1期)&郎邵君255

论“印从书出”、“印外求印“(1984年第2期)&黄惇258

美术史研究的目的与方法(1997年第2期)&徐建融265

物事论(1993年第1期)&许平267

艺术批评的尺度(1998年第4期)&丁涛275

人物画意境琐谈(1982年第2期)&方骏278

论绘画中人物形象的凝神状态(1987年第4期)&陈世宁282

图——底关系散论(2004年第2期)&李向伟285

西方艺术史学的现状与未来(1997年第2期)&常宁生291

在具象与抽象之间(2003年第1期)&樊波295

图形设计的张力(2002年第3期)&谢燕凇298

通过知识获得解放通过批评争取进步(1996年第1期)&黄专303

现代水墨的趋势与前景(1999年第3期)&贾方舟307

原型初论(1987年第3期)&陈孝信311

设计思维及其它(1987年第2期)&夏燕靖317

中国画的教化功能论(2002年第4期)&贺万里322

馈赠物流与馈赠制度(1990年第2期)&许平328

从“中国画”到“实验水墨”(2002年第2期)&李小山336

表象的破碎和无度的自由(1997年第1期)&樊波340

“迁想妙得”辨(1982年第3期)&吴焯344

二十世纪中国美术批评的三种姿态(2003年第3期)&尚辉348

论都市意识在中国水墨绘画中的表述(2002年第1期)&顾丞峰353

试论工艺美术的本质特征(1990年第2期)&胡国光358

观念与形式的交织(1990年第3期)&邢庆华362

语言呈现风格(2003年第4期)&杨志麟366

作为一种参照(1998年第2期)&江梅370

李可染对“意境”的误读(2004年第2期)&张黔373

〔教学与创作〕377

图案与图案教学(1982年第3期)&张道一377

略论油画的色调处理(1982年第3期)&沈行工386

设计教育,为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作准备(2003年第1期)&何晓佑392

数码时代的中国包装设计(2003年第3期)&仲星明396

此码非码(2004年第1期)&陈琦400

如何提高工艺品的欣赏价值(1986年第1期)&张承志404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材料学教学初探(2003年第3期)&朱飞407

论室内设计方法体系的构架(2000年第3期)&韩巍411

论环境对现代美术审美构成的参与(1998年第2期)&杨伟414

试谈图案的空间处理(1982年第4期)&徐勤铭41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