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农药剂型加工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现代农药剂型加工技术](https://www.shukui.net/cover/46/31045003.jpg)
- 刘广文主编;路福绥,蒋国民副主编;郭武棣主审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2151643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1311页
- 文件大小:430MB
- 文件页数:1333页
- 主题词:农药剂型-加工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现代农药剂型加工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总论1
第一章 农药剂型概述1
一、农药剂型的分类和类型1
二、农药剂型加工的目标2
三、农药剂型发展方向3
四、农药传统剂型3
五、安全环保和前景广阔的剂型4
六、其他剂型7
参考文献10
第二章 农药制剂配方研究方法11
第一节 农药制剂配方研究的意义11
一、配方对农药制剂的影响11
二、影响配方质量的主要因素12
三、配方与生产过程的相互作用12
四、农药剂型发展对配方研究的新要求13
第二节 配方研究的主要依据及内容13
一、配方研究的主要依据13
二、配方研究的主要内容14
第三节 配方单一因素研究方法14
一、因素轮选法14
二、对分法15
三、黄金分割法16
四、分数法17
五、抛物线法18
第四节 配方多因素研究方法19
一、比例法19
二、三角形法20
三、正交试验法27
四、经验法31
参考文献31
第二篇 农药加工助剂32
第一章 助剂在农药加工中的作用32
第一节 农药助剂的概念与分类32
一、农药助剂的概念32
二、农药助剂的分类33
三、农药助剂的发展趋势33
第二节 农药助剂的作用34
一、润湿、浸透作用34
二、分散作用35
三、乳化作用36
四、增溶作用37
五、起泡和消泡作用38
第三节 农药助剂与制剂加工技术39
一、农药制剂加工的意义39
二、农药助剂的功能和特点40
三、农药助剂在农药剂型加工中的应用42
四、农药助剂与制剂质量46
第四节 农药助剂与农药使用技术48
一、农药助剂在农药使用中的作用48
二、农药使用技术对助剂的要求50
第五节 农药助剂的选用51
一、根据农药加工剂型选择助剂51
二、根据原药性能选择助剂52
三、根据助剂作用原理选择助剂54
四、农药助剂筛选的意义和必要性55
参考文献56
第二章 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原理57
第一节 表面特性与表面活性剂57
一、界面特性与界面自由能57
二、弯曲界面现象与奥氏熟化58
三、溶液表面特性与表面活性剂59
四、胶束的形成与增溶作用60
第二节 表面活性剂的结构与性能61
一、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点61
二、表面活性剂的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62
三、表面活性剂的类型62
四、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HLB)63
五、结构与性能65
第三节 表面活性剂的润湿作用原理68
一、润湿过程的热力学68
二、接触角和润湿作用69
三、润湿作用原理70
第四节 表面活性剂的分散作用原理71
一、分散体系的类型与特性72
二、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的吸附原理73
三、多相分散体系的电学特性75
四、表面活性剂的分散稳定作用原理76
第五节 表面活性剂的乳化作用原理79
一、乳液的形成与类型79
二、乳液的形成理论80
三、表面活性剂的乳化原理81
参考文献82
第三章 乳化剂及应用技术83
第一节 乳化剂及其应用原理83
一、乳化剂的作用与类型83
二、农用乳化剂的性能要求84
三、乳化剂的作用原理84
四、乳化剂的选择85
第二节 主要乳化剂单体及特性88
一、非离子型乳化剂主要品种及相关特性88
二、阴离子型乳化剂主要品种及相关特性102
第三节 乳化剂的复配规律及复配产品108
一、复配乳化剂的作用108
二、乳化剂复配规律108
三、复配乳化剂110
四、单体乳化剂的质量控制113
第四节 乳化剂应用中的难题及解决途径115
参考文献116
第四章 农药分散剂117
第一节 农药分散剂简述117
一、农药分散剂的种类117
二、农药分散剂的基本要求118
第二节 分散过程和分散体系稳定机制119
一、分散过程119
二、分散剂的吸附120
三、分散体系稳定机制121
第三节 农药分散剂的选择和评价123
一、农药分散剂的选择123
二、农药分散剂性能评价方法124
第四节 农药分散剂应用举例127
一、磺酸盐类分散剂127
二、硫酸盐类分散剂128
三、聚羧酸盐类分散剂128
四、聚氧乙烯醚类分散剂129
参考文献129
第五章 农药润湿剂和渗透剂130
第一节 润湿剂与渗透剂的基础理论130
一、农药润湿渗透剂的定义和作用130
二、润湿渗透剂的结构与性能130
三、润湿剂及渗透剂选择依据133
四、润湿剂及渗透剂主要品种136
第二节 最新的农药润湿剂与渗透剂进展147
第三节 农药润湿剂与渗透剂的应用实例148
一、农用有机硅聚醚149
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49
三、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50
四、脂肪胺聚氧乙烯醚150
五、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磺酸钠盐(SOPA)150
六、多苯乙烯苯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磷酸酯盐(TSPE-P)151
七、α-端烯基磺酸盐151
八、烷基琥珀酰胺磺酸盐(OT-70)152
九、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酯盐(AES)153
十、烷基糖苷(APG)153
第四节 农药润湿与渗透剂生产的工程化技术153
一、农用有机硅153
二、聚氧乙烯醚磷酸酯154
三、聚氧乙烯醚硫酸酯盐155
四、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琥珀酸双酯磺酸二钠156
五、聚乙二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157
六、低聚表面活性剂158
参考文献159
第六章 农药喷雾助剂160
第一节 概述160
一、喷雾助剂的概念与作用160
二、农药喷雾理论161
三、喷雾助剂的发展162
四、喷雾助剂的分类与选择163
第二节 表面活性剂类喷雾助剂164
一、表面活性剂作用164
二、常用表面活性剂分类164
第三节 有机硅类喷雾助剂及使用技术166
一、有机硅主要特性166
二、农用有机硅表面活性剂的发展概况167
三、农用有机硅的结构及性能167
四、有机硅喷雾助剂的使用技术171
五、有机硅喷雾助剂的使用效果171
六、市场上常见的有机硅喷雾助剂产品172
第四节 油类喷雾助剂及使用技术172
一、油类喷雾助剂分类及作用172
二、植物油类喷雾助剂173
三、甲酯化植物油类喷雾助剂174
四、矿物油类喷雾助剂174
五、油类助剂的使用技术175
六、油类喷雾助剂产品175
第五节 肥料类喷雾助剂176
参考文献176
第七章 农药稳定剂和增效剂177
第一节 稳定剂的作用原理177
一、农药稳定剂的概念和作用177
二、提高农药原药化学稳定性的方法177
三、稳定剂的稳定化机理179
第二节 稳定剂的结构及品种179
一、表面活性剂及稳定剂179
二、溶剂稳定剂184
三、其他稳定剂184
第三节 稳定剂在农药加工中的应用186
一、稳定剂用于液体配方实例186
二、稳定剂用于固体配方实例188
三、稳定剂的优化选择、质量控制及应用技术188
第四节 增效剂的作用机理194
一、农药增效作用和增效剂概念194
二、增效剂的作用机理194
第五节 增效剂的品种195
一、杀虫剂方面195
二、除草剂类198
三、绿色农药增效剂198
第六节 增效剂的应用技术200
参考文献205
第八章 农药崩解剂和助悬浮剂206
第一节 崩解剂的作用206
第二节 崩解剂的种类208
一、崩解剂分类208
二、常用品种209
第三节 崩解剂的选择原则和加入方式210
一、崩解剂的选择原则210
二、崩解剂的加入方法211
第四节 崩解剂在农药制剂中的应用212
一、崩解剂在水分散粒剂中的应用212
二、崩解剂在泡腾剂中的应用212
第五节 助悬浮剂213
一、农药悬浮体系稳定机理213
二、农药分散剂种类及作用机理218
三、乳化剂作用机理及种类223
四、润湿渗透剂作用机理及种类224
五、增稠剂和触变剂229
第六节 助悬浮剂的应用236
参考文献244
第九章 农药加工用特种添加剂247
第一节 黏结剂247
一、黏合效率的影响因素247
二、黏结剂对制剂性能的影响248
三、常用黏结剂的性能249
四、黏结剂的加入方法250
第二节 润滑剂251
一、润滑剂的作用251
二、润滑剂的种类251
三、润滑剂的加入方法252
第三节 警示剂252
一、染料的作用252
二、染料的种类253
三、染料的使用方法253
四、警示剂选用注意事项256
参考文献256
第十章 农药载体257
第一节 概述257
第二节 载体的种类和性能257
一、载体的分类258
二、载体的特性和主要性能258
第三节 几种固体农药制剂对载体的要求266
一、粉剂对载体的要求266
二、可湿性粉剂对载体的要求268
三、粒剂对载体的要求269
四、水分散粒径对载体的要求269
第四节 一些常用载体在农药剂型配方中的应用实例269
一、载体在粉剂中的应用实例269
二、载体在可湿性粉剂配方中的应用实例270
三、载体在颗粒剂配方中的应用实例272
四、载体在水分散粒剂配方中的应用实例272
参考文献273
第十一章 农药溶剂和助溶剂274
第一节 农药溶剂的性能及要求274
一、农药溶剂及助溶剂概述274
二、农药溶剂的基本性能要求275
三、溶剂的分类和性能比较276
四、几类重要溶剂的相关性能277
第二节 不同剂型的农药溶剂应用技术282
一、乳油282
二、油悬浮剂285
三、热雾剂286
四、超低容量喷雾剂286
五、气雾剂289
六、静电喷雾油剂289
七、可溶性液剂290
八、膏剂(含糊剂)290
九、涂抹剂(含涂布剂)291
十、注杆液剂291
十一、水面扩散剂291
十二、制剂改性和特种用途溶剂291
参考文献292
第十二章 农药助剂对制剂药效的影响293
第一节 我国农药加工和使用现状293
第二节 靶标表面的结构295
一、植物叶片表面的结构295
二、昆虫体表的结构296
三、病菌表皮的结构297
第三节 农药助剂对制剂的物化性能的影响297
一、农药助剂的种类297
二、农药助剂对物化性能的影响298
第四节 制剂的物化性能对药效的影响302
一、影响药剂在靶标表皮穿透的因素302
二、制剂粒径对药效的影响303
三、药液表面张力对药效的影响304
四、药液黏度对药效的影响306
第五节 功能化制剂的研制与展望307
一、水基性农药剂型307
二、农药制剂朝高含量方向发展308
三、开发高效多功能农药助剂308
四、使用更加简单、方便308
五、农药剂型的“信息化”308
参考文献308
第十三章 种衣剂用成膜剂309
第一节 种衣剂用成膜剂的分类和作用309
一、种衣剂用成膜剂的概念309
二、种衣剂用成膜剂的分类310
三、种衣剂用成膜剂的作用310
第二节 成膜剂及其在包衣中的应用311
一、壳聚糖及其作为成膜剂的应用311
二、其他天然产物成膜剂在种子包衣中的应用319
三、复配成膜剂在种子包衣中的应用321
四、人工合成高分子成膜剂及其在包衣中的应用323
第三节 成膜剂的分析方法325
一、物理化学性能的分析方法325
二、成膜剂应用性能的测试327
参考文献328
第三篇 液体制剂333
第一章 可溶液体制剂333
第一节 概述333
一、可溶液体制剂的概念333
二、可溶液体制剂的特点333
三、可溶液体制剂的发展概况333
第二节 可溶液体制剂的理论基础334
一、溶解机理334
二、增溶作用339
三、助溶剂的助溶作用342
四、表面活性剂的增效作用343
五、无机盐的增效作用345
第三节 可溶液体制剂的组成及加工工艺347
一、可溶液体制剂的配方组成347
二、可溶液体制剂的加工工艺352
第四节 商品化的可溶液体制剂品种353
参考文献356
第二章 微乳剂357
第一节 概述357
一、微乳液和微乳剂的概念357
二、微乳剂的特点358
三、微乳剂的不足之处359
四、微乳剂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359
第二节 微乳体系形成的理论基础360
一、瞬间负界面张力理论361
二、双重膜理论361
三、增溶理论362
四、几何排列理论362
五、R比理论363
六、热力学理论364
第三节 微乳剂的物理稳定性364
一、微乳剂浊点364
二、微乳剂低温稳定性367
三、微乳剂乳液稳定性370
第四节 微乳剂的配方组成及加工工艺372
一、微乳剂的配方组成372
二、微乳剂配方实例(质量分数)374
三、微乳剂的加工工艺375
第五节 微乳剂的质量控制指标及检测方法376
一、微乳剂质量控制指标测定方法376
二、微乳剂质量控制指标建议值378
第六节 商品化的农药微乳剂品种378
参考文献380
第三章 水乳剂382
第一节 概述382
一、基本概念382
二、水乳剂的质量评价体系383
三、水乳剂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385
第二节 水乳剂的理论基础386
一、水乳剂理论基础386
二、水乳剂不稳定的表现形式389
三、水乳剂稳定性的控制390
第三节 水乳剂的开发思想与开发方法391
一、水乳剂的开发思想392
二、开发方法392
第四节 最新的水乳剂技术396
一、稳定性机理研究396
二、水乳剂长期物理稳定性的评估399
三、喷雾药液的物化性质400
第五节 水乳剂开发实例400
一、宏观配方研究400
二、流变学行为研究405
三、喷雾药液物化性质研究(以乳化剂600#制备的45%味鲜胺水乳剂为例)407
第六节 水乳剂生产的工程化技术409
一、水乳剂加工工艺409
二、水乳剂的加工设备410
三、水乳剂的安全化生产410
参考文献413
第四章 乳油416
第一节 乳油概述416
一、基本概念416
二、乳油的质量评价体系418
三、乳油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420
第二节 乳油的理论基础422
一、表面活性剂亲水亲油平衡值422
二、溶解作用424
三、乳化作用424
四、增溶作用424
第三节 乳油的开发思想及开发方法426
一、乳油的开发思想426
二、开发方法426
第四节 最新的乳油技术431
一、乳油的技术层面改进432
二、乳油物理稳定性的评估433
第五节 乳油开发实例434
一、文献调研434
二、配方初步研究435
第六节 乳油生产的工程化技术436
一、乳油加工工艺436
二、乳油加工的主要设备436
三、乳油的安全化生产437
参考文献439
第五章 静电喷雾440
第一节 喷雾技术简述440
第二节 静电喷雾技术442
一、静电现象及其应用442
二、静电喷雾原理442
三、喷雾充电445
四、湿度对静电的影响447
第三节 手持式静电喷雾器448
一、均匀雾滴产生装置——离心式喷雾器448
二、产生高压静电的电气装置451
三、静电喷雾器使用安全性454
四、静电喷雾器的用途455
五、静电喷雾器的优点455
第四节 静电喷雾器使用技术及维护457
一、使用前的准备工作457
二、操作顺序457
三、静电喷雾作业方法和操作姿势458
四、静电喷雾使用的农药458
五、静电喷雾器的维护保养460
六、安全使用须知460
七、可能故障及检修方法461
第五节 静电喷雾雾化性能实验研究462
一、雾化性能的测定462
二、墙壁雾滴密度的测定462
三、雾滴覆盖密度及有效面积的测定463
四、静电喷雾低矮树木叶面时雾滴密度的测定465
五、静电喷雾对农作物叶面上雾滴密度的测定465
六、相对湿度对静电雾滴在作物表面沉积的影响467
第六节 静电油剂的配制、加工及质量控制指标467
一、静电油剂配制467
二、静电油剂的加工468
三、质量控制指标468
参考文献468
第六章 热雾剂470
第一节 热雾剂特点470
第二节 热雾剂的组成和分类471
一、有效成分471
二、溶剂472
三、表面活性剂473
四、稳定剂473
五、增效剂474
六、解毒剂474
七、防飘移剂474
第三节 热雾剂的加工工艺及质量标准474
一、热雾剂加工工艺474
二、热雾剂质量标准474
第四节 热雾剂的包装475
第五节 热雾剂加工及使用实例475
参考文献476
第七章 超低容量剂477
第一节 超低容量剂的剂型特点477
一、超低容量剂的设计原理477
二、超低容量剂的剂型特征479
三、超低容量剂的配制、加工与质量标准480
四、超低容量剂的特殊用途和使用特点482
五、超低容量剂的产品484
第二节 地面超低容量应用技术484
一、手持离心喷雾机的机械结构和组成部件485
二、电动离心式超低容量喷雾的操作方法485
三、背负式机动超低容量喷雾机488
第三节 飞机超低容量喷雾剂应用技术490
一、航空飞机与超低容量喷雾设备490
二、航空施药技术493
参考文献494
第八章 悬浮剂496
第一节 悬浮剂概述496
一、基本概念496
二、悬浮剂的质量评价体系497
三、悬浮剂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499
第二节 悬浮剂的理论基础500
一、理论基础501
二、悬浮剂稳定性的控制503
三、黏度与沉淀作用的有效控制504
四、悬浮剂长期物理稳定性的评估505
第三节 悬浮剂的开发思想及开发方法506
一、悬浮剂的开发思想506
二、悬浮剂配方组成506
三、悬浮剂的设计思想507
四、实验室配制508
第四节 最新的剂型技术509
一、稳定性机理研究510
二、悬浮剂长期物理稳定性的评估512
第五节 悬浮剂开发实例514
一、宏观配方研究514
二、稳定机理研究520
三、流变学行为研究526
四、喷雾药液物化性质研究530
第六节 悬浮剂生产的工程化技术532
一、悬浮剂加工工艺532
二、悬浮剂的研磨设备532
三、悬浮剂的安全化生产533
参考文献536
第九章 悬乳剂539
第一节 概述539
一、悬乳剂基本概念及其特点539
二、悬乳剂的发展概况539
第二节 悬乳剂的配方组成540
一、悬乳剂配方的基本组成540
二、农药原药加工成悬乳剂的条件541
三、悬乳剂的助剂542
第三节 悬乳剂的加工工艺547
一、工艺路线547
二、工程化生产工艺550
三、工程化设备552
参考文献554
第十章 油悬浮剂556
第一节 概述556
第二节 油悬浮剂的配方组成及加工工艺557
一、油悬浮剂的配方组成557
二、油悬浮剂的加工工艺558
第三节 油悬浮剂理论基础560
一、絮凝和聚集561
二、奥氏熟化561
三、分层和粒子沉积562
第四节 助剂种类、性能及供应商563
一、分散乳化剂名称、性能及用途563
二、油基564
三、结构稳定剂565
第五节 油悬浮剂应用实例567
一、油悬浮剂的典型配方567
二、油悬浮剂产品应用效果569
三、部分油悬浮剂专利介绍570
第六节 展望573
参考文献573
第十一章 微胶囊悬浮剂575
第一节 概述575
一、微胶囊概念与特征575
二、微胶囊技术发展概况575
三、微胶囊悬浮剂特点576
四、适应的场所和防治对象576
第二节 微胶囊制备工艺576
一、原位聚合法576
二、界面聚合法578
三、相分离法579
第三节 农药微胶囊制备原理580
一、原位聚合法580
二、界面聚合法582
三、复合凝聚法(明胶-阿拉伯胶复合凝聚法)584
四、单凝聚法584
第四节 检测与释放584
一、包覆率584
二、微胶囊悬浮剂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584
三、平均粒径和外貌形态585
四、微胶囊释放速率585
五、微胶囊悬浮剂分散剂的测定588
六、悬浮率的测定588
七、贮存稳定性测定588
第五节 壁材与助剂588
一、壁材588
二、助剂590
第六节 典型工艺配方591
一、原位聚合法591
二、界面聚合法592
三、相分离法592
四、微胶囊技术的应用展望593
参考文献594
第十二章 液体种衣剂595
第一节 概述595
一、基本概念595
二、发展简史595
三、种衣剂分类596
第二节 液体种衣剂597
第三节 液体种衣剂的配方与加工工艺598
一、液体种衣剂的主要组成与技术要求598
二、液体种衣剂的配方组成与加工工艺599
第四节 悬浮种衣剂理论基础与存在问题606
一、悬浮种衣剂基础理论知识606
二、悬浮种衣剂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607
第五节 悬浮种衣剂配方及应用实例608
一、悬浮种衣剂配方609
二、悬浮种衣剂专利610
第六节 前景展望613
参考文献613
第十三章 农药混合制剂615
第一节 概述615
一、混合制剂的概念615
二、混合制剂的分类615
三、开发混合制剂的意义616
第二节 农药混合制剂品种的开发617
一、明确研制目的617
二、活性成分的配伍原则617
三、农药混用的联合毒力评价618
四、混合制剂的试验研究622
第三节 混合制剂的靶标624
一、杀虫、杀螨混剂625
二、杀软体动物628
三、杀菌混剂628
四、杀虫杀菌混剂633
五、除草混剂633
六、植物生长调节混剂635
七、除草植物生长调节混剂636
八、杀菌植物生长调节混剂636
第四节 混剂的开发方法636
参考文献637
第十四章 植物源农药制剂638
第一节 概述638
第二节 植物源农药乳油加工639
一、乳油的特性639
二、植物源农药乳油的配制640
三、植物源农药乳油的加工工艺及主要设备643
第三节 植物源农药可溶性液剂643
一、植物源农药可溶性液剂的组成和基本要求644
二、植物源农药可溶性液剂的配制技术644
三、植物源农药可溶性液剂的加工工艺644
四、植物源农药可溶性液剂的质量测定指标645
第四节 植物源农药微乳剂646
一、农药微乳剂的特点646
二、植物源农药微乳剂的配制技术647
三、植物源农药微乳剂的加工工艺648
四、植物源农药微乳剂的生产工艺及设备649
五、植物源农药微乳剂的质量标准及检测方法649
第五节 植物源农药水乳剂650
一、植物源农药水乳剂的配制651
二、植物源农药水乳剂的加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指标652
三、植物源农药水乳剂的质量控制指标653
第六节 植物源农药固体制剂653
第七节 我国现阶段登记的植物源农药品种654
参考文献655
第四篇 固体制剂656
第一章 可湿性粉剂656
第一节 概述656
一、可湿性粉剂的发展简史656
二、剂型特点658
第二节 可湿性粉剂的理论基础658
一、可湿性粉剂剂型选择的理论基础658
二、可湿性粉剂剂型加工的理论基础661
三、可湿性粉剂使用的理论基础664
第三节 可湿性粉剂的助剂及性能665
一、润湿剂666
二、分散剂668
三、载体669
四、其他助剂671
第四节 指标及控制671
一、水分的控制671
二、酸/碱度或pH值671
三、润湿性672
四、悬浮率的测定672
五、颗粒细度672
六、持久起泡性672
七、热贮稳定性673
第五节 配方的筛选673
一、配方组成673
二、配方筛选674
三、配方加工674
四、配方优化674
第六节 生产工艺679
一、混合工艺及设备679
二、粉碎工艺及设备680
三、连续型生产工艺681
参考文献683
第二章 可溶性粉(粒)剂684
第一节 概述684
一、可溶性粉(粒)剂剂型简述684
二、配方的基本构成684
第二节 可溶性粉剂的制造方法685
一、喷雾冷凝成型法685
二、粉碎法688
三、喷雾干燥法688
四、部分可溶性粉(粒)剂配方690
参考文献691
第三章 干悬浮剂692
第一节 概述692
一、干悬浮剂与水悬浮剂的异同692
二、干悬浮剂与水分散粒剂的区别693
三、干悬浮剂的特点693
四、干悬浮剂的开发程序693
第二节 干悬浮剂的配方设计694
一、载体694
二、黏结剂695
三、分散剂698
四、润湿剂701
五、产品的物理化学稳定性701
六、部分干悬浮剂的工艺配方703
第三节 湿粉碎技术704
一、农药参数704
二、助剂参数705
三、砂磨机参数705
四、研磨介质参数706
五、过程参数对磨效的影响708
第四节 干悬浮剂生产设备709
一、喷雾造粒机理709
二、压力式喷雾干燥器710
三、离心式喷雾干燥器712
四、气流式喷雾干燥器714
五、喷雾造粒的返粉造粒技术715
六、干悬浮剂喷雾造粒工艺实例717
七、喷雾造粒条件控制718
八、喷雾造粒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718
参考文献719
第四章 可乳化粉(粒)剂720
第一节 概述720
一、可乳化粉(粒)剂概念720
二、可乳化粉(粒)剂特性720
三、可乳化粉(粒)剂的发展与展望722
第二节 可乳化粉(粒)剂的配制722
一、有效成分722
二、溶剂722
三、表面活性剂722
四、载体724
五、其他组分725
六、可乳化粉(粒)剂配制725
第三节 可乳化粉(粒)剂加工工艺726
一、可乳化粉剂加工工艺726
二、可乳化粒剂加工工艺728
第四节 可乳化粉(粒)剂的质量控制及包装729
一、可乳化粉(粒)剂的质量控制标准729
二、可乳化粉(粒)剂检测方法730
三、包装731
第五节 可乳化粉(粒)剂的品种731
参考文献732
第五章 农药粒剂733
第一节 概述733
一、粒剂的概念733
二、粒剂的特点733
三、粒剂的分类733
四、粒剂的发展概况733
第二节 粒剂的配制735
一、粒剂配制的类型735
二、粒剂制备的主原料736
三、辅助原料737
第三节 粒剂的加工工艺740
一、包衣造粒741
二、吸附造粒745
三、挤压造粒748
四、挤出造粒749
五、团聚造粒751
六、喷雾造粒753
七、流化造粒755
八、球晶造粒756
九、水面漂浮性颗粒剂757
参考文献759
第六章 水分散粒剂760
第一节 概述760
一、水分散粒剂简述760
二、水分散粒剂的特点761
三、水分散粒剂种类762
四、水分散粒剂开发所涉及的内容762
五、水分散粒剂基本生产过程763
六、水分散粒剂的质量控制及检测方法764
第二节 助剂及应用技术765
一、分散剂765
二、乳化剂768
三、润湿剂及渗透剂770
四、黏结剂772
五、其他助剂774
六、填充剂775
第三节 水分散粒剂配方设计777
一、原料处理及要求777
二、加工助剂777
三、配方的组成779
四、制软材779
五、造粒工艺779
六、干燥方法780
七、水分散颗粒剂配方中常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780
八、部分水分散粒剂配方781
第四节 挤出造粒工艺789
一、螺旋挤出造粒789
二、旋转挤出造粒790
三、摇摆造粒796
第五节 流化床造粒工艺797
一、流化床造粒简述797
二、流化床造粒法的分类797
三、流化床造粒法的工作过程798
四、影响造粒制品的因素798
五、生产实例799
六、流化床造粒常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801
参考文献801
第七章 泡腾片(粒)剂802
第一节 泡腾剂基本理论802
一、农药泡腾剂研究进展802
二、农药泡腾剂的崩解作用机制803
三、农药泡腾剂的主要特点803
四、农药泡腾剂的组成804
五、农药泡腾剂的登记情况804
第二节 农药泡腾剂的研制和开发805
一、农药泡腾剂的研制原则805
二、泡腾剂的研制方法806
三、泡腾片剂的质量检测方法808
四、农药泡腾剂研究开发中存在的问题808
第三节 农药泡腾剂加工新技术809
一、酸碱泡腾组分分开造粒809
二、固体高度分散技术810
三、纳米粉碎技术811
第四节 农药泡腾剂加工实例811
一、吡虫啉泡腾片配方筛选及工艺条件的研究812
二、除虫脲泡腾片加工工艺研究814
三、4.5 %高氯可溶性泡腾微乳颗粒剂的研制815
四、18%二氯喹啉酸·苄嘧磺隆泡腾片剂的研制与开发817
五、15%苯噻·苄泡腾片剂的研制与生物测定818
第五节 泡腾剂生产的工程化技术818
一、原药的选择818
二、泡腾剂及助剂选择819
三、泡腾剂生产工艺流程819
参考文献820
第八章 片剂821
第一节 直接使用片剂821
一、特点821
二、片剂的制备822
第二节 可分散片剂827
一、特点827
二、水分散片剂的制备827
第三节 其他片剂829
一、烟片829
二、饵片830
三、泡腾片剂830
四、可溶片剂830
五、电热蚊香片830
六、防蛀片剂831
七、驱虫片831
八、大粒剂831
参考文献831
第九章 静电喷粉832
第一节 静电喷粉的原理832
第二节 静电喷粉机的基本结构和技术参数833
第三节 静电喷粉特性833
第四节 静电喷粉的药效与安全837
第五节 农药静电喷撒的粉剂制备838
参考文献838
第十章 烟(雾)剂839
第一节 烟(雾)剂特点与分类839
第二节 烟剂的组成与配制技术840
一、烟剂的组成840
二、烟剂的配制技术841
第三节 烟剂的生产工艺与组合形式851
一、烟剂的生产工艺851
二、烟剂的组合形式851
三、烟剂工厂生产的几点说明852
第四节 烟剂的保管与运输853
第五节 烟剂的配方实例854
参考文献855
第十一章 超微粉体种衣剂856
第一节 概述856
一、种衣剂的发展概况856
二、种衣剂的作用857
三、超微粉体种衣剂的基本剂型及特点858
第二节 种衣剂作用机理858
一、种子表面结构与种衣剂的关系858
二、种衣剂的作用原理859
三、种衣剂的配方设计思想859
第三节 种衣剂的配方859
一、配方的基本组分859
二、活性组分的选择及配伍性860
三、其他组分的性能及作用860
第四节 超微粉体种衣剂的加工862
一、加工工艺流程设计862
二、加工设备的选择及操作方法863
三、产品的质量控制及检验方法863
第五节 种子包衣工艺864
一、包衣液的配制864
二、包衣设备864
三、种子包衣后质量检验865
第六节 小麦、玉米用粉体种衣剂865
一、小麦种衣剂865
二、玉米种衣剂867
参考文献868
第十二章 固体微胶囊剂869
第一节 概述869
一、固体微胶囊剂的定义869
二、微胶囊制剂的发展概况869
三、固体微胶囊剂的种类及其组成870
四、部分微胶囊粉剂或粒剂品种870
第二节 喷雾法微胶囊剂的加工工艺870
一、喷雾干燥法871
二、喷雾冷冻法875
三、空气悬浮法876
第三节 溶剂蒸发法制备微胶囊879
一、溶剂蒸发的定义及特点879
二、溶剂蒸发法的壁材及其溶剂879
三、工艺流程880
第四节 包结络合法制备微胶囊880
一、制备原理880
二、制备方法881
第五节 固体微胶囊剂的加工实例881
一、化学型固体微胶囊的制备881
二、物理型固体微胶囊的制备882
参考文献884
第五篇 气体制剂885
第一章 熏蒸剂885
第一节 熏蒸剂应用特点及范围885
第二节 熏蒸剂的作用机理887
第三节 熏蒸剂的常用品种及分类888
第四节 熏蒸剂的蒸发和极限浓度891
第五节 影响熏蒸效果的主要因素892
第六节 熏蒸剂的易燃性及其控制892
第七节 熏蒸剂的混合使用893
第八节 熏蒸剂安全应用技术及防护要求894
第九节 熏蒸剂常用品种895
参考文献899
第二章 熏蒸剂应用新技术900
第一节 概述900
第二节 熏蒸剂应用实例900
一、消杀灭复配熏蒸剂900
二、苯醚·硫酰氟复配熏蒸剂901
三、文家能(高克螂二氧化碳)制剂904
四、高克螂二氧化碳制剂的应用效果905
参考文献905
第三章 熏蒸型制剂906
第一节 物理性熏蒸型制剂906
一、敌敌畏熏蒸型制剂906
二、防蛀用混合型熏蒸型制剂907
第二节 化学性熏蒸型制剂908
一、磷化物为主的制剂908
二、漂白粉909
参考文献910
第六篇 卫生杀虫剂制剂911
第一章 饵剂911
第一节 毒饵的定义、分类与用途911
第二节 毒饵的组成912
一、载体912
二、原药912
三、添加剂915
第三节 毒饵的加工工艺918
一、商品毒饵的加工工艺918
二、现配现用毒饵的配制方法920
第四节 毒饵的制备实例921
一、杀鼠毒饵的制备921
二、防治卫生害虫用毒饵的制备925
三、其他毒饵927
第五节 毒饵的质量控制指标及检测方法927
一、质量控制指标制订原则927
二、质量指标的检测方法928
第六节 毒饵的品种928
第七节 毒饵的使用和中毒急救930
一、毒饵的投放方法930
二、毒饵的安全使用与中毒急救933
参考文献935
第二章 盘式蚊香937
第一节 盘式蚊虫传布疾病与防治937
第二节 盘式蚊香与电热蚊香发展现状938
第三节 蚊香的分类与作用机制939
一、蚊香的分类939
二、蚊香与电热蚊香的作用机制939
第四节 盘式蚊香生产技术941
一、盘式蚊香的组成及典型配方941
二、盘式蚊香的配制工艺及用料计算943
第五节 菊酯类蚊香945
一、右旋丙烯菊酯蚊香的标准配方945
二、生产工艺流程及要求945
第六节 盘式蚊香的烘干945
第七节 盘式蚊香有效成分用量计算948
一、传统工艺法948
二、涂层法工艺948
第八节 盘式蚊香的质量与安全949
一、影响盘式蚊香质量的因素949
二、盘式蚊香的分级及质量要求949
三、盘式蚊香的安全性951
四、盘式蚊香的质量要求与管理951
五、盘式蚊香用料的计算952
六、四类蚊香参考配方及制法952
第九节 盘式蚊香的发展趋势953
一、蚊香目前存在的问题953
二、蚊香的发展趋势953
三、盘式蚊香的生产工艺改良趋向954
第十节 盘式蚊香的测定954
一、生物效果的测定954
二、阻碍蚊虫吸血叮咬率的测定956
三、盘式蚊香强度的测定956
四、蚊香燃烧速率测定957
五、蚊香密度的测定957
六、蚊香易点燃性测定957
第十一节 盘式蚊香生产设备957
一、盘式蚊香搅拌机958
二、盘式蚊香挤坯机958
三、盘式蚊香成形机958
四、盘式蚊香自动喷药机958
参考文献959
第三章 电热片蚊香960
第一节 电热片蚊香的工作原理960
一、工作原理960
二、电热片蚊香的组成961
三、驱蚊片用电子恒温加热器963
第二节 驱蚊片配方设计968
一、驱蚊片的药剂配方968
二、电热驱蚊片用药量的计算方法969
第三节 影响驱蚊片挥散量及生物效果的因素969
第四节 驱蚊片的生产工艺及设备972
一、驱蚊片的生产工艺流程972
二、驱蚊片的药剂滴注及封装设备972
第五节 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974
参考文献975
第四章 电热液体蚊香976
第一节 概述976
第二节 电热液体蚊香的工作原理及结构977
一、工作原理977
二、电热液体蚊香的结构977
三、驱蚊液的组成978
第三节 驱蚊液用电子恒温加热器979
一、电子恒温加热器分类979
二、基本构造979
第四节 电热液体蚊香用驱蚊液985
第五节 影响电热液体蚊香挥散量及生物效果的因素985
一、加热器温度对药液挥散量的影响985
二、挥发芯对驱蚊液挥散量的影响986
第六节 其他电热蚊香988
一、电热膜浆蚊香988
二、电热固液蚊香989
三、电热带式蚊香989
第七节 化学热蚊香990
参考文献992
第五章 蚊香有效成分及配套件993
第一节 蚊香有效成分993
一、拟除虫菊酯的杀虫机制及毒理指标993
二、盘式蚊香及电热蚊香用杀虫剂的发展及要求994
三、烯丙菊酯系列产品及其制品995
第二节 电热蚊香药剂中的其他组成1006
一、溶剂1006
二、稳定剂与挥散调整剂1007
三、防腐剂1008
四、蚊香用原纸1008
五、包装薄膜1010
六、挥发芯1011
七、电子恒温加热器用的关键零件及材料1013
八、陶瓷材料1015
九、熔断器1016
十、云母1017
参考文献1017
第六章 杀虫气雾剂1018
第一节 气雾剂定义与组成1018
一、杀虫气雾剂的应用1018
二、气雾剂的定义1019
三、气雾剂产品构成1019
第二节 气雾剂产品1020
一、浓溶液1020
二、抛射剂1020
三、阀门和促动器1021
四、气雾剂容器1029
五、抛射剂1031
第三节 杀虫气雾剂的分类及应用效果1032
一、杀虫气雾剂的分类1032
二、杀虫气雾剂的应用效果1032
三、影响气雾剂喷雾性能的因素分析1033
第四节 杀虫气雾剂中杀虫药液的组成1035
一、杀虫有效成分1035
二、增效剂1035
三、溶剂1036
四、杀虫气雾剂中其他成分1037
第五节 杀虫气雾剂的剂型1038
一、油基气雾剂1038
二、水基气雾剂1038
三、酊基气雾剂1038
第六节 杀虫气雾剂典型配方设计1038
一、杀虫气雾剂配方设计1038
二、典型配方效果1040
三、联合国环境署推荐的杀虫气雾剂1042
第七节 油基及水基杀虫气雾剂的生产1043
一、气雾剂生产1043
二、气雾剂的一般充装工艺1043
第八节 飞机舱内用杀虫气雾剂1051
一、飞机除虫特点及要求1051
二、飞机舱内用杀虫气雾剂配方1051
三、机舱内灭虫所需施药量1052
四、其他1053
第九节 水基杀虫气雾剂的配方设计1053
一、概述1053
二、WBA用有效成分的选择原则1053
三、对昆虫的作用机制1054
四、配方设计原则1054
五、特别推荐1057
第十节 水基气雾剂配方设计中的相关问题1059
一、一般原理1059
二、水基气雾剂系统及其设计1059
三、水基气雾剂中各成分之间的相容性1060
四、水基配方中的用水技术1060
五、正确认识水基气雾剂与容器的关系1060
第十一节 杀虫气雾剂的质量特性及效果影响因素1062
一、杀虫气雾剂的优点1062
二、喷雾粒子直径与杀虫效力的关系1062
三、溶剂碳原子数对使用效果的影响1062
第十二节 杀虫气雾剂的安全性评估1063
第十三节 杀虫气雾剂开发中注意事项与发展趋向1064
一、注意事项1064
二、发展趋向1068
参考文献1068
第七篇 农药加工设备1070
第一章 混合设备1070
第一节 概述1070
一、农药混合工艺简述1070
二、混合设备简介1071
第二节 水平回转混合设备1071
一、正立方体型混合机1071
二、V型混合机1072
三、菱型混合机1072
四、双锥混合机1073
五、简式混合机1074
第三节 水平轴回转型混合设备1074
一、犁刀式混合机1074
二、无重力混合机1076
三、单转子混合机1078
四、双转子混合机1079
五、捏合机1079
第四节 锥型混合机1080
一、锥型螺旋混合机混合机理1081
二、单螺旋锥型混合机1081
三、螺带型混合机1081
四、双螺旋锥型混合机1081
五、锥型混合机的自动称重系统1085
第五节 多维运动混合机1086
一、二维混合机1086
二、三维运动式混合机1087
三、双筒型三维混合机1088
参考文献1088
第二章 干式粉碎设备1089
第一节 概述1089
一、农药干粉碎简述1089
二、粒度的表征1090
三、粉碎能耗1090
四、粉碎机的生产能力1091
五、粉碎机的效率1091
第二节 机械粉碎设备1091
一、冲击式粉碎机1091
二、机械式超微粉碎机1093
三、涡轮式微粉碎机1095
四、涡轮式粉碎机1095
五、雷蒙机1095
第三节 气流粉碎设备1097
一、气流粉碎概述1097
二、气流粉碎理论1098
三、扁平式气流粉碎机1100
四、JETMILL喷射粉碎机1100
五、立式循环管气流粉碎机1101
六、对冲式气流粉碎机1102
七、对喷流化床式气流粉碎机1103
第四节 振动磨1105
一、振动磨的发展和现状1105
二、振动磨的基本情况1106
三、振动磨的使用方法1106
参考文献1107
第三章 湿式粉碎设备1108
第一节 预分散装置1108
一、齿型圆盘分散机1108
二、高速分散机1108
三、GSF湿法粉碎机1110
四、卡迪磨1111
五、胶体磨1111
六、高压均质机1113
七、密克罗超微细粉碎机1114
第二节 研磨粉碎设备1115
一、研磨粉碎简述1115
二、立式砂磨机1116
三、Coball Mill砂磨机1118
四、双冷却系统搅拌棒式砂磨机1120
五、PM-DCP型砂磨机1122
六、双筒砂磨机1123
七、卧式砂磨机1124
八、涡轮砂磨机1124
九、三室砂磨机1126
十、间隙式砂磨机1127
十一、砂磨锅1128
第三节 研磨介质及应用1128
一、研磨介质简述1128
二、介质对研磨效果的影响因素1128
三、研磨介质装填量的计算1130
参考文献1132
第四章 供热设备1133
第一节 电加热器1133
一、电加热器简介1133
二、电热带1133
第二节 蒸汽换热器1136
一、蒸汽换热器的型式1136
二、计算方法1136
三、基本计算公式1138
四、蒸汽换热器的蒸汽消耗量1138
五、蒸汽换热器的安装方法1139
六、常用翅片蒸汽换热器系列标准1139
第三节 热风炉1145
一、燃煤热风炉1145
二、燃气热风炉1148
三、燃油热风炉1152
四、导热油炉1154
参考文献1158
第五章 造粒设备1159
第一节 颗粒的形成过程1159
一、简述1159
二、水在粉体物料中的存在形态与作用1159
三、粉体的固、液、气系的充填结构1161
四、粉体润湿的状态1161
五、凝集因素和操作的关系1162
六、粉体物料的微观凝集现象1162
七、颗粒的成长机理1163
八、湿颗粒形成的途径1163
九、粉体可粒化性能1164
第二节 挤出造粒机1165
一、螺旋挤出造粒机1165
二、对辊挤出造粒机1168
三、对齿挤出造粒机1168
四、旋转造粒机1169
五、摇摆造粒机1170
第三节 离心团聚造粒机1171
一、影响团聚造粒的因素1171
二、离心造粒原理1172
三、离心造粒机的结构型式1173
四、离心式造粒机1175
第四节 搅拌破碎造粒设备1176
一、高速搅拌造粒机1176
二、搅拌混合造粒机1176
三、高速剪切混合造粒机1177
四、连续搅拌造粒机1178
五、卧式搅拌造粒机1179
第五节 流化造粒设备1180
一、流化造粒简述1180
二、间歇喷雾流化造粒机1180
三、连续流化床造粒机1184
第六节 整粒设备1185
一、快速整粒机1186
二、粉碎整粒机1186
三、滚圆装置1186
参考文献1188
第六章 干燥设备1189
第一节 气流干燥设备1189
一、强化气流干燥机1189
二、旋转闪蒸干燥机1190
第二节 喷雾干燥设备1196
一、喷雾干燥技术简介1196
二、离心式喷雾干燥器1197
三、压力式喷雾干燥器1200
四、气流式喷雾干燥器1201
第三节 流化床干燥设备1202
一、圆筒式流化床干燥器1202
二、卧式流化床干燥器1204
第四节 静态干燥设备1206
一、带式干燥机1206
二、箱式干燥器1210
第五节 传导型干燥设备1215
一、耙式干燥机1215
二、桨叶式干燥机1217
三、盘式干燥机1221
四、转鼓薄膜干燥机1223
五、双锥回转干燥机1227
参考文献1233
第七章 物料输送及除尘设备1234
第一节 固体物料加料器1234
一、螺旋加料器1234
二、圆盘加料器1235
三、旋转加料器1235
四、振动加料器1235
五、带式加料器1237
六、旋转阀1238
第二节 气力输送系统1240
一、气力输送系统的设计1240
二、文丘里供料器1243
第三节 除尘设备1245
一、旋风分离器1245
二、袋式除尘器1250
三、湿式除尘器1252
第四节 通风机1256
参考文献1261
附录1262
附录一 农药制剂(产品)分析方法1262
附录二 农药剂型的通用代码1307
参考文献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