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宗教观与生死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当代宗教观与生死学
  • 郑志明著 著
  • 出版社: 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
  • ISBN:9576689642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81页
  • 文件大小:97MB
  • 文件页数:39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当代宗教观与生死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当代宗教与生死的迷思与反思1

一、当代的迷思1

二、非形式的宗教2

三、终极存有的生死4

第二章 康有为的宗教观7

一、前言7

二、二元对立的宗教观念9

三、康有为的神道与鬼神论16

四、康有为的人道与尊孔论27

五、康有为的天游之学34

六、结论42

第三章 谭嗣同的宗教观44

一、前言44

二、宗教的综合主义者45

三、超越生死的灵魂观51

四、「微生灭」的宗教观57

五、结论63

第四章 胡适的宗教观65

一、前言65

二、理学家庭的毁神论者66

三、胡适的宗教研究79

四、胡适心目中的新宗教89

五、结论99

第五章 牟宗三的宗教观100

一、前言100

二、西方意义之宗教与东方意义之宗教101

三、对知识分子宗教观的批评107

四、对基督教的态度110

五、对佛教的态度113

六、道德宗教的实践与完成115

七、结论119

第六章 唐君毅的宗教观120

一、前言120

二、试论唐先生对宗教的理解121

三、哲学与宗教125

四、新宗教精神129

五、结论133

第七章 唐君毅与牟宗三宗教观的比较134

一、前言134

二、宗教认知的异同135

三、宗教内涵的异同142

四、宗教境界的异同150

五、结论159

第八章 唐君毅的「儒家宗教精神」说161

一、前言161

二、中国文化的宗教问题162

三、近代思想家其宗教观念的走向166

四、儒家的宗教精神172

五、儒家「三祭」的宗教性活动176

六、结论179

第九章 唐君毅的「宗教人文精神」说181

一、前言181

二、人类宗教的多元发展183

三、「神本」与「人本」的结合189

四、宗教精神的复位与实践194

五、结论198

第十章 徐复观的宗教观200

一、前言200

二、对原始宗教的批评201

三、对原始宗教的转化206

四、人文化宗教210

五、阴阳气化宗教213

六、结论217

第十一章 钱穆的宗教观219

一、前言219

二、东西文化差异下的宗教观220

三、魂魄的灵魂观230

四、鬼神的信仰观234

四、结论238

第十二章 史作檉的宗教观240

一、前言240

二、宗教与哲学的关系241

三、宗教的道德实践249

四、宗教的形上美学257

五、结论268

第十三章 从唐君毅《人生之体验》谈儒学的生命教育270

一、前言270

二、《人生之体验》的生命教育272

三、儒学「明宗」的生命教育278

四、儒学「立体」的生命教育282

五、儒学「呈用」的生命教育286

六、结论289

第十四章 从唐君毅的《病里乾坤》谈儒学医疗290

一、前言290

二、疾病与医疗292

三、痛苦与超越298

四、儒学与医疗303

五、结论308

第十五章 牟宗三《圆善论》的生命关怀310

一、前言310

二、心性与灵魂的判别311

三、「命」的本质与工夫319

四、德福一致的生命关怀323

五、结论327

第十六章 傅伟勋的佛教生死观328

一、前言328

二、从终极关怀到终极真实329

三、从终极真实到终极目标336

四、从终极目标到终极承诺340

五、结论345

第十七章 史作檉的生死观347

一、前言347

二、自我生命探索下的生死体验348

三、形上学方法下的生死论述357

四、从原始到人文的生死安顿367

五、结论38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