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 Internet&Intranet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 Internet&Intranet](https://www.shukui.net/cover/33/31056858.jpg)
- 朱理森,张守连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专利文献出版社
- ISBN:7800114430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308页
- 文件大小:82MB
- 文件页数:320页
- 主题词:电子计算机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 Internet&Intranet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1
1.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简史1
1.2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2
1.2.1 网络通信2
1.2.2 计算机网络3
1.2.3 计算机网络设备4
1.2.4 计算机网络的特点7
1.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8
1.3.1 按网络规模分类8
1.3.2 按网络拓扑结构分类9
1.3.3 Internet简介11
第2章 计算机网络模型及通信协议14
2.1 ISO/OSI参考模型简介14
2.1.1 网络模型14
2.1.2 ISO/OSI参考模型15
2.2 ISO/OSI参考模型分析17
2.2.1 物理层17
2.2.2 数据链路层19
2.2.3 网络层25
2.2.4 传输层29
2.2.5 会话层、表示层与应用层31
2.3 DOD参考模型35
2.3.1 Internet及相关管理机构35
2.3.2 DOD参考模型简介36
2.4 DOD协议37
2.4.1 TCP/IP体系结构37
2.4.2 IP地址38
2.4.3 TCP/IP的主要协议40
第3章 服务器与客户机技术47
3.1 服务器的分类47
3.1.1 服务器按服务类型分类47
3.1.2 服务器按硬件性能进行分类48
3.2 服务器的硬件技术48
3.2.1 RISC与CISC技术48
3.2.2 多处理器技术49
3.2.3 SCSI接口总线49
3.2.4 容错技术50
3.2.5 磁盘阵列技术50
3.2.6 热插拔技术51
3.2.7 双机热备份51
3.3 客户机52
3.3.1 网络客户机硬件52
3.3.2 瘦客户机连网硬件57
第4章 局域网59
4.1 局域网概述59
4.1.1 局域网的概念59
4.1.2 局域网与广域网比较60
4.1.3 局域网硬件的基本组成61
4.2 IEEE 802局域网标准62
4.2.1 IEEE 802局域网模型62
4.2.2 IEEE 802标准概述63
4.2.3 IEEE 802标准与局域网络63
4.3 以太网65
4.3.1 10Base 2网络65
4.3.2 10Base 5网络66
4.3.3 10Base-T67
4.4 快速以太网68
4.4.1 快速以太网概述68
4.4.2 100Base-T标准70
4.4.3 100Base-T产品及应用70
4.5 交换式以太网71
4.5.1 交换式局域网技术概述71
4.5.2 以太网交换机的交换原理72
4.5.3 虚拟局域网(VLAN)73
4.5.4 以太网交换机的典型应用73
4.6 千兆位以太网74
4.6.1 千兆位以太网概述74
4.6.2 千兆位以太网协议76
4.6.3 千兆位以太网产品及应用77
4.7 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82
4.7.1 FDDI概述82
4.7.2 FDDI标准与设备83
4.7.3 FDDI网络的拓扑结构84
4.7.4 FDDI网络产品及应用86
第5章 广域网88
5.1 广域网概述88
5.1.1 什么是广域网88
5.1.2 广域网协议88
5.2 分组交换网89
5.2.1 什么是分组交换89
5.2.2 分组交换网的组成90
5.2.3 CHINAPAC简介90
5.2.4 CHINAPAC应用实例91
5.3 综合业务数字网93
5.3.1 ISDN概述93
5.3.2 ISDN业务分类95
5.3.3 ISDN终端设备97
5.3.4 ISDN互连方式101
5.3.5 中国电信ISDN的发展103
5.3.6 ISDN网络互连产品及其解决方案103
5.4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105
5.4.1 ATM概述105
5.4.2 ATM的优点与不足107
5.4.3 ATM的标准108
5.4.4 ATM的基本原理109
5.4.5 ATM网络组成111
5.4.6 ATM交换机112
5.4.7 ATM局域网114
5.4.8 ATM网络互连117
5.4.9 ATM在广域网中的应用120
5.5 数字数据网DDN121
5.5.1 数字数据网概述121
5.5.2 DDN的网络结构及其业务122
5.5.3 中国公用数字数据网123
5.6 帧中继FR126
5.6.1 帧中继概述126
5.6.2 帧中继基础127
5.6.3 中国公用帧中继网131
第6章 网络接入技术134
6.1 网络接入技术简介134
6.2 调制技术135
6.2.1 电缆调制解调器概述135
6.2.2 调制技术简介138
6.2.3 线缆调制解调器的基本原理140
6.2.4 线缆调制解调器的现状142
6.3 铜线接入技术143
6.3.1 铜线接入技术概述143
6.3.2 高速数字用户线(HDSL)145
6.3.3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148
6.3.4 超高速数字用户环路150
6.4 光纤接入技术151
6.4.1 光纤接入网概述151
6.4.2 光纤接入网分类152
6.4.3 光纤接入网络结构153
6.4.4 光纤接入系统中的复用技术154
6.5 混合光纤/同轴电缆接入技术157
6.5.1 有线电视网(CATV)158
6.5.2 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160
6.5.3 用户网络接口(UNI)163
6.5.4 MFC有关产品166
6.6 无线接入技术166
6.6.1 无线局域网接入概述166
6.6.2 无线局域网的产品及应用167
第7章 网络互连技术169
7.1 网络互连概述169
7.1.1 网络互连的目的169
7.1.2 网络互连形式170
7.1.3 网络互连设备170
7.2 路由器产品174
7.3 其他互连产品175
7.3.1 远程访问服务器175
7.4 典型局域网与广域网互连应用案例178
7.4.1 与公用电话网互连178
7.4.2 与公用数据网互连178
7.4.3 使用多条电话线高速连网179
第8章 综合布线系统181
8.1 综合布线系统概述181
8.1.1 综合布线系统的几个基本问题181
8.1.2 综合布线系统标准184
8.1.3 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184
8.2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186
8.2.1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等级186
8.2.2 计算机系统传输速率要求187
8.2.3 PDS传输介质及其传输距离187
8.2.5 光缆传输系统设计192
8.3 综合布线系统测试193
8.3.1 防护安全规范193
8.3.2 安装工艺要求195
8.3.3 如何选择布线测试仪器197
第9章 网络操作系统199
9.1 网络操作系统概述199
9.1.1 网络操作系统的概念199
9.1.2 网络操作系统的功能和特点200
9.1.3 多功能网络操作系统201
9.2 UNIX及类UNIX操作系统202
9.2.1 UNIX网络操作系统202
9.2.2 Linux概述202
9.2.3 常用Linux系统管理命令204
9.3 Windows NT213
9.3.1 LAN Manager213
9.3.2 Windows NT与Windows 2000214
9.4 Novell214
第10章 网络管理217
10.1 网络管理概述217
10.1.1 网络管理的重要性217
10.1.2 网络管理系统选择原则218
10.1.3 网络管理的基本内容218
10.1.4 网络管理系统的基本模型220
10.2 网络管理标准221
10.2.1 网络管理标准概述221
10.2.2 网络管理协议概述222
10.2.3 电信管理网(TMN)225
10.2.4 计算机网络管理的实施230
10.3 安全性管理232
10.3.1 网络不安全因素的产生232
10.3.2 保护网络系统的基本要素233
10.3.3 网络安全策略235
10.3.4 UNIX系统管理员安全237
10.3.5 防火墙概述252
10.4 数据加密255
10.4.1 保密技术255
10.4.2 加密方式258
10.5 数据备份与恢复260
10.5.1 备份概述260
10.5.2 在Windows 2000备份中进行备份261
10.5.3 还原文件和文件夹269
10.6 网络监控272
10.6.1 微软管理控制台272
10.6.2 管理系统服务274
10.6.3 查看事件277
10.6.4 监视性能280
10.6.5 监视网络282
10.7 网络管理的发展趋势286
10.7.1 网络管理层次化286
10.7.2 网络管理集成化286
10.7.3 网络管理Web化287
10.7.4 网络管理智能化288
第11章 企业网291
11.1 Intranet简介291
11.1.1 Intranet的现状与影响291
11.1.2 Intranet的优越性292
11.1.3 Intranet的功能292
11.1.4 Intranet“专用”IP地址292
11.2 信息管理系统293
11.2.1 传统MIS的不足293
11.2.2 MIS系统的发展趋势294
11.2.3 基于Intranet的MIS系统295
11.2.4 信息管理系统设计296
11.3 Intranet的应用298
11.3.1 基于Intranet的新一代MIS系统298
11.3.2 基于Intranet的办公自动化系统299
11.3.3 基于Intranet的智能建筑299
11.3.4 Intranet在其他领域的应用300
11.3.5 Intranet的新发展——Extranet300
11.3.6 计算机系统安全301
11.4 Intranet案例303
11.4.1 需求分析303
11.4.2 布线系统设计304
11.4.3 网络技术选择304
11.4.4 网络产品选择304
11.4.5 网络方案305
11.4.6 网络交换设备305
11.4.7 远程访问设备306
11.4.8 网络互连设备306
11.4.9 网管系统306
11.4.10 虚拟局域网306
11.4.11 地址规划307
11.4.12 网络服务器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