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一黔南丛书 5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一黔南丛书 5
  • 顾久编 著
  • 出版社: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 ISBN:7221082413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78页
  • 文件大小:135MB
  • 文件页数:407页
  • 主题词:地方丛书-贵州省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一黔南丛书 5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桐野诗集1

重刊《桐野诗集》序&莫友芝1

《稼雨轩近诗》序&毛奇龄3

《桐野诗集》引&郭元釪5

《桐野诗集》序&陈允恭7

汪沄刻本《桐野诗集》序&陈汝楫9

附:挽周渔璜詹事用少陵八哀诗之江夏李公邕韵&汪沄10

《黔诗纪略后编·詹事周先生起渭传证》&陈田12

传略16

《贵州通志·文学传》&郑方坤16

桐野诗钞·小传&郑方坤16

桐野诗集 第一卷古今体诗六十八首18

丁丑十一月出都作18

窦店逢查德尹赴甘肃幕18

新乐县道中19

渡滹沱河19

宿柏乡怀贯高遗事20

过太行绝顶寄梅怀芝同年20

清明日守风洪泽湖,见岸上士女上冢,感而成韵21

扬州21

真州21

燕子矶21

金陵怀古六首22

虎丘23

山塘舟中23

平望23

塘栖道中24

泛舟西湖夜半始归七首24

孤山林和靖墓25

禹陵二十四韵25

余自山阴还杭州,将有豫章之行,重泛西湖留别四首26

滕王阁二首27

望湖亭27

阻风鄱阳湖,泊鸡山下三日,湖中又有一小山名蜈蚣山,皆俗人以形似呼之,舟中闷甚,戏作此诗28

鄱阳舟中望庐山作28

入庐山至开先、栖贤二寺,匆匆别去,不成一诗,作此志愧29

大孤山29

赤壁避风登苏公亭放歌29

武昌怀古杂诗五首30

黄鹤楼放歌31

仙枣亭32

漳河舟中望铜雀台二首32

邢台道中望太行山作32

清风店壁间有诗,是同年陈尧凯庶常南迁时所题,感而次其韵33

题何左车《千岩万壑草堂图》33

劳书升先生举次子,时公卿赠诗成帙,今八载矣,余还京续题其后二首34

题汪玉轮修撰《南浦送行图》二首35

天寒制一羊裘戏作36

春日偶抄李杜韩苏四家诗作37

送杨同年令余姚兼怀旧游38

寄答襄城刘太乙38

陈钟庭来同寓赋赠二首41

读《白头吟》三首41

奉送田山?先生还德州42

读《王蜀春秋》感作43

桐野诗集 第二卷古今体诗七十七首44

元日碧山堂看梅花44

早朝和汪安公44

正月五日退朝同安公作45

题汪玉轮修撰《看剑图》45

元夕后二日安公寓斋看月醉归作45

春日怀归二首46

漫兴46

郊游即事46

与诸同年慈仁寺看海棠五绝句47

戏作春菜诗次坡公韵48

送安公使广东二首48

咏物八首 建兰49

茉莉49

白莲49

海栀50

竹50

朱鱼50

鹦鹉50

斗鸡51

庐陵胡翁《余生庵诗》51

雪中次坡公清虚堂韵赠缪湘芷52

胡芝山典武闱试戏赠52

湘芷见访不相值作此寄之53

徐生挽诗53

寒甚怀陈南麓、汪安公二首,时陈使江右,汪使粤东54

梦南麓、安公54

为李苍存题画分得《霍小玉》55

题苍存《雪江垂钓图》二首55

题《画杏》送苍存归盱眙55

题王紫诠《焦山剔铭图》56

禹尚基画《八警图》56

送顾丹宸编修视学山东二首57

寻春至黑龙潭无所见二首57

为顾书宣题元人程用中《画菜》58

题宋山言《学诗图》59

高章之寓斋同杨耑木、查德尹分咏画屏风得《百合》59

题黄砚芝宫允《黄山采芝图》60

初夏即事60

题李苍存《秋获图》60

和书宣心清妙闻香次韵二首61

读《有学集&秦淮诗》感赋二首62

次梁药亭、顾书宣唱和诗韵62

题《秋帆图》送汪玉轮修撰南归63

太宰陈说岩先生命题王石谷画《午亭山村图》64

咏香得微字三十韵65

九日陪大司农李维饶先生城南登高,得露字四首66

重阳后一日登高陶然亭以“回潭石下深,绿筱岸修密”为韵十首67

重阳后四日再陪李司农城南宴集分得远字,是日侵晨大风雷雨,饭后忽开霁70

送张同年牧潼川71

送马河宗令巴陵二首71

送刘豹南侍御视鹾河东兼寄梅怀芝72

寄丹宸学使山东72

小农诗73

桐野诗集 第三卷古今体诗八十一首75

李苍存《后圃种菜图》75

徐文虎《祥琴图》二首76

徐文虎《游五岳图》二首76

风氏园古松歌76

院署修《皇舆表》成,次书宣韵呈同事诸公二首77

再叠前韵和汪东川学士咏怀之作四首77

次韵和王令诒给谏移居二首78

书宣寓斋同安公、湘芷食蟹叠前韵二首79

秋怀诗同诸公再叠前韵二首79

顾书宣得苏子由砚,名其居曰“颍研斋”,且作诗纪之,次韵二首80

送张志尹暂假还黔80

叠前韵题《桃源问津图》再送志尹80

为同年龚于路题画二首81

为王令诒题画二首《百竹溪听雨图》81

《梅花村宴坐图》81

题令诒《南行图》82

送总宪吴匪庵先生予告归里二首82

送湘芷还泰州83

闰三月三日集听雨楼以“嘉会欣时游,豁尔畅心神。吟咏曲水濑,绿波转素鳞”为韵,分得曲字84

与同馆诸君咏探春花,时春已半矣85

送武陵杜丞之任85

雨夜独酌86

送乔无功庶常省亲还宝应86

张天门寓斋小集同用东坡定惠院韵86

再叠前韵87

咏萤87

天门席上咏物得枇杷88

水车88

说岩相公《楮窗图》次元韵二首89

分题《浴桐画》二首89

陈说岩相公分惠御赐安石榴赋谢二首90

放鹰90

禹尚基为宋牧仲太宰绘《贾阆仙诗意图》二首91

题查声山学士《花溪石漾图》二首91

《无隐室诗》为孙观河作,非诗非偈,戏下一转语耳91

夏日即事赠陈给事南麓十六韵92

陈上舍西爽楼二首92

《种竹诗》戏为南麓给谏作93

早春日陈幼安学士招同史胄司宫詹、杨耑木宫允、王方若殿撰、陈相宜、山堂两编修、宫友鹿庶常宴集,是日相国命同次昌黎《人日城南登高》诗韵二首,次首并呈相国94

雨后蒋静山招游城南张园同用南字韵95

王枚孙编修招同同馆诸公丰台看芍药花作95

《乌獬豸歌》为宋牧仲太宰作96

李苍存招集圣安寺97

伏日柬查悔馀高庙僧舍98

悔馀饷蜜渍荔枝,醉后赋谢二绝句98

悔馀用前韵见酬,再答二首99

题陈南麓《匡山读书图》99

《牛鸣双村棹歌》为郭于宫作四首101

送牧仲太宰致政归里101

分咏翠雀花二首102

题悔馀《证因图》102

为苍存题陈月泷《兰竹草虫》二首103

题德尹《东还图》103

重九日送查德尹南还兼寄朱竹垞先生二首104

题张天农《读书松桂林图》二首104

题刘陂千《夜雨对床图》六首105

桐野诗集 第四卷古体诗一百一十首106

同陈南麓、王方若、缪湘芷、刘秘书丰台看芍药,是日大雨,共饮村家,方若有诗,次韵二首106

王枚孙编修招同馆诸公集丰台相国文靖公园看芍药花,因忆去年此会与杨耑木、查德尹同赋古诗,今二公南去,慨然成韵二首107

《宋砚歌》为同年汪千波、荇洲兄弟作107

分咏京师古迹得明成祖华严经大钟108

题蒋扬孙花卉二首《杨柳桃花》108

《贴梗海棠》109

为巢司寇题高韦之指画菊蝶109

题陈相宜《西溪探春图》109

咏尘和悔馀110

夏日咏物得蝇拂110

咏夏日故事分得陶渊明北窗110

初伏日天门寓斋小饮,暑甚,晚雨微凉111

《晓仙谣》效温飞卿体111

分咏诗人居址得栗里112

立秋南麓书室小集112

王麓台学士仿董思伯《卢鸿草堂图》笔意为顾侠君作《秀野草堂图》,歌以题之112

题汪千波《黄山采药图》113

以嘉靖醮坛杯二枚赠陂千,并系以诗113

悔馀出新意渝紫藤花供馔,坡公所谓色香味俱绝者也。以诗见示,次韵答之113

宋山言《微雨锄瓜图》四首114

成絅斋读书城南,有烟水之观,蒋谕德扬孙写图,徐编修坛长题诗其上,即用其韵115

题《种菜图》115

题史胄司宫詹《溧阳溪山图》次韵六首116

襄阳人于闻喜亭旧址掘得宋时碑刻,乃欧阳公和韩子华诗也,金禹书以拓本见示,感而次其韵二首116

题郭于宫《娴堂奉母图》117

己丑初秋,郭于宫招集江亭,寄怀千波、耑木、德尹诸君子二首118

初冬蒋静山招集青晖草堂暖寒,赋得菊残犹有傲霜枝118

一字至七字诗咏霜119

土木驿119

顺义道中杂诗三首119

明崇祯帝思陵三首120

过崔林120

卢龙城外三十里有孤竹城,伯夷、叔齐庙在焉,试事毕过此,题四绝句121

《荷香清夏图》为院长揆公题121

楼村梦至一室,有梅花十三株,傍一老人云:“以付汝。”觉而属禹鸿胪尚基绘为图。今欲南还,索题为别122

汪荇洲骑牛把犁小照123

题汪苍孚《五世读书园图》123

四孝友123

送宣子叔令邵武四首124

院长揆公赠孙观河拄杖,且系以诗,次韵125

翰长揆公自行在以鹿脯柘绿鱼腊寄查悔馀,悔馀分以见饷,赋诗谢之四首125

重为一律柬悔馀兼寄院长125

招邻居查德尹看菊花四绝句126

五月十六日奉命祭夏禹陵、明太祖陵兼阅兵江淮兵,遍行赏赉,是日出都,过卢沟桥作126

良乡道中127

新城县127

赵北口127

过河间府,同年陈钟庭学使以校士不得见,作此寄之128

德州感怀田山?先生128

平原县二仙 东方曼倩128

颜鲁公129

张夏铺主人庭槐可爱,为赋《绿槐树》一章129

余前后奉使三过泰山下,皆不得上,作诗纪之129

泰安途中杂诗四首130

蒙阴县130

自蒙阴宿青驼寺途中阴雨感作131

大雾发青驼寺131

过沂州暂憩逆旅中,是余八年前使浙时旧宿处也,庭下垂丝槐一株,青丝绿叶,相对宛然,再赋《绿槐树》一章131

齐东妇131

沂河132

过郯城县宿红花埠132

发红花埠道中作132

题逆旅主人壁(132)发红花埠过司峿驿望骆马湖作133

桃源县途中大雨,已止后渡黄河作133

清江浦133

舟发淮安,大雨,行二十里不得前,闷中作134

阴雨发宝应134

宝应舟中作134

露筋祠134

召伯棣135

甓社湖作135

泊扬州感怀顾书宣136

茱萸湾谒行宫137

常州食杨梅颇酸,与余十六年前在萧山所食者顿异,郡人谓佳者过时,此其后熟者137

无锡舟中晓起送客,望九龙山云气蓊葧可爱138

在苏州买杨梅复得佳者次前韵解嘲138

嘉禾夜行看月怀京华故人138

余别会稽山十六年,中间典试至杭,未及渡江而返,又八年奉命祭禹陵,复得登陟,恭纪二首139

病中作139

病中双耳皆聋四首140

病景140

跋 杨覃生141

秋烟草堂诗稿143

传证143

《贵阳府志·曹维城传》(子石附)&陈田143

《黔诗纪略后编·曹副将维城暨其子副将石传证》&陈田144

秋烟草堂诗稿 第一卷145

秋日感怀145

秋菊侍家大人游城东射圃二首145

秋宵146

梅花146

再游城东小圃146

初冬同东河、卓山游圣严寺二首147

春居怀杜东河147

西施147

王嫱(148)虞姬148

蔡文姬148

城东小圃晚眺148

易隆晚眺149

孟夏与杜东河、张佐衡、高逊斋饮城东小圃149

东圃纳凉149

十五夜对月怀杜东河卓夫149

晚发易隆150

宿白水偶成150

亦资野眺150

过老鸦关151

富水晚兴151

秋日包美成留饮山村151

送陈绣五游滇南151

雪中饮南堤小楼152

登东城楼152

病中幽居152

春望153

惜春153

春晚独坐153

留题蒋汝霖先生山居四首154

仲夏幽居154

宝剑155

月夜独坐155

夏日集同人饮拱南阁二首155

夏日幽居156

新秋156

东山秋望156

游黔灵山归后寄瞿脉上人156

游高真观158

?峨怀古158

?江晚兴158

登高真观二首159

张三丰仙影二首159

?峨即目160

旅中夜坐160

秋感160

壬寅除夕160

送别陈自东之蜀应蔡中丞聘161

代人送陈自东二首161

春宵怀陈自东、包美成161

游东山162

秋烟草堂诗稿 第二卷163

新燕163

春日幽居163

南堤晚眺164

小亭即目164

送杨沛而归岭南二首164

春来165

南堤晚眺165

飞云崖165

晚发?阳166

斋居即事166

新绿限新字166

月166

云167

春日感怀167

春居遣兴167

夜坐闻笛168

睡起得十二韵168

送阮履庵之任武昌168

秋日169

送张仲载之宣府二首169

冬夜同王常新、许慕唐玩月二首169

月夜独坐170

冬夜过许慕唐与王常斯、卢时升夜话170

冬夜过裴宸御、张仲载170

怀张敏庵171

题邓大孝廉《行乐图》171

新雪分得豪字171

又分得月字172

送周允斋游戎之任粤西172

赋得纸鸢限龙字172

圆明园即目172

春望173

寿顾中翰令祖母173

官柳173

雪中早朝173

十五夜玩月时新雪初霁174

乙巳除夜174

送钱学周之东光幕174

朝回遣怀寄允斋175

春雁175

春日寄怀常聚五175

写怀寄周允斋175

春日怀张敏庵176

初夏独居176

挽刘霄闻176

送刘霄闻榇归江右177

纪梦177

瓶中芍药177

送张敏庵南归177

与诸同年北郭鸦集归后却寄二首178

寿周允斋178

秋日感怀四首178

寿何太翁太夫人双寿179

送牟鲁瞻宰灵川180

送钱学周游粤西180

秋烟草堂诗稿 第三卷181

题张景韶《采芝图》181

晚眺181

游荒苑有感182

苦热行182

偶成182

夏夜怀王常斯、许慕唐二首182

怀杜立三183

夏日怀杜立三183

晚意184

坐雨184

古意184

同吕继武夜坐184

咏冰二首185

送封郊二首185

闲居即事186

夏日闲居186

和徐佑伦先辈月夜感遇兼见寄原韵186

晚晴187

咏竹187

寄许公调187

酬许公调见寄原韵二首188

萤二首188

中夜不寐枕上作188

长安闻笛189

燕台怀古189

赋得应是雨催诗189

坐雨寄张敏庵189

怀许慕唐190

长城190

苦雨191

立秋191

思归191

酬王三常斯见怀并寄191

寄徐佑伦先辈二首192

京华重晤张大南洲有感192

杂咏193

秋蝉193

月夜感怀兼忆徐佑伦先辈193

附识194

瑟庐诗草197

《黔诗纪略后编·章侍读永康传证》陈田197

附:郑珍《巢经巢遗文·跋〈鸡声灯影图>》197

附:陈继聪《忠义纪闻录》198

章子和墓志铭 遵义 黎庶昌200

瑟庐诗草 上卷202

五古202

冬至后五月,梦与君仲、吉甫游省城之芙风山,老梅含蕊,竹翠染人,游赏未已,忽为巷柝惊寤,聊述短章,即柬君仲202

寄内203

得家书203

江上忆内204

江上立春寄内205

清溪洞205

感秋廿二首206

七古212

行路难十二首212

醉歌寄藏愚兼怀吉甫215

月下有忆215

寒夜有忆用李长吉梦天韵216

长歌寄君仲216

寒夜吟效长吉体217

秋晓曲217

述怀217

闻鹃曲218

甲子端阳日杂咏四首 艾人219

茧虎219

蒲剑220

桃印220

?阳滩行221

仿杜子美同谷七歌222

春夜闻雁忆内223

久雨望郭外诸山作歌223

汉上舟中赠李芋仙四诗之三224

放舟仙人峡224

五律225

送芝房师乞假归里225

秋夜226

晤杨吉甫有怀赵君仲226

癸丑春感227

感怀四首227

夏日游龙树寺228

秋夜228

卫辉道中怀友229

冬初即事229

送敬之之粤东,余亦有滇南之行,兼以留别二首229

重赋送敬之230

芷江道中230

崇阳江230

晓行值大风231

闻杜鹃231

玉屏县231

过龙里县231

野次232

冬至日登贵筑城楼232

月夜有怀石屏姑丈232

胜境关233

昆明池233

大观楼233

雁行233

黔山秋望234

舟行镇远府234

落叶234

村晚235

夏夜235

过平阳山庄十首235

登岳阳楼237

有怀耔山二首237

秋日感怀集杜十二首之九238

感怀239

五排240

故园240

奉呈赵子藏愚,即次其省垣送别元韵240

南中行241

瑟庐诗草 中卷246

七律246

春日与子衡叠和四章246

奉怀赵子藏愚247

近作感怀四律247

秋日排闷杂咏八首248

春怀藏愚兼寄邵崧生、申叔征、郭鼎臣、万仲献诸子三首250

客夜听雨书寄赵、郭、邵诸友250

感怀四首251

奉怀藏愚二首,时拟来春北行,故次首言然251

无题252

雨中怀友253

夏日小步怀友253

忆内253

秋感十首254

咏蝶四首 黄蜨256

白蜨256

黑蜨256

绿蜨257

得故人画叠前韵奉寄二首257

元夜宿吕堰驿257

无题258

武陵人日怀友259

愁寄,三叠前韵259

春晓有怀259

燕台杂感260

述怀261

酬杜克丞262

襄阳旧友262

无题263

题吴南屏诗卷263

岁暮感怀十四首264

梦游仙诗266

中秋月下作267

立春忆内267

题克成诗集268

春水八首268

无题270

人日寄赵大君仲270

惆怅词271

甲子重阳登饮回龙阁即席有赋271

落叶272

忆内273

无题273

癸丑正月四日偶成275

清明日感怀275

七夕书感275

感怀276

题邵位西员外诗卷276

忆内277

惆怅调277

西革河行军八首278

春日过义园吊客鬼280

无题280

旅怀281

复忆282

谷蒙关望乡282

呈夫夷尚书283

寄王耔山太守283

春草283

梅花283

半山道中284

滇南客归,九日饮绿栗园仍送敬之之夫夷284

丙戌重登岳阳楼284

中秋二首285

逸句285

瑟庐诗草 下卷286

五绝286

西陵渡口286

春意286

秋意286

七绝287

春闺怨287

秋闺怨287

别内287

题画287

凤仙花288

秋海棠288

清明哭山中诸兄弟289

伯牙台鼓琴289

题花间语鸟289

暮春即事289

游仙词六词290

琵琶亭290

万里亭291

杂忆291

杂忆292

游仙诗292

得故人书却寄293

花朝忆内293

游仙诗293

述怀294

杂忆294

梦接友人书294

遣闷杂忆295

题定武兰亭杂咏295

奉怀赵子藏愚296

杂体296

咏史杂诗百首 黄帝云296

傅说霖296

赵衰日(297)邹衍霜297

伏波雾297

袁安雪297

豫州雷298

宗?风298

庾亮月298

太白星298

赤松雨298

达摩露299

召伯棠299

东陵瓜299

康成草299

张翰莼299

王戎李300

子猷竹300

陆羽茶300

和靖梅300

周子莲300

魏公菊301

安期枣301

子登璈301

王乔舄301

老子牛301

左慈鲈302

初平羊302

须达园302

慧远社302

生公石302

慧能雨303

太公鱼303

穆王马303

宁戚牛303

孟尝君303

苏武羊304

李广虎304

周处蛟304

韩王驴304

子晋笙305

伍员箫305

南郭竽305

秦王?305

渐离筑305

祢衡鼓306

中散琴306

越石笳306

桓伊笛306

王播钟306

燕昭台307

子云亭307

梅福宅307

樊重第308

昭明楼308

庾信园308

滕王阁308

摩诘墅309

狄青园309

康节窝309

范蠡湖309

杨朱路310

始皇海310

子陵滩310

管宁井310

少陵溪311

越王潮311

种放山311

宗泽河312

紫阳洞312

屈平歌312

西施村313

罗敷桑313

明妃驼313

曹娥江314

灵芸唾314

文姬琴315

道韫雪315

苏蕙锦316

绿珠楼316

弄玉箫316

跋 聂树楷318

十五弗斋诗文存319

《黔诗纪略后编·文诚丁公总督丁宝桢传证》&贵阳 陈田319

附录:323

《湘绮楼文集&四川总督丁文诚公诔词》[王闿运]323

《皇清诰授光禄大夫、赠太子太保、四川总督丁文诚公墓志铭》[阎敬铭]326

《拙尊园丛稿&丁文诚公贵州专祠碑文》[黎庶昌]329

十五弗斋诗存332

余自癸丑岁省亲旋籍,即奉讳家居,于今三年矣,教匪未靖,夷务方滋,戎马仓皇,故效多垒,适以当轴推挽,置身其间,刻无暇日,感而赋此332

余以庚申三月初八日撤遣练勇,越二日即拜岳州之命,戎旌甫罢,遽治簿书,感时局之多艰,惭报称之乏术,作此寄兴333

登岳阳楼作335

庚午初冬武闱校射即事336

山西道中喜雨初晴述怀336

中条山访阎丹初司空作336

蜀中吟三首337

成都机器局二次落成示局中诸友337

嘉定道中339

泸州忠山小集奉和王壬秋山长339

重庆道中340

重庆中秋无月340

落齿340

西充县进瑞谷341

始晴喜作341

壁山道中341

余以二月大病,至四月既望乃起,然病虽愈而气弱不能出门,又三阅月孟秋朔祀龙神,始一诣行礼,甫出署而大雨适沛,归后顿止。古有天雨洗兵之说,意者天将以是为余洗病乎?草此上博陆甲山明府一粲,并以志谢342

重九后二日,偕崧锡侯、丁芥帆两观察勘都江堰343

谒二王庙343

由灌县勘工回省道中书所见343

奉和王壬秋山长长至日作原韵344

寿王壬秋山长344

奉和王壬秋山长感赋七古344

甲申冬日援台疏上志感345

崇郫道中345

过灌县谒二王庙感怀345

和陈筱石婿汶茂道中即事三十韵346

瑞鹤仙&甲申除夕试笔346

十五弗斋文存348

荷工大王庙碑记348

栗大王庙碑记350

新都同善桥记351

郭正斋诗集序351

亡室谌夫人家传352

亡室谌夫人像赞353

了禅和尚传354

跋356

树萱背遗诗357

赵母郑宜人家述序 黎汝谦357

亡室郑宜人墓志 赵廷璜359

赵宜人墓表 黎庶昌361

树萱背遗诗363

春晓曲363

春暖曲363

归宁登子午山梅峐364

岁辛未六七月间,弱躯婴病,垂危者三,忽阿邠入学,日渐就病,书报锦江,外主有诗见寄云:“伤心已疟芹羹冷,覆手禳灾泮水香。”谓先姑昔年曾患疟,以君入学,遂愈也,感而次韵奉答364

病起书怀,再次前韵365

寒夜365

元夜365

入居慕青草堂,寄外主成都366

种桑吟366

月夜366

夜凉367

夜坐367

咏菊367

除夜367

即事368

出庭368

春日种菜作歌以示女蕙、妇郑纨368

送二姑归白沙水369

从弟知异入学,书此赠归(369)正月十四日先妣生辰369

夜眠不寐369

两女相随出庭370

梦370

七夕370

晚上池亭371

秋夜曲371

中秋寄阿邠贵阳闱次,作书毕,并足长句纸尾以去371

书怀二绝句371

外主五十初度372

风雪偶成372

寒夜吟372

除夕守岁作373

树萱背春日杂咏373

春日偶书374

五日374

送二子乡试374

夜坐忆怡、懿二子374

傍晚游菊园因数二子归期375

两儿乡试归,忽报怡儿下弟,懿儿获隽,且怅且喜,得二诗,一以慰怡,一以勖懿375

赴大宁县任所别诸亲375

娄山关376

度九盘376

宿观音桥376

渝江舟中376

云阳舟中望桓侯庙377

阻风,宿东瀼滩上,梦先母同舟377

出夔府城,只两程可抵大宁署377

抄录《历朝闺秀诗》毕,书八韵于后377

梨花树下作378

巫溪饲蚕吟378

病中梦白衣老妇来,蹙额相谓曰:知君苦此久矣。遂惊寤37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