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曲艺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曲艺史
  • 倪钟之著 著
  • 出版社: 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
  • ISBN:753130483X
  • 出版时间:1991
  • 标注页数:528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54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曲艺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引言1

第一节 曲艺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中的地位1

1.传递故事内容2

2.创造艺术形式4

3.培养欣赏习惯5

第二节 曲艺的艺术特点7

第三节 曲艺的分类10

第一节 先秦艺术中的说唱因素13

第一章 古代艺术中的说唱因素——先秦时期13

1.最早的故事——古代神话14

2.最早的叙事歌曲——古代民歌17

3.最早的笑话——先秦寓言27

4.最早的滑稽表演——优人讽谏30

第二节 瞽矇说唱与《成相篇》32

1.瞽朦说唱的形成与发展32

2.瞽朦说唱的曲艺因素及著作34

3.《成相篇》的内容及形式37

4.对《成相篇》的探索39

1.秦至南北朝的政权更替42

第一节 秦至南北朝的社会概况42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42

第二章 曲艺的孕育42

2.秦至南北朝的经济和文化45

3.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46

4.统治阶级豪华生活对说唱艺术的影响49

第二节 古代优人讽谏至秦汉的发展51

1.秦代的优人讽谏51

2.汉代的优人滑稽52

第三节 汉代说书的探索54

1.对古籍中关于说书的探索54

2.关于说书俑的研究56

第四节 汉至南北朝的乐府民歌58

1.汉代的乐府民歌59

2.南北朝的乐府民歌63

第三章 曲艺的形成——隋唐时期67

第一节 唐代社会概况67

第二节 转变70

1.唐代以前的讲经活动71

2.中唐寺院的俗讲72

3.转变的发展过程74

4.转变产生的其它因素75

5.转变的演唱形式77

6.变文的分类及内容81

1.说话艺术的发展88

第三节 说话88

2.敦煌话本研究91

3.唐代话本的分类及内容93

4.唐代话本的艺术特色99

第四节 俗赋、词文与曲子102

1.俗赋的发展过程103

2.俗赋的流传方式及内容105

3.词文的演变及形式108

4.曲子的演变及形式110

1.参军戏的形成及发展114

第五节 参军戏114

2.参军戏的表演形式116

3.参军戏的内容简析120

4.参军戏的发展和演变121

第六节 唐代说唱艺术的历史作用123

1.出现了不同的说唱门类123

2.形成自身的表现方法125

3.出现后世许多故事的母本128

4.对其它文学艺术形式的影响129

第四章 古代曲艺的繁荣——两宋时期133

第一节 宋代社会概况133

1.两宋的军事、政治概况134

2.两宋的经济、文化概况135

第二节 北宋的说唱艺术138

1.民间说话艺术的发展139

2.鼓子词与诸宫调142

3.合生与商谜146

4.说诨话与孟子书150

第三节 南宋的诸般杂伎152

1.像生与杂扮153

2.涯词与陶真155

3.各种杂曲小唱159

第四节 南宋的说话四家161

1.关于“说话四家”的划分162

2.宋代话本研究164

第五节 宋代杂剧中的说唱艺术171

1.宋代杂剧的演出形式172

2.宋代杂剧中的滑稽表演173

3.南戏中的“使砌”177

4.杂剧中的其它说唱艺术181

第六节 宋代说唱艺术对后世的影响184

1.形成具体的曲种观念184

2.以瓦舍为中心,使各种说唱艺术汇合成整体185

3.形成演员队伍及组织186

4.作品内容和主题的纵深开拓187

1.金元明时期的政权更替189

第一节 金元明的社会概况189

第五章 曲艺的稳定与变化——金元明时期189

2.金元的民族压迫和阶级矛盾191

3.元代经济和文化193

4.明代社会和艺术竞争195

第二节 金元诸宫调197

1.董解元与《西厢记》198

2.《刘知远》与《天宝遗事》200

3.诸宫调的文学202

4.诸宫调的音乐207

第三节 金元明诸曲杂伎212

1.散曲与时调213

2.货郎儿与驭说225

3.莲花落与道情231

4.宝卷与弹词237

5.院本的演变及其它252

第四节 元明说书258

1.元代说书概述259

2.元刊话本研究263

3.明代说书概述271

4.由话本至小说的演变277

第五节 明代成化“说唱词话”及影响285

1.成化词话刊本的发现287

2.成化词话的内容简析289

3.成化词话的艺术特色295

4.成化词话的历史作用300

5.关于《大唐秦王词话》303

6.贾凫西与木皮鼓词307

第六节 大说书家柳敬亭313

1.柳敬亭的生平313

2.柳敬亭的说书艺术317

第七节 少数民族曲艺的逐步成熟322

1.关于《格萨尔王传》323

2.《江嘎尔》与《玛纳斯》326

3.其它少数民族曲艺的发展329

4.少数民族曲艺形成的意义335

第八节 古代曲艺理论著作336

1.《醉翁谈录》中的说书理论336

2.胡祇遹关于说唱演员标准的论述341

3.莫后光的说书理论和教学原则344

4.曲艺与戏曲互通的理论347

第六章 古代曲艺向现代曲艺的转化350

——清代350

第一节 清代社会概况350

1.满族的兴起和对全国的统治351

2.清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353

第二节 现代曲种的形成和转换356

1.评话与评书357

2.时调与牌子曲362

3.小唱与琴书370

4.莲花落与道情377

5.弹词与大鼓380

6.像声、笑话及相声391

7.地方性曲种的相继形成398

8.少数民族曲种的发展408

第三节 作家和演员415

1.浦天玉与龚午亭415

2.王周士及评弹前后“四家”419

3.罗松窗与韩小窗426

4.宝小岔与司瑞轩430

5.石玉昆与《包公案》435

6.张三禄与朱绍文443

7.土尔巴雅尔与绰旺447

第四节 历代曲目发展的总结449

1.讽刺批判的传统449

2.热爱生活的传统451

3.树立榜样的传统453

4.反映生活的传统454

第一节 农村艺人流入城市457

第七章 曲艺形式的不断丰富——民国时期457

1.辛亥革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局势458

2.主要曲种向大城市集中460

第二节 曲种的发展与变化462

1.各地曲种的深入发展462

2.曲艺向戏曲演变与互存477

第三节 曲艺战斗传统的发扬481

1.沦陷区的曲艺艺术481

2.国统区的曲艺艺术487

第四节 解放区新曲艺的兴起490

1.红军时代的说唱艺术490

2.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的说唱艺术493

第五节 传统曲目概说498

1.传统曲目的组成部分498

2.传统曲目内容简析500

第六节 曲艺社会活动的变化505

1.曲艺界的社团组织505

2.广播电台对曲艺的推广508

3.新文人介入和理论研究511

4.曲艺与其它艺术形式社会活动的对比514

结束语517

后记519

参考书目52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