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油田开发地质基础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油田开发地质基础](https://www.shukui.net/cover/35/31152264.jpg)
- 魏智,何庆森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 ISBN:15037·2147
- 出版时间:1980
- 标注页数:346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35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油田开发地质基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油田的天然条件1
第一章 石油和天然气的天然储集层1
第1节 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集层及其分类1
第2节 正常类型储集层2
第3节 多孔型储集层6
第4节 裂缝型储集层7
第5节 混合类型储集层11
第1节 储集层的孔隙空间的结构、孔隙度和渗透率12
第二章 储集层的物理性质12
第2节 正常类型储集层的孔隙空间结构、孔隙度和渗透率16
第3节 多孔型储集层的孔隙空间结构、孔隙度和渗透率20
第4节 裂隙型储集层的裂隙结构、裂隙性和渗透性24
第5节 裂缝-正常类型储集层的孔隙空间结构、孔隙度和裂隙率(混合类型Ⅰ)27
第6节 裂缝-多孔型储集层的孔洞空间结构、容量和渗透性(混合类型Ⅱ)28
第三章 石油、天然气和油田水30
第1节 石油、天然气和油田水30
第2节 石油及其性质31
第3节 天然气及其性质33
第4节 油层中原油性质的变化37
第5节 油田水40
第四章 油藏的压力和温度47
第1节 油藏的地层压力47
第2节 压实压力对储集层物理性质变化的影响55
第3节 油田内的温度、地热级度和地热梯度58
第五章 油藏类型61
第1节 油藏的基本类型61
第2节 油气藏的基本类型62
第二篇 认识和反映油田自然条件的方法64
第六章 井剖面的研究和划分64
第1节 井剖面的研究和划分的基本任务64
第2节 根据岩样研究井的剖面65
第3节 按矿场地球物理测井和钻井标志划分井的剖面67
第4节 按井的综合研究资料划分井的剖面和编制井的综合地质技术剖面图74
第七章 井下剖面对比77
第1节 井下剖面对比的任务和方法77
第2节 生物地层对比法78
第3节 岩相对比法79
第4节 地球化学对比法81
第5节 根据矿场地球物理测井结果进行剖面对比82
第6节 根据钻井剖面的规格化进行对比85
第7节 编制油田的标准(典型的)地质剖面图86
第八章 研究储集层物理性质的矿场地质方法89
第1节 根据矿场水动力学试井资料确定地层的渗透率89
第2节 根据压力的变化确定地层孔隙的压缩系数96
第3节 确定地层的各向异性97
第4节 确定相渗透率102
第5节 混气原油流动时,确定原油的相对相渗透率和表征地层压力分布的参数a和b105
第6节 研究裂缝储集层物理性质的矿场地质方法106
第九章 研究储集层物理性质的矿场地球物理方法109
第1节 用矿场地球物理方法认识油田自然条件的可能性109
第2节 划分含油(含气)的和含水的储集层114
第3节 确定储集层的含油气饱和度117
第十章 含油层的地质非均质性及其研究方法120
第1节 用数学统计方法反映含油层的地质-物理非均质特性的方法120
第2节 各参数的变异性和能够评价岩层非均质程度的系数124
第4节 产油层稳定程度(和间断性)的研究131
第3节 借助随机函数反映地层地质-物理非均质性的特征131
第5节 寻求参数分布的近似公式(定律)133
第6节 根据压力恢复曲线研究地层的非均质性(水文勘探)136
第十一章 反映油田自然条件的方法141
第1节 按井编制地质剖面图141
第2节 构造图的编制和分析143
第3节 等垂距线图的编制148
第5节 表征产油层性质的图149
第4节 表征地层变异性的图149
第6节 绘制立体图的方法151
第三篇 在油藏开发时油层中表现出的力和过程153
第十二章 在油层中推动和阻挡石油的力153
第1节 油层中的表面现象153
第2节 油层中推动石油的力159
第3节 油层中阻挡石油的力161
第4节 有效相渗透率和相对相渗透率163
第1节 在液体稳定流动条件下地层压力的分布167
第十三章 液体渗流时地层压力的分布和液体流入井内的特性167
第2节 在液体和岩石弹性影响下液体渗流时的地层压力分布170
第3节 在混气液体渗流时的地层压力分布171
第4节 油、水和气从油层中流向井的特性173
第5节 总压降漏斗的特征181
第十四章 水和气驱油过程的特征183
第1节 水驱油183
第2节 气驱油186
第3节 水驱混气油188
第4节 油、气与水的空间流动(水锥与气锥的形成)190
第5节 对油层开发时水驱油过程的理论研究结果192
第6节 储油层和液体的物理性质对水线运动的影响197
第7节 粘度与驱替速度之比对油水接触面的推进性质和石油采收率的影响202
第8节 从厚度大的油层中用水驱替石油206
第9节 在面积不均质油层条件下井的相互影响209
第10节 影响石油采收率的主要因素212
第十五章 油层的驱动方式214
第1节 油层驱动方式的概念214
第2节 在借助采液作用的情况下油层的驱动方式215
第3节 用注水或注气方法向油层注入补充能量时的油层驱动方式217
第4节 油层驱动方式表现的地质条件以及它们的比较效果218
第四篇 油田和油藏的开发系统221
第十六章 整个油田的开发系统221
第1节 由上而下的开发系统222
第2节 由下而上的开发系统222
第3节 在总的开发对象中油层的组合223
第1节 所采用的油藏开发系统226
第十七章 油藏的开发系统226
第2节 利用边水自然压头的油藏开发系统227
第3节 边外注水229
第4节 边内注水232
第5节 面积注水238
第十八章 油气藏的开发系统241
第1节 油气藏开发的特点241
第2节 层状油气藏的开发系统243
第3节 具有活跃底水的背斜油气藏的开发系统244
第4节 油环的开发系统245
第十九章 生产井的布井248
第1节 生产井布井时要考虑的任务和条件248
第2节 均匀井网布井系统249
第3节 排状布井系统251
第4节 根据地质条件选择布井系统252
第5节 布井的密度和油藏钻开的速度对波及系数和驱替系数的影响254
第6节 合理采用稀井网的条件259
第1节 对油田勘探程度的要求263
第二十章 开发的准备与开发系统的设计263
第五篇 油田开发的实施263
第2节 油田工业勘探的主要任务及其方法265
第3节 对探井诱流工作的地质监督268
第4节 油环开发的准备工作特点269
第5节 油藏的试采270
第6节 按给定的精确度确定产油层参数平均值所需的原始资料数量的规定271
第二十一章 油层的生产特征及开采定额与注水定额确定的原则276
第1节 各种因素对井的原始产量和目前产量大小的影响276
第2节 在各种驱动方式下油层生产的特征281
第3节 水驱替石油过程的特有规律性及它的预测方法284
第4节 规定油层和井的开采定额的原则287
第二十二章 油层开发的调整290
第1节 油层开发过程调整的基本原则290
第2节 根据矿场资料油层的不均质性和油层的开发系统对水驱替石油性质的影响296
第3节 从死油区中采油302
第4节 水驱替石油过程的特有规律和调整的方法307
第5节 层状油气藏的开发调整310
第6节 穹窟状油气藏的开发调整312
第7节 油环油气藏的开发调整316
第二十三章 油田开发的监控318
第1节 监控油层压力和油井产量变化的手段与方法318
第2节 油层压力图的绘制(等压图)322
第3节 为解决实际任务等压图的运用325
第4节 观测油水接触面和油气接触面移动的手段和方法326
第5节 油层目前石油采收率和最终石油采收率的监控方法334
第6节 光电比色监控法340
参考文献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