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药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 1987年上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医药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 1987年上海
  • 《中医药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编辑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学术出版社
  • ISBN:7800030202
  • 出版时间:1987
  • 标注页数:563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58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医药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 1987年上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大会报告1

中医药学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胡熙明3

桃仁提取物抗肝纤维化的研究&王五润6

中医脉学的现代研究&张镜人8

道家与医家&姜春华11

中医“虚证”本质的研究&沈自尹14

气功延缓衰老作用的研究&邝安堃18

国际针灸学术研究进展&陈绍武21

日本汉方医学的概论及今后的展望&坂口弘24

穴位究竟是一个点,还是一个区的探讨&陈必廉25

专题交流29

中医基础31

论三焦的两个系统&凌耀星33

肾虚与衰老的研究&沈自尹 王文健34

中医计量辨证的临床探讨——阴阳计量辨证的模型与辨识系统&黄松章 胡开敏35

冠心病气虚证微观辨证初探&廖家桢 王硕仁36

冠心病兼血瘀证与β心病兼血栓球蛋白和血小板第Ⅳ因子关系&胡婉英 张健元37

脾虚证患者消化系统功能的研究&金敬善 危北海38

脾虚证胃病胃粘膜超微结构、微量元素与cAMP分析及其临床意义&尹光耀 曹寅39

阳虚病人白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的初步研究&张家庆 刘志民41

“下法”的临床应用与实验研究&王宝恩 赵淑颍42

甲状腺激素在中医“肾”与耳关系中的作用&曾兆麟 胡寿铭43

中医血瘀症和活血化瘀血液流变学客观指标的研究&梁子钧 施永德44

DBH活性在虚寒、虚热证形成的作用&梁月华 王晶45

颜色测量技术对中医色诊的研究&俞雪如47

阴虚光剥舌的综合研究&陈泽霖 胡庆福48

中医脉象四季及昼夜变化与生物节律&徐建国 费兆馥49

急性呼吸系统疾患的骨骼肌功能——从五行学说探讨“脾胃”与“肺”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方法&郁定国50

中医“证”的国际性统一&桑木崇秀51

新马早期中医药医刊对近代中医药史的贡献&王平52

腹部体征及胸胁苦满的临床研究&山田光胤53

从卡巴拉&Kabala)来理解中医&J.R.Robert54

补中益气汤和六味地黄汤对阳虚动物的作用&李泰浩55

临证十辚&张志雄 朱秋琴56

甘温除热法的临床价值&万友生57

《伤寒论》运用人参的经验&江永生 江和生58

辨病候的阴阳治则&金明渊59

方行维老中医学术经验介绍&方琳 方厚贤60

IL2活性测定与中医“肾”的实质探讨&仰锦虹 李道中61

论急病及“肾”与久病及“肾”&匡调元等62

中医证型与HLA关联的初步研究&张世平63

脾胃气虚本质的研究&李振华 王清云64

正名—务本—论道——中医证的理论研究中的基本问题&陆广莘65

心气虚证计量化辨证的初步探讨&王敬成 蒋寿英66

对“肺开窍于鼻”理论的实验研究&李浩 谭敬书67

舌象与血清微量元素及性激素关系的探讨&徐正福等68

论腹诊源流原理及其运用&王琦 陆云飞69

血瘀本质的研究&洪允洋 包玮70

“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与Wenger等植物神经反应型的关系&杨蓁 柯雪帆71

冠心病中医辩证计量的研究&林求诚 郭福星72

核听诊器检测冠心病心气虚的初步探讨&贾宝善等73

心脑血管疾病75

化痰通腑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158例疗效观察&王永炎 李秀琴77

以益气活血合剂为主治疗430例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分析&陈鼎棋等78

蒙医药治疗“萨病”&中风)临床观察240例报告&阿古拉·包华等79

活血药丹参与补气药黄芪治疗气虚血瘀型心力衰竭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戴瑞鸿 朱伯卿80

中西医结合对高血压引起的脑血管意外的流行病学研究&KooBonHong81

冠心病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陈可冀82

益气温阳强心汤对心气阳虚冠心病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蒋梅先 严世芸83

补阳还五汤治疗脑血栓形成及降血脂作用&钱可久 王行洁35

中西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远期疗效&沈家麒等86

中药强心饮治疗冠心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韩新民 余永敏88

生脉饮口服液治疗冠心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余真等89

健心汤治疗52例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观察&邵启惠 吴贤益90

温阳益气治疗阳虚垦高血压病临床疗效观察&蔡沛源91

中西医结合分期辨证治疗脑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观察&马春山等92

心痛气雾剂临床应用与实验研究&沈绍功等93

脑卒中感觉障碍研究&藤田 胜成94

心痛宁冲剂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和实验研究&钱振淮 于英奇95

以左关脉观察旋转引发眼震及心脏血管功能之变化&欧励春96

泌尿系统疾病97

肾、输尿管较大结石的中医药治疗&刘猷枋等99

温肾利水法治疗输尿管结石嵌顿性肾积水症及治愈原理研究&张建国 孙品瑛100

中草药治疗急性肾炎的经验&黄怀得101

慢性肾功能不全性肾虚的内分泌系统改变&陈梅芳等103

温脾汤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实验研究&郑平东等104

川芎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马永江 郑家富105

不同肾功能期肾炎中医证候比较及血瘀指标的研究&鲍军 洪允祥106

益气活血化湿法为主治疗膜型肾炎临床与动物实验研究&陈以平 毛良107

辨证治疗男性不育540例分析&林宏益 曲锡萍108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章永红 邹云翔109

肾移植前后应用人参的临床观察&苏洋扶111

保元汤加大黄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升降失衡时红细胞膜Na,K-ATP酶的改变&沈壮雷112

黑料豆丸治疗膜型肾炎模型的实验研究&胡仲仪等113

治疗235例成人复发性及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临床研究&钟念文 朱燕俐114

难治性尿路感染疗效观察&张天 陶明龙115

二子化瘀排石汤治疗泌尿系结石95例&张学能等116

龙泉合剂治疗前列腺增生症33例疗效观察&张文斌 金伟钟117

中医药在肾移植抗排异的应用&洪用森 朱伯伟118

中药结肠灌注液Ⅰ号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研究&叶传惠119

加味桂枝龙牡汤治疗功能性不射精症123例小结&戚广崇120

消化系统疾病121

论胆瘅及74例胆汁返流性胃炎临床治疗分析&江杨清 董建华123

大黄醇提片治疗六种急症及高脂血症1000例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焦东海等125

“胃金丹”治疗胃脘痛276例临床对照观察&王其飞 周里127

胃粘膜相微观辨证分型探讨(附2000例分析)&詹剑烈等128

肝复灵膏治疗慢性乙型活动性肝炎的临床病理观察&史又新 徐风仙129

滋肝补肾慢肝3号方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张俊富等130

治疗慢性胆道感染、胞石病274例的总结&朱培庭 张静喆131

胆结石的中药排石、溶石与防石的研究&裴德恺 高静涛132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郑显理 吴咸中133

曙光清胰汤治疗急性胰腺炎192例临床与实验研究&张伯臾134

舒肝健脾汤对肝脏代谢和再生功能疗效的研究&金秉云135

生肝汤剂对保肝、血小板凝聚及全身免疫作用的研究&崔栖滢137

助阳通阳解毒法抗HBV传染指标(HBeAg)临床疗效的初步观察&陈立华138

中药对慢性肝炎及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及研究&山本昌弘139

肝炎后肝硬化腹水272例的辨证论治&朱彬彬 华尔铨140

舌脉与肝纤维化的研究&俞广声 洪嘉禾141

肝硬变的病机及其治则&韩经寰142

“保肝能注射液”对氢化考的松小鼠肝脏作用的研究&许鸣 韩哲仙143

桃核承气汤治疗肝性血卟啉病35例报告&游开泓 周爱英144

金胆片治疗胆道疾病的疗效观察&顾祖敏等145

“胆乐”的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薛之祥 刘伟林146

胆囊Ⅰ号方直肠点滴治疗80例胆道感染疗效分析&李栩堂 徐金录147

大承气汤加减治疗胆道感染140例&刘又鹗 史济柱148

眼针治疗胆绞痛(附122例临床分析)&王济华 杨海鸥149

血宁冲剂&三黄泻心汤)治疗上消化道出血103例的疗效及理论探讨&杨明钧150

健胃茶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徐明光等151

半夏泻心汤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防治作用的研究&李惠林 杜雨茂152

辨证论治102例胃脘痛(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李五奇等153

中药肠内给药为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附52例临床及实验研究报告&马贵同 詹剑烈154

健脾灵片治疗慢性溃疡牲结肠炎的临床研究&陈治水 王怀山155

内分泌、老年病157

老年与虚证(附1100例老年人的调查分析)&夏翔 钱永益159

降糖甲片治疗成人糖尿病的临床研究&张鸿恩 林兰160

“更年女宝”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研究&李维贤 曹先兰161

助阳滋阴中药对实验性低甲及高甲大鼠血清TRH.T3T4的影响&陈名道等162

益气养阴法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夏少农等163

30例糖尿病坏疽治疗前后的微循环变化和临床疗效观察&唐祖宣等164

“至灵胶囊”补肾益精作用的临床观察&朱世敏166

清宫长春丹对老年人液化智能老化及衰老症状影响的临床研究&陈楷 陈可冀167

糖尿病舌下小血管与血液流变学观察&梁民里道168

年老多瘀与微循环&张玉琴 彭享娣169

逍遥散加减方对灌服Sodium Levothyroxine白鼠所引起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影响&孙淑英170

中成药海马补肾丸对更年期和老年前期妇女衰老现象和原因不明性主诉的疗效&营井正朝171

从中医观点看日本糖尿病类型的变化&田中实等172

内科其他疾病173

风温肺热病辨治方案及证候疗效评分法的临床研究&董建华等175

几种内科急症的中医证治和疗效比较&黄星垣等176

“参附青”注射液治疗邪毒内陷所致厥脱症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余志鼎 王左177

清气凉营法治疗流行性出血热250例疗效分析及机理探讨&周仲瑛 金妙文179

瘀血证的诊断与治疗探讨&颜德馨180

熄风豁痰法治疗癫痫317例临床及其药理实验&胡建华等182

清热调血糖浆(三藤糖浆)治疗302例各型红斑狼疮的临床观察及其机理研究&秦万章等183

重症肌无力症的治疗经验——附432例随访调查分析&李赓和184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汉方治疗前后血清免疫复合物的研究&小野孝彦等185

关于瘀血的临床之考察&李钟声186

中药对免疫缺陷病患者免疫力的恢复和增强作用&M.T.Holmes187

运用中医中药特点治疗“爱滋病”初步构思&杨松年188

中药“四逆汤”治疗休克的实验研究&陈玉生等189

解毒清热益气养阴治疗感染性休克的初步探讨&附131例临床分析报告)&杜树明190

运用《伤寒论》六经辨证治疗流行性出血热273例&杨麦青 王迎春191

柴胡桂枝汤与发热待查&陈伯涛192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肾虚本质及补肾药的疗效&黄吉赓 朱雷193

青少年哮喘的特征和治疗方法&王正公195

柴胡原朴汤治疗支气管哮喘一例&中村富郎196

高原低氧环境与气虚关系的探讨&郭永惠等197

辨证施治为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60例&沈丕安198

100例危重型系统性红斑狼疮中西医结合五辨优化疗效总结&卢君健等199

重症肌无力症脾虚发病机理的探讨&涂来慧等200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辨证论治初探&杨虎天等201

以蛇制剂为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陈之才等202

痹证病机之研究&王绪辉203

治疗痹证的体会&刘志明204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辨证施治体会&张沛虬 张子久205

130例痹证治疗的临床观察&徐心仁206

痹苦乃停和痹隆清安治疗顽痹345例&娄多峰 娄玉铃207

中医药为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103例&张祥德208

“减肥轻身乐”治疗51例肥胖症疗效观察&张炬等209

按摩、蒸熏及功能煅炼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脊椎炎32例&李培刚210

以《伤寒论》理论辨治“三衰”的经验&柯雪帆211

肿瘤、血液病213

中医扶正法治疗122例晚期原发性非小细胞性肺癌&刘嘉湘等215

扶正抗癌方结合化疗治疗术后晚期胃癌的疗效观察&王冠庭等217

中医中药对晚期肺癌患者改善机体状况和延长生命的作用&朴炳奎218

鹤蟾片治疗肺癌临床研究报告&附102例疗效分析)&周岱翰 张伦219

治疗颅内肿瘤213例的经验&钱伯文 陈伟220

化痰平肝熄风法治疗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于敏 赵青221

用健脾理气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和机理研究&初步结果)&于尔辛 吕丽娜222

中药肝复方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附112例疗效分析)&潘敏球 黎月恒223

治疗原发性肝癌308例临床疗效分析&雷永仲 汤新民224

消化系统晚期恶性肿瘤的辨证论治和实验研究&邱佳信 杨金坤225

扶正培本方药合并化疗治疗癌症的临床研究&余桂清226

中西医结合治疗三期大肠癌&术后)92例远期疗效观察和实验研究&孙桂芝 林邦全227

舌下脉异常的临床价值观察&陈健民等228

中药为主治疗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分析&粱冰等229

靛王红与中药联用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40例对比观察&吴正翔 王昆伟230

冬虫夏草胶囊对肿瘤化疗病人免疫功能观察&赵关林 周长力232

当归提取物对贫血家免造血的影响&安德均233

肝血宝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观察&魏克民 赵树珍234

大菟丝子饮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169例疗效观察及研究&周霭洋 庄杰盾235

益气煎对化疗后周围血象白细胞的影响&张丽英 陈秀廉236

中药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10例&姚乃中237

伏气温病与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蒋见复238

党参花粉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14例&黄士智 沈晓梅239

癌转移初探&李国贤 叶纯美240

外科241

顾伯华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吵下瘘管的经验&附116例病例)&陆德铭 唐汉钧243

洞式排脓法治疗急性脓肿389例&李竞等244

五妙水仙膏治疗各种血管瘸121例&周达春245

消积排通汤治疗“蟹足肿”&史鸿涛等246

海绵状血管瘤95例临床治疗分析&顾伯康247

“克银方”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研究&附236例疗效观察)&朱仁康等248

鱼鳞汤新剂型治疗141例鱼鳞病的疗效观察&周鸣岐249

中药79-2片剂治疗硬皮病&苑勰等250

消痔灵液注射治疗三期内痔的研究&附200例疗效分析)&史兆岐等251

激光在肛肠病治疗上的应用&柏连松252

柱状分段与错位结扎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李天顺等253

因邪致瘀观点治疗常见周围脉管病的经验&奚九一254

通脉片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裴玉昆等255

研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体会&门理章256

中药麻醉治疗重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疗效观察&郑萍257

古法治疗肛裂&闻茂康 蔡?泉258

中医内外结合治疗各种原因瘘管72例临床疗效分析&史济柱 蔡金伟259

肛肠疾病术后中药的应用&王秀珍 薛予萌260

中药治疗肠胃型荨麻疹&徐菱等261

脱发456例的辨证施治&严肃262

乌梅酊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观察&金洪慈263

232例白癜风临床疗效观察&朱光斗等264

乳腺导管扩张综合征的治疗及发病机制的研究&李道坊等265

1200例急性化脓性乳腺炎的临床研究&施梓桥266

通里攻下代表方对小白鼠手术创伤后腹腔内粘连的影响及机理探讨&王德明267

中药洋金花制荆静脉复合麻醉在胸部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朱德馨268

中医中药治疗酒糟鼻&奚福林269

伤骨科、推拿271

益气化瘀法治疗慢性硬脑膜下血肿临床和实验研究&施杞等273

童便结晶粉的研制和临床观察&黄炳良 巢涤心274

理气活血药中微量元素锌、铜、钙的测定&曲克服等275

伤科手法治疗肘后血肿的机理与疗效研究&符诗聪 李国衡276

平乐接骨丹对骨折愈后作用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孙炳烈 黎君若277

理伤从痰初探&石印玉278

接骨中药三七活血丸,接骨丹,壮筋续骨丹加速骨折愈合的作用&胡黎生 孙业279

中医学对骨折愈合的理论探讨&施维智280

石氏伤科外敷药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侯筱魁等281

运用中医肾主骨的理论治疗骨质增生病的体会&刘柏龄282

新伤膏治疗挫伤的实验研究&王林元 陈秉中283

推拿治疗膝关节粘连性强直&段胜如285

耳穴诊断颈椎病的临床研究&宋一同 刘士佩286

中西医结合治疗软组织损伤&宜蛰人287

郑怀贤伤开经验的研究&孙和甫288

婴幼儿大脑产伤后退症150例点闲治疗之初探&王肇普等289

重病椎间盘源性腰腿痛的分型和辨证施治临床研究&蒋位庄 周卫290

练功疗法治疗脊柱侧凸症&赵光复 谢可永291

骨折固定的新方法“弹力固定器”&樊春洲292

躁关节骨折的中医治疗(附41例报告)&陈志文等293

局部外固定和超关节石膏固定对实验性骨折愈合的作用&时光达 尚夭裕295

撬式固定器治疗肱骨髁上尺偏型骨折&万崇德 谢雅静296

髌骨复位加压固定器的应用(附49例报告)&许鸿照297

用复位固定器治疗桡尺骨骨折附135例分析&孟和298

中医治疗肱骨外髁翻转骨折的临床研究&李祖谟 葛国粱299

应用抓髌器治疗髌骨骨折&金鸿宾 尚夭裕300

淫羊藿注射液对试管内鸡胚股骨生长的促进作用&高子范 杨宗智301

“林如高外用腋管”的生物力学实验研究&张安桢 王和鸣302

论骨折整复手法&李同生303

点穴舒筋法治疗膝关节病及生物力学研究&韦以宗 谢佩玲304

推拿治疗46例冠心病的临床和心机械图观察&郑风胡 何玉辉305

从尿中单胺类物质含量的改变观察推拿治疗34例腰椎问盘突出症的镇痛机理&费季翔 陆珍千306

旋转手法治疗肩关节粘连&祝波 李国衡307

旋转复位法治疗颈椎性高血压104例远期疗效观察&韦贵康等308

手法治疗颈椎病&144例临床观察)&孙树椿 郭学勤309

中医推拿力学信息计算机处理系统及其应用&王国才310

按摩委中穴对软组织损伤家兔5-羟色胺代谢的影响&刘志诚 邱莉311

推拿抗失血性休克的实验研究&陈国民等312

颈椎病“推拿”疗法的实验研究&郑效文313

推拿疗法的机理探讨&陆健民 龚金德314

推拿对胞囊运动影响的初步观察&李启文 汪守中315

中医推拿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450例&黄嘉静 李强316

推拿治疗婴儿轮状病毒肠炎的初步报告&陈菊金等317

推拿降压治疗作用及其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何玉辉等318

妇科、儿科319

活血化瘀治疗行儿腺病毒性肺炎的机理探讨与电镜观察&闫田玉321

中医治疗小儿疳证及其微量元素的变化&生毓民等323

中药脓疡散治疗肺脓肿临床及药理研究&陆叔良 刘耀祥324

中医对婴幼儿特异性皮炎的疗效作用&厷濑滋元325

氦—氖激光照射穴位治疗281例小儿腹泻&施炳培 林丽玉326

激光针、中药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吴瑞华 孙荫327

保宝敦治疗婴幼儿急性腹泻的疗效&卢士腾328

中医诊治儿童多动症(MBD)169例的初步操讨&张永华329

中医治疗小儿癞痫&徐迪三330

婴幼儿山根色诊的临症分析附80例报告&宋知行等331

董廷瑶老中医治疗婴幼儿吐乳——火丁按压法的研究&王霞芳等332

化膜汤治疗30例膜性瘸经的效应及其机理研究&朱南孙 徐斌超333

中医治疗170例不孕症的方法和经验探讨&蔡小荪等334

中医中药治疗子宫肌瘸223例临床分析&沈仲理 朱淑蓉335

康复灵治疗外阴溃疡、外阴炎、阴道炎&赵镇宏等336

补肾化痰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和实验观察&俞瑾 李超荆338

结晶天花粉蛋白抗早孕作用的分析&王大增等339

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李玲 庞泮池340

防治外阴白色病变伴不典型增生50例&陈希夷等342

消炎丸治疗宫颈糜烂2015例&高耀洁343

紫苏制剂对104个宫颈出血病例疗效分析&曹毅 张晓蓓344

活血温肾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40例的临床及实验观察&戴德英 陈伟345

110例习惯性流产的病因分析及其治疗&朱美德346

三品一条枪锥切疗法治疗早期宫颈癌的疗效观察与研究&杨学志 李衡友347

《周易》中医与妇科学&王佑民348

眼科、五官科349

白内障针拨套出术的研究&唐由之351

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40例&邓子宏352

知柏地黄汤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的疗效&雷嘉启等353

灵芝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研究&马肇嵘 杨曙光354

IH764滴限制治疗角膜瘢痕的研究&聂纯一  杨纯正355

中药治疗眼内出血的研究&姚芳蔚356

中药治疗卵黄祥黄斑变性三例报告&王崇贤357

明目逍遥汤治疗血虚肝郁型儿童视神经萎缩70例136眼&韦玉英358

活血化瘀治疗玻璃体出血&陆汝贞359

天黄灵冲剂治疗过敏性鼻炎60例&余养居360

当归注射液治疗慢性鼻炎的初步观察&邹光宇361

肺、脾、肾同治法治疗过敏性鼻炎&吴贤益等362

复发性口咽溃疡辨证论治及其机理研究&邱曾秀等363

辨证分型慢性咽炎174例分析&向铁生364

中药治疗37例牙周病的疗效观察&曹翠娥365

针灸、针麻367

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外阴白色病变108例&阎润茗等369

针刺治疗脑出血113例临床小结&石学敏等370

子午流注纳甲法的临床研究&张仁 张桐卿371

针刺肺经“气至病所”治疗支气管哮喘及肺阻抗图变化的观察&盛玲玲等373

针刺治疗冠心病136例临床分析&王恒润等374

耳针治疗80例座疮的临床观察&徐宜厚376

针刺治疗“色盲”515例疗效观察&李奋豪377

针刺通泉穴治疗腹泻的临床观察&Wooseog Chae378

艾灸治疗关节炎的研究&吴世鹏379

二极管疗法&吉元昭治380

针麻胃切除术中辨证施针辅以小剂量芬太尼、氟呱啶药物的临床观察&陈永荣 陈德尊381

脊中穴针麻应用于剖腹产手术&徐正义 吴锦芝382

关于局麻与针麻引起牙髓的组织学变化&植木稠383

脊髓r-氨基丁酸参与针刺镇痛中的节段性抑制&朱丽霞 黎春元384

神经刺激镇痛的机制&Loh Wei Ping385

应用放射性“Tc显示经络流注路线的初步研究&高惠合 孟竞壁386

针刺对异常体感短潜伏期诱发电位的调整作用&董承统 贺银方387

针刺对胆囊收缩功能的影响&张剑秋 张时海388

针刺对甲亢患者垂体——甲状腺轴功能的调节&何金森 金舒白389

应用钾、钙离子“针灸电极”对针刺不同经络影响“足三里”穴的动态研究&成柏华 李忠华390

延髓腹外侧区在电针抑制防御性升压反应与期前收缩中的作用&皇甫东海 郭学勤391

艾灸对免疫功能低下小鼠T、B细胞影响的初步观察&赵粹英 施清苑392

针灸治疗2047例运动系统(痹症)疾病的临床分析&陈大中 傅莉萍393

背伸肌根部疼痛的针刺治疗&赵惠民394

从368例脑梗塞患者的针刺治疗看提插手法的重要意义&史宇广395

哑门穴激光照射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观察&罗和春 贾廷珍396

针刺风池等穴气至病所治疗视神经萎缩的疗效观察&李志明等397

视前区内阿片肽和去甲肾上腺素在针刺镇痛机制中的作用&朱津民 曹小定398

穴位埋线疗法治疗顽固性便秘&林惠兰 陈敏399

踝针替代杜冷丁治疗肾绞痛&张先涛 张颖鄂400

眼针疗法&彭静山 王晓明401

耳穴诊断脊椎肥大症&包国庆 方幼安402

耳针戒烟的研究&方幼安 李其松403

电热针治癌临床观察&唐学正404

耳穴诊治疾病的组织学基础&管遵信 李惠芳405

头针治疗脑血栓形成前后的脑血流图变化&金紫萍406

钼靶X线观察分经温针治疗“洞肩风”&赵玉美 李瑞云407

针刺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的机理研究&朱舜丽 顾光408

东莨菪碱穴位注射治疗小儿瘫痪&张秀辉 熊翠风409

运用脉冲电针机对面神经麻痹预后的预测&余志勇410

针药并治抗生素中毒性耳聋72例&王乐善 宋光飞411

“双手行针”医疗效应的初步探讨—揭示人体新的感传现象&黄仲林412

经络系统的低频特性&郭英等413

孤束核在“内关—心脏”联系中的作用初探&金一中 曹庆淑414

模拟电针对刺激家兔下丘脑诱发心血管反应的抑制作用&夏萤415

电针利尿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汪亦欣 施兰波416

针刺对桥脑排尿中枢及膀胱功能的影响&张志雄 张会417

辐射热痛刺激和电针刺激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H]2-脱氧葡萄糖方法研究&王庆平 黄登凯418

针刺镇痛的脑生化功能研究&伍嘉宁 张桂英419

《针灸大成》中输穴功效的计算机检索和分析&刘立功 奚永江420

中文dBASE Ⅲ在中医激光针针灸戒烟资料方面的应用&陈水兴421

《内经》针刺治疗的基本准则&鲜于基422

应用微电流刺激的TAo系统的诊断、治疗&英保武志423

大阪针灸学院针灸诊所的现况&野野井康治424

远道取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研究&田中旨夫等425

中药和方剂427

中药对人脐血白细胞干扰素诱生作用的研究&孟宪益 李家琦429

生地和龟版对β-肾上腺素能受体——cAMP系统的作用&易宁育 冯国平430

益气助阳、养血滋阴方药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Fc.C3b受体的调整作用&骆保等431

何首乌对体外培养肝细胞[甲基-氢]胸腺嘧啶核苷[5-3H]尿嘧啶核苷,H-亮氨酸掺入的影响&徐萃华 李燕娜432

补肾助阳药对甲减大鼠肝脏组织学、组织化学和亚微结构变化的影响&叶平等433

黄芪对柯萨奇B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中天然杀伤(NK)细胞活性的影响&杨英珍 王球达434

槲寄生对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微循环和心功能的影响&陈曙霞 常佩伦435

丹参抗心肌梗塞的药理研究&张云杨 江文德436

党参对血小板合成血栓素A2的影响&吴余升 周兴437

芳香开窍法治疗冠心病作用原理的研究&贾筠生 汪惠群438

麝香芳香开窍作用的研究&汪惠群等439

活血化瘀滋补肝肾对狗血浆肾素和前列腺素的影响&李恩440

泽泻汤对实验性内耳淋巴水肿作用的电生理研究&吴大正 何宗德441

还精煎对老年小员胸腺超微结构及性激素受体(E2 .DHT)的作用研究&赵伟康 徐凤仙442

葛根芩连汤、小柴胡汤对鼠伤寒模型的抗感染免疫作用的研究&张雅琴 章育正443

中药中九种多糖的分离、分析及生物活性的比较研究&夏尔宁 王淑如444

紫草多糖抗单疱病毒实验研究及临床疗效观察&石集贤 易敬林446

八味地黄方及其他十九种中药对小鼠下视丘、脑垂体、性腺的作用机制&五十岚 正雄447

关于临床柴胡汤三方应用的探讨&盛克己448

止咳祛痰药的临床观察比较&伊藤庆夫449

黄连解毒汤的药理研究&杜镐京450

矿物中药中的微量元素&孙静均 李舜贤451

桂枝茯苓丸的抗炎作用&谢家骏 周国伟452

中药复方对小白鼠氢化考的松模型肝组织的组织学与组织化学影响研究&施玉华 马正立453

右归丸对甲减大鼠胞浆雌二醇受体的作用观察&潘迎宪 万淑援454

补肾方“雄狮丸”抗衰老的药理研究&陈泉生 郑振源455

右归丸对免疫细胞的调节作用&章育正 张雅琴456

温补肾阳法对去肾上腺大鼠能量代谢的作用&沃新德 万淑援457

中药大黄葱醒衍生物对某些酶的抑制作用及其在动物体内外的生物转化&陈春麟 孙阳458

大黄对D-乙基硫氨酸引起的大鼠胰腺炎治疗作用的观察&张启元 伊林460

大黄提取液降血脂的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孙爱贞等461

中药大黄对酒精和消炎痛引起大鼠胃粘膜损伤和粘膜莳列腺素E2含量的影响&王立东 魏开元462

益气活血复方中药F8401对不同龄大鼠血脂及抗家兔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研究&孙文静等463

生脉散口服液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蒋莹等465

丹参酮Ⅱ_A磺酸钠抑制血小板聚集功能机理的研究&李承珠等466

川芎药理作用的实验研究&史荫绵 郑惠民468

瓜蒌莲白汤的药理研究&贝伟剑 赵一469

定心丹的药理作用研究&莫启忠 宫斌470

那如注射液的研制&顾维彰 邓丽嘉472

中草药研究“方法论”问题的探讨&魏鉴明 刘文巨473

“七味新消丸”临床验证及药理研究&顾乃强 奚永林474

△9—四氢大麻酚和东莨菪碱协同麻醉的药理研究&周国伟等475

动物类中药的研究&林乾良476

益气聪明汤的研究&吴敦序 章连477

以微量元素分析法评价中医传统的分部入药&柴立478

羧甲基茯苓多糖对自然杀伤细胞活性的调节作用&吕丽娜 徐惠群479

用发光细菌研究“十八反”&杨安泰等480

昆明山海棠提取物的抗生育作用&陈梓璋 胡尧碧481

虎杖的实验研究&周立东等482

补骨脂注射剂对小白鼠氢化考的松模型肝组织的组织学与组织化学研究&马正立等483

防喘固本方的实验研究&马建平等484

蒲黄水溶液的综合研究&杨永华485

冬虫夏草和虫草头孢霉新种菌丝体的药理研究&王勤 赵一486

金樱子冲剂的临床应用&周仲科487

气功489

气功对甲状腺瘤手术麻醉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林厚省491

太极拳对老年人强身作用的神经内分泌学研究&王文健492

气功降低高血压改善脑和心血管作用的研究&王崇行 徐定海493

气功与免疫初探&徐荷芬 祁月琴494

发放“外气”时机体某些生理参数的变化&程严495

气功治疗哮喘的疗效与原理探讨&黄桦 沈斌496

气功脑电的等位统计图分析&张健洲 何庆年497

气功直觉定位诊断&杨宝堂等498

气功“外气”对家兔生物效应初探&李彩熙等499

气功“外气”对癌细胞的作用&刘德傅 黄仲林500

气功“外气”对人体肝癌细胞(BEL—7402)的作用&陈元凤501

气功“外气”对人周围血淋巴细胞的体外效应初探&叶明 沈家麒502

练功入静过程中生理效应的研究&林雅谷503

气功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周美蓉 梁敏娆504

气功训练在人体内诱生干扰素的实验研究&戴华生 杨果诗505

膻中开合功防治冠心病机理探讨&刘文清 邵慧珍507

练周天功两个月生理指标变化的初步观察&张天戈 李春才508

气功(内养功)作上消化道双重造影(附100例报告)&金冠509

“陈家门气功”的挖掘继承及其治疗冠心病的疗效观察&陈运浩 徐曼华510

气功联体效应“寸口”发放对血细胞影响的研究&罗森 任鹤天511

试谈气功的本质&黄信勇512

练功十八法延缓衰老的临床研究&余永敏 周寿祥514

食疗515

“辨证施食”的研究&孟仲法 凌达焕517

《内经》饮食原则浅析&窦国祥518

食疗古方今用&叶锦先519

药膳《十全大补》宴的研究&冢本四郎九等521

中华猕猴桃药用价值的研究&张菊明 林佩芳522

《活力苏》对人体抗氧化酶类的影响&姚鸣春 罗碧如524

“赛力加”的实验与应用&柯世隆等525

黄苠鲤鱼汤运用于肾病综合征的体会&聂莉芳等526

健补饼干防治佝偻病疗效观察&午雪峤527

行为医学529

从人体体表超微弱生物发光与多种生理病理状态的关系研究脏腑经络理论&郑荣容531

广东汉族健康人的中医体质类型与HLA基因频率分布的关系&周国雄 吴凌涛532

中西医治疗内因性精神病的临床及实验观察&谢勇等534

《内经》心理学思想探讨&徐平535

中医时间治疗学初探&李润民537

太极图与时间医学&曹福崇 黄辉钊538

“甚”时用药原则&李莱田539

脑醒定治疗精神病的临床研究(附112例临床分析)&任何541

抗精神病中成药“桃黄片”的研制及临床观察&章光文 邓京振542

活血化瘀对精神病的临床研究与机理探讨&周康 徐声汉543

时间因素的发病学意义附700例调查分析&赵章忠 邵玛琍544

传统医学工程545

脉象模拟装置的医理设计和应用——模拟中医脉象的尝试&费兆馥 徐建国547

中医脉象客观描述和检测的可能性及中医脉象图谱的设计&李景唐548

一种有自学功能的脉象波自动分类法&季新宝 李景唐549

脉搏波的线化理论用于中医脉象的研究&张镜人 杨天权550

涩脉的脉搏图特征与心血管功能状态&张卫健 傅远551

中药“胃肠B超增效剂”显象原理与B超诊断胃疾病的研究&魏品康等552

耳压对胆囊功能的影响及排石机理探讨&王宏业 张玲553

针刺耳胆穴对胆囊运动影响的初步研究&张慎斌等554

近红外气功信息治疗仪穴位辐照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临床观察及其机理探讨&钱存泽 瞿瑶555

用生物电子运动平衡理论创研导平仪的临床研究&谢景安556

胃肠电信息检测处理系统的研究&王建华 苏浩松557

ZK-Ⅰ型恒温熏洗器&丛日利558

B型显像超声在中医学里应用&王羲明等559

东洋医学辨证论治专家系统的研究运用(以再现性诊断治疗为目标)&西木隆等560

以KEE软件建立的针灸计算机“专家系统”&庄或勋等561

帧模式症状知识库的问诊系统&神正熙562

远红外线治疗各科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前田昌司56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