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子源物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丁厚本,王乃彦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13031·2581
- 出版时间:1984
- 标注页数:565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58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子源物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子源基本特性概述1
1.1 中子的基本性质1
1.1.1 中子的特性1
1.1.2 中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5
1.1.3 中子的探测原理20
1.2 中子源的基本特性30
1.2.1 中子源的分类30
1.2.2 中子产额和强度32
1.2.3 中子能量和能谱36
1.2 中子角分布39
1.3 中子辐射场的特征45
第二章 放射性同位素中子源50
2.1 (α,n)反应型中子源50
2.1.1 一般描述50
2.1.2 Be(α,n)源54
2.1.3 其他(α,n)源82
2.1.4 (α,n)源在使用中的几个特殊问题89
2.2 (Υ,n)型中子源107
2.2.1 (Υ,n)源的能量研究108
2.2.2 D(Υ,n)反应109
2.2.3 ’Be(Υ,n)8Be反应111
2.2.4 光激中子源113
2.3 自发裂变中子源119
2.3.1 ?Cf121
2.3.2 240Pu125
2.4 模拟裂变源127
3.1.1 加速器简介131
第三章 加速器中子源131
3.1 一般概述131
3.1.2 加速器中子源中子能量单色性问题141
3.1.3 加速器中子源中子通量恒定性问题147
3.2 (d,n)反应148
3.2.1 D(d,n)3He反应148
3.2.2 T(d,n)4He反应155
3.2.3 其他(d,n)反应162
3.3 (p,n)反应168
3.3.1 ’Li(p,n)7Be反应169
3.3.2 T(p,O)3He反应175
3.3.3 中等重量核的(P,n)反应180
3.3.4 高能质子的(p,n)反应185
3.4 (α,n)反应190
3.4.1 9Be(α,n)12C反应190
3.4.2 13C(α,n)16O反应190
3.5 几种最常用的加速器单能中子源比较193
3.6.1 加速器中氚的防护201
3.6 加速器中子源中一些特殊问题201
3.6.2 低能加速器的中子本底203
3.6.3 Υ射线205
3.6.4 加速器中子源的中子注量测量标准206
3.6.5 高能加速器的辐射环境206
第四章 裂变反应堆中子源211
4.1 一般描述211
4.1.1 反应堆的分类211
4.1.2 历史和现状212
4.1.3 反应堆的一些基本特征量213
4.1.4 反应堆中于计算的Fn和Sn方法255
4.2 快脉冲堆259
4.2.1 单次脉冲堆259
4.2.2 重复脉冲堆275
4.2.3 未来的其他脉冲堆301
4.3 脉冲堆几个问题的讨论302
4.3.1 燃料问题304
4.3.2 辐照样品对快脉冲堆特性的影响311
4.3.3 安全问题313
4.3.4 快脉冲堆的剂量测量318
4.4 基准中子场332
4.4.1 引言332
4.4.2 基准中子场装置简介333
1.天然中子源分布333
2.激励的中子场337
3.临界反应堆装置344
4.5.1 概述347
4.5 铀氢锆反应堆(TRIGA)347
4.5.2 铀氢锆堆的结构353
4.5.3 铀氢锆堆的特点356
4.5.4 铀氢锆堆的反应堆分析和工作参数359
4.5.5 U-ZrH合金的特性及其在TRIGA燃料中的应用361
4.6 千电子伏能区准单能中子束372
4.6.1 准单能中子束的应用372
4.6.2 准单能中子束的研制373
4.6.3 “过滤”中子束的基本原理374
4.6.4 过滤装置及其选择376
4.6.5 准单能中子束的测量377
4.7 SLOWPOKE袖珍反应堆378
4.7.1 结构378
4.7.2 特点379
4.7.3 用途379
5.1 强流脉冲电子加速器385
5.1.1 发展概况和主要技术指标385
第五章 带电粒子束裂变和聚变中子源385
5.1.2 强流脉冲加速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387
5.1.3 HERMES-Ⅱ402
5.1.4 强流脉冲电子加速器模拟核爆炸的辐射416
5.2 电子束裂变——新型脉冲堆421
5.2.1 高压发生器421
5.2.2 靶子设计422
5.2.3 燃料装置的设计425
5.3 电子束聚变429
5.3.1 电子束流的传播特性430
5.3.2 电子束在靶上的能量沉积435
5.3.3 电子束直接加热磁约束装置的等离子体438
5.3.4 电子束点燃氘氚靶丸439
5.3.5 电子束加速离子443
5.4 离子束惯性约束核聚变研究444
5.4.1 强流离子束的特点444
5.4.2 强流离子束的产生448
5.4.3 离子束在靶上的能量沉积453
5.4.4 强流离子束加速方案454
5.4.5 离子束聚变研究进展情况455
第六章 其他中子源457
6.1 浓密等离子体焦点装置457
6.1.1 DPF装置的特点457
6.1.2 DPF装置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457
6.1.3 DPF装置的中子产额和应用460
6.1.4 DPF装置与裂变反应堆的配合使用461
6.2 中子管463
6.2.2 充气式中子管464
6.2.1 引言464
6.2.3 真空式中子管467
6.3 脉冲散裂中子源472
6.3.1 引言477
6.3.2 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478
6.3.3 脉冲散裂中子源装置设计479
6.4 BANG中子源482
6.4.1 基本原理相中子能谱482
6.4.2 装置设计483
6.5 其他具体中子源装置485
6.5.1 电爆炸线中子源486
6.5.2 用旋转靶的加速器中子源(RTNS)487
6.5.3 强中子源(INS)488
第七章 关于中子源发展方向的讨论492
7.1 中子源发展情况综述492
7.1.1 中子源发展途径492
7.1.2 中子源现有水平概述497
7.2 关于当作热中子源用的脉冲堆发展方向的讨论497
7.2.1 实验对热中子源强度的要求497
7.2.2 热中于源通量发展概况499
7.2.3 加速器-靶系统与加速器-裂变Booster系统的比较500
7.3 对中于源发展方向的几点看法502
7.3.1 对现有中于源的改进502
7.3.2 中子源发展的可能途径506
附录507
一、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507
二、光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525
三、氚的特性、测量及防护知识538
四、一些重要参考数据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