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流行病学 中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流行病学 中
  • 耿贯一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14048·3726
  • 出版时间:1979
  • 标注页数:504页
  • 文件大小:41MB
  • 文件页数:51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流行病学 中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二篇 肠道传染病1

第二十三 病毒性肝炎1

第一节 甲型肝炎1

一、病原1

二、甲型肝炎抗原3

三、甲型肝炎的特异性诊断4

四、甲型肝炎的诊断方法5

五、甲型肝炎的临床5

六、流行特征6

七、甲型肝炎的预防措施15

第二节 乙型肝炎17

一、简史17

二、乙型肝炎病毒和有关抗原的性质及其有流行病学中的意义17

三、流行病学24

四、预防措施31

第三节 非甲非乙肝炎36

一、病原38

第一节 脊髓灰质炎38

第二十四章 脊髓灰质炎及其他肠道病毒感染38

二、传染源40

三、传播途径41

四、人群易感性41

五、流行特征42

六、预防措施46

第二节 其他肠道病毒感染56

一、病原体及其引起的疾病56

二、流行环节62

三、流行特征65

四、防疫措施66

第二十五章 霍乱与副霍乱68

第一节 副霍乱68

一、副霍乱流行的历史和现状68

二、构成本病流行过程的三环节71

三、流行特征74

四、近数年全球性大流行中几个值得注意的动向77

五、防疫措施80

一、六次世界性大流行及其后三十余年的主要动向86

第二节 有关霍乱的几个问题86

二、霍乱在中国的流行历史及其外源性88

三、世界霍乱的地方性疫源地92

四、历史上几次较大的霍乱水型爆发93

第二十六章 细菌性痢疾95

一、病原95

二、传染源97

四、人群易感性100

三、传播途径100

五、流行特征101

六、防疫措施106

附录108

第二十七章 耶氏菌小肠结肠炎110

一、病原110

二、流行病学111

三、临床型113

四、预防113

一、病原115

第二十八章 伤寒、副伤寒115

二、传染源118

三、传播途径121

四、人群易感性121

五、流行过程特征122

六、防疫措施130

第二十九章 沙门氏菌病136

一、寄生物与宿主的关系136

二、传染源的特征136

三、传播途径的特征139

四、流行过程的特点142

五、沙门氏菌的监测145

六、预防146

第三十章 葡萄球菌食物中毒148

一、简史148

二、病原148

三、流行病学150

四、调查151

五、预防153

一、简史154

二、病原154

第三十一章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154

三、临床表现157

四、流行病学158

五、预防161

六、爆发的现场处理162

第三十二章 肉毒中毒164

一、病原164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165

三、流行病学166

四、治疗与预后169

五、预防170

第三十三章 阿米巴病及其他肠道原虫病172

第一节 阿米巴病172

一、地域分布及流行情况172

二、阿米巴的致病作用174

三、阿米巴在人体的移行通路及阿米巴病的表现形式176

四、传染源176

五、传播途径177

六、影响人体感受性的某些因素177

七、防治措施178

八、阿米巴病流行病学调查中值得注意的某些问题179

第二节 其他肠道原虫病186

一、结肠小袋纤毛虫病186

二、兰氏贾第鞭毛虫病187

三、等孢子球虫病187

第三十四章 钩虫病189

一、简史189

二、病原189

三、流行因素194

四、流行特征197

五、临床病状和诊断199

六、防治措施201

第三十五章 蛔虫病206

一、病原206

二、传染源208

三、传播途径208

四、流行特征211

五、防治措施213

一、病原217

第三十六章 蛲虫病217

二、流行环节218

三、临床表现219

四、流行因素219

五、流行特征221

六、防治措施223

第三十七章 旋毛虫病229

一、病原229

二、传染源230

三、传播途径231

六、防疫措施233

四、人群易感性233

五、流行特征233

一、病原235

第三十八章 华支睾吸虫病236

二、病理变化和临床症状237

三、传染源和传播途径237

四、人群感染情况和有关因素241

五、防治措施243

一、病原247

第三十九章 姜片虫病247

二、传染源248

三、中间宿主及媒介物249

四、传播途径及感染方式250

五、易感人群与免疫251

六、流行特征252

七、防治措施253

八、今后展望255

附录 关于姜片虫中间宿主及媒介物的检查法256

一、病原258

第四十章 肺吸虫病258

二、流行特征260

三、流行病学调查265

四、防治措施273

第四十一章 绦虫病与囊虫病275

第一节 牛带绦虫病276

一、病原276

三、传播途径277

二、传染源277

五、流行特征279

四、人群易感性和免疫279

六、临床表现及诊断281

七、防治措施282

第二节 猪肉绦虫病284

一、病原284

二、传染源285

三、传播途径285

四、流行特征286

六、防治措施287

五、临床表现及诊断287

第三节 囊虫病288

一、病原288

二、感染方式289

三、流行特征290

四、临床表现290

五、诊断291

六、预防292

二、病原294

第四十二章 棘球蚴病(附泡球蚴病)294

一、概说与历史294

三、传染源299

四、传播途径300

五、易感性与免疫301

六、流行过程的特征302

七、预防305

八、防疫措施306

第一节 流行性感冒311

一、流感病毒311

第四十三章 流行性感冒及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311

第三篇 呼吸道传染病311

二、流行史317

三、新亚型的发源320

四、免疫学323

五、关于流行环节和流行因素的若干问题326

六、流感引起的死亡率升高327

七、预防措施328

一、病原学及各类病毒感染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334

第二节 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334

二、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原组成339

三、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流行因素341

四、防治措施342

第四十四章 流行性腮腺炎344

一、概述344

二、病原344

三、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的感染及病理344

四、流行过程三个环节345

五、流行特征346

六、防疫措施348

第四十五章 麻诊351

一、病原351

二、传染源和传播途径354

三、人群易感性356

四、流行特征357

五、血清流行病学361

六、麻疹的隐性感染366

七、预防368

八、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简述370

第四十六章 风疹374

一、概况374

二、病原374

三、传染源375

四、传播途径376

五、人群免疫376

六、流行特征377

七、预防379

第四十七章 水痘及带状疱疹382

一、概况382

二、病原382

三、传染源383

四、传播途径384

五、人群易感性384

六、流行特征384

七、预防386

二、病原388

一、简史388

第四十八章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388

三、感染与免疫389

四、流行病学390

五、预防393

第四十九章 天花394

一、简史394

二、病原394

三、传染源396

五、易感性与免疫399

四、传播途径399

六、流行特性400

七、防疫措施403

附录 种痘后并发症407

第五十章 鹦鹉热--饲鸟病410

一、病原410

二、流行病学410

三、临床411

五、本病在军事上的意义413

四、防疫措施413

第五十一章 Q热415

一、概述415

二、病原416

三、生态学420

四、传染源422

五、传播途径425

六、临床表现426

七、诊断427

九、预防措施428

八、治疗428

十、问题和展望429

第五十二章 支原体肺炎431

一、病原431

二、临床特征432

三、传染源434

四、传播途径434

五、人群易感性435

六、流行特征435

七、防治措施437

第五十三章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439

一、病原439

二、流行特征及流行预测443

三、关于菌苗预防问题448

四、药物预防450

第五十四章 猩红热及溶血性链球菌感染453

一、病原453

二、链球菌致病的种类456

三、传染源457

四、传染途径458

五、人群易感性458

六、流行特征459

七、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人群分布462

八、预防措施463

第五十五章 白喉467

一、概况467

二、病原467

三、传染源468

四、传播途径469

五、人群易感性470

六、流行过程特征470

七、防疫措施474

附录 锡克氏试验477

第五十六章 百日咳478

一、病原478

二、传染源480

三、传播途径481

五、流行特征482

四、人群特征482

六、防疫对策及防疫措施483

第五十七章 结核病489

一、引言489

二、结核病的特点490

三、流行环节490

四、影响流行的因素493

五、指标494

六、调查502

七、结语50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