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策略博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策略博弈](https://www.shukui.net/cover/52/31207625.jpg)
- 阿维纳什·迪克西特,苏珊·斯克丝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101354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502页
- 文件大小:70MB
- 文件页数:526页
- 主题词:对策论-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策略博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导论与一般性原理3
第1章 基本思想和范例3
1.1 何为策略博弈?4
1.2 策略博弈的一些例子和故事5
1.2.1 回击到何处?5
1.2.2 GPA暗斗6
1.2.3 “我们未能参加考试,是因为我们轮胎爆了”7
1.2.4 教授为什么这样狠心?9
1.2.5 危机边缘的室友与家人9
1.2.6 约会博弈11
1.3 学习《策略博弈》的策略12
第2章 如何思考策略博弈?14
2.1 决策与博弈14
2.2 博弈分类16
2.2.1 博弈中各方是序贯行动的还是同时行动的?16
2.2.2 参与人的利益完全冲突还是具有某些一致之处?17
2.2.3 博弈只进行一次还是重复进行?对手是否固定?18
2.2.4 参与人拥有完全或相同的信息吗?18
2.2.5 博弈规则是固定的还是可人为操纵的?19
2.2.6 合作协议是否具有强制力?20
2.3 一些术语和背景假设21
2.3.1 策略21
2.3.2 支付22
2.3.3 理性23
2.3.4 对规则的共同知识25
2.3.5 均衡26
2.3.6 动态与进化博弈27
2.3.7 观察与实验28
2.4 博弈论的用处28
2.5 后续章节的结构29
2.6 总结31
第二部分 概念与技巧37
第3章 序贯行动博弈37
3.1 博弈树38
3.1.1 决策结、枝及路径38
3.1.2 不确定性与“自然的行动”38
3.1.3 结果与支付39
3.1.4 策略40
3.1.5 博弈树的构造41
3.2 用博弈树求解博弈42
3.3 增添更多的参与人46
3.4 行动顺序的优势50
3.5 添加更多的行动50
3.5.1 井字棋51
3.5.2 国际象棋52
3.6 逆推实验56
3.7 幸存者游戏策略58
3.8 总结61
第4章 纯策略同时行动博弈(Ⅰ):离散策略情形67
4.1 离散型策略同时行动博弈的描述68
4.2 纳什均衡69
4.2.1 纳什均衡概念的进一步解释70
4.2.2 纳什均衡:一个信念和选择的体系71
4.3 占优策略选择72
4.3.1 两个参与人都存在占优策略的情形74
4.3.2 只有一个参与人存在占优策略的情形75
4.3.3 重复剔除劣策略76
4.4 最优反应分析78
4.5 零和博弈的最小最大值方法79
4.6 三人参与的博弈81
4.7 纯策略博弈的多重均衡84
4.8 不存在纯策略纳什均衡的情形88
4.9 总结90
附录 几个一般性的定义97
第5章 纯策略同时行动博弈(Ⅱ):连续型策略、(Ⅲ):讨论和证据99
5.1 纯策略是连续型变量的情形100
5.1.1 价格竞争100
5.1.2 政党宣传拉票103
5.2 纳什均衡的经验证据105
5.2.1 实验室或课堂里的实验106
5.2.2 现实世界的证据108
5.3 对纳什均衡概念的批评性讨论110
5.3.1 在纳什均衡中对风险的处理111
5.3.2 纳什均衡的多重性113
5.3.3 纳什均衡对理性的要求114
5.4 可理性化115
5.4.1 可理性化概念的运用116
5.4.2 可理性化导出纳什均衡117
5.5 总结119
第6章 同时行动与序贯行动并存的博弈125
6.1 同时行动与序贯行动并存的博弈126
6.1.1 两阶段博弈与子博弈126
6.1.2 多阶段博弈的结构129
6.2 在博弈中改变行动顺序131
6.2.1 同时行动博弈变为序贯行动博弈131
6.2.2 行动顺序上的其他变化137
6.3 分析方法的改变138
6.3.1 用博弈树表示同时行动博弈138
6.3.2 用策略形式说明和分析序贯行动博弈139
6.4 三人博弈142
6.5 总结145
第7章 采用混合策略的同时行动博弈(Ⅰ):零和博弈149
7.1 什么是混合策略?149
7.2 不确定行为:混合行动使对手难以预料151
7.2.1 最优反应分析151
7.2.2 最小最大值法156
7.3 纳什均衡作为一个信念与反应系统159
7.4 当一个参与人有三个或更多纯策略时的混合160
7.4.1 一般情形161
7.4.2 例外情形163
7.4.3 一个混合策略占优的情形164
7.5 当参与人双方都有三个策略时的混合166
7.5.1 所有策略的完全混合167
7.5.2 存在一些未使用策略的混合均衡168
7.6 零和博弈中混合策略的证据170
7.7 实践中如何使用混合策略172
7.8 总结173
附录 概率与期望效用179
第8章 采用混合策略的同时行动博弈(Ⅱ):非零和博弈、(Ⅲ):一般性讨论188
8.1 不确定信念支撑的混合策略189
8.1.1 哈里会碰上萨莉吗?189
8.1.2 懦夫193
8.2 有三个策略的非零和博弈195
8.3 混合策略均衡的一般性讨论196
8.3.1 弱均衡197
8.3.2 对手的无差异与防止被对手利用197
8.3.3 在零和博弈中混合策略的违反直觉的结果198
8.3.4 非零和博弈中另一个违反直觉的结果200
8.4 非零和博弈中混合策略的实证201
8.5 三个或更多策略中的混合:一般性理论202
8.6 总结207
第三部分 某些更为广拓的博弈与策略类型213
第9章 不确定性与信息213
9.1 非对称信息:基本思想214
9.2 直接沟通或“廉价磋商”215
9.3 信号传递和甄别219
9.4 激励报酬222
9.5 信号传递博弈中的均衡225
9.5.1 分离均衡227
9.5.2 混同均衡229
9.5.3 半分离均衡229
9.5.4 一般理论23
9.6 信号传递和甄别的一些例证233
9.7 总结235
附录 信息与风险241
第10章 策略性行动249
10.1 策略性行动的分类250
10.1.1 无条件的策略性行动251
10.1.2 有条件的策略性行动251
10.2 策略性行动的置信度252
10.3 承诺253
10.4 威胁与许诺257
10.4.1 威胁的例子:美日贸易关系257
10.4.2 许诺的例子:餐馆定价博弈260
10.4.3 威胁和许诺相结合的例子—中美政治行动261
10.5 一些额外的议题262
10.5.1 策略性行动何时起作用?262
10.5.2 遏制对强迫263
10.6 建立置信度261
10.6.1 减少你行动的自由&26.1
10.6.2 改变你的支付265
10.7 反策略性行动268
10.7.1 非理性268
10.7.2 切断通信268
10.7.3 开辟逃走的路268
10.7.4 消除对方想要维持声誉的动机269
10.7.5 腊肠策略269
10.8 总结261
第11章 囚徒困境和重复博弈275
11.1 基本博弈(复习)276
11.2 解法Ⅰ:重复276
11.2.1 有限次重复277
11.2.2 无限次重复278
11.2.3 未知期限的博弈280
11.2.4 一般理论281
11.3 解法Ⅱ:惩罚与奖励283
11.4 解法Ⅲ:领导285
11.5 实验证据287
11.6 真实世界的囚徒困境288
11.6.1 政府招商竞争289
11.6.2 劳动仲裁290
11.6.3 生物进化291
11.6.4 许诺最低价291
11.7 总结293
附录 无穷级数求和300
第12章 集体行动博弈303
12.1 双人集体行动博弈304
12.2 大群体中的集体行动问题306
12.3 思想简史310
12.4 解决集体行动问题311
12.4.1 分析312
12.4.2 应用314
12.5 溢出或外部性317
12.5.1 一般情况的计算318
12.5.2 负溢出319
12.5.3 正溢出322
12.6 “救命!”:有混合策略的懦夫博弈325
12.7 总结327
第13章 进化博弈334
13.1 研究框架335
13.2 囚徒困境338
13.2.1 重复博弈的囚徒困境339
13.2.2 多次重复博弈343
13.2.3 进化博弈模型与理性参与人模型之间的比较344
13.3 懦夫博弈345
13.4 安全博弈347
13.5 物种间的相互作用349
13.6 鹰鸽博弈352
13.6.1 理性策略选择与均衡353
13.6.2 V>C时的进化稳定353
13.6.3 V<C时的进化稳定353
13.6.4 V<C:稳定多态型种群354
13.6.5 V<C:每个参与人都采用混合策略355
13.7 种群中含有三种表现型356
13.7.1 检验ESS357
13.7.2 动态分析357
13.8 部分一般性理论360
13.9 领地博弈361
13.10 合作及利他的进化362
13.11 总结364
第四部分 在特定策略情形下的应用373
第14章 边缘政策:古巴导弹危机373
14.1 对事件的一个简要的叙述374
14.2 一种简单的博弈论解释380
14.3 考虑更多复杂性后的博弈381
14.4 概率威胁386
14.5 边缘政策(冒险主义)博弈的操作389
14.6 总结393
第15章 策略与投票398
15.1 投票规则和程序399
15.1.1 二元法399
15.1.2 相对多数方法400
15.1.3 混合方法401
15.2 投票悖论402
15.2.1 孔多塞悖论402
15.2.2 议程悖论403
15.2.3 颠倒悖论404
15.2.4 改变投票方式就改变了投票结果405
15.3 关于悖论的一般性思路406
15.3.1 布莱克条件407
15.3.2 稳健性408
15.3.3 强度排序409
15.4 投票的策略性操纵410
15.4.1 相对多数规则410
15.4.2 配对投票411
15.4.3 不完全信息下的策略性投票414
15.5 与操纵有关的一般性思路416
15.6 中位投票者定理417
15.6.1 离散的政治光谱418
15.6.2 连续的政治光谱420
15.7 总结422
第16章 投标策略与拍卖设计431
16.1 拍卖的类型432
16.2 赢家的诅咒434
16.3 投标策略435
16.4 维克里说真话规则437
16.5 全部投标者都要支付的拍卖438
16.6 如何在拍卖中进行销售440
16.6.1 风险中性的投标者与独立估计440
16.6.2 风险规避的投标者441
16.6.3 相关的估计442
16.7 其他需要思考的问题443
16.7.1 多个投标品443
16.7.2 系统缺陷444
16.7.3 信息泄露446
16.8 互联网上的拍卖446
16.9 拍卖理论与实践的其他读物448
16.10 总结449
第17章 谈判454
17.1 纳什的合作解455
17.1.1 数字实例455
17.1.2 一般理论456
17.2 可变威胁的谈判460
17.3 轮流出价模式一:总价值的损失462
17.4 实验证明464
17.5 轮流出价模式二:不耐烦466
17.6 在谈判中操纵信息470
17.7 多方参与和多项议题的谈判472
17.7.1 多项议题的谈判472
17.7.2 多方参与的谈判(多边谈判)473
17.8 总结473
第18章 市场与竞争477
18.1 简单交易博弈478
18.2 核485
18.2.1 数字例子487
18.2.2 核的一些特征488
18.2.3 讨论489
18.3 市场机制490
18.3.1 市场机制的特征492
18.3.2 实验证据493
18.4 夏普利值494
18.4.1 立法机构和委员会的权力496
18.4.2 联合成本的配置497
18.5 公平配置机制499
18.6 总结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