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体育思想史 古代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体育思想史 古代卷
  • 崔乐泉,杨向东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1192667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82页
  • 文件大小:49MB
  • 文件页数:406页
  • 主题词:古代体育-思想史-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体育思想史 古代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论3

第一编 先秦时期的体育思想3

第一章 各家的体育思想3

第一节 儒家以伦理为中心的体育思想3

一、孔子以礼仁为核心的体育思想4

二、孟荀礼仁并重的体育思想9

三、六艺之教中的体育思想13

四、分等级、明秩序的射礼18

五、《诗经》中的祈福长寿思想20

第二节 道家道法自然的体育思想24

一、老子的体育保健养生观24

二、宋钘、尹文气功锻炼思想27

三、庄子的体育保健养生观29

第三节 墨家尚力的体育思想32

一、墨子尚力的体育思想33

二、形与神、生命与运动的辩证关系34

三、重视身体健康和身体锻炼35

四、重视尚贤举能和军事体育思想36

第四节 兵家技击、攻防的体育思想37

一、中国古代武术与军事武艺的关系37

二、《孙子兵法》对武术技击产生的影响48

第五节 医家的养生和体育结合的体育思想52

一、养生体育思想的发端52

二、驱鬼逐疫中的运动健康观55

三、战国玉杖首《行气铭》中蕴涵的体育养生观57

四、《黄帝内经》中蕴涵的体育思想57

五、融合诸家的《吕氏春秋》体育养生之道63

第六节 阴阳家阴阳对立统一的体育思想66

一、阴阳、五行概说67

二、阴阳家邹衍的“五德终始”说67

三、越女论剑中的阴阳对立统一思想68

四、《周易》的生命观69

五、《洪范》中的五行说与人的“五福”、“六极”73

第二章 社会尚武思潮与娱乐体育思想的产生和发展75

第一节 佩剑之风75

一、剑是权力的象征78

二、剑是侠义精神的体现79

第二节 齐人的尚武精神81

一、武力至上81

二、提高武技水平82

三、尚武精神的衰落83

第三节 尚武强兵与胡服骑射84

一、赵国与胡服骑射84

二、实施胡服骑射的影响87

第四节 娱乐的产生和古代娱乐体育的基本特征88

一、娱乐是人类生命活动的重要方式88

二、消遣与人的全面发展90

三、中国古代娱乐体育的起源91

四、娱乐体育的基本特征93

第二编 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体育思想97

第三章 儒家、道教的体育思想97

第一节 儒家体育思想的发展98

一、董仲舒《春秋繁露》中的养义、养气98

二、刘向、刘歆的先文后武、文武并重100

三、扬雄的顺乎自然、德在武先101

四、桓谭《新论》的体育思想103

五、王充《论衡》中的养气、爱精、养德104

六、颜之推《颜氏家训》中的以德养生思想106

七、韩愈的静以养心、修身治国108

八、李翱的人性静止、文治武功110

第二节 道教中的体育思想112

一、《淮南子》的养生理论112

二、《老子河上公章句》中的养生思想115

三、葛洪《抱朴子》中的养生思想116

四、陶弘景的调神养形养生观118

五、司马承祯的主静纳气养生观120

六、施肩吾的神形并重养生观124

七、《黄庭经》中的养生思想125

第三节 武当道教武术形成及其影响因素128

一、武当道教武术的形成129

二、武当道教武术中玄武崇拜130

第四章 兵家、玄学的体育思想132

第一节 兵家的体育思想132

一、晁错御边的军事体育思想133

二、曹操、曹丕父子的强兵足食、武艺精湛思想135

三、诸葛亮的重视武艺、知人善用思想137

四、王琚《射经》的习射练兵139

五、李筌利用天时、地利、人和,因势取胜的思想140

第二节 玄学与体育思想142

一、嵇康的养生论143

二、向秀的养生观147

三、嵇康、向秀的养生观之争149

四、几位玄学家的养生观152

第五章 佛教、医家的体育思想158

第一节 佛教中的体育思想159

一、禅修就是佛家气功修炼159

二、“禅武结合”,僧人尚武和少林武功的开创161

三、智?的调身、调息、调心165

四、印度瑜伽与中国导引术的结合167

五、刘勰的体育思想168

六、佛教思想对尚武之风的影响170

第二节 医家的体育思想172

一、《导引图》与《引书》体育疗法的特点172

二、吐纳行气术与《辟谷食气》175

三、华佗的养生思想与五禽戏177

四、张仲景的未病先防、有病早治养生思想179

五、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中的养生观180

六、从《千金要方》看孙思邈的养生之道184

第六章 重武、轻武与娱乐体育的发展187

第一节 秦代的尚武之风和军事武艺187

一、“罢讲武之礼为角抵”188

二、从“收天下兵”到“斩木为兵”189

三、秦始皇陵兵马俑与军事武艺的发展190

第二节 汉代的尚武精神191

一、汉初的尚武191

二、“独尊儒术”之后的尚武表现194

第三节 两晋、南朝时期的轻武现象196

第四节 唐代的尚武之风198

一、唐太宗李世民的尚武好侠之气199

二、唐代尚武的措施202

三、唐代武举制的产生205

四、武举中的武艺及其变化207

第五节 体育娱乐思想的发展变化208

一、情于中形于外的自娱自乐208

二、以竞技为乐210

三、以益智为乐213

四、从祭祀到民俗214

第三编 宋元明清时期的体育思想219

第七章 儒学、道教与体育思想219

第一节 儒学与体育有关的思想220

一、司马光的致中和以养生、为封建礼教服务220

二、张载重视武勇,强调生命在于运动的体育思想222

三、程颢、程颐理学对养生观的影响224

四、朱熹的身心健康观227

五、陆九渊的“本心”说与气功修炼230

六、王阳明重视体育教育、养生养德为一事的思想232

七、顾炎武对体育的考证和认识234

八、王夫之的“气”本论、生命在于运动236

九、颜李学派的养生、重武思想与实践238

第二节 理学思想对武术发展的影响241

一、理学之理与武术之理241

二、内圣外王是理学和武术的目标241

三、习武之人德为先242

四、黄宗羲、黄百家父子对体育的贡献242

第三节 道教与体育思想244

一、陈抟的睡眠有术、宜时导引245

二、张伯端的内丹学说247

三、马钰的清净无为、养气练功248

四、丘处机的先性后命、内丹养生思想250

五、高濂《遵生八笺》的养生之道252

第八章 阴阳家和兵家的体育思想254

第一节 《周易》对中国武术的影响255

一、刚健有为255

二、阴阳之变、攻防之理258

三、适时而动259

第二节 太极观念与太极拳260

一、太极的范畴261

二、太极拳中的太极元气论263

三、太极拳中的心为太极264

第三节 周易八卦与八卦掌265

一、八卦掌与太极八卦图之契合265

二、八卦掌与八卦数266

三、八卦掌与周易卦理之合267

四、阴阳之道贯穿八卦掌之中271

五、变是八卦掌之妙272

第四节 形意五行拳与五行学说272

一、形意五行拳之理273

二、形意五行拳的技击、健身之用274

第五节 《武经总要》的军事体育思想275

一、坚持标准、选择将帅276

二、讲武教战、提高武艺277

三、料敌而战、出奇制胜278

第六节 几位军事家的军事体育思想278

一、俞大猷《剑经》的武术技击法则279

二、戚继光练兵思想的启示280

三、何良臣选材教武的军事体育思想283

第七节 《孙子兵法》对明代武术论著的影响285

一、《武编·拳》篇以兵法立拳论285

二、《剑经》论棍源于兵法286

三、《纪效新书》中“长兵篇”和“拳经篇”引兵学论技理288

四、《少林棍法阐宗》引兵法作《总论》289

第八节 《苌氏武技书》的中气论与内外兼修290

一、中气论290

二、中气的运炼291

三、气力的运炼之法291

四、苌家拳的技理精要292

第九章 佛教、医家的体育思想293

第一节 禅宗与少林武术的结合293

一、禅与武结合294

二、少林武术中的佛理295

三、少林武德中的禅宗思想297

四、禅拳归一的少林拳297

五、武为禅体,医为武翼298

第二节 少林武圣—紧那罗王信仰与少林棍技击论301

一、习武参战301

二、紧那罗王信仰302

三、少林棍技击的特点304

第三节 《少林拳术秘诀》中的养生与炼气305

一、武术气功及其锻炼目的305

二、武术气功的养生与炼气306

三、少林武术站桩307

四、关于少林拳术的运用308

第四节 藏密气功及其思想溯源308

一、藏密气功的由来309

二、藏密义理和功理309

三、藏密气功的修炼方法311

第五节 婆罗门导引法311

一、婆罗门教的“解脱”观念312

二、婆罗门教导引法313

第六节 柳华阳《慧命经》的佛道融合,性命双修314

第七节 金元四大医学家对养生体育的贡献315

一、刘完素专气抱一、正则和平316

二、张从正导引按跷、移心转意317

三、李杲脾胃论319

四、朱震亨的制火护阴320

第八节 其他几位医家的养生体育思想320

一、万全《养生四要》的养生思想321

二、龚廷贤《寿世保元》的养生思想321

三、张介宾《类经》的养生思想323

四、汪昂《勿药元诠》的养生思想325

第十章 轻武、重武与娱乐体育的发展326

第一节 宋代的“重文轻武”现象分析326

一、宋代施行“重文轻武”之策的原因326

二、宋代“重文轻武”对体育发展的影响329

第二节 尚武精神的提倡330

一、宋代武学的设立330

二、明代的武学332

三、清代的武举334

四、少数民族的尚武精神335

第三节 体育娱乐的理想政治化倾向337

一、艺与礼的结合337

二、欢乐饱蕴乐观339

三、对称蕴涵中和340

四、为统治阶级服务341

附 中外主要体育思想的比较345

第一节 儒家体育思想与奥林匹克精神的比较345

一、天下为公,大同世界与和平、友谊、团结、进步346

二、君子之争与公平竞争348

三、“力不同科,古之道也”与“参与比取胜更重要”349

四、自强不息与更快、更高、更强350

第二节 印度瑜伽与中国气功的比较352

一、传统哲理比较352

二、对人体生理认识的比较353

三、功法比较354

四、对性力的认识355

第三节 侠士、武士、骑士的文化精神比较357

一、文化精神的不同358

二、价值观念的差异360

三、道德内涵的区别362

第四节 陈元赟对日本体育文化的贡献364

一、陈元赟在日本创传柔术366

二、柔术到柔道,最后成为国际比赛项目369

三、陈元赟在日本的广泛影响371

第五节 中日朝十八般武艺的文化内涵372

一、十八般武艺372

二、日本、朝鲜的十八般武艺374

三、《水浒传》中的十八般武艺375

四、十八般武艺的发展377

参考文献37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