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计算机网络概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计算机网络概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51/31218373.jpg)
- 刘晶璘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247329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70页
- 文件大小:83MB
- 文件页数:384页
- 主题词:计算机网络-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计算机网络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开始之前1
第1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1
1.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2
1.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3
1.2.1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3
1.2.2 Internet和Intranet4
1.2.3对等网络和基于服务器的网络4
1.3网络的拓扑结构6
1.3.1总线型拓扑结构6
1.3.2星状拓扑结构7
1.3.3环状拓扑结构7
1.3.4网状拓扑结构8
1.4计算机网络设备8
1.5网络操作系统11
1.5.1 UNIX操作系统11
1.5.2 Linux操作系统13
1.5.3 NetWare操作系统13
1.5.4 Windows操作系统14
1.6网络体系结构模型17
1.6.1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17
1.6.2 ISO/OSI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18
1.6.3 ISO/OSI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各层功能概述18
1.6.4 ISO/OSI参考模型的数据传输20
1.6.5 TCP/IP体系结构21
1.6.6 ISO/OSI参考模型与TCP/IP协议模型的比较21
1.7计算机网络发展简史23
1.7.1分组交换网络的兴起(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初)23
1.7.2局域网和网络互联的兴起(20世纪70年代初~80年代初)23
1.7.3网络的快速发展与因特网雏形的形成(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初)24
1.7.4因特网的爆炸式发展(20世纪90年代)24
1.7.5向下一代互联网过渡(进入21世纪)25
本章小结25
复习思考题26
参考文献26
第2章 网络传输介质、网络设备和网络互连27
2.1双绞线28
2.1.1概述28
2.1.2双绞线的分类28
2.1.3双绞线的性能指标29
2.1.4双绞线的选购30
2.1.5双绞线与RJ-45头的连接31
2.2同轴电缆31
2.2.1概述31
2.2.2同轴电缆的分类31
2.2.3同轴电缆的型号32
2.3光纤32
2.3.1概述32
2.3.2光纤的分类33
2.3.3光纤的连接方式34
2.3.4光纤通信系统及组成34
2.3.5光缆35
2.4网络接口卡36
2.4.1概述36
2.4.2网卡的分类37
2.5中继器38
2.6集线器38
2.7网桥39
2.7.1网桥的工作原理39
2.7.2网桥的分类40
2.8交换机41
2.8.1交换机基础41
2.8.2交换机的种类43
2.8.3三层交换机43
2.8.4虚拟局域网44
2.9路由器和网关46
2.9.1路由器和网关的概念46
2.9.2路由器的主要功能47
2.9.3路由器的工作原理与结构47
2.9.4路由器的分类48
2.9.5路由器举例50
2.10广域网和城域网的互连51
2.11路由算法和路由协议54
2.11.1路由算法类型54
2.11.2路由选择方式56
2.11.3常见的动态路由协议56
2.12服务器及网络存储技术56
2.12.1服务器的硬件类别57
2.12.2服务器硬件的特殊性能58
2.12.3网络存储技术59
2.13网格计算62
2.13.1网格计算的概念62
2.13.2网格核心技术62
2.13.3网格计算的一个案例63
2.13.4网格计算技术的发展任重道远63
本章小结64
复习思考题64
参考文献65
第3章 有线局域网建设66
3.1局域网常见类型及工作原理67
3.1.1以太网67
3.1.2令牌环网68
3.1.3 ATM网69
3.1.4 FDDI网70
3.2以太网的有关标准和布线要求70
3.2.1传统以太网71
3.2.2快速以太网71
3.2.3千兆以太网72
3.3万兆以太网及十万兆以太网技术的发展74
3.3.1万兆以太网的标准74
3.3.2万兆以太网的技术特点74
3.3.3万兆以太网的应用76
3.3.4万兆以太网面临的问题77
3.3.5 100G以太网77
3.4典型的中小型以太网组网方案78
3.4.1 SOHO网络解决方案78
3.4.2中小型企业组网解决方案78
3.4.3大型企业万兆园区网络解决方案79
3.5线缆与设备的连接80
3.5.1双绞线的连接80
3.5.2光纤的连接83
3.5.3设备间的连接87
3.6布线测试设备与相关测试95
3.6.1布线测试设备简介95
3.6.2综合布线相关测试96
3.7交换机和接入路由器的配置99
3.7.1交换机的配置99
3.7.2接入路由器的配置104
本章小结108
复习思考题109
参考文献109
第4章 网络操作系统111
4.1操作系统概述112
4.2 UNIX系统114
4.3 Linux系统115
4.3.1 Linux的发展115
4.3.2 Linux的特点115
4.3.3 Linux的版本116
4.3.4 Linux与UNIX、Windows的比较116
4.4 Windows 2003 Server网络操作系统116
4.4.1 Windows 2003 Server的安装117
4.4.2 Windows 2003 Server活动目录121
4.4.3用户和计算机账号管理123
4.4.4管理组129
4.4.5组织单位与组策略132
4.4.6 Windows 2003资源访问133
4.4.7 工作站登录到Windows 2003Server的域135
4.4.8 Windows 2003 Server实验的网络环境构建137
4.4.9 DHCP服务140
4.4.10 Windows 2003 Server中的常见命令144
4.5初识Windows Server 2008146
本章小结148
复习思考题148
参考文献149
第5章 TCP/IP协议150
5.1 TCP/IP协议族151
5.2网络接口层协议152
5.3互联网层协议152
5.3.1 IP协议152
5.3.2 ARP协议157
5.3.3 RARP协议158
5.3.4 ICMP协议159
5.3.5 IGMP协议159
5.4 IP协议路由选择159
5.4.1 RIP协议160
5.4.2 OSPF协议160
5.4.3 BGP协议及其扩展161
5.5传输层协议163
5.5.1 TCP协议163
5.5.2 UDP协议164
5.5.3传输层相关协议164
5.6应用层协议164
5.6.1 HTTP协议164
5.6.2 FTP协议166
5.6.3 TELNET协议168
5.6.4电子邮件协议169
5.6.5简单网络管理协议169
本章小结170
复习思考题171
参考文献172
第6章 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173
6.1网络安全概述174
6.1.1网络安全简介174
6.1.2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174
6.2安全扫描175
6.2.1安全扫描概述175
6.2.2系统补丁175
6.3黑客与网络攻击176
6.3.1黑客176
6.3.2网络攻击概述177
6.4恶意代码178
6.4.1计算机病毒178
6.4.2木马病毒180
6.4.3蠕虫病毒180
6.4.4复合型病毒182
6.5防火墙182
6.5.1防火墙的概念182
6.5.2防火墙的分类182
6.5.3防火墙的主要功能184
6.5.4防火墙的选择185
6.6入侵检测系统与入侵防护系统186
6.6.1入侵检测系统186
6.6.2入侵防护系统189
6.7加密与认证189
6.7.1加密189
6.7.2对称式密码体制190
6.7.3非对称式密码体制191
6.7.4数字认证192
6.7.5电子商务安全技术195
6.7.6加密软件PGP196
6.8虚拟专用网198
6.8.1虚拟专用网概述198
6.8.2 VPN相关技术199
6.9网络管理概述200
6.9.1网络管理的概念200
6.9.2网络管理的功能200
6.9.3网络管理的体系结构201
6.9.4简单网络管理协议203
6.10网络管理系统平台与网络管理实务204
6.10.1网络管理软件204
6.10.2常见网络管理软件简介205
6.10.3网络管理实务206
6.11网络隔离和网络管理技术的发展207
6.11.1网络隔离技术207
6.11.2网络管理技术的发展208
本章小结208
复习思考题209
参考文献209
第7章 数据通信常识210
7.1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211
7.2数据通信的操作模式212
7.3通信的多路复用技术212
7.4数据传输方式214
7.5数据同步技术215
7.6数据传输的调制和编码技术215
7.7数据交换技术218
7.8差错控制220
本章小结221
复习思考题222
参考文献222
第8章 无线局域网技术223
8.1无线局域网简介224
8.2无线个域网的主要标准224
8.2.1蓝牙技术224
8.2.2超宽带225
8.3无线局域网的主要标准225
8.3.1 IEEE的802.11标准系列225
8.3.2 ETSI的HiperLAN2标准229
8.3.3 HomeRF229
8.4无线城域网的主要标准230
8.4.1 IEEE802.16标准230
8.4.2新一代无线Mesh网络232
8.5无线局域网技术的展望232
8.6无线局域网的安全233
8.6.1 WLAN特有的安全问题233
8.6.2 WLAN安全技术的发展历程233
8.7无线局域网的无线设备236
本章小结239
复习思考题239
参考文献240
第9章 广域网骨干网技术241
9.1概述242
9.2早期的广域网技术242
9.2.1 X.25242
9.2.2帧中继242
9.2.3交换式多兆位数据服务243
9.3点对点数据链路层协议244
9.3.1高速数据链路控制244
9.3.2串行线路网际协议244
9.3.3点对点协议244
9.4 IP over ATM245
9.4.1 ATM网络概述245
9.4.2 ATM协议体系结构246
9.4.3 IP over ATM技术250
9.5 IP over SDH250
9.5.1同步数字体系概况250
9.5.2同步数字信号251
9.5.3 SDH的技术原理253
9.5.4 IP over SDH的体系结构257
9.6 IP over DWDM/WDM258
9.6.1波分复用原理258
9.6.2波分复用系统硬件实现的关键技术259
9.6.3 IP over DWDM261
本章小结261
复习思考题262
参考文献263
第10章 Internet接入技术264
10.1基于电话铜线的Internet接入技术265
10.1.1普通Modem接入265
10.1.2 N-ISDN接入266
10.1.3 xDSL接入266
10.2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接入技术269
10.2.1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的原理及特点269
10.2.2 Cable Modem的技术原理270
10.2.3有线数字电视接入技术271
10.3光纤接入技术272
10.3.1光纤接入网简介272
10.3.2几种光纤接入方式273
10.3.3光纤接入网的特点274
10.4基于宽带IP的以太网Internet接入技术275
10.5基于电力供电网络的接入技术275
10.6经由蜂窝移动通信网的接入技术276
10.6.1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史277
10.6.2 3G技术的基本特点278
10.6.3 3G协议278
10.6.4 3G在我国的发展279
10.6.5 4G相关知识简介279
10.7数字直播卫星接入280
10.8其他无线接入技术简介281
本章小结281
复习思考题282
参考文献282
第11章 IPv6网络技术概述284
11.1 IPv6协议产生的背景285
11.2 IPv6协议的主要特点285
11.3 IPv6地址表示方法286
11.3.1 IPv6地址冒号十六进制表示法287
11.3.2 IPv6地址的零压缩表示法287
11.3.3内嵌IPv4地址的IPv6地址表示法288
11.4地址前缀的文本表示289
11.5 IPv6协议的重要术语290
11.6 IPv6的地址类型290
11.6.1单播地址290
11.6.2多播地址293
11.6.3任播地址293
11.7 IPv6地址分配状况293
11.8 IPv6基本功能294
11.8.1 IPv6邻居发现协议294
11.8.2 IPv6路径MTU发现协议295
11.8.3 IPv6域名解析295
11.8.4 IPv6动态路由协议简介296
11.9从IPv4向IPv6过渡的技术296
11.9.1用于IPv6穿越IPv4网络的隧道技术297
11.9.2用于IPv6与IPv4互通的技术298
11.10移动IPv6299
11.10.1移动IPv6的组成299
11.10.2移动IPv6的基本工作原理299
本章小结300
复习思考题301
参考文献301
第12章 网络编程、Internet信息服务与网络数据库302
12.1 Socket网络编程303
12.1.1 Socket概述303
12.1.2 Socket实现的客户机/服务器模式304
12.1.3 WinSock的基本套接字函数304
12.1.4 Socket网络编程原理306
12.2 WWW服务与网页制作技术及网站技术307
12.2.1 WWW服务概述307
12.2.2标记语言与WWW应用308
12.2.3第二代Web语言——VRML313
12.2.4动态网站技术313
12.3 DNS域名服务和中文上网服务315
12.3.1 DNS概述315
12.3.2 DNS系统315
12.3.3中文域名及网络实名319
12.4电子邮件服务319
12.4.1电子邮件的功能319
12.4.2电子邮件系统320
12.4.3电子邮件服务器访问模式321
12.4.4电子邮件格式322
12.4.5电子邮件地址322
12.4.6垃圾邮件治理322
12.5常用应用服务器的架设323
12.5.1 IIS简介323
12.5.2 WWW服务器的架设324
12.5.3 FTP服务器的架设324
12.6网络数据库325
12.6.1网络数据库概况325
12.6.2网络数据库的发展历程325
12.6.3网络数据库环境的基本构成326
12.6.4网络数据库的类型326
12.6.5常见的网络数据库326
本章小结328
复习思考题329
实验实训指导330
实验一 整体认识校园网络结构和网络设备330
实验二 RJ-45水晶头的连接与简易电缆测线仪的使用330
实验三 信息模块的连接、各种光纤跳线和连接器的识别与连接332
实验四 交换机的安装与基本配置334
实验五 接入路由器的安装和基本配置336
实验六 Windows 2003的安装与活动目录配置341
实验七 DNS和DHCP服务343
实验八 Red Flag操作系统的安装与Apache服务器的配置349
实验九 PGP加密/解密技术初探与实践351
实验十 网络扫描工具的使用353
实验十一 无线soho路由器配置356
实验十二 ADSL Modem和Cable Modem的连接与使用358
实验十三 Internet信息服务363
实验十四 Windows 2003 Server中的常见命令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