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课程校本教研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新课程校本教研 上
  • 《新课程校本教研》编委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新华出版社
  • ISBN:7501163235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648页
  • 文件大小:128MB
  • 文件页数:687页
  • 主题词:课程-教学研究-中小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课程校本教研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新课程校本教研背景现状篇3

第一章 世界变了,中国的教研还能远远落后吗3

引言3

[案例1-1]中日两国孩子间的差距5

第一节 知识经济与教育8

一、知识化——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形态的演进与修正8

二、创新,舍你其谁?——知识经济时代特征的集中表现11

[案例1-2]发达国家社会发生的悄然变化11

三、教育,舍我其谁?——知识经济时代的依托之本12

第二节 网络社会与教育14

一、数字,你让世界变得更加奇妙14

[案例1-3]虚拟主播“安娜”大受欢迎15

[案例1-4]日本孩子通过因特网实现与国家最高统治者对话的梦想15

[案例1-5]网络世界正在发生的革命16

二、网络社会,你“异化了”人类社会吗17

[案例1-6]网络化的经济生产发展趋势18

[案例1-7] FreeZone网站的故事19

[案例1-8]全球学习公司20

三、网络社会,作为教育我该如何面对你21

第三节 全球化与教育22

一、全球化——一种不可阻挡的历史发展趋势22

[案例1-9]全球化现象之举23

二、全球化——一把悬于头顶之上的双刃剑24

[案例1-10]经济全球化中的“不平等”交换24

[案例1-11] “9.11”恐怖事件的警示25

三、学会生存与学会共存——全球化背景下教育目的的充实26

[案例1-12]全球化视野中的布莱尔教育改革27

第四节 学习型社会与教育28

一、学习型社会——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必然28

[案例1-13]知识经济时代消费结构的若干变化29

二、学习型社会——全球化网络时代发展的未来29

[案例1-14]两会代表们的期望:弘扬民族精神30

三、学会学习——“学习型社会”的本质追求30

第五节 校本教研——中国教育科研的现实转变32

第二章 课程变了,还能避而不谈校本教研吗34

第一节 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先行者35

一、素质教育——时代的选择35

二、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选择38

第二节 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39

一、课程改革的目标旨在“全面发展学生”39

[案例2-1]日本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确立的总目标40

二、课程改革注重系统性与整体性40

[案例2-2]韩国第七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确立整体方针41

[案例2-3]美国课程改革中表现出的整体性和系统性41

三、课程类型结构提倡整合性和均衡性41

[案例2-4]日本中小学新设“综合学习”课程42

四、课程内容注重生活化、现代化和综合性43

[案例2-5]日本中小学“综合学习”课程的内容43

五、课程管理的民主化和规范化44

第三节 开放、民主与科学——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45

一、我国传统与现行课程体系“弊”之所在45

[案例2-6]课程评价应当有所进取47

二、构建开放、民主、科学的课程体系——课程改革的愿望49

第四节 校本化发展——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50

一、校本化发展——素质教育对课程改革的本质要求51

二、校本化发展——新课程理念的延续发展和体现53

[案例2-7]名校风采采撷(之一)——北京四中:校长的教育思想是学校的灵魂54

[案例2-8]名校风采采撷(之二)——上海市世界外国语中学:以课改促特色形成55

[案例2-9]名人思想采撷(之一)——思想的“芦苇”55

[案例2-10]名人思想采撷(之二)——“永远不变的角色”承担者56

第五节 校本教研——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守护神57

一、教师——新课程有效实施的前提与保证57

二、教师成为研究者——新课程赋予教师的使命58

三、校本教研——课程改革成功的守护神62

[案例2-11]名校采撷(之三):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66

[案例2-12]名校采撷(之四):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67

[案例2-13]名校采撷(之五):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一三中学68

第三章 新课程校本教研现状调查70

第一节 校本教研无法忽略的历史遗痕71

[案例3-1]一线教师揭示传统教育科研弊端(之一)72

[案例3-2]一线教师揭示传统教育科研弊端(之二)73

[案例3-3]一线教师揭示传统教育科研弊端(之三)74

第二节 校本教研的教师科研素质现状调查76

一、东南部地区中小学教师科研素质之点击77

[案例3-4]教研兴校,创建21世纪新型学校77

[案例3-5]上海市1997年中小学教师科研素质状况79

[案例3-6]上海市2001-2002年中小学教师校本教研素质状况80

[案例3-7]让学校成为教师成长的主体82

[案例3-8]浙江省中学教师校本教研素质现状调查84

[案例3-9]苏南地区初中教师校本教研素质现状掠影85

[案例3-10] 苏南、苏北农村小学教师生存状态86

[案例3-11]福建省漳州市教师科研素质现状调查88

[案例3-12]广东省教师科研素质现状调查90

二、西南地区中小学教师校本教研现状管窥90

[案例3-13]广西中小学教师教育观念现状的调查91

[案例3-14]广西中小学教师科研意识状况93

[案例3-15]云南昭通市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现状调查93

三、中北部地区中小学教师校本教研素质现状举隅95

[案例3-16]北京市教师科研素质现状调查95

[案例3-17]河北省中小学教师科研素质现状考察98

[案例3-18]山东省中学教师素质现状调查99

[案例3-19]陕西省渭南市农村教师素质现状调查101

四、中部省份中小学教师校本教研素质现状调查102

[案例3-20]关于我国中部省份教师科研素质现状的调查102

[案例3-21]湖南省5所学校教师素质现状的调查与研究103

第三节 校本教研的边缘性保障105

一、校本教研经费不足,自筹经费进行研究的比例过大105

二、教师开展校本教研时间投入的不足106

三、教师开展校本教研技术、设备准备的不足106

四、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相应激励机制的不完善107

第四章 校本教研现状的问题分析及其应对108

第一节 校本教研现状的问题分析108

一、社会对教育科研的误解108

二、教师科研素质的欠缺109

三、校本教研外部保障的问题110

第二节 校本教研问题应对之思考110

一、革除面纱,还校本教研以真实面目111

二、脚踏实地,提高校长、教师的科研素质111

三、健全保障机制,促进校本教研顺利开展113

[案例4-1]有效的科研管理机制——四川省成都七中的成功经验114

参考文献116

第二篇 新课程校本教研本体论篇123

第一章 新课程校本教研的涵义123

第一节 什么是校本123

一、校本的缘起123

二、什么是校本126

三、中西方“校本”的比较128

第二节 什么是新课程校本教研131

一、新课程校本教研的缘起131

二、什么是新课程校本教研138

第三节 新课程校本教研的层次154

一、自我反思154

[案例1-1]一堂英语课的自我反思155

[案例1-2]一堂体育课的自我反思157

[案例1-3]一堂数学课的自我反思162

二、同伴互助164

[案例1-4]同伴互助示例记上海市大同中学的一次校本教研活动166

三、专业引领168

[案例1-5]专业研究人员如何促进新课程校本教研170

第四节 新课程校本教研的特点175

一、自然主义的探究传统175

二、对意义的“解释性理解”176

三、新课程校本教研是一个演化的动态过程176

四、自下而上分析资料177

[案例1-6]台湾校本教研简介177

第二章 对新课程校本教研的误解及其澄清182

第一节 对新课程校本教研的误解182

一、“它没有理论基础”182

二、“它没有系统性”182

三、“它是舶来品,在我们这里不适用”186

四、“它很难做”189

五、“它很容易做”191

第二节 对新课程校本教研的定性与定位192

一、它不是基础性研究,而是应用性研究192

二、它不是专业研究,而是行动研究195

[案例2-1]行动研究示例209

三、它不是宏观研究,而是中观、微观研究217

四、它主要不是量的研究,而是质的研究220

[案例2-2]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比较222

第三章 新课程校本教研的组织类型225

第一节 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校本教研共同体226

一、必要性227

二、应该注意的问题229

[案例3-1]美国大学和中小学合作的校本教研共同体231

[案例3-2]我国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开展的新课程校本教研233

第二节 教研员与学校合作的校本教研共同体235

一、教研员与学校合作的必要性235

二、教研员与学校合作应该注意的问题237

[案例3-3]某实验区教研室服务菜单239

三、教研员的角色创新240

[案例3-4]某实验区教研室的改革举措及其效果242

第三节 本校教师组成的校本教研共同体245

一、成立共同体的必要性245

二、成立共同体应该注意的问题246

[案例3-5]数学教研组的教师开展的一次校本教研活动248

[案例3-6]某实验区学校促进教师参与新课程校本教研的方案253

第四节 单个教师开展的校本教研257

一、单个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的必要性257

二、单个教师开展校本教研应该注意的问题259

[案例3-7]单个教师怎样做“校本教研”260

第四章 新课程校本教研与校本课程、校本管理、校本培训的关系266

第一节 对新课程校本教研、校本课程、校本管理、校本培训的认识266

一、对新课程校本教研的认识266

二、对新课程校本课程的认识266

三、对新课程校本管理的认识267

四、对新课程校本培训的认识272

第二节 新课程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课程和校本管理之间的关系273

一、四者都是“校本”的体现与落实273

二、四者环环相扣、相辅相成276

余论:新课程校本教研的意义281

参考文献281

第三篇 新课程校本教研方法指导篇287

第一章 新课程校本教研方法的简介及意义287

第一节 新课程校本教研方法的概述287

一、新课程校本教研方法的界定287

[案例1-1]汉弗莱斯的研究道德289

[案例1-2]阅读能力测量290

二、新课程校本教研方法的分类291

第二节 校本教研方法的发展历程293

一、古代教研方法:直接观察和哲学思辨时期294

二、近代教研方法:自然类比、分析时期295

[案例1-3]夸美纽斯的自然类比法296

三、现代教研方法:实证研究297

四、当代综合发展时期:走向多元化298

第三节 新课程校本教研方法的一些基本概念299

一、抽样299

[案例1-4]教师参与教研活动情况调查299

[案例1-5]普通话水平测查301

[案例1-6]教师参与教研活动情况调查的抽样方式302

二、效度和信度303

[案例1-7]课堂小组活动教学法304

第四节 新课程校本教研方法的意义310

一、是解决教师在新课程教育教学活动中所面临种种问题的有效途径310

二、是开展新课程校本教研活动的有力武器311

三、是新课程校本教研人员智慧和经验的结晶311

第二章 校本研究观察法313

第一节 校本教研中观察法的含义、特点及其分类313

一、观察法的含义、特点313

二、观察法的优点、不足315

三、教师使用观察法进行校本教研的意义317

四、观察法的分类320

[案例2-1]实验室观察案例321

[案例2-2]“你太大了,不能和我们玩”325

[案例2-3]松散型课堂控制观察表328

[案例2-4]半结构观察案例329

[案例2-5]非结构式观察案例331

第二节 结构式观察研究的实施335

一、观察的前期准备工作335

二、实施观察337

三、观察记录的方式338

[案例2-6]标记式观察量表339

[案例2-7]等级式观察量表341

四、整理、分析观察资料,撰写报告343

五、结构式观察的效度与信度问题344

[案例2-8]高推论与低推论观察项目345

第三节 非结构式观察的实施347

一、非结构式观察的含义及其特点347

二、非结构式观察的实施349

[案例2-9]非结构观察的计划制定349

[案例2-10]非结构观察提纲设计351

[案例2-11]非结构观察案例352

[案例2-12]半结构观察案例356

[案例2-13]非结构观察记录案例357

[案例2-14]图式记录案例358

三、非结构式记录的语言要求360

[案例2-15]含混的记录和具体的记录语言361

[案例2-16]中学教师课堂角色类型的研究362

第三章 校本研究访谈法369

第一节 访谈法的含义及其特点369

一、访谈法的含义369

二、访谈法的优点和不足370

三、访谈法的意义和作用373

四、访谈的类型374

[案例3-1]集体访谈案例378

第二节 访谈的实施382

一、访谈前的准备工作382

[案例3-2]访谈设计案例383

二、实施中的注意事项389

三、访谈实施中之“提问”艺术394

四、访谈实施中之“倾听”艺术400

五、访谈实施中之“回应与追问”的艺术403

[案例3-3]什么时候是追问的最佳时机406

[案例3-4]我该怎么追问家长407

六、整理、分析资料410

[案例3-5]访谈资料分析411

第四章 新课程校本实验研究法414

第一节 校本实验研究方法概述414

一、校本实验研究方法的含义和特点414

[案例4-1]青浦县的课改实验415

二、校本实验研究的类型418

[案例4-2]两步应用题教学的实验419

[案例4-3]双因素实验设计420

三、校本实验研究的一般程序421

第二节 校本实验假说的形成与表述422

一、关于假说422

二、校本实验假说的来源423

[案例4-4]自学教材的编写424

[案例4-5]小学阅读教学425

第三节 校本实验设计425

一、确定实验变量426

[案例4-6]图示对于数学要领学习的影响427

[案例4-7]电化教学实验428

二、校本实验研究对象的分配方法429

[案例4-8]两步应用题教学430

[案例4-9]两种教材教学效果的比较实验431

第四节 校本实验的实施及结果处理432

一、校本实验的实施432

二、校本实验结果的验证433

[案例4-10]等组实验报告435

[案例4-11]关于从众行为的跨民族比较研究441

第五章 校本研究自我反思法449

第一节 自我反思概述449

一、反思与教学反思449

二、自我反思法与经验总结法453

[案例5-1]在数学教学中的反思456

三、自我反思法的作用457

四、反思的分类461

五、教师使用自我反思法需要避免的误区465

第二节 自我反思的操作468

一、教师作为学习者的经历反思——移情法469

[案例5-2]我的教育自传469

[案例5-3]“排除在外”471

[案例5-4]一位中年教师学习游泳的反思日记472

二、对教学事件的反思475

[案例5-5]何老师的教学日志476

[案例5-6]李老师的教学日志478

[案例5-7]培养语文能力的教学反思484

[案例5-8]教学录像是个好帮手487

第六章 行动研究方法492

第一节 行动研究概述492

一、行动研究的历史发展及在中国教育领域中的尝试492

二、行动研究的含义和特点494

三、校本行动研究的意义498

四、行动研究的分类500

五、校本行动研究中的困难与限制505

[案例6-1]合作模式的行动研究506

[案例6-2]独立模式的行动研究509

第二节 行动研究方法使用的一般步骤514

一、行动研究实施的几种模式514

二、行动研究的基本环节520

[案例6-3]“乱点标点”的小学生521

[案例6-4]纠正学生不良行为的行动研究524

[案例6-5]高中化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行动研究(一)525

[案例6-6]高中化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行动研究(二)528

[案例6-7]高中化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行动研究(三)533

[案例6-8]“今天我当家”活动研究535

第七章 校本调查研究法542

第一节 校本调查研究概述542

一、校本调查研究的内涵542

[案例7-1]阅读学习时间与阅读能力的提高543

二、校本调查研究的适用范围及其不足544

三、校本调查研究的分类546

[案例7-2]中小学教师的人格特征547

第二节 校本调查研究的实施548

一、校本调查研究的设计548

[案例7-3]家长对学校态度的变化548

[案例7-4]数学成绩的调查550

二、校本调查研究的一般步骤550

[案例7-5]德育教学效果调查552

第三节 校本问卷调查553

一、关于问卷调查法和问卷553

二、问卷的设计554

[案例7-6]教师参与教研情况的调查问卷555

[案例7-7]中学生认知策略的指导语560

三、问题设计562

[案例7-8]教师对学校课程设置看法的调查564

四、问卷的实施和分析569

[案例7-9]美国对数学教师的一项调查571

[案例7-10]学生对数学学习效果调查573

第四节 校本测验调查577

一、测验概述577

二、测验的编制582

三、常用的测量工具简介587

[案例7-11]“师资心理特征”量表设计588

[案例7-12]“理科教育成就评估量表”设计590

第八章 校本教研的其他方法592

第一节 校本比较研究592

一、校本比较研究概述592

[案例8-1]比较分析法594

[案例8-2]教学组织形式改革597

[案例8-3]英、法、德考试制度比较597

[案例8-4]“复演论”598

[案例8-5]中美儿童适应能力的比较599

二、校本比较研究的实施600

[案例8-6]自学辅导与讲解法的比较研究603

[案例8-7]“差生”与“好生”604

第二节 校本历史研究605

一、校本历史研究概述605

[案例8-8]教育指导思想的演变606

二、校本历史研究法的实施608

[案例8-9]学业成绩测验的小历史612

第三节 校本个案研究616

一、校本个案研究概述616

[案例8-10]个案研究的三个例子616

二、校本个案研究的实施619

[案例8-11]“应试教育”是学生近视的罪魁祸首619

[案例8-12]“我是一个笨小孩”624

第四节 内容分析法629

一、内容分析法概述629

二、内容分析法的实施633

[案例8-13]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633

[案例8-14]对待课堂作业与家庭作业的态度变化634

[案例8-15]林的数学学习状况635

[案例8-16]教师研究水平比较636

[案例8-17]各种教学法639

[案例8-18]差生的学业、心理、思想品德差639

[案例8-19]评判信度的计算641

[案例8-20]关于台湾近40年来教育研究的题材研究642

参考文献645

第四篇 新课程校本教研实施指导篇651

第一章 新课程校本教研的实施过程651

第一节 新课程校本教研实施的一般过程651

一、新课程校本教研问题的确定652

[案例1-1]“教育性评语”课题研究的确定过程654

二、教育文献检索及阅读656

三、明确分析问题的角度和方法657

[案例1-2]“中小学创造性人才培养模式”课题分析问题的角度658

四、研究材料的收集和分析658

五、定性或定量结论的得出659

六、问题的解决659

[案例1-3]课题名称:以师爱化解学生对学校生活的恐惧660

[案例1-4]和学生一道面对家庭变故668

第二节 新课程校本教研定性研究的设计674

一、研究设计的基本要素674

二、定性研究设计的主要模式678

[案例1-5]学生亚文化问题的研究设计679

[案例1-6] D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设计686

第三节 新课程校本教研的定量设计687

一、定义研究问题688

[案例1-7]什么是常量689

[案例1-8]什么是自变量和因变量690

[案例1-9]什么是无关变量691

[案例1-10]如何对变量进行操作性定义691

二、界定研究的背景知识692

三、形成研究假设693

[案例1-11]研究假设的两种基本类型695

四、工具设计和抽样696

[案例1-12]教研活动中的误差是如何产生的696

[案例1-13]如何利用消除法消除误差697

[案例1-14]如何将变量转为常量698

[案例1-15]如何用均衡法消除误差698

[案例1-16]如何用抵消法消除误差698

[案例1-17]如何用统计法消除误差699

[案例1-18]缺乏内在效度的例子700

五、形成研究计划702

第四节 新课程校本教研实施的实例分析705

一、新课程校本教研的实施:基于案例的分析705

[案例1-19]新课程校本教研实施的全过程706

二、对案例的几点评析725

第二章 新课程校本教研课题的确定727

第一节 明确新课程校本教研问题727

一、发现问题727

[案例2-1]《小学高年级作文小组自主,分级分项两次评改指导的实验研究》课题的取得728

[案例2-2]“生物角”的新发现729

二、问题的界定730

三、问题的表述731

[案例2-3]好的问题表述实例732

第二节 新课程校本教研对象的抽样733

一、总体、样本和抽样733

二、目的性抽样的标准734

三、目的性抽样的具体做法736

[案例2-4]强度抽样与方便抽样实例737

第三节 新课程校本教研课题的选择策略738

一、校情分析738

[案例2-5]《走向现代化学校的实践研究》课题的选择738

[案例2-6]《农村教师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研究》课题的选择739

[案例2-7]《转制型学校教育行为导向模式研究》的课题选择740

[案例2-8]《艺术教育中幼儿创造性表现能力培养研究》740

二、背景分析741

[案例2-9]《数学现象的多元感知与幼儿数的敏感性培养》课题的选择741

[案例2-10]《研究型课程的组织实施和评价管理研究》课题的选择742

三、情报分析742

[案例2-11]《快乐小队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研究》课题的选择743

四、学校科研基础分析743

[案例2-12]《中学教师对学生评价中744

实施反思的研究》课题的选择744

第四节 新课程校本教研课题的初步探索745

一、查阅文献746

[案例2-13]《中国教育书目》简介747

[案例2-14]王老师是如何查文献的751

[案例2-15]机检实例:利用CNKI数据库查阅有关文献752

二、专家咨询753

[案例2-16]利用专家的理论知识,进一步明确课题754

[案例2-17]关于课题名称的专家咨询754

三、实地考察755

[案例2-18]食堂餐桌上蕴藏着课题755

第三章 新课程校本教研资料的收集760

第一节 新课程校本教研资料收集的准备工作760

一、观察前的准备工作760

[案例3-1]制定观察计划761

二、调查前的准备工作763

[案例3-2]访谈地点的选择764

[案例3-3]访谈前的协商764

[案例3-4]访谈中的突发事件765

第二节 新课程校本教研量化资料的收集767

一、定量课堂观察767

[案例3-5]核查清单实例773

[案例3-6]等级量表实例775

二、测验777

第三节 新课程校本教研质性资料的收集781

一、定性课堂观察781

[案例3-7]描述体系实例782

[案例3-8]样本描述实例784

[案例3-9]田野笔记:描述与评注(1)788

[案例3-10]田野笔记:描述与评注(2)788

[案例3-11]田野笔记实例789

[案例3-12]教室布置图792

二、问卷794

[案例3-13]关于中小学课程的调查问卷(学生用)798

[案例3-14]问卷前言实例801

三、访谈803

[案例3-15]迂回追问实例804

[案例3-16]反感追问实例805

第四节 新课程校本教研实物资料的收集808

一、实物资料的类别809

二、收集实物资料的基本要求810

[案例3-17]实物资料的收集实例811

三、收集实物资料的方法811

第四章 新课程校本教研资料的整理与分析813

第一节 新课程校本教研资料的整理813

一、新课程校本教研质性资料的整理813

二、新课程校本教研量化资料的整理818

第二节 分析新课程校本教研资料的思维过程825

一、比较825

二、抽象827

三、分析与综合828

四、归纳与演绎829

第三节 新课程校本教研量化资料的分析831

一、集中趋势分析和离中趋势分析831

二、相关分析836

三、统计检验840

第四节 新课程校本教研质性资料的分析846

一、新课程校本教研质性资料分析的基本思路846

[案例4-1]质性资料分析的基本思路846

二、新课程校本教研质性资料分析的步骤847

[案例4-2]寻找本土概念848

[案例4-3]意义解释实例850

三、新课程校本教研质性资料的分析方法859

[案例4-4]类属分析图实例859

[案例4-5]观察者的反思862

[案例4-6]情境分析实例(故事)864

四、新课程校本教研资料的诠释868

[案例4-7]质性资料的诠释869

第五章 新课程校本教研报告的撰写872

第一节 新课程校本教研报告概述872

一、新课程校本教研报告的类型872

[案例5-1]理论性教研报告872

[案例5-2]文献性教研报告873

[案例5-3]李明为什么不喜欢上数学课874

二、新课程校本教研报告撰写的基本环节874

三、新课程校本教研报告的基本格式881

[案例5-4]问题提出如何撰写883

[案例5-5]“研究方法与过程”如何撰写884

[案例5-6]对研究结果应当如何分析887

[案例5-7]“讨论”是如何撰写的892

[案例5-8]结论如何撰写894

第二节 新课程校本教研实验报告的撰写895

一、实验报告的含义895

二、实验报告的基本格式896

三、撰写实验报告的一般要求897

[案例5-9]《元记忆监测与人格特征相互关系的实验研究》的摘要899

[案例5-10]《中学生应对方式的初步研究》的文献综述900

[案例5-11]研究问题是如何陈述的901

[案例5-12]假说的陈述902

[案例5-13]假说的理论基础903

[案例5-14]被试是如何被陈述的904

[案例5-15]如何陈述研究工具905

[案例5-16]如何表述设计方法905

[案例5-17]变量如何表述906

[案例5-18]研究程序如何表述906

[案例5-19]结果如何表述908

[案例5-20]如何阐明结果的意义909

[案例5-21]如何撰写综合讨论909

第三节 教育经验总结的撰写911

一、什么是教育经验总结911

二、教育经验总结的表述形式914

[案例5-22]如何撰写“描述性”经验总结914

[案例5-23]如何撰写“概括性”总结915

[案例5-24]如何撰写“论述性”总结报告916

三、教育经验总结的一般结构917

[案例5-25]教育经验总结的撰写(一)918

[案例5-26]教育经验总结的撰写(二)919

[案例5-27]教育经验总结的撰写(三)921

第四节 教研案例的撰写922

一、教研案例的内涵923

二、教师为什么要写教研案例924

三、教师如何撰写教研案例926

[案例5-28]案例篇首的写作927

[案例5-29]案例背景的写作927

[案例5-30]案例背景信息的拓展928

第五节 新课程校本教研报告的常见病例与修改933

一、常见病例与修改933

二、修改的方法945

参考文献946

第五篇 新课程校本教研培训养成篇951

第一章 新课程校本教研培训养成的必要性951

第一节 新课程校本教研的需要951

第二节 新课程教师角色与行为转变952

一、组织者与组织952

二、参与者与参与953

三、帮助者与帮助954

四、引导者与引导954

五、促进者与促进955

[案例1-1]一位作为促进者的教师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示例956

六、行动研究者与行动研究960

七、课程开发者与课程开发961

八、反思者与反思962

[案例1-2]一位作为反思者的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反思示例963

第三节 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需要965

一、新课程标准966

二、综合课程967

三、新课程实施972

四、新课程评价974

第二章 对新课程校本教研培训养成的应对之一——改革教师教育977

第一节 教师教育简介977

一、质的飞跃:从“师范教育”到“教师教育”977

二、教师教育机构的演变982

第二节 重建教师教育模式987

一、目前我国封闭型教师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987

二、国外教师教育模式简介990

三、重建我国教师教育新模式——开放型教师教育模式997

第三节 重构教师教育课程1008

一、国外教师教育课程简介1008

二、目前我国教师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1016

三、重构我国教师教育课程1018

第三章 对新课程校本教研培训养成的应对之二——重视在职教育1036

第一节 院校培训1036

一、院校培训的涵义1036

二、院校培训存在的优缺点1039

三、院校培训在新时期的发展1040

四、院校培训的实施程序及应注意的问题1042

第二节 区域资源整合培训1044

一、区域资源整合培训的涵义1044

二、区域资源整合培训存在的优缺点1051

三、区域资源整合培训在新时期的发展1052

四、区域资源整合培训的实施程序及要注意的问题1057

[案例3-1]区域资源整合培训示例——重庆市江北新课程实验区“农科教”复合型教师培训1060

第三节 建立专业发展学校1063

一、专业发展学校与教师教育一体化1063

二、专业发展学校是教师专业化运动的结果1066

三、专业发展学校是大学与中小学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构想与实践1068

四、专业发展学校的精神体现——反思性实践与合作1070

五、专业发展学校的核心——校本教研1072

六、专业发展学校的发展阶段1074

七、建立专业发展学校需要解决的问题1075

[案例3-2]美国专业发展学校1077

[案例3-3]基于网络条件下的教师在职教育——来自课程改革实验区百官镇中心小学的实践总结1080

第四章 对新课程校本教研培训养成的应对之三——履行新课程校本培训1087

第一节 新课程校本培训的涵义1087

一、新课程校本培训的定义1087

二、新课程校本培训的类型1089

三、新课程校本培训的特点1091

四、新课程校本培训与院校培训的比较1094

第二节 新课程校本培训的原则1097

一、校长是第一负责人原则1097

二、平等参与、共同合作原则1100

三、尊重多元、形式多样原则1101

四、利用已有经验,主动建构知识原则1102

五、重视过程、促成变化原则1103

六、理论联系实际,具体与抽象相结合原则1104

七、新课程校本培训原则的意义1105

第三节 新课程校本培训的前期准备工作1106

一、确定新课程校本培训的目标1106

二、了解参与新课程校本培训的教师情况1109

[案例4-1]怎样了解参与校本培训的教师情况示例11110

[案例4-2]怎样了解参与校本培训的教师情况示例21110

三、确定新课程校本培训的内容1112

[案例4-3]确定新课程校本培训的内容应考虑的问题1113

四、安排新课程校本培训的地点、时间1114

[案例4-4]新课程校本培训的座次安排示例1118

五、准备新课程校本培训资料1122

[案例4-5]如何有效地准备、使用视听资料1126

第四节 选择新课程校本培训的方法选择1127

一、讲授法1128

[案例4-6]《讲座指南表》1132

二、小组讨论1132

[案例4-7]节省小组汇报时间和提高质量的具体措施1136

三、头脑风暴法1138

[案例4-8]“头脑风暴”法的具体实施指导1141

四、案例分析法1142

[案例4-9]案例的具体形成过程1146

[案例4-10]案例分析的具体过程1147

五、教学观摩法1149

[案例4-11]一堂写字启蒙课的观摩1150

[案例4-12]如何选择合适的校本培训方法1158

第五节 具体组织、实施新课程校本培训的计划1158

一、制定新课程校本培训计划1158

[案例4-13]新课程校本培训计划例11159

[案例4-14]新课程校本培训计划例21161

[案例4-15]新课程校本培训计划例31161

[案例4-16]新课程校本培训计划例41162

[案例4-17]新课程校本培训计划例51163

二、实施新课程校本培训计划1164

[案例4-18]怎样做一个好的开场白1166

三、处理新课程校本培训的后续事宜1167

[案例4-19]校本培训的评估要点1169

参考文献1171

第六篇 新课程校本教研保障篇1177

第一章 新课程校本教研的资源保障1177

第一节 新课程校本教研的人力资源保障1177

一、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由“教书匠”转变成为研究型教师1178

二、校本教研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1179

[案例1-1]一个研究者与一个教师的合作1179

[案例1-2]采用“问题教学法”进行“嗟来之食”的教学1181

[案例1-3]新课程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阅读的具体要求1183

[案例1-4]教研:如何把好课改的脉1184

三、开发校本教研教师资源的途径创设1185

[案例1-5]艾里奥特行动研究模式1191

[案例1-6]上海青浦实验:“经验筛选法”行动研究1192

四、教研专业人员在校本教研中的作用1195

第二节 新课程校本教研的物力资源保障1197

一、物力资源的类别1197

二、新课程校本教研物力资源的开发1199

第三节 新课程校本教研的经费保障1203

一、校本教研经费筹措之道1203

二、校本教研经费使用之道1204

三、校本教研经费使用管理之道1206

[案例1-7]某学校校本教研经费管理条例1206

第四节 新课程校本教研的信息保障1209

一、教师需要什么样的校本教研信息1209

二、校本教研信息的提供途径创设1211

三、校本教研信息提供过程中应避免的两个极端1213

[案例1-8]教研专业人员如何履行“专家”角色1214

第五节 新课程校本教研的时间保障1214

一、过重的工作负担侵蚀了教师必需的校本教研时间1215

二、创造条件,为教师校本教研争取必需的时间保障1215

[案例1-9]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局原党委徐书记总结的结合工作搞科研的六条经验1217

第二章 新课程校本教研的制度保障1218

第一节 新课程校本教研评价制度1218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传统教师评价方式弊端的显现1219

二、新课程教师评价制度的建立1219

[案例2-1]英国维纳斯中学《教师评价计划》中“自我评价表”1222

[案例2-2]某小学发展性教师评价细则1227

三、新课程教师校本教研评价制度的建立1232

[案例2-3]新课程校本教研评价指标与评价标准体系表1235

四、新课程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制度的建立1237

[案例2-4]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1238

[案例2-5]美国教师教育教学评价标准的基本范畴1239

[案例2-6]一次观念全新的评课活动1241

第二节 新课程校本教研的激励1244

一、新课程校本教研呼唤激励1244

二、新课程校本教研激励的原则1245

三、新课程校本教研激励的模式1247

四、奖惩——新课程校本教研激励的基本手段1251

第三节 新课程校本教研教师校本培训制度1253

一、制定校本培训计划1253

[案例2-7]某校“新课程理论与实践”校本培训活动第一个年度总体计划安排1255

二、确定校本培训方式1256

三、评价校本培训效果1257

四、上海市江宁学校校本培训活动案例1258

[案例2-8]上海市江宁学校校本培训活动1258

第三章 新课程校本教研的行政保障1261

第一节 校外行政保障1261

一、授权1262

[案例3-1]某市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奖励暂行规定1264

二、服务1267

[案例3-2]吉林市新课程改革实验区建立促进新课程改革实施的高效实验工作体系1269

[案例3-3]高密市新课程改革实验区建立全力支持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服务体系1270

三、提供机会:新课程校本教研校外行政保障的实质1271

[案例3-4]今日美国特许学校1273

第二节 校本管理:校内行政保障1274

一、校本管理与校本教研1275

二、“校长”是校本教研的第一负责人1278

三、新课程校本教研校内行政的支持1282

[案例3-5]某实验中学教育科研奖励暂行条例(试行)1284

第四章 新课程校本教研学校文化建设1288

第一节 校本教研学校文化的涵义1288

第二节 校本教研学校文化的营造1290

一、注重校本教研观念引导1290

[案例4-1]××中学“校本教研兴校”计划及实施方案1292

二、注重校本教研制度文化建设1295

三、注重校本教研物质文化建设1297

四、注重校本教研骨干教师的培养和使用1297

[案例4-2]××市中学骨干教师考核条例1298

五、注重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1299

六、注重校本教研网络的构建1301

[案例4-3]华师大一附中研究型学校文化塑造1302

参考文献130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