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古代谏言史话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靳晓鹏著 著
- 出版社: 西安:西安出版社
- ISBN:7805946272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440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459页
- 主题词:奏议(学科: 研究 地点: 中国 年代: 古代) 奏议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古代谏言史话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进谏与纳谏是政权管理的原则和策略1
第一节 进谏是谏士的本能职责2
第二节 纳谏是主权者治世的原则和策略11
第二章 谏言的社会功能21
第一节 政治上系关国家的兴亡23
第二节 军事上系关战争的胜负28
第三节 外交上系关朝堂的成败36
第四节 经济上系关国家的贫富41
第三章 谏士与主权者的关系46
第一节 谏士的社会地位48
第二节 主权者与谏士的关系51
一、明君收揽天下的谏才51
二、主权者与谏士的共奋关系54
三、谏士与主权者的依附关系57
四、谏士择主的事业意识60
五、暴君戮杀谏士的残酷本性63
第四章 历代谏言史略72
第一节 尧舜禹——开启发端时期72
第二节 夏商周——发展奠基时期74
第三节 秦汉魏晋南北朝——健全兴旺时期77
第四节 隋唐——成熟昌盛时期88
第五节 宋元明清——持续终结时期104
第六节 言谏与监察的益彰分合115
第七节 后期言谏所出现的弊端121
第五章 谏言的心理活动124
第一节 心理活动是谏言识记的基础124
第二节 谏言的心理过程126
第三节 进谏的心理活动特征127
顺从性127
针对性131
应变性134
第四节 进谏的心理活动原则137
感情投入原则137
夺心意导原则141
角色定位原则143
时空效应原则147
第五节 进谏的心理活动规律154
一、利用心理满足规律155
满足主导需求155
满足内心所好158
满足思想虚荣160
二、利用心理弱点规律162
偏爱162
怪诞164
第六节 谏士谏言时的心理障碍167
急功近利167
投机心态169
第六章 谏言的技巧运筹172
第一节 行为技巧的运筹173
一、义务行为173
上书行为173
暗示行为175
反复行为176
群体行为178
答谏行为180
二、自发行为187
奇187
寓189
朴190
勇192
三、迫使行为193
哭谏194
笑谏195
死谏196
谏在不言中198
第二节 语言技巧的运筹199
语意引申200
词义别解和转换201
美言劝导204
巧用谐音205
语意双关206
模糊语言206
第三节 谏言技巧的综合运筹208
一、去消纳言者的警戒心208
二、打消纳言者的成见感211
净化心境212
唤醒道德观念213
强化理智意识216
三、改变纳言者固执谬误的决策218
逗218
硬219
借222
巧224
第七章 中国古代谏言的诸多方略226
1.寓言法227
2.喻谏法229
3.反诘析理法235
4.哲理引导法240
5.融理于情法241
6.圆梦设梦法243
7.推理明辩法245
8.类比法247
9.声东击西法248
10.正话反谏法250
11.矛盾撞击法252
12.相照比较法254
13.设悬调意法257
14.善诱入彀法260
15.罪己善人法262
16.恭维劝导法264
17.诗谏法267
18.歌谏法269
19.演戏法271
20.采用歌谣法273
21.釜底抽薪法274
22.兵谏法276
23.要挟法278
24.间接传意法279
25.佐证法281
26.草拟诏书法282
27.旁敲侧击法283
28.据典明理法285
29.隐语思虑法287
30.激怒法289
31.曲直相生法290
32.急缓互用法292
33.自我感受及人法294
34.反客为主法295
35.奇行异想法297
36.纵论利害法300
37.直言释嫌法301
38.弦外拨弹法303
39.危言反论法304
40.若无其事法306
41.耐心软磨法308
42.权宜谎言法309
43.巧讲故事法311
44.警语启迪法313
45.由此及彼法315
46.两难推理法316
47.相反应对法318
48.应对颖脱法320
49.言近旨远法322
50.责备法323
51.绘图写画法324
52.言理校法法325
53.依法言理法326
54.算账法327
55.设谜促猜法328
56.祝愿法329
57.借题发挥法330
58.含混示意法331
59.反道求真法332
60.曲径幽默法333
61.微言知著法335
62.循矩蹈规法337
63.拒赏法338
64.密谏法339
第八章 中国古代著名的谏言人物343
伊尹344
晏婴346
萧何350
张良352
刘敬354
王猛356
张普慧358
范云359
苏威360
魏徵361
于志宁369
狄仁杰371
姚崇373
宋璟375
韩愈377
范仲淹379
包拯381
王安石383
耶律楚材386
刘秉忠388
于谦389
海瑞392
赵南星394
刘宗周395
林则徐396
第九章 不可磨灭的谏言文学399
第一节 谏言文学的产生399
第二节 谏言文学的属类404
一、诗的谏说405
二、辞赋的讽谏413
三、疏谏文学417
四、历史纪实谏言文学421
第十章 谏言的功能长存不灭425
第一节 科学——是谏言内在力量的归宿425
第二节 政体建设对谏言的渴望427
第三节 现代化企业管理对谏言的呼唤430
第四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谏言的期求431
第五节 谏言的功能永恒长存433
主要参考书目437
后记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