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共产党英吉沙县简史 1949-2007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王闻民主编 著
- 出版社: 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28122257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17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49页
- 主题词: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党史-英吉沙县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共产党英吉沙县简史 1949-2007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共英吉沙县委的建立与民主改革(1950~1952年)1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英吉沙县经济社会状况1
一、历史概况1
二、新中国成立前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2
第二节 中共英吉沙县委和各级党组织的建立5
一、中共英吉沙县委的建立5
二、建立健全党委工作制度和民主生活制度6
三、基层党组织的建立和党员的发展7
第三节 民主政权的建立和人民团体的成立9
一、民主政权的建立9
二、人民群众团体的建立11
第四节 抗美援朝 镇压反革命“三反”运动12
一、抗美援朝12
二、镇压反革命13
三、“三反”运动16
第五节 减租反霸 土地改革17
一、减租反霸17
二、土地改革20
第六节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3
一、恢复和发展生产23
二、加强水利设施建设25
三、加快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26
四、发展卫生、体育事业28
第二章 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1952~1956年)30
第一节 宣传贯彻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30
第二节 完成农业社会主义改造32
一、农业合作社32
二、粮食统购统销39
第三节 对手工业、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41
一、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41
二、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43
第四节 建立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44
一、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44
二、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46
三、民族统一战线工作47
第五节 加强政权建设48
一、中共英吉沙县第一次代表大会48
二、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51
三、发展壮大党、团员队伍52
第三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956~1966年)54
第一节 学习贯彻党的八大会议精神54
第二节 整风、反右运动和反对地方民族主义56
一、全党整风和反右派斗争56
二、反对地方民族主义的斗争60
第三节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62
一、农业生产上的“大跃进”63
二、工业“大跃进”65
三、农村人民公社66
四、农村“五好”建设68
五、农村开展“比、学、赶、帮”活动70
第四节 反右倾斗争71
第五节 贯彻“八字”方针,全面调整国民经济73
一、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73
二、完成国民经济的调整任务77
三、甄别平反79
四、第一次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80
五、中共英吉沙县第二次代表大会85
第四章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66~1976年)89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89
一、“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和动乱的形成89
二、全面夺权,导致动乱升级92
第二节 “三支两军”和县革命委员会的成立94
第三节 “斗”、“批”、“改”运动96
一、整党建党96
二、“批陈整风”与“批林批孔”97
三、清理阶级队伍与“一打三反”98
四、知识青年上山下乡100
第四节 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101
一、农业学大寨101
二、工业学大庆104
三、中共英吉沙县第三次代表大会105
第五章 拨乱反正,实现工作重心转移(1976~1982年)107
第一节 揭批“四人帮”107
一、“揭、批、查、打”运动107
二、普及大寨县和农村路线教育运动110
第二节 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转移112
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12
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114
三、一心一意发展经济116
第三节 拨乱反正、落实党的各项政策118
一、给右派分子、地方民族主义分子摘帽119
二、给地主、富农分子摘帽120
三、落实党的统战政策121
四、纠正“文化大革命”期间和“社教”运动中的冤假错案121
五、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122
六、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124
第六章 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1982~1992年)128
第一节 农村经济体制的变革128
一、农村生产责任制的推行128
二、农业生产的“五统一”139
三、“两户”的兴起141
第二节 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乡镇企业的发展142
一、农业产业结构的内部调整142
二、乡镇企业的兴起和发展144
三、农村脱贫致富148
第三节 城镇经济体制改革150
一、国有企业的改革150
二、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154
第四节 党的建设和法制建设156
一、加强党的建设156
二、党政机构改革159
三、民主法制建设162
四、中共英吉沙县第四、五次代表大会173
第五节 精神文明建设和民族团结教育活动176
一、精神文明建设176
二、加强民族团结180
第六节 经济领域的治理整顿和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183
一、治理整顿183
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185
第七章 深化改革,加快经济发展(1992~2002年)188
第一节 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城乡经济发展步伐188
一、转变观念,加快农村经济发展188
二、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190
三、扶贫攻坚193
四、扶持民营经济的发展196
第二节 培养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197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97
二、农业产业结构的大调整203
三、实施“科教兴县”战略206
第三节 进一步加强民主法制建设210
一、健全完善民主制度210
二、以法治县213
三、深入开展反对民族分裂斗争218
第四节 全面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223
一、推行党建目标管理责任制223
二、农牧区基层组织建设的巩固和发展225
三、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231
四、“三讲”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233
五、中共英吉沙县第六、七次党代会238
第五节 精神文明活动的持续和深入241
一、精神文明创建活动241
二、民族团结的巩固和发展243
三、大力发展社会事业244
四、中共英吉沙县第八次代表大会和“九五”计划的完成250
第八章 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02~2007年)255
第一节 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制订小康发展目标255
一、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255
二、制订小康发展目标257
第二节 发展经济的新思路258
一、“十五”计划的完成情况和“十一五”计划的制订258
二、采取新思路、新举措,繁荣城乡经济265
三、扶贫向小康迈进269
四、实施“抗震安居”工程270
五、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大发展272
六、大力发展特色产业275
第三节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277
一、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277
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82
三、中共英吉沙县第九次代表大会289
附录295
后记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