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底线公平:和谐社会的基础·景天魁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底线公平:和谐社会的基础·景天魁卷
  • 景天魁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3097395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58页
  • 文件大小:86MB
  • 文件页数:486页
  • 主题词: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底线公平:和谐社会的基础·景天魁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理解中国发展: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演讲(引论)1

第一篇 问题分析:经济发展与社会公正的关系21

第一章 回应费根命题:社会公正是21世纪社会学的主题21

一、社会公正应否成为21世纪社会学的主题21

二、社会公正能否成为21世纪社会学的主题25

三、社会公正怎样才能成为21世纪社会学的主题28

第二章 问题背景32

一、关于社会发展观的思考32

二、问题背景之一:发展的两难困境——发展条件的公平问题45

三、问题背景之二:发展模式的反思——发展过程的公平问题53

四、问题背景之三:利益格局的演变——发展结果的公平问题66

第三章 基本思路74

一、和谐社会理论的创新性74

二、走向整体协调83

三、作为公正的发展93

四、寻求公平与效率的均衡108

第二篇 核心概念:底线公平121

第四章 中国社会保障的理念基础121

一、理念的缺失和“赤字”121

二、效率主义与平等主义122

三、基础整合的社会保障体系123

四、高扬社会公正的理念127

第五章 底线公平与社会保障的柔性调节129

一、底线公平的概念131

二、底线公平的制度含义133

三、底线公平的作用和相关机制137

四、底线公平:必须做到的公平144

五、建议和结论148

第六章 构筑和谐社会的机制149

一、寻求共同性的机制150

二、寻求均衡点的机制152

三、促进协调的机制152

四、底线公平机制153

五、说明和结论157

第七章 底线公平与东亚发展模式159

一、是否存在东亚社会发展模式159

二、如何扩大东亚社会发展的共同性162

三、底线公平的福利模式165

四、从福利模式到社会模式167

第三篇 在底线公平基础上建设和谐社会之一:调整利益结构171

第八章 理顺收入分配关系,建立利益协调机制171

一、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时机已经成熟171

二、理顺收入分配关系的切入点172

三、关键是尽快建立和完善利益协调机制173

第九章 调整利益结构,缩小收入差距175

一、调整利益结构需要处理的几个关系175

二、怎样认识和缩小收入差距180

第十章 以底线公平为基础构建和谐的利益关系格局192

一、当前我国社会利益关系的特点193

二、当前利益格局的成因195

三、建立面向民生的财政体制196

四、底线公平:为社会支出提供科学依据201

五、以底线公平为基础促进利益关系和谐的政策举措206

六、跨入面向民生的新发展阶段219

第四篇 在底线公平基础上建设和谐社会之二:实现协调发展229

第十一章 关于和谐社会的指标问题229

一、关于“经济指标硬,社会指标软”229

二、社会指标的性质231

三、导致“社会指标软”的原因233

第十二章 社会公正与统筹城乡发展234

一、城乡关系怎样成为公正问题234

二、城乡差距到底有多大239

三、城乡差距为什么这么大241

四、小康社会的城乡统筹发展244

五、近期措施与远期目标251

第十三章 底线公平的教育发展模式253

一、发展教育不讲公平不行254

二、发展教育,抽象地讲公平也不行255

三、什么是现实可行、科学合理的教育公平256

四、底线公平的教育发展模式的原则258

第十四章 和谐文化与协调发展261

一、文化崛起与生活方式创新261

二、中国人要创造一种好的活法263

第五篇 在底线公平基础上建设和谐社会之三:增进社会福利277

第十五章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特点和意义277

一、贫困群体的规模和组成277

二、低保制度的特点279

三、社会效果和意义281

四、结语288

第十六章 努力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289

一、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是一项紧迫任务289

二、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的重中之重290

第十七章 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思路与对策294

一、城乡统筹势在必行294

二、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如何着手295

三、城乡统筹的可行性301

四、城乡统筹的现实意义303

第十八章 围绕农民健康问题:政府、市场、社会的互动305

一、不公平性是中国卫生体系最突出、最关键的问题305

二、基本假设307

三、需求分析309

四、供给分析313

第十九章 底线公平与残疾人保障325

一、对于残疾人保障一般的讲平等是不够的325

二、对于残疾人保障一般的讲人道也是不够的326

三、对于残疾人保障,市场机制是不适用的326

四、残疾人保障的公平底线327

五、以底线公平作为残疾人保障的理论基础328

六、残疾人保障的提供方式不同于一般的保障329

七、以残疾人保障作为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途径329

第六篇 在底线公平基础上建设和谐社会之四:加快社会建设333

第二十章 社会建设的科学构思和周密布局333

一、社会建设的概念333

二、关于社会建设的政策创新336

三、加强社会建设的关键所在341

四、关键的关键是转变发展思路343

第二十一章 和谐管理346

一、大力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346

二、和谐管理:理论与原则349

第二十二章 社区发育的逻辑365

一、社区发育和文化多元365

二、社区文化与社区发育的逻辑371

第二十三章 社区自治与民间组织379

一、社区自治379

二、民间组织与政府的良性互动387

第二十四章 加强社会政策的理论研究394

一、中国社会政策的特殊性和基本经验394

二、加强社会政策的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399

第二十五章 社会学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403

一、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学的天遣使命403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理论问题405

三、在解决有关协调发展的重大问题中繁荣哲学社会科学408

四、探索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模式409

附录1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416

附录2 从底线公平看新农村建设420

附录3 兼容贯通:景天魁的学术思想426

附录4 关注社会关注民生(报道五篇)442

参考文献45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