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颈椎外科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贾连顺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17890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790页
- 文件大小:281MB
- 文件页数:810页
- 主题词:颈椎-脊椎病-外科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颈椎外科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概论3
第一章 颈椎外科学国内外发展简史3
第二章 颈椎脊髓的应用解剖学6
第一节 颈椎的发育6
一、胚胎期6
二、胎儿期6
三、儿童期7
四、成人期8
第二节 颈椎椎骨形态8
一、普通颈椎8
二、特殊颈椎11
三、颈椎的畸形变异13
四、颈椎的骨性标志及表面标志解剖14
第三节 颈椎的连接和椎管15
一、寰枕关节15
二、寰枢关节15
三、颈椎椎间关节16
四、钩椎关节16
五、椎间盘16
六、韧带17
七、椎管18
第四节 颈椎的血液供应19
一、颈椎的动脉19
二、颈椎的静脉20
三、颈髓的血液循环21
第五节 颈椎脊髓和神经解剖22
一、脊髓的解剖22
二、颈脊神经根和脊神经25
第六节 颈椎的肌肉和筋膜28
一、颈部的筋膜28
二、颈部的肌肉30
第三章 颈椎生物力学33
第一节 基本概念33
第二节 颈椎运动学和临床不稳症36
一、颈椎运动学36
二、上颈椎不稳定37
三、下颈椎不稳定38
第三节 颈椎损伤的生物力学38
一、上颈椎38
二、中、下颈椎40
三、颈髓损伤的生物力学41
第四节 颈椎非急性损伤的生物力学42
一、不稳与非急性损伤42
二、畸形与非急性损伤43
三、非急性神经损伤的生物力学43
第五节 颈脊髓的生物力学44
一、脊髓本身的延伸性44
二、脊髓周围软组织的保护作用44
三、脊髓的生物力学44
第六节 颈椎内固定器械的生物力学特点45
一、枕颈部内固定45
二、颈椎前路钢板螺钉内固定45
三、颈椎后路内固定46
第四章 颈椎支具和牵引术48
第一节 颈椎支具的种类和应用48
第二节 颈椎牵引的原理和方法48
一、枕颌带牵引术48
二、颅骨牵引术49
第三节 Halo支具技术51
第四节 颈椎石膏51
第五章 颈椎伤病相关疼痛的发生机制54
第一节 解剖学因素54
一、硬及软组织54
二、神经结构54
第二节 发病机制55
一、组织损伤和神经源性疼痛55
二、中枢致敏55
三、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免疫反应55
四、颈椎损伤疼痛的生物力学机制55
五、小关节损伤机制55
六、神经根损伤机制56
七、颈部疼痛的其他潜在机制57
八、影响颈部疼痛的混杂因素57
第三节 颈椎间盘源性疼痛58
一、椎间盘源性颈痛基本概念的认识58
二、椎间盘源性颈痛的发病率及自然演变59
三、颈椎间盘源性疼痛的临床表现与诊断59
四、关于椎间盘源性颈痛的治疗问题60
第二篇 临床检查和评估63
第六章 颈椎的物理学检查63
第一节 颈椎疾病的病史采集63
一、起病原因63
二、初发症状的性质与特点63
三、外伤史63
四、症状的演变过程与特点63
五、工作情况与颈椎病发病的关系64
六、发病后的治疗情况64
七、其他病史64
第二节 颈椎疾病的临床表现64
颈脊髓损伤64
第三节 全身检查66
一、一般检查66
二、身体各部位的检查67
第四节 神经系统检查68
一、步态与姿势68
二、可能有关的脑神经检查69
三、感觉系统检查69
四、运动系统检查71
五、反射与病理反射71
六、自主神经检查73
第五节 运动系统检查73
一、肌容积73
二、肌张力73
三、肌肉不自主运动74
四、肌力74
五、肌肉共济运动80
第六节 颈椎的局部检查80
一、视诊80
二、触诊81
三、运动检查81
第七章 神经学和功能评价83
第一节 脊神经根的定位诊断83
第二节 感觉和运动的定位诊断85
第三节 脊髓损害的横向定位和纵向定位87
第四节 神经功能评估:分级标准89
一、简单的分级评估方法89
二、复杂的分级评估方法90
第八章 颈椎外科的神经电生理96
第一节 常用神经电生理检测方法96
一、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查96
二、运动诱发电位(MEP)检查98
三、肌电图(EMG)检查100
四、F波和H反射及其他101
第二节 颈椎相关疾病的电生理学检查表现102
一、颈椎病102
二、颈髓损伤102
三、颈椎与颈髓肿瘤103
四、颈椎畸形104
第三节 颈椎手术中的电生理监测104
一、唤醒试验105
二、体感诱发电位监测105
三、运动诱发电位监测108
四、肌电图神经根监测109
第九章 颈椎影像诊断学112
第一节 颈椎脊髓影像解剖学基础112
一、颈椎骨性结构影像112
二、颈椎的连接112
三、脊椎的血供115
四、脊髓115
第二节 颈椎脊髓的影像检查技术118
一、普通X线平片118
二、椎管造影120
三、颈椎脊髓的血管数字减影121
四、颈椎CT检查122
五、磁共振成像123
六、放射性核素检查124
第三节 枕颈部损伤影像诊断学126
一、寰椎横韧带损伤126
二、寰枕关节脱位127
三、寰枢关节脱位127
四、寰枢椎旋转半脱位130
五、寰枢椎半脱位130
六、寰椎骨折131
七、齿突骨折132
八、枢椎创伤性滑脱(Hangman骨折)132
九、枢椎侧块骨折135
十、枢椎椎体骨折135
第四节 下颈椎损伤影像诊断学136
一、颈椎单纯椎体楔形压缩骨折136
二、颈椎垂直压缩性骨折与骨折脱位136
三、颈椎双侧小关节脱位136
四、颈椎单侧关节突关节脱位137
五、颈椎前半脱位138
六、颈椎过伸性损伤139
七、颈椎椎板骨折140
八、颈椎棘突骨折141
九、颈椎钩突骨折141
十、颈椎峡部骨折141
十一、小儿颈椎损伤142
十二、无X线表现的脊柱脊髓损伤142
第五节 颈椎畸形影像诊断学144
一、颅底扁平和颅底凹陷144
二、枕骨髁发育不良146
三、寰椎枕骨化146
四、寰椎发育不全或不良147
五、齿突发育畸形148
六、小脑扁桃体疝152
七、短颈畸形152
八、颈椎椎弓裂152
九、半椎体畸形153
十、颈椎后凸畸形153
十一、脊髓空洞症154
第六节 颈椎退变性疾病影像诊断学155
一、颈椎病155
二、颈椎间盘突出症155
三、颈椎管狭窄症158
四、退行性滑脱159
第七节 颈椎韧带骨化性疾病影像诊断学160
一、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160
二、黄韧带骨化症161
第八节 颈椎关节骨性关节炎影像诊断学163
一、寰枢关节骨性关节炎163
二、颈椎退变性小关节炎163
三、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症164
四、小儿椎间盘钙化症164
第九节 颈椎常见肿瘤和瘤样病变影像诊断学166
一、骨瘤166
二、骨样骨瘤166
三、骨母细胞瘤166
四、骨肉瘤166
五、骨软骨瘤167
六、软骨母细胞瘤167
七、软骨黏液纤维瘤167
八、软骨肉瘤168
九、骨巨细胞瘤168
十、尤文肉瘤169
十一、骨恶性淋巴瘤169
十二、骨髓瘤170
十三、血管瘤170
十四、韧带状纤维瘤170
十五、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70
十六、脊索瘤171
十七、脊柱转移性骨肿瘤171
十八、孤立性骨囊肿173
十九、动脉瘤样骨囊肿174
二十、嗜酸性肉芽肿174
二十一、骨纤维结构不良175
二十二、髓外硬脊膜下肿瘤176
二十三、髓内肿瘤178
第十节 颈椎炎症及其相关疾患影像诊断学180
一、颈椎结核180
二、硬膜外脓肿181
三、化脓性脊髓炎182
四、强直性脊柱炎183
第三篇 麻醉和围手术期处理187
第十章 颈椎外科手术的麻醉187
第一节 与麻醉相关的病理生理187
一、自主神经不良反射187
二、呼吸功能的改变187
三、心血管功能和脊髓休克187
四、防止继发性损伤188
五、电解质异常188
六、体温控制188
第二节 麻醉前评估188
一、术前的全身准备188
二、麻醉前评估和准备190
第三节 围手术期监测192
一、麻醉监测192
二、脊髓功能监测192
第四节 体位与麻醉193
第五节 常用麻醉药193
一、常用局部麻醉药193
二、麻醉性镇痛药194
三、常用镇静药194
四、肌肉松弛药196
五、吸入麻醉药196
第六节 常用麻醉方法196
一、颈丛神经阻滞196
二、全身麻醉197
三、输血与液体疗法198
第七节 围手术期麻醉相关并发症198
第八节 术后疼痛治疗199
第十一章 麻醉和围手术期处理201
第一节 术前处理201
一、一般准备201
二、心理准备203
第二节 术中管理203
一、搬动与体位的摆放203
二、麻醉的相关问题204
三、甲泼尼松龙的应用205
第三节 术后处理205
一、一般处理205
二、术后常规治疗206
第四节 呼吸功能的评价与处理207
一、肺容积的测定207
二、通气功能测定208
三、换气功能检查209
第五节 营养评定和支持210
一、营养状况的评定210
二、营养支持的适应证210
三、脊髓损伤后的代谢特点211
四、脊髓损伤后的营养支持211
五、脊髓损伤患者肠内营养的时间及方法212
六、脊髓损伤患者肠内营养常见问题的处理212
第十二章 围手术期护理216
第一节 常规护理216
第二节 术前护理216
一、健康教育217
二、术前准备217
三、手术前日准备218
四、手术当日护理218
第三节 术后护理218
一、接诊术后患者218
二、患者搬运218
三、麻醉清醒前的护理219
四、术后早期护理219
五、手术24小时以后的护理220
六、颈后路手术石膏床护理221
第四节 心理状态评估、维护和调节221
一、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指导221
二、医师的心理准备222
第五节 截瘫的护理222
一、心理护理222
二、消化道护理222
三、高热护理222
四、呼吸道护理222
五、泌尿系护理223
六、体位护理223
七、功能锻炼223
第四篇 解剖入路和外科技术227
第十三章 颈椎手术入路227
第一节 上颈椎前方入路227
一、上颈段脊柱手术区解剖227
二、上颈椎经口腔显露途径229
三、正中下颌骨和舌切开显露途径230
四、扩大上颌骨切开经口腔显露途径232
五、中上颈椎前外侧显露途径233
第二节 枕颈部后方入路234
第三节 中下颈椎前方入路235
一、相关解剖235
二、颈椎右前外侧横形切口显露途径236
三、颈椎右前外侧斜形切口显露途径239
第四节 中下颈椎后方入路240
一、颈椎后路正中切口全椎板显露途径240
二、颈椎后路半侧椎板显露途径242
第五节 低位下颈椎前方入路242
第十四章 颈椎椎管减压术245
第一节 后路减压术245
一、颈椎半椎板切除减压术245
二、颈椎全椎板切除减压术247
三、颈椎椎板扩大减压术249
四、颈椎椎管减压成形术249
五、神经根减压术253
第二节 前路减压术254
一、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254
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257
三、经口腔上颈椎减压术259
第十五章 颈椎融合的基本技术262
第一节 脊柱融合的机制及影响因素262
一、脊柱融合的机制262
二、影响植骨融合的因素263
第二节 骨移植物的种类及来源263
一、自体骨264
二、异体骨265
第三节 颈椎后路节段性植骨融合术265
一、寰枢椎后路融合术265
二、枕颈融合术268
三、中下颈椎后路植骨融合术269
第四节 颈椎前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270
一、寰枢椎前路融合术270
二、颈前路环锯减压椎间融合术271
三、Smith-Robinson法274
四、Bailey-Badgly法274
五、颈前路多节段减压融合术274
六、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275
第五节 椎间融合器在颈椎融合术中的应用276
一、颈椎椎间融合器的种类276
二、颈前路椎间融合器的临床技术277
第六节 骨移植替代物在脊柱融合术中的应用281
一、生物陶瓷281
二、羟基磷灰石281
三、以钽为载体的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rhBMP22)复合物281
四、多聚合成物282
第十六章 枕颈部内固定技术284
第一节 前路齿突螺钉内固定术284
一、适应证284
二、禁忌证284
三、优点284
四、缺点285
五、术前准备285
六、体位285
七、手术步骤286
八、术后处理288
九、注意事项288
第二节 前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术289
一、适应证289
二、禁忌证289
三、优点289
四、缺点289
五、术前准备289
六、体位290
七、手术步骤290
八、术后处理291
九、并发症291
第三节 前路寰枢椎Harms钢板内固定术292
一、适应证292
二、优点292
三、缺点292
四、术前准备292
五、麻醉292
六、体位292
七、手术步骤292
八、术后处理293
九、并发症293
第四节 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术293
一、适应证294
二、禁忌证294
三、术前评估294
四、体位及术中准备294
五、相关解剖294
六、优点294
七、手术步骤295
八、术后处理297
九、主要并发症297
第五节 枕寰枢后路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术297
一、适应证297
二、禁忌证298
三、麻醉、体位298
四、操作步骤298
五、并发症299
第六节 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299
一、应用背景及优点299
二、枢椎椎弓根拉力螺钉固定的可行性300
三、适应证300
四、术前准备300
五、内固定装置及辅助器械300
六、麻醉与体位300
七、手术步骤300
八、术后处理301
九、注意事项301
十、主要并发症301
第七节 后路寰枢椎椎板钩内固定术302
一、椎板夹装置302
二、固定技术302
三、椎板钩的特点304
第八节 后路寰枢椎钢丝或线缆内固定术304
一、寰枢椎后路钢丝内固定305
二、寰枢椎后路线缆内固定305
第九节 枕颈钢板螺钉内固定术308
一、枕颈融合Cervifix内固定术308
二、其他枕颈融合钉棒和钉板内固定系统313
第十节 枕颈钢丝植骨内固定术313
第十七章 中下颈椎融合固定技术316
第一节 中下颈椎前路钢板固定术316
一、概述316
二、中下颈椎钢板的分类316
三、中下颈椎前路钢板固定术手术步骤319
第二节 中下颈椎后路侧块螺钉固定术320
一、应用解剖学研究320
二、进钉方法320
三、侧块钢板分类321
四、颈椎后路钢板固定术322
第三节 中下颈椎后路椎弓螺钉固定术323
一、颈椎椎弓根的解剖学研究323
二、颈椎椎弓根与邻近结构的关系323
三、颈椎椎弓根螺钉进钉技术324
四、颈椎椎弓根螺钉的生物力学325
五、颈椎椎弓根螺钉的应用现状326
六、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并发症326
第五篇 颈椎脊髓损伤333
第十八章 颈部软组织损伤333
第一节 颈部软组织急性损伤333
一、颈部软组织急性损伤的病理333
二、颈部软组织急性损伤的实验性研究334
三、颈部软组织急性损伤的临床表现334
四、颈部软组织急性损伤的治疗335
第二节 颈部软组织慢性损伤336
一、颈部软组织慢性损伤的病理336
二、颈部软组织慢性损伤的致伤机制336
三、颈部软组织慢性损伤的临床表现336
四、颈部软组织慢性损伤的治疗336
第十九章 枕寰枢复合部损伤339
第一节 寰枕关节损伤339
一、枕骨髁骨折339
二、翼状韧带损伤340
三、枕颈半脱位及脱位340
第二节 寰椎骨折342
一、流行病学资料及特点342
二、发生机制343
三、生物力学资料和上颈椎的稳定性变化343
四、分类343
五、寰椎骨折导致横韧带断裂的影像学判断343
六、临床表现与诊断345
七、治疗345
第三节 寰枢椎脱位和半脱位346
一、解剖特点与损伤机制346
二、分类346
三、临床表现347
四、诊断347
五、治疗348
第四节 寰枢椎旋转脱位与固定348
一、损伤机制348
二、临床表现348
三、诊断及分型349
四、治疗349
第五节 寰枢椎半脱位349
一、损伤机制349
二、临床症状和体征349
三、诊断350
四、治疗350
第六节 寰椎横韧带损伤350
第七节 齿状突骨折354
一、齿状突的发育和解剖354
二、流行病学资料356
三、损伤机制356
四、齿状突骨折的分型357
五、临床表现358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359
七、齿状突骨折的治疗360
第八节 创伤性枢椎前滑移(Hangman骨折)365
一、解剖及生物力学特点366
二、骨折的分类和损伤机制367
三、诊断370
四、神经系统损伤的评估371
五、治疗371
六、预后374
七、结论375
第二十章 下颈椎骨折和脱位378
第一节 下颈椎损伤概述378
一、下颈椎损伤的分型378
二、下颈椎损伤的治疗378
第二节 下颈椎骨折380
一、单纯椎体楔形压缩骨折380
二、垂直压缩性骨折380
第三节 下颈椎脱位382
一、双侧小关节脱位382
二、单侧关节突关节脱位385
三、颈椎前半脱位386
第四节 颈椎过伸伤387
一、损伤机制387
二、损伤的病理变化387
三、临床表现388
四、影像学特点388
五、诊断389
六、鉴别诊断390
七、治疗390
第五节 颈椎附件骨折391
一、椎板骨折391
二、棘突骨折392
三、颈椎钩突骨折393
四、颈椎峡部骨折393
第六节 下颈椎损伤常用手术395
一、下颈椎前路减压及植骨融合内固定术395
二、下颈椎后路减压及植骨融合内固定399
第二十一章 颈椎脊髓损伤概论405
第一节 颈椎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405
一、颈椎脊髓损伤的周身反应和颈椎损伤部位的局部症状405
二、不同类型颈椎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405
三、颈椎脊髓损伤不同平面损伤的早期临床表现407
四、颈椎脊髓损伤的晚期症状408
五、迟发性脊髓损害408
第二节 颈椎脊髓损伤的生物化学机制408
一、脊髓微循环障碍学说408
二、自由基与脂质过氧化409
三、离子内环境失衡409
四、神经毒性学说410
第三节 颈椎脊髓损伤的分类410
一、颈椎脊髓损伤的病理分类411
二、颈椎脊髓损伤的临床分类411
三、颈椎脊髓损伤严重程度的评定标准411
第四节 颈椎脊髓损伤的诊断学413
一、颈椎脊髓损伤的定性诊断和程度的评定413
二、颈椎脊髓损伤的定位诊断和平面的评定416
三、颈椎损伤的稳定性的评估416
四、颈椎脊髓损伤的临床综合诊断417
第五节 颈椎脊髓损伤的治疗概论418
一、颈椎脊髓损伤的治疗发展史418
二、颈椎脊髓损伤的早期治疗原则419
三、颈椎损伤的专科治疗原则420
四、颈椎脊髓损伤的治疗原则421
五、脊髓损伤手术治疗原则422
六、脊髓火器伤治疗原则423
七、脊髓锐器伤治疗原则423
八、陈旧性颈椎脊髓损伤的治疗原则423
第六节 颈椎脊髓损伤的并发症424
一、排尿障碍424
二、肠道功能障碍425
三、体温调节障碍427
四、呼吸障碍428
五、褥疮428
六、脊髓损伤后疼痛综合征429
七、异位骨化430
八、创伤后颈椎畸形431
九、自主神经过反射431
十、性功能障碍432
十一、其他并发症432
第七节 颈椎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433
一、脊髓损伤后功能损害与康复治疗目标433
二、心理问题与康复434
三、康复护理436
四、物理治疗与康复438
五、矫形器和助行工具的装备与训练440
六、社会问题及处理原则442
七、脊髓损伤并发症的康复治疗444
第八节 创伤性脊髓空洞症450
一、历史回顾450
二、流行病学450
三、发病机制450
四、临床表现451
五、影像学表现451
六、外科治疗452
第九节 脊髓和神经根再生453
一、修复策略453
二、提高神经元存活率453
三、克服神经抑制454
四、促使神经再生454
第十节 总结458
第二十二章 特殊类型的颈椎损伤461
第一节 颈椎脊髓火器伤461
一、概述461
二、颈椎火器伤的病理学特点461
三、颈椎脊髓火器伤的分型462
四、颈椎脊髓火器伤的临床表现462
五、颈椎脊髓火器伤的治疗462
第二节 颈椎强直后损伤464
第三节 无放射影像学异常的颈脊髓损伤465
一、概述465
二、发病机制465
三、临床特点、诊断及预后466
四、治疗方法及手术时机的选择466
第四节 小儿颈椎损伤467
一、概述467
二、产伤致颈椎损伤467
三、小儿颈椎脊髓损伤类型467
四、小儿各部位颈椎脊髓损伤的诊治467
第六篇 先天性疾病和畸形473
第二十三章 枕颈部畸形473
第一节 概述473
一、发生学和分类473
二、病理变化474
三、临床表现474
四、诊断475
五、治疗475
第二节 颅底凹陷和颅底扁平475
一、病因和病理变化476
二、临床表现476
三、诊断476
四、治疗478
第三节 枕骨椎体化478
第四节 枕骨髁发育不良480
一、病理变化480
二、临床表现和诊断480
三、治疗480
第五节 寰椎枕骨化480
一、病理变化480
二、临床表现481
三、诊断481
四、治疗482
第六节 枕骨大孔狭窄症482
一、病因及病理变化482
二、临床表现和诊断483
三、治疗483
第七节 寰椎发育不全或不良483
一、病理变化和分类483
二、临床表现和诊断483
三、治疗484
第八节 齿突畸形484
一、病因和病理变化484
二、临床表现485
三、影像学检查485
四、治疗488
第九节 Chiari畸形488
一、分型488
二、病因488
三、病理489
四、临床表现489
五、辅助检查489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490
七、治疗490
第十节 Klippel-Feil综合征490
一、临床表现491
二、诊断491
三、治疗原则491
第十一节 Down综合征492
一、细胞遗传学492
二、临床表现492
三、鉴别诊断492
四、遗传咨询492
五、治疗492
六、预后493
第二十四章 颈椎其他畸形494
第一节 颈椎椎弓裂494
一、概述494
二、病理494
三、临床表现494
四、影像学检查494
五、诊断495
六、治疗495
第二节 颈肋495
一、概述495
二、分类495
三、临床表现495
四、影像学检查496
五、诊断496
六、治疗496
第三节 斜颈496
一、概述496
二、病因496
三、临床表现497
四、影像学评定498
五、诊断498
六、鉴别诊断498
七、治疗498
第四节 脊髓血管畸形499
一、概述499
二、病理及病理生理499
三、分类499
四、临床表现500
五、影像学检查500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501
七、治疗501
八、预后502
第七篇 颈椎肿瘤和感染507
第二十五章 颈椎肿瘤概述507
第一节 颈椎肿瘤的分类507
一、颈椎原发性骨肿瘤507
二、颈椎转移性肿瘤508
三、颈椎椎管内肿瘤508
第二节 颈椎肿瘤的分期509
一、Enneking分期509
二、WBB分期509
第三节 临床表现与诊断511
一、临床表现511
二、实验室检查511
三、影像学检查511
四、病理检查514
五、鉴别诊断514
第四节 颈椎肿瘤的治疗概述515
一、脊柱肿瘤的治疗原则515
二、脊柱肿瘤的外科治疗515
第二十六章 颈椎原发恶性肿瘤518
第一节 概述518
第二节 诊断518
一、临床表现518
二、影像学检查519
三、组织活检技术519
第三节 治疗519
一、手术519
二、辅助治疗520
第四节 颈椎常见原发恶性肿瘤521
一、软骨肉瘤521
二、脊索瘤522
三、骨肉瘤523
四、骨巨细胞瘤525
五、骨髓瘤526
六、恶性淋巴瘤529
七、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529
八、尤文肉瘤529
九、孤立性浆细胞瘤530
第二十七章 颈椎良性肿瘤532
第一节 概述532
第二节 诊断533
一、症状和体征533
二、影像学检查533
三、组织活检533
第三节 肿瘤分期及治疗计划534
一、肿瘤分期534
二、外科技术534
三、辅助治疗535
第四节 颈椎常见良性肿瘤535
一、血管瘤535
二、骨样骨瘤537
三、动脉瘤样骨囊肿538
四、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多症538
五、纤维结构不良539
六、成骨细胞瘤539
七、骨软骨瘤541
八、Gorham病541
九、总结541
第二十八章 颈椎转移性肿瘤544
第一节 病理生理学544
一、转移机制544
二、转移途径545
三、转移部位545
第二节 临床表现与诊断545
一、临床特点545
二、影像学特点545
三、实验室检查546
四、病理活检547
第三节 颈椎转移性肿瘤的治疗547
一、脊柱转移性肿瘤的外科治疗547
二、手术目标及适应证548
三、颈椎肿瘤的非手术治疗548
第二十九章 颈椎椎管内肿瘤551
第一节 硬膜内髓外肿瘤551
一、脊膜瘤551
二、神经鞘瘤552
第二节 髓内新生物555
一、临床表现555
二、影像学检查555
三、鉴别诊断556
四、治疗决策556
五、手术技术556
六、常见髓内肿瘤557
七、髓内肿瘤切除相关技术558
八、并发症559
九、联合治疗560
十、长期结果560
十一、肿瘤切除程度560
十二、结论560
第三十章 非特异性感染562
第一节 化脓性脊椎炎562
一、临床表现562
二、影像学检查562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563
四、治疗563
第二节 术后椎间隙感染564
一、病因564
二、病理564
三、临床表现和诊断565
四、影像学检查565
五、治疗565
六、预防566
第三节 椎管内感染566
一、硬膜外脓肿566
二、化脓性脊髓炎567
第四节 小儿椎间盘炎569
一、病因、病理569
二、临床表现和诊断569
三、影像学检查569
四、治疗570
第三十一章 颈椎结核572
第一节 病因与病理572
一、病因572
二、病理572
第二节 临床表现573
一、症状及体征574
二、实验室检查574
三、活组织检查574
第三节 影像学检查574
第四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577
第五节 脊柱结核的治疗577
一、非手术治疗577
二、手术治疗578
三、内固定器械的应用579
四、植骨融合580
第八篇 颈椎炎性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第三十二章 颈椎类风湿关节炎585
一、自然史585
二、病理586
三、临床表现与诊断586
四、治疗591
第三十三章 强直性脊柱炎595
第一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595
一、遗传因素595
二、感染因素596
三、自身免疫596
四、其他因素596
第二节 病理596
第三节 临床表现597
一、症状597
二、体征597
三、实验室检查597
四、影像学检查597
第四节 诊断598
第五节 治疗599
一、非手术治疗599
二、手术治疗599
三、预后600
第三十四章 氟骨症602
第一节 流行病学602
第二节 病因学603
一、饮水型603
二、燃煤型604
三、饮茶型604
第三节 发病机制605
一、对骨骼肌肉系统的影响605
二、对牙齿的影响605
三、遗传毒性605
四、对免疫系统的影响605
五、致癌作用605
六、对神经系统的影响605
第四节 病理改变606
第五节 临床表现606
第六节 辅助检查608
第七节 影像学检查609
第八节 诊断610
第九节 治疗610
一、治疗原则610
二、药物治疗610
三、手术治疗611
第十节 预防612
第九篇 颈椎退变性疾病615
第三十五章 颈椎病615
第一节 颈椎病的病因学615
一、颈椎的退行性变615
二、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617
三、慢性劳损617
四、颈椎的先天性畸形617
第二节 颈椎病的病理过程、分型及自然史618
一、颈椎退行性变化的演变过程618
二、相邻重要组织的继发性改变620
三、颈椎病的简易分型620
四、颈椎病的专科分类(型)621
五、颈椎病的自然史624
第三节 颈椎病的临床表现626
一、颈型颈椎病626
二、神经根型颈椎病626
三、脊髓型颈椎病627
四、椎动脉型颈椎病630
五、食管压迫型颈椎病631
第四节 颈椎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632
一、颈型颈椎病632
二、神经根型颈椎病633
三、脊髓型颈椎病636
四、椎动脉型颈椎病640
五、食管压迫型颈椎病640
六、混合型颈椎病641
第五节 颈椎病的非手术疗法641
一、良好的体位642
二、牵引与制动疗法643
三、手法及封闭疗法646
四、物理疗法647
第六节 颈椎病的手术治疗649
一、颈椎手术的术前准备649
二、颈椎病的前路手术650
三、颈椎病后路手术666
第七节 颈椎病的翻修手术671
一、颈椎病前路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672
二、颈椎病术后翻修原因673
三、颈椎病翻修术前准备673
四、颈椎病再手术病例处理的基本原则673
五、颈椎病翻修术指征674
六、颈椎病翻修术式选择675
第八节 颈后路翻修手术679
一、早期翻修手术指征679
二、晚期翻修手术指征681
三、翻修术前必要的影像学资料681
四、翻修术前准备682
五、颈后路翻修手术技巧683
六、颈后路翻修手术的并发症683
第九节 颈椎病的预防683
一、避免不良的睡眠习惯683
二、注意日常生活体位683
三、家庭中应避免潮湿及寒冷684
四、预防工作中的不良体位684
第三十六章 颈椎管狭窄症687
第一节 颈椎管狭窄症的病因与病理687
一、颈椎管狭窄症的病因学687
二、颈椎管矢状径与椎管狭窄症发病的关系688
第二节 颈椎管狭窄症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689
一、感觉障碍689
二、运动障碍689
三、反射障碍689
四、其他表现689
五、影像学表现689
第三节 颈椎管狭窄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690
一、颈椎椎管狭窄症的诊断691
二、颈椎管狭窄症的鉴别诊断692
第四节 颈椎管狭窄症的治疗693
一、非手术疗法693
二、手术疗法693
三、具体术式693
四、手术治疗注意事项698
五、后路手术并发症及其防治698
六、预后705
第三十七章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707
第一节 流行病学和自然史707
第二节 发病机制和骨化演变规律708
一、骨代谢相关物质的作用708
二、基因基础711
三、局部因素的作用712
四、骨化演变规律713
第三节 临床表现713
第四节 诊断714
一、影像学分型714
二、典型后纵韧带骨化的影像学特点715
三、萌芽型后纵韧带骨化的影像学特点716
四、硬膜囊骨化的影像学特点716
五、后纵韧带骨化在椎间孔内的形态717
六、后纵韧带骨化狭窄率718
七、后纵韧带骨化与骨密度的关系718
第五节 治疗718
一、手术方法718
二、手术方法的选择721
三、手术预后723
第三十八章 颈椎退行性小关节骨关节炎728
第一节 寰枢关节骨性关节炎728
一、寰枢关节解剖学及生物学特性728
二、寰枢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病理变化728
三、寰枢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729
四、寰枢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影像学检查730
五、寰枢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730
六、治疗方法731
第二节 颈椎退变性小关节炎731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731
二、临床与影像学表现732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733
四、治疗735
五、预防与康复736
第三十九章 颈椎不稳症738
第一节 病因、发病机制及分类738
一、病因738
二、分类739
第二节 临床表现和诊断739
一、枕颈不稳739
二、寰枢椎不稳740
三、下颈椎不稳症741
第三节 治疗743
一、非手术治疗743
二、手术治疗743
三、预防与康复744
第四十章 颈椎后凸畸形745
第一节 病因和分类745
一、正常脊柱的生物力学特点745
二、颈椎后凸畸形形成的生物力学因素746
三、颈椎后凸畸形形成的原因747
四、颈椎后凸畸形的分类748
第二节 临床表现748
第三节 影像学评价749
一、X线片749
二、CT检查749
三、MRI749
四、颈椎后凸畸形病因的影像学检查749
第四节 治疗749
一、手术指征749
二、手术时机750
三、手术策略750
第十篇 颈椎手术相关并发症757
第四十一章 颈椎前路手术的并发症757
第一节 显露及减压操作相关的并发症757
一、周围神经损伤757
二、血管损伤758
三、硬膜囊及其内容物损伤758
四、邻近的其他组织器官损伤759
第二节 术后早期出现的并发症760
一、颈深部血肿760
二、呼吸道并发症760
三、睡眠性窒息760
四、吞咽困难及食管损伤760
五、感染761
第三节 植骨及内固定相关的并发症762
一、植骨块相关的并发症762
二、供骨区并发症762
三、内固定装置相关的并发症763
第四节 术后远期并发症763
一、假关节形成763
二、相邻节段退行性变764
第四十二章 枕颈部手术的并发症765
第一节 枕颈部手术常见并发症765
一、感染765
二、术后血肿766
三、术中血管损伤(椎动静脉、椎管内静脉丛)766
四、脊髓神经功能损伤767
五、硬脊膜撕裂和脑脊液漏768
六、寰枢椎不稳术后再手术原因769
第二节 前路手术并发症770
第三节 后路内固定相关并发症770
第四节 植骨相关并发症771
一、假关节形成771
二、供骨区手术并发症771
第五节 其他并发症771
一、枕颈部术后颈椎后凸畸形771
二、粘连性蛛网膜炎772
第四十三章 颈椎后路手术的并发症774
第一节 手术中的并发症774
一、体位相关的并发症774
二、与切口及暴露相关的并发症774
三、椎节定位错误774
四、硬脊膜破裂及脑脊液漏774
五、脊髓损伤775
第二节 术后早期并发症775
一、术后血肿形成775
二、神经功能障碍加重775
三、术后颈肩痛776
四、切口延迟愈合776
五、切口感染776
第三节 术后晚期并发症777
一、医源性椎管狭窄777
二、术后颈椎不稳和畸形777
三、植骨不融合778
四、内固定失败778
第四十四章 症状性颈椎假关节的治疗780
一、假关节形成的原因和危险因素780
二、生物力学781
三、临床与影像学表现782
四、治疗782
五、结语785
第四十五章 颈椎手术合并脑脊液漏787
一、诊断787
二、脑脊液漏的原因787
三、脑脊液漏的后果787
四、脑脊液漏的预防787
五、脑脊液漏的处理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