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刑法总论 2008年增修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陈子平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103648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579页
- 文件大小:127MB
- 文件页数:605页
- 主题词:刑法-研究-台湾省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刑法总论 2008年增修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刑法之基础理论3
第一章 刑法之意义与功能3
壹、刑法之意义3
贰、刑法之性质4
叁、刑法之分类6
肆、刑法之规范7
伍、刑法之功能8
陆、刑法之谦抑主义10
柒、刑法与社会伦理规范10
捌、刑法学11
第二章 刑法之历史与理论13
壹、封建时代之刑法制度14
贰、启蒙时代之刑法思想14
叁、前期古典学派之刑法理论15
肆、后期古典学派之刑法理论17
伍、近代学派之刑法理论18
陆、学派论争与其后之发展21
柒、纳粹德国之刑法理论22
捌、德国战后之刑法思想23
玖、日本近现代之刑法思想23
拾、我国(含台湾地区)近现代之刑法思想26
拾壹、现代刑法理论之基本观念30
第三章 刑法之基本原则33
第一节 罪刑法定主义33
壹、罪刑法定主义之意义33
贰、罪刑法定主义之沿革34
叁、罪刑法定主义之思想基础35
肆、罪刑法定主义之内容36
第二节 行为主义46
第三节 责任主义46
壹、责任主义之意义46
贰、责任主义之内容46
第四章 刑法之效力48
第一节 刑法之时的效力48
壹、时的效力之意义48
贰、行为后法律有变更者49
叁、限时法53
第二节 刑法之地的效力53
壹、地的效力之意义53
贰、立法主义54
叁、现行“刑法”之地的效力54
肆、外国裁判之效力55
第五章 刑法之基本用语56
壹、以上、以下、以内56
贰、公务员57
叁、公文书59
肆、重伤59
伍、性交61
陆、电磁纪录62
第二篇 犯罪论67
第一章 犯罪之概念与犯罪论之体系67
第一节 犯罪之概念67
壹、犯罪之意义67
贰、一般概念之犯罪69
叁、犯罪之本质70
肆、犯罪之分类71
第二节 犯罪论之体系77
壹、犯罪论体系之意义77
贰、犯罪论之阶段性(阶层性)构造78
叁、犯罪论体系之构成方法79
第二章 行为论83
壹、行为论之体系地位83
贰、行为概念之功能84
叁、行为论之各说85
第三章 构成要件论90
第一节 构成要件之概念与理论90
壹、构成要件之概念90
贰、构成要件之理论91
叁、构成要件之功能96
肆、构成要件之种类97
第二节 构成要件之要素98
壹、依构成要件要素性质之分类99
贰、记述性的构成要件要素与规范性的构成要件要素109
第三节 不作为犯109
壹、作为犯与不作为犯110
贰、不纯正不作为犯之成立要件115
第四节 因果关系116
壹、因果关系之意义116
贰、条件关系117
叁、因果关系理论120
肆、客观归责理论(Lehre von der objektiven Zurechnung)124
第五节 构成要件的故意126
壹、故意之意义126
贰、故意之体系地位127
叁、构成要件的故意之要件128
肆、故意之种类132
第六节 构成要件事实之错误136
壹、构成要件事实错误之意义136
贰、构成要件事实错误之分类137
叁、具体事实错误138
肆、抽象事实错误141
第七节 构成要件的过失143
壹、过失之意义143
贰、传统的过失理论(旧过失论)144
叁、新的过失理论(新过失论)146
肆、构成要件的过失之要件148
伍、信赖原则149
陆、可容许之危险153
柒、过失之种类154
捌、过失之竞合156
第四章 违法性论159
第一节 违法性之概念159
壹、违法性之意义159
贰、违法性之本质160
叁、违法性之判断166
肆、可罚的违法性167
第二节 违法性阻却事由(正当化事由)170
壹、违法性阻却之意义170
贰、违法性阻却(正当化)之一般原理170
叁、违法性阻却事由(正当化事由)之种类172
第三节 正当防卫173
壹、正当防卫之意义173
贰、正当化之根据173
叁、正当防卫之要件174
肆、防卫过当181
伍、误想防卫182
陆、误想防卫过当182
柒、防卫行为与第三人183
第四节 紧急避难184
壹、紧急避难之意义184
贰、紧急避难之本质(紧急避难不罚之根据)185
叁、紧急避难之要件187
肆、避难过当189
伍、误想避难189
陆、误想避难过当190
柒、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难190
第五节 依法令行为、业务上正当行为193
壹、意义193
贰、依法令行为194
叁、业务上正当行为196
第六节 超法规违法性阻却事由(超法规正当化事由)199
壹、意义199
贰、被害人之承诺(同意)199
叁、其他社会相当性行为208
肆、自救行为(自力救济)208
第七节 义务冲突209
壹、义务冲突之意义209
贰、义务冲突之种类210
叁、义务冲突之法的性质211
肆、义务冲突之处置212
第五章 责任论213
第一节 责任之概念213
壹、责任(Schuld)之意义213
贰、责任主义(责任原则、罪责原则)214
叁、责任之本质215
肆、责任之基础(对象)219
伍、责任之内容221
陆、责任之要素222
第二节 责任能力222
壹、责任能力之意义222
贰、责任能力之本质224
叁、责任能力之体系地位225
肆、无责任能力者与限制责任能力者226
伍、原因自由行为230
第三节 责任条件235
壹、责任条件之意义235
贰、责任的故意236
叁、责任的过失236
肆、违法性意识或意识可能性(不法意识或意识可能性)237
伍、期待可能性248
第四节 结果加重犯251
壹、结果加重犯之意义251
贰、结果加重犯之要件252
叁、台湾实务见解255
肆、本书之立场257
第六章 未遂犯论259
第一节 犯罪之实现阶段259
壹、导言259
贰、阴谋与预备260
叁、既遂犯与未遂犯261
肆、未遂犯之处罚根据262
第二节 普通未遂264
壹、普通未遂之意义264
贰、普通未遂之成立要件265
叁、普通未遂之效果271
第三节 不能未遂272
壹、不能未遂之意义272
贰、不能未遂与普通未遂之区别273
第四节 中止未遂290
壹、中止未遂之意义290
贰、中止未遂之法律性质290
叁、中止未遂之成立要件295
肆、中止未遂之法律效果300
伍、预备之中止301
陆、台湾地区现行“刑法”第27条之解读302
第五节 未遂犯立法例之比较(台湾地区、日本、德国)304
壹、条文内容304
贰、比较说明305
第七章 正犯与共犯论308
第一节 正犯与共犯之基本概念308
壹、正犯与共犯之立法例308
贰、正犯之概念312
叁、共犯之概念313
肆、限缩正犯概念与扩张正犯概念313
伍、正犯与共犯之区别314
第二节 必要的共同犯罪322
壹、必要的共同犯罪之意义322
贰、必要的共同犯罪有无总则“正犯与共犯”规定之适用322
第三节 间接正犯323
壹、间接正犯之意义323
贰、间接正犯之正犯性324
叁、间接正犯之形态325
肆、间接正犯之未遂成立时期327
伍、己手犯328
陆、间接正犯之错误329
第四节 正犯与共犯之基础理论330
壹、共同正犯之本质330
贰、共犯之处罚根据337
叁、共犯之学说341
第五节 共同正犯351
壹、共同正犯之意义351
贰、共同正犯之要件352
叁、实施与实行354
肆、主观要件“共同实行之意思”之相关联问题361
伍、客观要件“共同实行之事实”之相关联问题373
第六节 教唆犯385
壹、教唆犯之意义385
贰、教唆犯之要件386
叁、教唆之未遂与未遂之教唆388
肆、阴谋罪、预备罪之教唆396
伍、过失之教唆398
陆、间接之教唆与连锁之教唆399
柒、共同教唆401
捌、效果402
第七节 帮助犯(从犯)403
壹、帮助犯之意义403
贰、帮助犯之要件404
叁、帮助犯之因果关系407
肆、阴谋罪、预备罪之帮助411
伍、为他人之预备行为412
陆、共同正犯与帮助犯之区别413
柒、间接帮助、连锁帮助与教唆帮助、帮助教唆416
捌、帮助犯之其他诸问题419
玖、效果420
拾、德国、日本与民国及台湾地区教唆犯、帮助犯之立法例421
第八节 正犯、共犯与身份425
壹、意义425
贰、身份或其他特定关系之概念426
叁、身份犯之概念428
肆、“刑法”第31条第1项与第2项之解读429
伍、纯正身份犯与正犯、共犯433
陆、不纯正身份犯与正犯、共犯433
柒、消极身份犯与正犯、共犯434
捌、台湾地区第31条与日本第65条、德国第28、29条之异同436
第九节 共同正犯与共犯之其他诸问题437
壹、共同正犯之错误与共犯之错误437
贰、“共同正犯或共犯之中止”与“共同正犯或共犯关系之脱离”441
叁、共同正犯、共犯与不作为犯446
第八章 罪数(竞合)论449
第一节 罪数之概念449
壹、罪数之意义449
贰、罪数之种类450
叁、决定罪数之基准451
第二节 本来的一罪452
壹、单纯一罪452
贰、包括一罪456
第三节 科刑上的一罪460
壹、意义460
贰、想象竞合460
叁、牵连犯464
肆、连续犯467
伍、锯齿(钩环)现象472
第四节 数罪并罚(并合罪)472
壹、意义472
贰、要件473
叁、处分474
第三篇 刑罚论479
第一章 刑罚之概念479
第一节 刑罚与刑罚权479
壹、刑罚之本质479
贰、刑罚权480
第二节 刑罚之种类480
壹、意义480
贰、种类481
第二章 刑罚之适用488
第一节 法定刑与刑之加重、减轻488
壹、法定刑之意义与法定刑之轻重488
贰、法定刑之加重与减轻490
叁、累犯490
肆、自首493
伍、酌量加重、减轻、免除494
陆、刑罚之加重、减轻之方法与顺序497
第二节 量刑与刑之谕知500
壹、量刑500
贰、刑罚之谕知502
第三章 刑罚之执行504
第一节 各种刑之执行504
壹、意义504
贰、死刑之执行505
叁、自由刑之执行505
肆、财产刑之执行508
第二节 缓刑510
壹、意义510
贰、要件511
叁、缓刑宣告之附带处置512
肆、缓刑期间514
伍、缓刑之撤销514
陆、缓刑之效力516
第三节 假释518
壹、意义518
贰、要件518
叁、假释之撤销521
肆、假释之效力522
伍、假释要件之刑罚执行期间之计算524
陆、假释之程序524
第四章 刑罚之消灭526
第一节 意义526
第二节 犯人之死亡与法人之消灭527
第三节 赦免527
壹、意义527
贰、种类528
第四节 时效528
壹、意义528
贰、追诉权时效528
叁、行刑权时效533
第四篇 保安处分论539
第一章 保安处分之意义与沿革539
壹、保安处分之意义539
贰、保安处分之沿革540
第二章 保安处分之基础541
壹、反复犯罪之危险性541
贰、保安处分之法定541
第三章 保安处分与刑罚之关系543
壹、并科主义543
贰、代替主义543
叁、择一主义544
第四章 台湾地区“刑法”上之保安处分545
壹、感化教育545
贰、监护546
叁、禁戒547
肆、强制工作548
伍、强制治疗549
陆、保护管束552
柒、驱逐出境553
第五章 保安处分之宣告与执行554
壹、保安处分之宣告554
贰、保安处分之执行555
叁、保安处分之时效556
主要参考书目558
事项索引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