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大众传播通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美)杰伊·布莱克等,(中)张咏华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9063509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54页
- 文件大小:148MB
- 文件页数:472页
- 主题词:大众传播-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大众传播通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部分 总论3
第1章 信息化时代的大众传播3
第一节 不同时代传播媒介的社会作用3
一、农业社会和媒介3
二、工业社会和媒介4
三、信息化时代的媒介作用4
第二节 信息化时代的特征7
一、信息化时代的特征简述7
二、美国的信息化现状7
三、中国的信息化现状8
第三节 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对学习大众传播学的影响9
一、信息化时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在信息化进程中走在前列的美国为例9
二、在信息丰富的时代学生对媒介的使用10
三、未来展望14
本章小结14
第2章 传播过程和理论16
第一节 传播的整个过程16
一、人际传播17
二、以传媒为中介的传播/大众传播17
第二节 线性传播理论和模式18
一、香农—韦弗线性模式19
二、韦斯特利和麦克莱恩的信息传送者—接收者模式19
三、伯洛模式20
第三节 互动理论和模式20
施拉姆模式21
第四节 强调传播功能或用途的理论22
一、使用与满足论22
二、期望—价值理论23
三、游戏理论和娱乐理论23
第五节 强调对传播的解释的理论24
符号学和含义论(意义理论)24
第六节 其他新近的大众传播理论25
一、综合/整合式理论25
二、认知理论25
三、文化学的理论和批判学派的理论26
第七节 未来:新媒体、新理论和新模式27
本章小结28
第3章 媒介效果30
第一节 传播效果的蕴含30
一、社会科学家追随的“规则”30
二、不同层面的考察31
第二节 强效果论32
一、强效果论的主要观点32
二、强效果论产生的历史背景33
第三节 媒介效果研究学术视角的逐步演变34
一、从强大直接效果论到有限效果论34
二、人际因素被添入媒介效果模式35
第四节 关于选择性接收过程的传播效果理论37
一、社会学习理论38
二、培养理论39
三、社会化理论41
四、(情绪)启动效果/效应理论43
第五节 媒介效果研究的几项议题44
一、议程设置44
二、媒介暴力46
三、媒介中直露的性内容52
四、媒介对女性和少数民族的报道不足和错误描述之效果54
五、媒介的教育方面的影响与亲社会的影响57
本章小结59
第二部分 印刷传媒63
第4章 书籍63
第一节 历史进程63
一、古代印刷术的发明和扩散63
二、谷登堡的发明和读书识字能力的普及64
三、美国书籍出版的发展简介65
四、中国书籍出版发展简史68
第二节 书籍的种类70
一、普通版图书71
二、教科书71
三、专业图书72
四、平装书72
第三节 图书出版业现状73
一、图书编辑、图书制作和市场营销在美国74
二、图书编辑、图书制作和市场营销在中国79
三、图书的读者82
第四节 图书出版业的前景84
一、美国图书出版业的前景84
二、中国图书出版业的前景展望86
本章小结87
第5章 杂志89
第一节 历史回顾89
一、欧美杂志发展的历史轨迹89
二、杂志在中国发展的历史轨迹95
第二节 杂志业的现状100
一、美国杂志业的现状100
二、中国杂志业的现状103
第三节 杂志的类型106
一、高盈利额的杂志107
二、城市和地区杂志108
三、无广告杂志109
四、控制发行的杂志109
五、公司杂志110
第四节 杂志的未来111
一、信息传播新技术对杂志行业的冲击111
二、新技术在杂志业的应用111
本章小结112
第6章 报纸114
第一节 美国报纸的发展历史114
一、报纸在美国的兴起和早期发展115
二、政党报时期的美国报纸117
三、大众化报纸(便士报)时期——1833年至1900年的美国报纸118
四、1900年以来的美国报纸122
第二节 近现代报业在中国发展的历史123
一、旧中国的报业123
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报业的发展130
第三节 当代报业的特点131
一、所有权和合并131
二、报纸运作133
三、新闻的性质135
四、报纸的类型136
第四节 处于变化中的报纸产业139
一、报纸读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139
二、广告140
三、读者兴趣141
第五节 未来展望144
一、新技术的采纳144
二、数字化的报纸新形式145
本章小结147
第三部分 电子传媒与新媒体151
第7章 电影151
第一节 美国电影发展的历史沿革151
一、电影技术和美国电影的初期发展151
二、剧情片/故事片的兴起154
三、战后的萧条157
四、美国电影业的复苏和电影业面临的新挑战158
第二节 中国电影发展的历史沿革159
一、电影在中国的兴起及早期发展159
二、中国电影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发展161
三、新中国电影在改革开放前的发展165
四、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电影167
第三节 电影制作业171
一、制作171
二、市场促销和发行173
第四节 观众和为观众提供导向的若干因素176
一、电影的管理/管制176
二、电影分级制177
三、影评家179
四、奥斯卡奖180
第五节 电影类型180
一、新闻影片和纪录片181
二、宣传片和教育片181
第六节 作为跨文化交流媒介的电影183
一、电影制品的跨国贸易183
二、外国电影制品的影响183
第七节 电影的前景展望185
一、录像、光碟对电影的冲击185
二、数字化时代电影的高科技化186
本章小结188
第8章 广播190
第一节 广播在美国发展的历史轨迹191
一、电子科技和广播在世界上的兴起191
二、广播在美国的早期发展192
三、美国广播发展的黄金时期197
四、来自电视的挑战及广播技术的发展202
第二节 广播在中国的发展轨迹204
一、广播在中国的兴起204
二、抗战爆发后至中国解放前夕广播的发展状况206
三、新中国广播在改革开放前的发展207
四、“文革”后广播的新发展208
第三节 当代广播209
一、美国当代广播业的发展209
二、中国当代广播业的发展220
第四节 广播的未来223
一、本地化和专业化(服务于细分化的受众群体的兴趣)223
二、数字化224
本章小结225
第9章 电视226
第一节 电视在美国的发展226
一、美国电视业一瞥226
二、电视在美国的早期历史230
三、美国的电视网和其他电视机构232
四、收视率和收视率调查236
第二节 电视业在中国的发展240
一、电视在中国的兴起和早期发展240
二、“文化大革命”期间电视业状况242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大陆电视业的蓬勃发展243
第三节 当代电视的现状245
一、电视节目安排245
二、电视制作成本250
三、电视观众251
四、电视广告253
五、技术和观念的变迁257
六、电视评论266
本章小结268
第10章 新媒介271
第一节 数字化新媒介/新媒体概述271
一、关键概念:数字化技术、新媒介/新媒体271
二、新媒体的特点272
第二节 美国数字化新媒体的兴起和发展274
一、新媒体发展的政策背景(《1996年电信法》)274
二、新媒体技术应用和新媒体产业的崛起275
第三节 中国数字化新媒体的兴起和发展279
一、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互联网的兴起279
二、新媒体技术应用和新媒体产业在中国大陆的兴起280
第四节 新媒体的冲击284
一、技术和经济因素284
二、社会和哲学因素285
本章小结287
第四部分 传媒的相关支撑产业291
第11章 广告业291
第一节 广告业和传媒的关系概述291
一、广告业与传媒业的互动291
二、广告业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影响293
第二节 美国广告业的发展史295
一、广告业的兴起和早期广告代理行295
二、20世纪早期的美国广告297
三、战后的增长298
第三节 现代美国广告公司、广告策略和传媒中的广告299
一、现代美国广告公司及其职能299
二、广告战略302
三、广告的影响309
第四节 美国广告业的管理和自律311
一、美国广告业的自律311
二、对于广告业的政府规制314
第五节 中国广告业的兴起、发展和管理320
一、旧中国广告业的兴起和发展320
二、新中国广告业在改革开放前的曲折发展轨迹322
三、改革开放以来新中国广告业的复兴323
四、中国经济模式、中国市场特点与中国广告业的发展325
五、中国广告的管理329
本章小结330
第12章 公共关系332
第一节 公共关系概述332
一、基本概念332
二、公共关系历史溯源333
三、现代公共关系的兴起及其与大众传媒的关系335
第二节 美国公共关系的历史沿革336
一、美国1900年以前的公共关系336
二、美国公共关系之父和公关行业的兴起338
三、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及“二战”后美国公共关系的发展339
第三节 美国公共关系行业的现状340
一、美国公关业的规模341
二、美国公共关系的方式、工具和功能342
三、美国公共关系的模式345
四、美国公共关系的专业化347
五、美国公共关系行业的自律354
第四节 中国公共关系行业的兴起和发展现状356
一、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兴起及历史背景356
二、中国公共关系行业发展的历史轨迹358
三、中国公共关系行业的发展现状361
本章小结363
第五部分 媒介的工作环境369
第13章 传媒业的法制管理369
第一节 美国对传媒业的限制369
一、通过税收政策对传媒业的限制369
二、对发行的限制370
三、与传媒内容有关的限制372
四、对广播电视的规制和广电许可证制382
五、广电取消管制和再管制388
六、对抗性的关系391
第二节 中国的新闻传播法制管理397
一、中国新闻传播法的四个渊源397
二、中国大众传媒法/新闻传播法的基本内容401
本章小结402
第14章 传媒业的道德自律404
第一节 美国传媒业道德自律的兴起和发展概述404
一、美国传媒业道德自律兴起的背景404
二、自由主义的新闻传媒理论及体制遇到的问题和挑战406
第二节 美国传媒业的道德困境及其应对409
一、新闻工作中的道德判断409
二、道德困境状况种种410
三、公信力问题417
四、哈钦斯委员会的“药方”:自由的责任419
第三节 美国传媒业的新闻道德准则建设423
一、新闻道德准则建设在美国的发展轨迹423
二、美国报刊业的道德准则建设424
三、美国广电业的道德准则建设428
四、对新闻业的评论431
第四节 美国新闻道德自律的机构和传媒机构内部的自律机制432
一、新闻业评议会432
二、新闻机构内部的新闻意见调查员435
第五节 中国传媒业的道德自律兴起概述437
一、新闻道德在中国的历史由来和兴起438
二、新中国道德自律的发展历程439
第六节 中国新闻传媒业职业道德建设和自律机制建设的现状440
一、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的新闻职业道德规范建设441
二、当前中国传媒业自律机制建设的现状447
三、中国新闻传媒道德自律的特点449
本章小结450
后记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