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67/31264125.jpg)
- 李子彪,梁桂全主编 著
- 出版社: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8060194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22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433页
- 主题词: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和谐社会理论的历史渊源1
第一节 中国社会和谐思想的历史发展1
一、先秦时期的和谐思想与三大理想社会构想1
二、秦汉时期四大著名的理想社会构想6
三、晋代至明清时期两大理想社会构想及其他相关思想9
四、近代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构想的理想社会12
第二节 国外社会和谐思想的历史发展16
一、古希腊的四种和谐观及柏拉图的理想国构想16
二、古代至中世纪三大宗教的构想及其他相关构想20
三、空想社会主义产生时期四大著名的理想国构想23
四、空想社会主义发展时期四大著名的理想国构想24
五、空想社会主义鼎盛时期的三大理想社会构想26
六、现代及当代西方与走向社会和谐相关的思想29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历史发展46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社会建设学说46
二、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相关思想49
三、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相关思想51
四、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相关思想54
第二章 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战略意义58
第一节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和谐社会理论58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65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原则72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工作79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法论意义84
第二节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和谐社会理论的杰出贡献88
一、标志着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认识提升到新高度88
二、标志着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提升到新高度90
三、标志着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升到新高度91
四、标志着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升到新高度93
第三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意义95
一、构建和谐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意义95
二、构建和谐社会对世界的重大影响和历史贡献105
第三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和谐广东的历史背景116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必然性116
第二节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国际与国内环境123
一、国际环境变化带来机遇与挑战123
二、改革处于攻坚阶段125
三、发展进入关键时期127
四、社会稳定面临挑战128
五、党的执政能力经受考验131
第三节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和谐广东的实践背景133
一、社会成员从传统的“单位人”向多层次的“社会人”转变134
二、经济、社会从封闭向全面开放转变135
三、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从单调向多样化转变136
四、人们的思想文化从比较单纯向多元化转变137
五、区域发展从相对均衡向差异扩大转变138
六、劳动就业从统一分配向自主择业转变139
七、收入分配从过于平均向差距过大转变140
八、社会保障从高福利的国家型向广覆盖的储备金型转变141
第四章 和谐社会的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144
第一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的社会144
一、和谐是政治文明的本质要求144
二、法治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149
三、公平正义是民主与法治的必然诉求158
第二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165
一、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党165
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就是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168
三、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强保证171
第三节 依法治国,建设法治政府177
一、建设执政为民的责任政府177
二、建设依法行政的法治政府179
三、建设科学决策的善治政府187
第五章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制度与经济发展190
第一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目标190
第二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制度192
一、城乡统一的市场经济制度193
二、机会公平的劳动就业制度196
三、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制度202
四、全面覆盖的社会保障制度205
五、职能明确的公共财政制度211
第三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发展212
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213
二、发展循环经济215
三、发展文化经济219
四、实现经济系统内部协调221
五、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协调223
六、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管理协调226
第四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统计228
一、关于资源消耗与环境质量的统计和评价229
二、关于文化经济的统计和评价229
三、关于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统计和评价231
四、关于经济统计与社会进步全面统计和评价的关系231
第五节 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232
一、尊重客观规律,坚持按规律办事232
二、重视市场经济发展新趋势,支持新生事物234
三、协调配套,强化制度创新236
四、端正目标,调整利益关系238
五、掌握科学方法,运用经济手段管理经济239
六、抓住主要矛盾,攻克建设和谐社会实践中的难关240
第六章 和谐社会的中国先进文化建设243
第一节 中华文化的和谐底蕴与当代发展243
一、和而不同: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起源和历次大融合243
二、中华文化的和谐精神与和谐文化的近代洗礼258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崛起的标志263
第二节 从和谐文化到和谐社会:中国社会变迁的现代飞跃270
一、从和谐文化到先进文化:和谐理念的当代发展270
二、和谐社会建设:当代和谐文化的必然要求275
三、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和谐社会建设的动力源泉278
第三节 当代和谐文化建设的艰巨性与重要性282
一、转型期的艰难跋涉282
二、和谐文化建设的当代意义296
三、中华文化的转型与和谐文化建设的关键问题302
第四节 和谐社会的文化建设:战略与对策306
一、当代和谐文化建设的构成部分306
二、建设文化事业的举措312
三、建设文化产业的举措317
第七章 和谐社会的管理与协调322
第一节 社会管理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322
一、当前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和挑战322
二、传统社会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332
三、社会管理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333
第二节 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管理格局335
一、和谐社会的社会管理格局基本特征335
二、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管理格局总体要求339
三、现阶段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管理格局的重点方向、目标和内容341
第三节 完善和谐社会的社会管理体系的主要任务346
一、创新政府管理模式,推动社会治理方式转变346
二、扩大社会参与,提升社会动员水平350
三、调控资源分配,增强社会整合能力354
四、加强社会沟通,提高化解矛盾能力357
五、健全社会保障,改善社会服务质量358
六、注重风险防范,强化社会控制水平362
第八章 和谐社会的自然环境369
第一节 人与自然环境370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370
二、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383
三、社会发展中的环境公平387
第二节 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协调395
一、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对自然环境的影响395
二、环境代价与绿色GDP398
三、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协调405
第三节 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408
一、和谐社会必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408
二、实现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协调的途径414
后记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