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的产权思想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马克思的产权思想
  • 武建奇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73862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12页
  • 文件大小:59MB
  • 文件页数:328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产权-经济思想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马克思的产权思想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理论背景和研究目的1

(一)理论背景1

(二)研究目的4

二文献回顾和简要评述6

(一)马克思产权思想研究现状6

(二)马克思产权思想的“存在性”问题8

(三)关于产权基本问题14

(四)交易费用问题的研究16

(五)关于要素产权问题17

(六)简要评论20

三内容安排和创新之处22

(一)内容安排22

(二)创新之处31

第一章 阶级人假设36

一经济理论与人性假设36

(一)基本假设和技术性假设36

(二)人性假设是一种“思想实验”38

(三)人性假设的理论意义40

二西方的人性假设:经济人43

(一)“经济人”是个假设性命题44

(二)“经济人”的三维含义47

(三)“经济人”假设的发展49

三马克思的人性假设:阶级人58

(一)哲学层面: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59

(二)经济层面:“经济范畴的人格化”62

(三)阶级社会的经济层面:“阶级人”假设65

四本章小结67

第二章 阶级分析方法69

一阶级人假设与阶级分析方法69

(一)阶级人假设与马克思研究方法的一致69

(二)阶级人假设是阶级分析方法的基础72

(三)阶级分析方法是马克思最具产权特色的方法76

二阶级人行为79

(一)追求阶级整体利益最大化79

(二)阶级利益博弈:从生产行为来解决分配问题86

三阶级分析方法92

(一)阶级分析方法的经典形式92

(二)阶级问题的现代变化和思考97

四本章小结102

第三章 产权一般104

一产权内涵:批判“形而上学或法学的幻想”105

(一)产权问题的提出:马克思与西方不同的视角和使命105

(二)“权能结构”与“权利束”——产权的内容108

(三)生产关系的法律表现——产权的本质115

二产权演进:一个“自然历史过程”120

(一)原始公有产权起源:唯物史观原理“失灵”120

(二)产权演进模型:“基本矛盾推动说”124

(三)“经济力界定产权论”129

三流通费用、交际费用和交易费用135

(一)生产和非生产:两种费用的划分137

(二)马克思的交易费用意识143

(三)比较:流通费用和交易费用146

四本章小结150

第四章 资本产权151

一人的产权和物的产权152

(一)人和物:社会生产的两个要素152

(二)人的产权和物的产权154

(三)产权与人权157

二“商品所有权规律向资本主义占有规律的转变”162

(一)从物的产权到资本产权162

(二)资本产权和生产资料的资本家占有制165

(三)资本原始积累:资本“初始产权”形成169

(四)资本正常积累:资本产权的自行强化173

三“资本是一种社会权力”176

(一)协作力表现为“资本的生产力”——资本的剩余控制权176

(二)增值是资本的内在职能——资本的剩余索取权182

四本章小结188

第五章 劳动产权190

一劳动力和劳动产权190

(一)劳动力:“能动的生产要素”190

(二)劳动产权的内容193

(三)劳动产权的历史形式197

二资本主义雇佣劳动产权200

(一)雇工所“有权要求的”只是“劳动力的价值”201

(二)劳动对资本的“形式隶属”和“实际隶属”211

(三)工作日决定上的二律背反:“马克思定理”219

三“权利不能超出社会经济结构”224

(一)劳动力产权的统一和分离224

(二)劳动产权与资本产权对立的历史性质227

四本章小结230

第六章 土地产权231

一土地产权的性质和权能232

(一)“土地物质”、土地资本和土地产权232

(二)土地产权权能的统一和分离234

(三)土地的法律所有权与经济所有权238

二资本主义土地产权242

(一)资本主义土地的“两权分离”242

(二)“地租来自社会,而不是来自土壤”——土地产权借以实现的经济形式245

(三)马克思的土地国有化思想250

三马克思与“新制度”:土地产权理论比较253

(一)新制度经济学土地产权理论254

(二)马克思与新制度经济学土地产权理论比较258

四本章小结263

第七章 阶级、产权与社会和谐265

一阶级、阶层与和谐265

(一)阶级、阶层、利益集团265

(二)和而不同:和谐的实质270

二和谐社会的产权基础274

(一)产权正义:财产权的保护和限制275

(二)财产权:和谐社会的微观基础279

(三)劳动产权和弱势群体:维护好社会和谐的“安全阀”286

三本章小结293

结语295

参考文献29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