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杂草学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杂草学 第2版
  • 强胜主编(南京农业大学)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ISBN:9787109131927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71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287页
  • 主题词:杂草-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杂草学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二版前言1

第一版前言1

第一章 概论1

引言1

第一节 杂草的定义及杂草的演化历史1

第二节 杂草的重要性2

一、杂草的经济意义2

二、杂草的生态环境意义4

三、杂草的科学研究意义4

第三节 杂草科学的发展简史5

复习思考题7

参考文献7

第二章 杂草的生物学和生态学8

第一节 杂草的生物学特性8

一、杂草形态结构的多型性8

二、杂草生活史的多型性9

三、杂草营养方式的多样性9

四、杂草适应环境能力强10

五、杂草繁衍滋生的复杂性与强势性11

第二节 杂草个体及种群生态学14

一、杂草个体生态14

二、杂草种群生态17

第三节 杂草群落生态学25

一、杂草群落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25

二、杂草群落的演替及顶极群落28

三、中国农田杂草发生分布规律28

复习思考题34

参考文献34

第三章 杂草的分类及田园主要杂草种类36

第一节 杂草的分类36

一、形态学分类36

二、根据生物学特性的分类36

三、根据植物系统学的分类37

四、根据生境的生态学分类37

第二节 水田杂草38

一、莎草科38

二、禾本科41

三、雨久花科43

四、千屈菜科44

五、眼子菜科46

六、苹科46

七、泽泻科47

八、柳叶菜科48

九、鸭49

草科49

十、茨藻科49

第三节 秋熟旱作物田杂草50

一、禾本科50

二、莎草科54

三、菊科55

四、苋科57

五、马齿苋科60

六、茄科61

七、大戟科62

八、旋花科63

九、鸭跖草科64

第四节 夏熟作物田杂草65

一、禾本科65

二、茜草科69

三、玄参科69

四、石竹科71

五、豆科74

六、十字花科75

七、蓼科77

八、藜科79

九、菊科80

十、紫草科83

十一、唇形科84

十二、旋花科85

十三、大戟科86

十四、木贼科86

第五节 果、桑、茶园杂草87

一、禾本科87

二、菊科88

三、大麻科91

四、葡萄科92

五、伞形科92

六、旋花科(菟丝子亚科)93

复习思考题93

参考文献94

第四章 外来杂草及其管理95

第一节 外来杂草95

一、中国外来杂草概述95

二、重要外来杂草介绍99

三、外来杂草的危害性104

四、外来杂草的管理策略106

五、外来杂草的防除114

第二节 杂草检疫115

一、检疫杂草115

二、检疫杂草种类介绍118

三、杂草检疫检验方法125

复习思考题128

参考文献128

第五章 杂草防治的方法129

第一节 物理性除草129

一、人工除草129

二、机械除草130

三、物理防治131

第二节 农业及生态防治132

一、农业防治133

二、生态防治138

第三节 化学防治140

第四节 生物防治141

一、杂草生物治理的历史142

二、经典生物防治143

三、生物除草剂防治146

第五节 生物工程技术方法153

一、转基因技术153

二、转基因作物的环境安全157

第六节 杂草的综合防治165

一、综合防治的原理与策略166

二、综合防治的基本原则与目标166

复习思考题169

参考文献170

第六章 化学除草剂171

第一节 化学除草剂的剂型及其使用方法171

一、除草剂的剂型171

二、除草剂的使用173

第二节 除草剂分类175

一、根据施用时间175

二、根据对杂草和作物的选择性175

三、根据对不同类型杂草的活性175

四、根据在植物体内的传导方式176

五、根据作用方式176

六、根据化学结构176

第三节 主要除草剂种类简介176

一、苯氧羧酸类176

二、苯甲酸类178

三、芳氧苯氧基丙酸类178

四、环己烯酮类180

五、酰胺类181

六、取代脲类183

七、磺酰脲类184

八、咪唑啉酮类187

九、三氮苯类(三嗪类)198

十、氨基甲酸酯类190

十一、硫代氨基甲酸酯类191

十二、二苯醚类192

十三、N-苯基肤亚胺类193

十四、二硝基苯胺类194

十五、联吡啶类195

十六、有机磷类195

十七、嘧啶水杨酸类197

十八、有机杂环类及其他198

第四节 化学除草剂的杀草原理200

一、除草剂的吸收与传导200

二、除草剂的作用机理203

三、除草剂的选择性原理206

第五节 除草剂在环境中的归趋及残留207

一、除草剂在环境中的归趋207

二、除草剂在土壤中的残留209

第六节 化学防草剂使用的基本原则209

一、影响除草剂药效发挥的因素209

二、除草剂混用及其互作效应212

三、除草剂药害的发生及其补救措施214

四、杂草的抗药性216

复习思考题219

参考文献220

第七章 主要农作物田间杂草防治技术221

第一节 稻田杂草的防治技术221

一、稻田杂草的发生与分布221

二、稻田杂草的化学防治技术221

三、稻田杂草的人工防治技术226

四、稻田杂草的农业防治技术226

五、稻田杂草的其他防治技术226

第二节 麦田杂草的防治技术227

一、麦田杂草的发生与分布227

二、麦田杂草的化学防治技术227

三、麦田杂草的农业防治技术229

四、麦田杂草的其他防治技术229

第三节 油菜田杂草的防治技术230

一、油菜田杂草的发生与分布特点230

二、油菜田杂草的化学防治技术230

三、油菜田杂草的其他防治技术231

第四节 棉田杂草的防治技术231

一、棉田杂草的发生与分布231

二、棉田杂草的化学防治技术232

三、棉田杂草的其他防治技术233

第五节 玉米田杂草的防治技术233

一、玉米田杂草的发生与分布233

二、玉米田杂草的化学防治技术234

三、玉米田杂草的其他防治技术235

第六节 大豆田杂草的防治技术235

一、大豆田杂草的发生与分布235

二、大豆田杂草的化学防治技术236

三、大豆田杂草的农业防治技术237

四、大豆田杂草的其他防治技术237

第七节 蔬菜地杂草的防治技术237

一、蔬菜地杂草的发生与分布237

二、蔬菜地杂草的化学防治技术238

三、蔬菜地杂草的其他防治技术240

第八节 果园杂草的防治技术240

一、果园杂草的发生与分布241

二、果园杂草的化学防治技术241

三、果园杂草的其他防治技术242

第九节 草坪杂草防治技术242

一、草坪杂草的发生与分布243

二、草坪杂草的化学防治技术243

三、草坪杂草的其他防治方法244

第十节 其他作物田间杂草的防治技术244

一、花生田杂草的防治技术244

二、茶园杂草的防治技术245

三、高粱田杂草的防治技术246

四、烟田杂草的防治技术247

复习思考题247

参考文献248

第八章 杂草科学的研究方法249

第一节 杂草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方法249

一、杂草物候学研究方法249

二、杂草物种生物学研究方法250

第二节 杂草生态学的研究方法251

一、杂草种子库的调查研究方法251

二、杂草种子萌发的研究方法253

三、杂草与作物间竞争的研究方法254

四、植物化感作用的研究方法257

五、杂草区系、群落分布和危害的调查研究方法258

第三节 杂草化学防除研究方法263

一、除草剂生物测定方法263

二、除草剂田间药效试验方法265

三、抗药性杂草的检测鉴定方法267

复习思考题269

参考文献27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