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礼崩乐盛 以春秋战国为中心的礼乐关系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礼崩乐盛 以春秋战国为中心的礼乐关系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72/31297584.jpg)
- 李宏锋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 ISBN:9787503937033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87页
- 文件大小:83MB
- 文件页数:403页
- 主题词:礼乐-文化-研究-中国-春秋战国时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礼崩乐盛 以春秋战国为中心的礼乐关系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礼乐相互关系释义第一节 “礼”的本质特征13
一、“礼”之初义14
二、春秋战国时代“礼”的本质特征17
三、秦汉之后关于“礼”的论说26
第二节 “乐”的本质特征31
一、“乐”的形式本体独立表现本质32
二、“乐”的个体情感表现本质36
三、“乐”所蕴含的追求个性独立的生命自觉意识41
第三节 “礼”、“乐”二者间的矛盾对立关系45
一、“礼”与“乐”注重本体表现本质间的矛盾46
二、“礼”与“乐”情感自由表现本质间的矛盾50
三、“礼”与“乐”追求个性解放的生命自觉意识间的矛盾56
四、“礼”、“乐”矛盾对立所形成的“礼乐张力”60
第二章 礼乐结合的历史渊源及春秋时代的“非礼用乐”行为第一节 先周礼乐文化的表现形态67
一、礼乐结合的早期形态68
二、夏商礼乐文化的表现形态71
第二节 宗周礼乐文化的表现形态78
一、宗周吉礼、军礼用乐概观79
二、宗周嘉礼用乐概观84
三、宗周禁乐之礼89
第三节 春秋“非礼用乐”行为的表现及其文化意义92
一、以追求更高等级认同为主要目的的“非礼用乐”行为93
二、以满足享乐欲望为主要目的的“非礼用乐”行为101
三、以追求音乐形式美感为主要目的的“非礼用乐”行为105
四、以追求情感表现及艺术感悟为主要目的的“非礼用乐”行为115
第三章 对“礼崩乐坏”背景下若干春秋音乐事象的再分析第一节 赋诗之风的兴衰及其文化意义探讨127
一、春秋赋诗之风的兴盛原因129
二、春秋赋诗之风的兴盛及其歌唱形式与用诗类别133
三、从春秋赋诗之风的兴衰看“礼乐张力”在其中的作用141
第二节 春秋器乐艺术的独立发展147
一、春秋青铜乐器在形制、分布方面的发展147
二、春秋青铜乐器铭文及音律结构的演进156
三、春秋器乐演奏形式及风格、内容的多样化发展165
第三节 春秋乐人群体的变迁及音乐体认173
一、春秋乐人的社会地位及管理方式173
二、春秋乐人群体变迁下的音乐传播175
三、“乐与政通”——春秋乐人群体的音乐体认之一179
四、“乐与天通”——春秋乐人群体的音乐体认之二184
第四章 “礼乐张力”下的孔子音乐体认第一节 “礼—仁—乐”的学说模式及“乐”在孔子思想体系中的定位189
一、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礼”及“复周礼”的政治理想190
二、“复礼”的内在超越之路——“仁”及其在礼乐融通中的桥梁作用194
三、“乐”在孔子思想体系中的定位197
第二节 “礼乐张力”下的孔子音乐体认200
一、“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对音乐艺术本质的体认201
二、“文质彬彬”、“尽善尽美”——孔子对音乐形式与内容关系的体认207
三、“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孔子论音乐表现的“中和”原则214
四、“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论音乐的社会功能221
第三节 对孔子音乐认知的总体评价230
一、孔子音乐认知中的历史进步因素230
二、孔子音乐认知的历史局限及其中蕴含的“礼乐张力”235
第五章 “礼乐张力”在战国时代音乐演进中的制约作用第一节 儒、道音乐体认中“礼乐张力”的消长247
一、孟子音乐体认中蕴含的礼乐矛盾248
二、荀子对儒家礼乐思想的系统化发展257
三、道家音乐观及其与儒家礼乐认知间的张力关系266
第二节 士阶层在战国音乐发展中的推动作用276
一、战国时代士阶层对礼乐关系的普遍认知277
二、战国时代士阶层的音乐活动及其对音乐发展的贡献283
第三节 战国时代“礼乐张力”下音乐艺术的新发展290
一、战国时代各地民间音乐文化的普遍繁荣290
二、战国宫廷音乐审美风尚的新变及先秦音乐文化的转型297
第六章 “礼乐张力”相关问题界说及其在中国音乐历史进程中的意义第一节 “礼乐张力”相关问题界说309
一、音乐艺术构成“分层理论”的提出309
二、“人本价值”制约下的音乐艺术本质314
三、音乐艺术的价值层次构成及其与“文化价值相对论”的关系320
第二节 “礼乐张力”变化对古代音乐发展的影响——以魏晋和明代音乐为例328
一、魏晋的“艺术自觉”精神及其在音乐历史发展中的作用329
二、从明代文化艺术的演变,看“礼乐张力”对音乐历史发展的影响337
结论347
附录一 《左传》所见春秋“非礼用乐”事例一览表358
附录二 《左传》所见春秋“赋诗”年表365
附录三 论文插图目录373
参考文献374
后记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