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 费孝通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ISBN:7566015013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316页
  • 文件大小:39MB
  • 文件页数:33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代序:民族研究——简述我的民族研究经历与思考1

第一章 导论17

一 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17

(一)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18

(二)多元的起源18

(三)新石器文化多元交融和汇集19

(四)凝聚核心汉族的出现21

(五)地区性的多元统一23

(六)中原地区民族大混杂、大融合27

(七)北方民族不断给汉族输入新的血液28

(八)汉族同样充实了其他民族32

(九)汉族的南向扩展33

(十)中国西部的民族流动37

(十一)中华民族格局形成的几个特点40

(十二)瞻望前途44

二 中华民族研究的新探索47

第二章 中华民族的起源与形成53

一 中华新石器文化的多元区域性发展53

(一)中华文化起源于中华大地53

(二)黄河中下游东西相对的两个文化区57

(三)长江中下游东西相对的两个文化区59

(四)燕辽文化区及黄河上游文化区61

(五)以鄱阳湖—珠江三角洲为中心的华南文化区62

(六)北方游牧与渔猎文化区64

(七)南北农业及狩猎文化三带的平行发展65

二 中华远古的各部落集团72

(一)史料问题73

(二)父权制以前的史影76

(三)父权制时代各部落集团81

三 中华民族形成史的分期96

(一)中华民族的起源与孕育96

(二)中华民族的自在发展98

(三)中华民族从自发到自觉的联合103

四 中华民族的结构105

(一)中华大地的地理结构106

(二)中华民族的民族结构110

(三)中华民族的政治结构117

五 中华民族的共同性(一)123

(一)中华民族认同有长远的历史渊源123

(二)各兄弟民族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124

(三)各具特点和特长而又互相学习和吸收128

(四)中国民族关系的新纪元136

六 中华民族的共同性(二)138

(一)远古神话所反映的共性与个性138

(二)中国各民族远古祖先的认同与各自的特点142

(三)各民族的历史自古认同为中国历史的一部分146

(四)在中华民族解放斗争中同呼吸共命运149

第三章 民族称谓含义的演变及其内在联系153

一 “汉人”考153

(一)“汉人”称谓的起源153

(二)“汉人”族称的形成154

(三)“汉人”范围的扩大与“汉族”称谓的出现158

(四)对“汉人”称谓的演译164

二 “契丹”——汉人之别名166

三 历史上少数民族中的“汉人成分”171

(一)少数民族的崛兴往往得助于汉人171

(二)汉人之化入西北民族的成分175

(三)汉人之化入西南、东南民族的成分178

(四)汉人之化入中南民族的成分180

(五)汉人间有迁于邻国而被涵化的成分184

(六)民族间相互涵化是促进发展的因素185

四 中国·华夷·蕃汉·中华·中华民族187

(一)中国名称的起源187

(二)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与华夷的含义193

(三)秦以后中国含义的发展演变与确立199

(四)汉人与蕃汉对举的内涵及外延207

(五)中华与中华民族含义的演变和发展213

第四章 中国历史上游牧民族的地位225

一 匈奴游牧社会的历史地位225

(一)匈奴统一中国北方游牧区的历史意义225

(二)长城内外广大农业区与游牧区的形成227

(三)匈奴游牧社会的历史地位229

(四)游牧社会与农业社会历史的整体联系238

二 西汉政府设置河西四郡的历史意义241

(一)设置河西四郡的历史背景241

(二)河西四郡促进了汉朝对西域的统一243

(三)河西四郡促进了中西交通的发展246

(四)河西四郡促进了西北经济文化的发展249

第五章 中华民族研究的理论与方法257

一 民族研究新发展的良好开端257

(一)对中华民族的研究是时代的需要257

(二)对中华民族内涵与外延的探讨260

(三)对中华民族“多元”与“一体”的探讨264

二 中华民族起源学说的由来与发展270

(一)从一元说到多元一体说270

(二)多元一体说的考古学依据273

(三)中华文明初曙发展的总趋势276

(四)需要对远古神话系统进行整理281

三 传统民族观与中华民族一体观285

(一)传统的“华夷之辨”285

(二)“大一统”格局中的“华夷之防”290

(三)中华民族从自在发展到自觉的联合297

四 中国民族研究的识异与求同302

修订本跋31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