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外音乐简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宋志军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511311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273页
- 文件大小:43MB
- 文件页数:286页
- 主题词:音乐史-世界-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外音乐简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音乐史的学科定位与特点2
1.1.1 音乐史的学科定位2
1.1.2 音乐史的学科特点2
1.2 如何学习音乐史2
1.2.1 用宏观的历史眼光审视音乐发展2
1.2.2 纵横交织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3
1.3 音乐史的研究资料3
1.3.1 如何在文献中查阅音乐资料4
1.3.2 音乐文物6
1.3.3 传统音乐6
1.3.4 音响音像制品7
【小结及综合实践】8
第2章 远古、夏、商音乐9
2.1 概况10
2.1.1 远古概况10
2.1.2 夏、商概况10
2.2 音乐的起源11
2.2.1 巫术宗教说11
2.2.2 情感说12
2.2.3 自然模仿说12
2.2.4 劳动说13
2.3 古乐舞14
2.3.1 远古时期的古乐舞14
2.3.2 “六代乐舞”15
2.4 古乐器16
2.4.1 吹奏乐器16
2.4.2 打击乐器17
【小结及综合实践】19
第3章 西周、春秋、战国音乐21
3.1 概况22
3.1.1 西周22
3.1.2 春秋时期22
3.1.3 战国时期23
3.2 音乐机构与音乐教育24
3.2.1 大司乐24
3.2.2 音乐教育25
3.3 礼乐制度26
3.3.1 “佾”(乐舞行列)27
3.3.2 “乐悬”(乐器摆放)27
3.4 采风制度28
3.4.1 采风制度的产生28
3.4.2 采风的目的28
3.5 西周的用乐场合29
3.6 古乐与新乐29
3.6.1 古乐29
3.6.2 新乐30
3.6.3 雅乐的衰落与俗乐(民间音乐)的勃兴30
3.7 周代音乐作品31
3.7.1 《诗经》31
3.7.2 《楚辞》32
3.7.3 《成相篇》33
3.8 乐律的发展33
3.8.1 三分损益法33
3.8.2 三分损益律产生的十二律34
3.9 音乐思想34
3.9.1 儒家的音乐思想35
3.9.2 墨家的音乐思想35
3.9.3 道家的音乐思想35
3.10 周代乐器的发展36
3.10.1 乐器的发展概况36
3.10.2 “八音”分类法36
3.10.3 曾侯乙编钟的出土47
【小结及综合实践】48
第4章 秦、汉音乐49
4.1 概况50
4.1.1 秦代音乐50
4.1.2 汉代音乐50
4.2 乐府50
4.2.1 乐府的产生50
4.2.2 乐府的含义与职责51
4.2.3 乐府的重建与扩充51
4.2.4 乐府的衰败51
4.2.5 “协律都尉”李延年52
4.3 宫廷音乐52
4.3.1 宫廷雅乐52
4.3.2 宫廷燕乐53
4.4 民间音乐53
4.4.1 鼓吹乐53
4.4.2 相和歌54
4.4.3 相和大曲55
4.4.4 相和三调56
4.5 百戏56
4.6 音乐理论成果57
4.6.1 鼓谱与声曲折57
4.6.2 乐律的发展57
4.6.3 《乐记》58
4.7 乐器的发展61
4.7.1 吹管乐器61
4.7.2 弹拨乐器62
4.8 古琴艺术64
4.8.1 带有故事情节的琴曲64
4.8.2 琴歌65
【小结及综合实践】66
第5章 魏、晋、南北朝音乐67
5.1 概况68
5.1.1 历史概况68
5.1.2 音乐发展概况68
5.2 清商乐69
5.3 民间歌舞、百戏与歌舞戏70
5.3.1 民间歌舞70
5.3.2 百戏与歌舞戏71
5.4 音乐思想72
5.4.1 阮籍的音乐思想72
5.4.2 嵇康的音乐思想74
5.5 音乐理论成果77
5.5.1 古琴文字谱77
5.5.2 乐律的发展78
5.6 乐器的发展79
5.6.1 打击乐器79
5.6.2 弹拨乐器79
5.6.3 吹管乐器80
【小结及综合实践】80
第6章 隋、唐、五代音乐81
6.1 概况82
6.2 宫廷燕乐83
6.2.1 我国古代音乐发展脉络83
6.2.2 隋、唐“燕乐大曲”84
6.2.3 多部乐85
6.2.4 法曲88
6.2.5 健舞与软舞88
6.3 民间音乐89
6.3.1 曲子89
6.3.2 声诗89
6.3.3 变文90
6.3.4 散乐90
6.4 音乐机构91
6.4.1 太常寺91
6.4.2 教坊91
6.4.3 梨园91
6.5 音乐理论成果92
6.5.1 记谱法92
6.5.2 宫调理论93
6.5.3 音乐专著94
6.6 音乐家95
6.6.1 隋代音乐家95
6.6.2 唐代音乐家96
6.7 中外音乐文化交流97
6.7.1 中日音乐文化交流97
6.7.2 中朝音乐文化交流98
6.7.3 中印音乐文化交流98
【小结及综合实践】99
第7章 宋、元音乐101
7.1 概况102
7.2 市民音乐的勃兴102
7.2.1 市民音乐活动场所102
7.2.2 民间艺人行会组织103
7.3 宋代曲子104
7.3.1 宋代曲子概述104
7.3.2 曲子的体裁与结构104
7.3.3 曲子的创作105
7.3.4 曲子词的风格107
7.3.5 唱赚109
7.4 元代散曲110
7.4.1 散曲的音乐110
7.4.2 散曲的分类110
7.5 说唱音乐111
7.5.1 鼓子词111
7.5.2 诸宫调111
7.5.3 陶真112
7.5.4 货郎儿112
7.6 杂剧与南戏112
7.6.1 杂剧的发展112
7.6.2 南戏的发展115
7.7 乐器的发展116
7.7.1 弹拨乐器116
7.7.2 拉弦乐器117
7.7.3 吹管乐器118
7.7.4 打击乐器118
7.7.5 器乐合奏119
7.8 音乐机构120
7.8.1 掌管雅乐的机构120
7.8.2 掌管燕乐的机构120
7.9 音乐理论成果120
7.9.1 记谱法120
7.9.2 宫调理论121
7.9.3 音乐论著122
【小结及综合实践】123
第8章 明、清音乐125
8.1 概况126
8.1.1 民间音乐蓬勃发展126
8.1.2 音乐理论研究成果显著127
8.2 明清小曲127
8.2.1 明清小曲的结构128
8.2.2 明清小曲的风格特点128
8.3 民间歌舞128
8.3.1 汉族歌舞129
8.3.2 少数民族歌舞130
8.4 说唱音乐132
8.4.1 鼓词132
8.4.2 弹词134
8.4.3 牌子曲134
8.4.4 琴书134
8.5 明清戏曲135
8.5.1 明代四大声腔135
8.5.2 清代乱弹136
8.5.3 京剧的形成136
8.6 器乐的发展137
8.6.1 古琴艺术137
8.6.2 琵琶艺术139
8.6.3 民乐合奏140
8.7 音乐理论成果143
8.7.1 乐律制定143
8.7.2 曲谱刊印143
【小结及综合实践】145
第9章 近现代音乐147
9.1 概况148
9.2 学堂乐歌的兴起149
9.2.1 学堂乐歌的产生发展149
9.2.2 学堂乐歌的历史意义151
9.3 新型音乐社团151
9.3.1 新型民乐及戏剧社团152
9.3.2 新型教育、学术性音乐社团152
9.4 专业音乐教育153
9.4.1 20世纪初153
9.4.2 20世纪20年代154
9.4.3 20世纪30—40年代155
9.5 专业音乐创作157
9.5.1 20世纪初157
9.5.2 20世纪20年代158
9.5.3 20世纪30—40年代161
9.6 近现代戏曲的发展170
9.6.1 戏曲的声腔170
9.6.2 戏曲的角色行当172
9.6.3 戏曲的表演173
9.6.4 代表性地方剧种174
9.7 现代民族乐器的发展174
9.7.1 乐器的分类175
9.7.2 民间器乐合奏185
9.7.3 民族管弦乐及乐队舞台布局186
【小结及综合实践】186
第10章 古希腊、古罗马音乐187
10.1 概况188
10.1.1 米诺斯文化(公元前30世纪—前13世纪)188
10.1.2 迈锡尼文化(公元前13世纪—前12世纪)188
10.1.3 荷马时期(公元前12世纪—前8世纪)188
10.1.4 古风时代(公元前8世纪—前6世纪)189
10.1.5 古典时代(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189
10.1.6 希腊化时期(公元前4世纪末—前1世纪末)189
10.1.7 古罗马时期(公元前8世纪末—公元5世纪末)190
10.2 古希腊的音乐形式191
10.2.1 荷马史诗192
10.2.2 抒情诗193
10.2.3 颂歌194
10.2.4 古希腊悲剧194
10.2.5 古希腊喜剧195
10.3 古希腊乐器196
10.3.1 弦乐器196
10.3.2 管乐器197
10.4 古希腊音乐哲学198
10.4.1 音乐的本质198
10.4.2 音乐的功能和目的199
10.5 古罗马音乐及乐器200
10.5.1 古罗马的音乐生活200
10.5.2 古罗马的乐器200
【小结及综合实践】201
第11章 中世纪教会音乐203
11.1 概况204
11.2 圣咏与记谱法的发展204
11.2.1 格列高利圣咏204
11.2.2 圭多与记谱法205
11.3 世俗音乐的发展207
11.3.1 流浪艺人207
11.3.2 游吟诗人207
11.3.3 恋诗歌手208
【小结及综合实践】208
第12章 文艺复兴时期音乐209
12.1 概况210
12.2 新艺术210
12.2.1 比斯与马肖210
12.2.2 意大利牧歌211
12.3 代表音乐流派211
12.3.1 勃艮第乐派211
12.3.2 佛兰德乐派211
12.3.3 威尼斯乐派与罗马乐派212
12.4 宗教改革与新教音乐212
12.4.1 宗教的改革212
12.4.2 赞美诗的改革213
【小结及综合实践】213
第13章 巴罗克音乐215
13.1 概况216
13.2 声乐艺术的发展216
13.2.1 歌剧216
13.2.2 清唱剧(Oratorio)216
13.2.3 康塔塔(Cantata)216
13.3 器乐艺术的发展217
13.3.1 奏鸣曲217
13.3.2 协奏曲217
13.4 巴罗克音乐大师218
13.4.1 亨德尔218
13.4.2 巴赫219
【小结及综合实践】219
第14章 古典主义时期音乐221
14.1 概况222
14.2 维也纳古典乐派224
14.2.1 海顿224
14.2.2 莫扎特226
14.2.3 贝多芬228
14.3 西洋乐器的发展与分类231
14.3.1 西洋乐器发展概况231
14.3.2 西洋乐器的分类231
14.4 西洋管弦乐队242
14.4.1 发展概况242
14.4.2 乐队编制243
14.4.3 乐队舞台布局244
【小结及综合实践】244
第15章 浪漫派及20世纪音乐245
15.1 概况246
15.2 浪漫乐派代表音乐家246
15.2.1 韦伯246
15.2.2 舒伯特247
15.2.3 门德尔松248
15.2.4 肖邦249
15.2.5 柴可夫斯基250
15.3 民族乐派252
15.3.1 挪威民族乐派253
15.3.2 芬兰民族乐派253
15.3.3 捷克民族乐派253
15.3.4 俄罗斯民族乐派254
15.4 印象主义音乐254
15.4.1 德彪西254
15.4.2 拉威尔255
15.5 表现主义音乐256
15.6 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主张及创作风格257
15.6.1 音乐主张257
15.6.2 创作风格257
15.7 噪音音乐和具体音乐258
15.7.1 噪音音乐258
15.7.2 具体音乐258
15.8 流行音乐259
15.8.1 爵士乐259
15.8.2 乡村音乐259
15.8.3 摇滚乐260
【小结及综合实践】261
第16章 世界民族音乐文化263
16.1 概况264
16.2 亚洲民族音乐文化264
16.2.1 印度音乐264
16.2.2 朝鲜音乐265
16.2.3 蒙古音乐266
16.2.4 缅甸音乐266
16.2.5 日本音乐267
16.3 非洲民族音乐文化268
16.3.1 非洲鼓乐268
16.3.2 西非贾里269
16.4 拉丁美洲民族音乐文化269
16.4.1 古巴哈巴涅拉与秘鲁圆舞曲269
16.4.2 阿根廷探戈音乐269
16.5 大洋洲民族音乐文化270
16.5.1 美拉尼西亚音乐270
16.5.2 波利尼西亚音乐270
【小结及综合实践】271
主要参考文献272
音响音像资料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