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让人做好人 当代国民素质演进的历史性反思与发展性愿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让人做好人 当代国民素质演进的历史性反思与发展性愿景](https://www.shukui.net/cover/8/31338321.jpg)
- 孙抱弘著 著
- 出版社: 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31691471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219页
- 文件大小:63MB
- 文件页数:238页
- 主题词:民族心理素质-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让人做好人 当代国民素质演进的历史性反思与发展性愿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1
上篇 现实与反思篇17
第一章 理想“失落”之追问17
第一节 理想失落的缘起:精神危机与“潘晓讨论”18
一、理想失落、精神危机与乌托邦告别18
二、理想失落:从“潘晓讨论”到“5+2=0”19
第二节 “失落”追因:从质疑模式、直面问题到反思理念21
一、质疑“苏东社会主义剧变论”21
二、直面走向反面的中国乌托邦主义23
三、反思思维定势与理念陷阱24
第三节 理想重建的一些思考27
一、乌托邦思想是必要的,理想信念的重建是必需的28
二、重建理想:超越理想的理想主义与现实的现实主义,走向理想的现实主义与现实的理想主义30
第二章 从“潘晓讨论”到“乌托邦告别”32
第一节 “潘晓讨论”与“乌托邦告别”的再阐释33
一、“认知图式”框架的再构33
二、“潘晓讨论”反思34
三、“乌托邦告别”纠偏35
第二节 历史哲学的启示:破思维定势,做现代公民36
一、乌托邦的思维定势之一:尽善尽美的社会理想追求与激进而简单的社会与人性改造的工程化设计37
二、乌托邦思维定势之二:把社会理想的设计与人的改造工程托付给掌握“历史必然性”的超人39
第三节 余论:抓住转机,成功“转身”,让“人”成为“好人”41
第三章 日常生活重建:从不和谐走向和谐43
第一节 文化的绵延性与文化自觉44
第二节 历史反思:非主流文化的产生与演进46
一、庙堂文化:从理想到实用47
二、游民文化:丛林中的生存文化48
三、宗教文化:走出丛林的伦理文化49
第三节 文化转型:从不和谐走向和谐50
一、人性水平:从生存理性到交往理性50
二、生活质量:从传统解读到科学把握52
三、思想观念:从无我—唯我到承认他者53
四、教育到位:从知识技能到社会公共伦理54
第四节 文化建构:网络文化的生成及其走向的引领55
一、互联网的作用不可小觑55
二、网络“陌生人社会”呼唤现代媒介素养56
第四章 素质与教育:从失重走向均衡60
第一节 问题探讨的假设性分析框架61
第二节 面对失衡的国民素质:社会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64
一、今天的国民教育缺失了什么?64
二、我们需要怎样的社会教育?67
三、社会教育与理想教育的区分与关联68
第三节 面对风险社会:社会教育的务实性起步69
一、中国转型社会的风险69
二、社会教育的务实性定位70
三、社会教育路径的思考72
第四节 实施社会教育的若干可操作性建议74
一、关于大众的社会教育74
二、关于精英的社会教育76
三、作为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教育77
中篇 调查与分析篇81
第五章 日常生活中非主流文化对国民素质影响的实证研究81
第一节 研究方法的说明83
一、术语界定83
二、抽样86
三、工具与材料90
四、研究过程92
第二节 研究结果的阐释93
一、国民非主流文化生活状况93
二、国民素质基本状况97
三、非主流文化对国民素质的影响分析111
第三节 主要问题的分析与讨论117
一、国民素质的发展不平衡117
二、不同的非主流文化对国民素质的影响不同121
第四节 提升国民素质的对策与建议124
一、重视国民素质的平衡发展124
二、汲取非主流文化中的积极营养125
三、充分发挥主流文化教育的影响力126
下篇 历史与愿景篇135
第六章 人的研究:从应然性到实然性135
第一节 何谓实然性“人的研究”136
第二节 人性:人的共性探究138
一、人性的层次140
二、人性与“为人”的关联140
三、要说明的问题141
第三节 民族性:作为“人的研究”的特殊性探究141
一、民族性与环境143
二、民族性与文化遗传基因146
第四节 国民素质发展:“人的研究”的科学时代何时到来152
一、国民素质发展自在、自然阶段的存在必然性153
二、国民素质发展走向“自觉、自为”阶段的可能性154
三、国民素质发展与文化自觉155
第五节 实然性“人的研究”创新愿景155
一、告别“二元论”与极端思维156
二、把握多元的哲学立场与复杂性思维157
三、“人的研究”跨学科整合的可能性158
第七章 民族性发展:从主义回归问题160
第一节 概念与立场161
一、“改造”与“发展”161
二、主义与问题162
三、历史与未来164
第二节 民族性改造:百年“新民新人”的简要回顾与反思164
一、“新民说”的理论与实践165
二、“新人”的理论与实践171
第三节 民族性发展:回归问题,明确重心173
一、民族性发展重心:现代创新素质培育174
二、提升现代创新素质与思维科学教育174
第八章 价值观培育:从传统走向现代177
第一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系统解读177
一、一个系统性的解读框架178
二、“人性”与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180
三、国民素质和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182
四、日常生活和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184
五、过程性和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186
六、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和新国民的成长188
第二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取向190
一、面对现实:把握后发型现代化进程的复杂性191
二、面对历史,盘点“遗产”,自觉前行194
三、面对未来:以过程理论指导价值观构建197
第九章 好人培养的实践:从生存竞争到伦理合作200
第一节 思维科学教育的特点及其理论与实践的发展200
一、创新素质的层次性特点及其培育路径的探寻201
二、以李普曼为代表的思维科学理论和普及性实验研究202
第二节 世界思维科学与普及教育研究的最新趋势206
一、思维风格对青少年学习风格的影响208
二、思维风格对青少年行为风格的影响209
第三节 以思维科学教育提升现代创新素质的思考210
一、关于思维科学研究与思维教育发展的趋向211
二、关于当代国民思维教育的现状与发展的趋向212
参考文献215
后记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