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宏观调控体系的演变与改进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宏观调控体系的演变与改进
  • 郑涛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83015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81页
  • 文件大小:36MB
  • 文件页数:293页
  • 主题词:宏观调控政策-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宏观调控体系的演变与改进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导论1

1.1选题的背景与意义1

1.2本书的立意5

1.3本书的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7

1.4本书的主要创新之处9

第2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12

2.1宏观调控理论及其发展12

2.1.1西方宏观调控的理论基础12

2.1.2中国宏观调控的指导思想16

2.2宏观调控体系的构成及其内涵19

2.2.1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20

2.2.2宏观调控的作用机理21

2.2.3宏观调控的组织架构25

2.3宏观调控体系的相关研究现状27

2.3.1宏观调控的研究现状27

2.3.2宏观调控体系的研究现状34

2.3.3本书几个核心概念的界定39

第3章 中国宏观调控体系调控目标的演变逻辑43

3.1中国式目标的演变过程(1978—2015)44

3.1.1官方表述的语义进路44

3.1.2调控实践的阶段划分48

3.2对中国式调控目标的再认识55

3.2.1调控目标的内容框定55

3.2.2调控目标的层次结构58

3.2.3调控目标的顺序排位61

3.2.4目标体系的建构理据62

第4章 中国宏观调控体系政策工具的现实考察66

4.1中国调控的本土实践67

4.1.1历次调控的过程回顾67

4.1.2调控手段的阶段特征74

4.1.3手段特点的横向比较79

4.1.4政策工具的取舍组合82

4.2中国特色调控手段运用的典型例证84

4.2.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频繁使用84

4.2.2公开市场业务中的一级交易商制度88

4.2.3短期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作用长期化91

4.2.4房价调控中的限购措施及土地政策93

4.3对中国宏观调控手段的再认识96

4.3.1手段多元的体制性基础96

4.3.2行政手段的阶段合理性97

4.3.3是政策化还是法律化100

4.4货币政策工具的数量与价格之争——基于SVAR模型的实证102

4.4.1指标的选择102

4.4.2模型的设计103

4.4.3样本选择与数据的处理104

4.4.4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对中间目标M2、LOAN的影响108

4.4.5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对最终目标CPI和GDP的影响114

4.4.6实证结论123

第5章 中国宏观调控体系调控组织实施的博弈分析125

5.1调控组织架构的演化路径125

5.2“决策”中调控权力的横向配置132

5.2.1“三驾马车”的基本架构设计132

5.2.2其他权力主体的“时空性”介入135

5.2.3现行架构下调控权力冲突的根源139

5.3“运行”中调控权力的纵向延伸140

5.3.1基于利益的“央地关系”演进141

5.3.2“放权让利”政策的得与失145

5.3.3调控中地方政府功能异化的机理148

5.4“监督”的现实困境与制约因素154

5.4.1宏观调控监督的理论和现实必要155

5.4.2宏观调控监督的现行途径及不足155

5.4.3宏观调控监督机制完善的制约因素156

5.5宏观调控政策实施的博弈分析157

5.5.1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的演化博弈158

5.5.2宏观调控政策与公众间的信息博弈164

第6章 中国宏观调控体系演变中的绩效评价168

6.1宏观调控绩效的内容和特点168

6.1.1宏观调控绩效的分类169

6.1.2宏观调控绩效的特征172

6.2调控绩效的主要影响因素172

6.2.1体制转轨173

6.2.2权力主体173

6.2.3调控对象174

6.2.4调控目标175

6.3宏观调控绩效的评价原则175

6.3.1系统性原则175

6.3.2及时性原则176

6.3.3长短期兼顾原则176

6.3.4可操作性原则177

6.4宏观调控绩效评价分析177

6.4.1专项目标绩效评价177

6.4.2综合目标绩效评价181

6.4.3基于DSGE模型的货币政策绩效分析187

第7章 宏观调控体系演变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194

7.1从美国经验看西方调控目标的历史嬗变194

7.1.1各个时期的经济背景与调控目标194

7.1.2对美国宏观调控目标的几点梳理198

7.2不同市场经济体的调控手段选择201

7.2.1经济高速增长期的日本202

7.2.2 2008年金融危机中的美国208

7.3调控组织实施的一般性考察212

7.3.1机构设置与权能划分213

7.3.2权力理念及实现途径214

7.4决策过程的合理性比较215

7.4.1多学科视角下的宏观调控决策216

7.4.2发达经济体调控决策模式比较(美国、日本、欧盟)220

7.5决策、实施的监督与制约230

7.5.1司法监督230

7.5.2公众监督232

第8章 中国宏观调控体系建设的成就、问题及改进建议233

8.1中国宏观调控体系建设的基本成就233

8.1.1目标内容不断丰富233

8.1.2手段体系稳中出新234

8.1.3组织架构逐渐强化235

8.2当前调控体系的主要问题236

8.2.1目标、手段体系的本土化自信不足236

8.2.2调控权力主体间协同配合不够237

8.2.3手段、工具整合运用不力238

8.2.4调控决策的封闭性强,开放性较低239

8.2.5宏观调控的法治化水平亟待提高241

8.3经济“新常态”对宏观调控的新要求242

8.3.1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外部压力242

8.3.2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部挑战246

8.3.3经济“新常态”对宏观调控的新要求251

8.3.4宏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的关系处理253

8.4调控体系的改进方向与实现路径257

8.4.1加强部门协调,改良顶层设计257

8.4.2理顺央地关系,疏通中观传导260

8.4.3推进决策过程的多元表达与参与262

参考文献265

后记28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