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哲学思想的古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哲学思想的古今](https://www.shukui.net/cover/25/30139201.jpg)
- 陈俊辉编著 著
- 出版社: 水牛出版社
- ISBN:9575992334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254页
- 文件大小:7MB
- 文件页数:27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哲学思想的古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壹、释义1
贰、中国哲学思想的分期与要点3
参、中国哲学思想的开展5
第一章 前孔子时期古代哲学思想的流衍5
第二章 先秦诸子哲学的流衍10
第一节 儒家学派11
一、孔子11
二、曾子与子思12
三、孟子14
四、荀子16
第二节 道家学派19
一、老子20
二、庄子24
三、列子28
第三节 墨家学派29
一、墨子29
二、墨辩思想32
第四节 名家学派36
一、邓析36
二、惠施37
三、公孙龙39
四、同时期的辩士派41
在学术面41
在诡辞面42
第五节 法家学派43
一、管仲43
二、田骈44
三、慎到45
四、吴起46
五、商鞅47
六、申不害47
七、韩非48
第六节 其他诸子的哲学思想52
第三章 汉代哲学的流衍66
第一节 思想缘起66
第二节 对立学说67
第三节 代表人物68
一、董仲舒68
二、淮南子70
三、杨雄73
四、王充74
第四节 其他诸子的哲学思想77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玄学的流衍86
第一节 时代背景86
第二节 三大思想学派86
一、才性派86
刘劭87
锺会88
二、名理派88
何晏88
王弼89
郭象90
三、旷达派92
稽康92
阮籍93
山涛94
向秀94
刘伶94
阮咸95
王戎95
第三节 其他诸子的哲学思想96
第五章 隋唐佛教哲学的流衍102
第一节 佛教入华始末102
道安104
鸠摩罗什104
1.僧肇105
2.道生106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佛教哲学之宗派108
一、北中国佛教哲学的支派(一)108
(一)、本无宗108
(二)、本无异宗108
(三)、即色宗109
(四)、识含宗109
(五)、幻化宗109
(六)心无宗109
(七)、缘会宗109
二、北中国佛教哲学的支派110
(一)、立性宗(毗昙宗)110
(二)、破性宗(成实宗)110
(三)、破相宗(般若宗)110
(四)、显实宗(地论与涅盘宗)110
三、南中国佛教哲学的支派111
第三节 隋唐佛教哲学之宗派113
一、毗昙宗(有部宗)113
二、成实宗(有部宗之异派)113
三、俱舍宗114
四、三论宗(吉藏)114
五、天台宗(智顗)115
六、华严宗(杜顺、法藏—贤首大师)118
七、法相宗(玄奘)122
八、律宗126
九、净土宗127
十、密宗(真言宗)127
十一、禅宗(慧能)128
第四节 隋唐经学的统一暨儒学的复兴(韩愈、李翱)132
第六章 宋(元)明理学的流衍137
第一节 宋(元)明理学之释义及方向137
第二节 宋(元)明理学崛起的主因138
第三节 宋(元)明理学运动的发展概况139
一、第一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大要140
(一)、周敦颐140
(二)、邵雍(康节)144
(三)、张载(横渠)148
二、第二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大要151
(一)、程明道(颢)151
(二)、程伊川(颐)155
(三)、朱熹158
三、第三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大要164
(一)、陆九渊(象山)164
(二)、王守仁(阳明)167
第四节 宋明时代之其他诸子及其学说174
第七章(明末)清代哲学的流衍188
第一节 清代思想的特徵188
第二节 清代哲学思想的开展189
一、黄宗羲(梨洲)190
二、顾炎武(亭林)192
三、王夫之(船山)195
四、颜(元)李(塨)学派199
五、戴震(东原)202
第三节 清代之其他诸子及其学说204
第八章 民国时代哲学的流衍221
第一节 当代中国的哲学思想家221
一、孙中山221
二、欧阳竟无225
三、马浮226
四、王国维226
五、蔡元培227
六、胡适228
七、熊十力228
八、梁漱溟230
九、张东荪231
十、汤用彤231
十一、朱光潜232
十二、蒋中正233
第二节 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235
一、在中国佛学方面235
二、在中国士林哲学方面236
三、在新孙文学说方面237
四、在新儒家方面237
五、其他值得提述之哲学工作者238